第18節

半晌,老婆婆才緩過神來,道:「阿彌陀佛,你是誰?怎麼會在這蠶衣裡面?」
寒生苦笑一下,說道:「我叫寒生,婺源南山村人,說來話長了。」
老婆婆上前扶起寒生,說道:「小伙子,先回屋裡再說吧。」她攙扶著寒生朝草屋裡走去,笨笨跟在了後面。
小姑娘萍兒驚奇極了,這人怎麼能由那個大白蠶裡生出來呢?想了想,抱起蠶衣回屋,原來大白蠶衣很輕。
老婆婆沏上了熱茶,端給了寒生。
「我家住在南山村,老爹是村裡的赤腳醫生。我和笨笨在大鄣山的溶洞裡迷了路,被一個石頭蛋蛋裡面長出來的白絲給包住了,掉在了地下暗河裡,然後就被衝到了這裡。」寒生寥寥幾句話說了事情的經過,有些奇遇說了她們也不會明白的。
老婆婆告訴寒生,此地已是婺源的西北,快要到鄱陽湖了,自己姓王,同孫女兩人在一起生活,看寒生身體虛弱,就在這兒住幾天吧。
寒生算了算,從大鄣山地下到此地,恐怕足有七八十里了,沒想到自己在暗河裡漂流了這麼遠。父親,還有蘭兒,自己一天一夜沒有音訊,他們在家裡一定是等急了。
「餓了吧,我去做點飯。」王婆婆去灶間忙活去了,屋裡還剩下了萍兒和笨笨。
「大哥哥,?叫什麼?」萍兒小手輕輕的撫摸著笨笨光滑的皮膚。
「?叫笨笨。」寒生告訴這個天真的小女孩。
「?怎麼不長毛呢?」萍兒好奇的問道。
笨笨伸出熱乎乎的長舌頭,友好的舔著萍兒的小手。
「?的毛都被蝙蝠拔光了。」寒生告訴她。
「蝙蝠??們為什麼要拔笨笨的毛呢?」小姑娘越發驚奇了。
「吃飯啦。」王婆婆端進來稀飯和一碟醃辣子泡菜,還特意盛了半勺放到地上給笨笨吃。
「阿彌陀佛,這狗兒也是怪可憐的。」她喃喃說道。
飯間,王婆婆說道:「你們遇上了紅眼陰蝠了麼?」
寒生放下碗筷,說道:「黑暗中看不見長得樣子,什麼是紅眼陰蝠?」
婆婆道:「這種陰蝠從來見不得陽光的,眼睛是血紅的,喜歡藏在洞穴中,壽命極長,很邪門的。」
「邪門?」寒生不解的問。
「?們特別喜歡拔毛,我那老頭子活著的時候,有天晚上守陵時,就被一群紅眼陰蝠把頭髮和鬍鬚全部拔去了,回到家時,我都認不出來了。」王婆婆一面回憶著,臉上露出了笑容。
「守陵?婆婆,您丈夫是守的什麼陵呀?」寒生問道。
王婆婆感到自己說走了嘴,口中道聲「阿彌陀佛」,不肯再往下接著講下去了,反而問寒生道:「寒生,你說石頭蛋蛋裡會有蠶絲出來纏住你們,這種事情可是從來沒有聽說過呀。」
寒生說道:「是呀,世上怎麼會有這麼奇特的事兒,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當時我砸破了那個石蛋,裡面還未瞧得清楚,就被那些絲絲給纏起來了。」
「你看清了,那個確實是石蛋麼?」王婆婆疑惑的問道。
「是石頭的,還發著綠色的螢光呢。」寒生回憶道。
「綠色螢光?」婆婆思索著,隨後喃喃自語道,「難道是『天蠶』。」
「婆婆,您說的是『天蠶』?」寒生聽罷心下暗自吃驚,要知道,《青囊經》中專門記載了『天蠶』這一味藥,他一直認為指的是,產自黑龍江寧安的高山湖畔柞木林中的天蠶蛾卵,是一種極罕見的翠綠色野蠶。
父親曾經說過,此蠶所吐之絲為天然翠綠色,乃是無價之寶,稱為綠色軟寶石,當年關東軍為日本昭和天皇尋天蠶絲,也只得到一兩三錢而已,儘管如此,日本皇室就已如獲至寶。
按照婆婆所說的意思,世上莫非還有一種天蠶?《青囊經》上所指的可能正是這另外一種天蠶,寒生頓時莫名的激動起來了。
婆婆望了望寒生,緩緩說道:「孩子,你在石蛋的附近又沒有見到類似血一樣的紅色液體?」
「有啊,是從石頭裡滲出來的。」寒生回答道。
「那就對了,那石蛋蛋就是『天蠶』,纏在你身上的就是天蠶絲。」婆婆嚴肅的說道。
寒生聽罷驚訝不已,半晌未說話,後來輕輕的問王婆婆道:「婆婆,您怎麼知道這麼多東西?」
婆婆閉上了眼睛沉默不語,許久,眼角處滲出一滴眼淚。
「阿彌陀佛,孩子,你即與天蠶相遇,必是有緣之人,我也就不再瞞你了。婆婆我是個守陵人。」王婆婆歎道。
「守陵?」寒生疑惑道。
「孩子,你聽說過朱元璋嗎?」婆婆問道。
寒生點點頭。
婆婆接下去說道:「我給你說一段600年前的往事,朱元璋的父親叫朱五四,娶陳氏為妻,生五男兩女,最小的兒子朱重八,就是後來的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了,生於天歷元年九月十八。我的先祖婆婆,是朱元璋母親的貼身丫環,身負峨嵋派絕世武功。
元至正二十年,朱元璋與陳友諒久戰鄱陽湖不下,軍師劉伯溫出了個主意,以黃山餘脈的一處名為『太極暈』的萬年吉穴對抗陳友諒『雙鳳朝陽』的祖墳,說這是開國改朝換代的速發之地。可是由於元朝末期的連年混戰,已經找不到父親朱五四的遺骨了,無奈之下,朱元璋有意無意的把情況透露給了母親陳氏,陳氏深明大義,將自己活葬於太極暈,而且為求速發,竟不要棺木,肉身直接入土。果然,不久朱元璋於鄱陽湖大敗陳友諒,以後接連戰勝張士誠、方國珍,當上了明朝的開國皇帝。
母親下葬後,朱元璋賜金千兩,命我祖先婆婆世代守陵,到我這一輩兒,算下來已有600餘年了。祖先婆婆有一封遺書世代相傳,其中講到了劉伯溫。當年劉伯溫自知他出的這個主意有損於朱元璋孝子的形象,朱元璋立國之後肯定會殺他滅口,因此事先做了安排。洪武八年,等朱元璋派欽差攜帶御賜鴆酒趕到青田時,劉伯溫剛剛自行服毒身亡停柩於家中,欽差開棺驗屍後返回金陵報告了朱元璋,從此去了他的一塊心病。
可是劉伯溫卻是詐死,從此不知所蹤。曾有人於金陵雞鳴寺遇見過他,此時他已削髮為僧。其實,這些都是捕風捉影的訛傳,祖先婆婆打探到了他的蹤跡,原來他竟然隱匿在了江西大鄣山中臥龍谷。」
「臥龍谷!」寒生大吃一驚。
「是的。祖先婆婆趕去臥龍谷,準備殺了劉伯溫,以洩其逼死主母陳氏之恨。」婆婆說道。
「祖先婆婆殺死了劉伯溫麼?」寒生問道。
「沒有,他倆在臥龍谷中深談了一次話,祖先婆婆就回來了,從此終生再也沒有踏足過臥龍谷了。至於那次會面具體談些什麼,祖先婆婆的遺書中沒有說,只是留下了劉伯溫的一首偈語,那是一首五言絕句。詩中曰:太極覆太極,青田未有期。天蠶重現日,屍衣伴君行。至於這首偈語的含義,我家世代守陵人歷經600餘年,仍是參詳不透。」婆婆歎氣道。
寒生聽罷久久沉默不語,世上事,江湖爭鬥,愛恨情仇,縱有誰又能夠說得清楚?想那吳楚山人,半生飄泊,一世孤獨,連心中至愛的女人卻也咫尺不能夠相見,甚至都不曾知道自已還有一個受盡困苦的女兒在世。蘭兒娘也是夠可憐的,攜幼女踏遍中原,矢志千里尋夫,孤寡一生而無怨無悔。唉,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
寒生想著,眼角竟流下了淚水。
婆婆吃驚的望著寒生,關切地問道:「孩子,你怎麼哭啦?」
寒生抹去了眼淚,說道:「沒什麼,婆婆,您接著說。」
「祖先婆婆遺書中還說到了天蠶,書中道『天蠶,球狀,硬而現綠光,內生白陀須,聞氣而長』,所以聽你說到那石蛋蛋的情況,我已猜到了那就是天蠶。劉伯溫詩的後兩句『天蠶重現日,屍衣伴君行』,如今,天蠶已經重現,那屍衣又是什麼呢?」婆婆說道。
「屍衣在這兒呢。」萍兒突然跑出去,拖進來那已經剪開的蠶說道。
正文第二十九章六百年之約
臥龍谷中,清晨,林間瀰漫著白茫茫的一片霧氣,令人感到了深秋的涼意。
吳楚山人負手而立,望著隱居了幾十年的山谷,長長的歎息了一聲,自語道:「600年了,今天總算要有個了結了。」
蔣老二慌慌張張的跑了過來,急匆匆道:「先生,出事了。」
「什麼事?」吳楚山人並未回身,只是淡淡地說道。
「我去給寒生送飯,發現他們都不見了,寒生、那個嶺南吳道明、姓朱的小隊長還有那條大黃狗,統統不見了。」蔣老二一口氣說道。
吳楚山人沉吟了一下,依舊淡淡說道:「隨他們去吧,未見他們出來,有可能誤入了地下溶洞,這個嶺南吳道明實在是不簡單呢,我小看了他。算了,已經來不及去管他們了,大事要緊。」
「是,先生。」蔣老二唯諾道。
《屍衣經》相傳是劉基劉伯溫傾盡畢生心血所著,裡面俱是極其詭異的辟邪之法,江湖上從未有人見過此書,聽到過此經的人也是寥寥可數。
《屍衣經》就是今天來人所要出示的信物,臥龍谷守陵人,惟有見到此經方能移交陵地,當年劉伯溫布下此局後,從來沒有人來交接過,至今已經600年了。
自己心中異常渴望能夠一睹《屍衣經》,歷代守陵人曾流傳下來過幾條經上的密術,其中就有「騎馬布」避雷電一法,那天晚上自己曾經目睹過老蝙蝠在使用,確實是靈驗無比啊。
今天就要如願以償了,山人想著,臉上露出了微笑。
今天是農曆九月十八,朱元璋出生之日,只有在今日夜裡陰氣最盛的亥子交更之時葬下,方可速發。前幾日那兩個入谷的勁裝打扮的中年人,儘管自稱是收山貨的,可一眼就看出是會家子,武功均是不低。兩人操一口標準的普通話,自己雖是旗人,但自幼在京城出生長大,所以一聽便知是來自京畿一帶的人,而且口氣中似乎還顯示出來某種官場的威嚴。他倆臨出谷時回頭說了一句話:「九月十八,600年青田之約」,當時自己如五雷轟頂,幾乎驚呆了。
回想起當年,自己飢寒交迫病倒在臥龍谷口,被一個白鬚老者所收留,並授自己易數和獨門武功,成為了一名極端秘密的守陵人,老者去世後,自己便成為了臥龍谷的主人。自從那一次碰巧搭救了寒生,見此孩子意志堅強,聰明內向,而且身懷怪異的醫術,便想收其為徒,培養其做為下一代的守陵人。
今夜一切都將結束了。慢,萬一出了差錯呢?
如果來人有詐,按理說來人應該是浙江青田口音才對,可他們確是講著滿口的京片子,而且帶有官腔,今夜要下葬的究竟是什麼人?要知道,葬下去後不出十年,中原必將易主!此事非同小可,必須百般謹慎才是,一旦發現有詐,自己就要引其去假龍穴下葬,600年的期待豈可毀於己手?
「先生,吃早飯啦,剛蒸好的老鼠干。」草屋內傳來蔣老二的喊聲。
「嗯」,吳楚山人躊躇滿志的踱著步向草屋而去。
早飯間,吳楚山人望著蔣老二蒼老的面孔,心中有些酸楚,唉,這個青田人的後裔,畢生都耗盡在了劉伯溫布下的這個風水迷局之中了。
「老二,此件事了結之後,你欲何往?」吳楚山人問道。
「先生,老二願意追隨先生,繼續伺候您。」蔣老二由衷地說道。
「唉,你還是去成個家吧,老了也好有個人相伴。」山人勸慰道。
「先生還要去尋找失散了的妻子麼?」蔣老二關切的問道。
吳楚山人不免有些黯然,許久許久都沒有再說話。
夕陽西下,已近黃昏,「嘎嘎」兩隻報訊的黑烏鴉終於從山下飛來了,蔣老二揮揮手,表示知道了,烏鴉們盤旋了一圈又折返山谷口去了,終於來了,吳楚山人鬆了一口氣。
山人背負著手,站在草屋前,眼盯著上山的路。
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上次入谷的那兩個勁裝漢子,步履矯健,氣息平穩。身後跟著兩乘滑竿,最後面又是兩名勁裝漢子,一行共有八人。
草屋前,滑竿落下,前面這乘滑竿上坐著的是一個雙目深陷、雞皮鶴髮,骨瘦如柴著灰色中山裝的老者,輕輕地走出滑竿,雙腳落地竟悄無聲息。
山人心下自是一驚,此人功力深不可測啊。再看後一乘滑竿,上面蜷縮著一個瘦弱的人,身上蓋著一件草綠色的軍用大衣,看不到其面孔,似乎像是一個病人。
前面的勁裝漢子悄聲在灰衣老者旁邊耳語了幾句,老者看了下吳楚山人,目光陰冷之極,山人頓覺心中一寒。
灰衣老者走上前來,拱手施禮,道:「我是青田劉今墨,前來赴600年之約,有禮了,請問先生是……」其聲陰柔而音極尖細,直刺吳楚山人耳膜。
吳楚山人微微頜首還禮,說道:「幸會,在下吳楚山人。」
劉今墨點點頭,冷冷說道:「太極覆太極,青田未有期。」
山人吟道:「天蠶重現日,屍衣伴君行。請問信物何在?」
劉今墨面無表情的望著山人,默默地從懷中取出一個布包,輕輕翻開來,裡面露出一本顏色發黃薄薄的線裝冊子,手捧著遞過來。
山人心中有些發熱,微微顫抖著接過來,凝神視之。
發黃的冊子封皮上有豎著手寫的三個大字《屍衣經》,左下角有兩個小子:劉基。
這就是600年前劉伯溫的手跡?山人內心激動不已,他輕輕翻開第一頁……
……空白,再翻開第二頁,還是空白!山人連續一頁頁的翻過去,全部都是空白……
吳楚山人大驚失色,眼睛盯住劉今墨,緩緩說道:「這是為何?」
劉今墨嘿嘿冷笑起來,竟如金屬般刺耳,笑聲嘎然停止,說道:「山人可曾見過《屍衣經》?」
吳楚山人:「不曾。」
劉今墨又道:「既然不曾見過,此信物有什麼問題麼?」
吳楚山人答道:「《屍衣經》乃天下辟邪奇書,當年劉伯溫集畢生心血所著,而今卻是空白,此當何解?」
劉今墨微微一笑。道:「先祖劉基詐死瞞名連夜出走,傳下這本無字《屍衣經》,其實只是做為日後接頭的一間信物而已,並非真的是一本經書。我青田劉家代代相傳,至今已經600餘年,今天前來臥龍谷履約,山人若是無法證明此書非先祖之信物,就請指引前往太極陰暈,莫要耽誤了時辰。」
一席話說得吳楚山人啞口無言,歷代守陵人均未見過《屍衣經》,確實不知道此經有字抑或無字,自己沒有任何理由拒絕該信物,可是見這青田劉今墨,可以斷定此人絕非善類,下葬的也不知是何人,守陵人是不准打聽的,萬一弄不好或許成為天下之害,豈不有違劉基劉伯溫的初衷?
《青囊屍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