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節

不待二人回答,他忽然轉身,面對文武百官問道:「諸位大人可知道,為何我白凡堅持說沒有報復張家?」
板栗也譏諷地說道:「你已經報復過了!」
白凡並不理會他,自顧鏗鏘言道:「因為下官祖父曾告誡下官:大丈夫當襟懷寬廣、以德服人,便是報仇,也要與常人不同!可以把昔日的仇家收為己用,可以娶仇家之女,可以與仇家成為好友……」
隨著他的言說,百官都睜大眼睛,都被他忽然間爆發出來的豪氣感染,有種驚心動魄的味道。
「……當功成名就之時,再回顧以往,會覺得如此行事,比活在仇恨中、終日營營計算要妙的多;回首來路,你會發現仇恨根本不值一提,甚至早已隨風化去!」
第566章掀起狂瀾
金殿上忽然安靜下來。
白凡又轉向板栗道:「王爺查不出下官罪證,就說下官居心叵測。真是可笑!讓下官告訴王爺內情:因為下官根本就沒有陰謀,也沒有害人之心!你們當然無從查起。董小翠之死完全是意外,擄掠大苞谷更是因為你張家。除此外,下官行事坦坦蕩蕩。除非你想栽贓,否則如何能查出下官罪證?」
他再次轉向百官,高聲道:「這世上從沒有不露破綻的陰謀,但是,如果根本就沒有陰謀呢?」
板栗和葫蘆怔住,張楊和趙耘就更不用說了——之前,白凡辯解了許多,他們都不相信;但是,這一番說辭,他們卻信了。
他們都知道濟寧侯高遠是個什麼樣的人。
英王看著白凡,神情前所未有的凝重。
文武百官中,年輕的就不說了,那些老臣,凡是與濟寧侯高遠有過交往的人,都在心裡深深惋惜,他們知道白凡說的都是真的。
永平帝忽然覺得很不舒服,他想起了那個人。
「白愛卿此言實在牽強。且不說送還張家兒子有許多方法,就說當初玄武王和玄武將軍在小青山遇見的追殺,若說與白愛卿沒有關聯,誰會相信?白愛卿還是將內情悉數道來,否則,恐不能令人心服。」
白凡冷笑道:「是皇上不相信吧?」
這語氣有些不敬,永平帝臉一沉道:「不錯!朕確實不信。愛卿還是從實說來,朕也好公斷此事。」
「公斷?」白凡呵呵笑道,「上次白凡還是白凡時,任張家鄭家如何使力,也不能把下官怎麼樣;當白凡變成高凡時,就算案情尚未明朗,也立刻身陷囹圄。皇上讓微臣如何相信,皇上會公斷此事?」
永平帝聽了一滯。
英王厲聲喝道:「白凡。敢如此對皇上說話!」
一邊用眼睛盯著他,期望他不要如此強硬對抗。
白凡恍然未覺,也不誠惶誠恐,繼續問永平帝道:「皇上可知微臣祖父當年因何不輔佐皇上,卻輔佐寧王?」
永平帝心想朕如何知道。
白凡自顧道:「因為祖父說,皇上心胸不如寧王寬廣。不是明君。」
景王和英王、王丞相和趙耘同時出聲喝道:「大膽!」
這人不想活了!
當著文武百官的面說出這樣的話,看來已經將生死置之度外了。
永平帝鼻子裡直冒冷氣,端正身子傲然道:「哦?可惜的很,朕不但君臨天下,還掌管大靖江山二十餘載。並且開疆拓土、令四方來朝!如今朝中文臣武將薈萃,百姓安居樂業,功業不輸太祖。你祖父在地下怕是後悔自己眼瞎了。」
他理直氣壯,因為這些功業是無可否認和抹煞的。
群臣當即齊聲道:「吾皇萬歲萬萬歲!」
永平帝聽著群臣的呼聲,輕蔑地看著白凡:他堂堂帝王,會被一兩句話激怒嗎?
然而白凡卻哈哈大笑道:「若不是周楠,皇上能坐上這龍椅?寧王不是輸給了皇上,是輸給了周楠。可惜呀,老宰相一生兢兢業業,到頭來。最得意的弟子卻因為莫須有的罪名被抄家流放。也不知他經歷此事後,有沒有後悔過當初的選擇。更可笑的是,皇上所謂的開疆拓土。恰恰是被抄了家的張家和鄭家打下來的。如今皇上更對玄武王和白虎公忌憚不已……哈哈哈……」
他才說了兩句,英王和王丞相等人都覺得不妙,紛紛喝止。
然白凡語速加快、聲音提高。硬是把這話當著百官的面說完了。
張楊和趙耘尤其心驚——這話太戳君心了!
明知是離間之言,也難免不落入圈套。
永平帝終於色變,渾身哆嗦,抖手指向白凡道:「你……你好大的膽子!」
英王大怒,喝命殿前侍衛:「將白凡拿下!」
立即從殿外衝進兩個龍禁衛,將白凡拿住,去了官帽,扒了官服,壓倒跪在大殿中央。
白凡猶在大笑道:「濟寧侯真有卓識遠見。」
板栗走出來拍手笑道:「好!好!終於露出真面目了。原來報復我張家只是小手段,暗地裡卻有大陰謀。當著百官的面離間君臣,還真不是一般的膽量!」
永平帝強笑道:「幸得我君臣一心,不受奸賊蠱惑。」
然語氣遠不如剛才那麼理直氣壯。
王丞相出列,肅然道:「白凡用心險惡,望皇上不必介懷。古來明君不怕出錯,貴在知錯能改。皇上身為一國之君,終日夕惕若厲,便有些許差池,也是心繫天下所致。皇上不僅為張家平反,重用玄武王和白虎公,更是饒恕了謀反的榮郡王家人,還有胡家人。如此襟懷,遠超寧王!」
這話聽得永平帝幾乎熱淚盈眶:還是有人懂他的!
他並不是孤家寡人!
張楊和趙耘也紛紛出列,歷數皇帝諸般功業,竭力掃除他心中的陰影。
永平帝欣慰地點頭道:「吾等君臣一心,奸賊無隙可乘。」
說完,朝白凡喝道:「你還有何話說?」
白凡冷笑道:「皇子爭奪皇位,本來平常。唐朝太宗皇帝登基後,對前太子建成的舊臣,如魏征等,無不優待,然皇上卻滅了高家滿門,豈能稱為明君?」
《果蔬青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