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節


姬雨的大眼一直眨也不眨地緊盯王后,見她一會兒喜,一會兒憂,卻不知絹上所寫何事,心頭大急,見王后這樣望她,小聲問道:「母后,絹上寫什麼了?」
王后將絲絹緩緩納入袖中,微微一笑:「沒什麼。是鬼谷先生,他對母后說了治病的偏方兒。」
姬雨不無驚喜:「哦,是何偏方兒?」
「是個好方兒。」王后岔開話題,「雨兒,母后有話問你。」
「母后請講。」
「雨兒,今日看來,秦公此番的確是誠心聘你為太子妃的,你對母后說句實話,你——你願嫁與秦國太子嗎?」
姬雨脫口而出:「雨兒誓死不從!」
王后一臉平靜地望著女兒:「連秦國的太子妃你也不想,那你想做什麼?」
「雨兒只想陪伴母后,治癒母后之病!」
王后慈愛地笑了,捉住她的小手:「傻孩子,你總不能一輩子伺候母后吧。母后問你,假設百年之後,母后崩天,你——又該如何?」
「雨兒願隨鬼谷先生進山修道!」
王后讚道:「嗯,雨兒比母后有主見多了!聽說你又去拜見先生了?」
「嗯!」姬雨點點頭,驚異地望著王后,「咦,母后怎知此事?」
「還不是你說的?」王后撲哧笑道,「若是沒有見他,你怎知先生住在城東軒轅廟中?」
姬雨亦笑起來:「雨兒聽了母后之言,不信先生真有那麼神,就去請他解字。」
「哦?請他解了什麼字?」
姬雨摸出胸中的玉蟬兒:「就是這隻玉蟬兒。」
「先生怎麼解?」
「先生說,此蟬生於土,附於木,可得大自在於林。」
「那——雨兒可否打算遠離塵囂,去得大自在呢?」
「嗯嗯,」姬雨連連點頭,有頃,忽又將頭埋於王后懷中,哽咽起來,「可——雨兒捨不下母后!」
王后將姬雨緊緊摟在懷裡:「傻孩子,母后也捨不下雨兒啊。」
「母后,」姬雨陡然抬起頭來,不無堅定地凝視王后,「您……您也進山吧。雨兒看得出來,先生對母后甚是器重,先生此來,為的也必是接母后進山。您若同去,先生不知會有多高興呢。」
王后思忖有頃,點頭道:「嗯,雨兒,你要真的這麼想,就去準備行囊,待明晚人定,母后與你一道前往軒轅廟,投奔先生去。」
「真的?」姬雨不可置信地望著王后。
王后再次點頭。
姬雨喜極而泣,將頭深深埋於王后懷裡,呢喃道:「母后,母后——」有頃,猛然起身,「母后,雨兒這就收拾行囊去。」拔腿即朝宮外走去。
「雨兒——」王后輕叫一聲。
姬雨頓住腳步,回過頭來:「母后有何吩咐?」
「去吧。」王后擺了擺手,「另外,可告訴你父王,就說母后說的,放走那個年輕人。」
「雨兒遵旨。」
第二章逢大悲,蘇秦張儀義結金蘭
蘇秦出走後再無音訊。
蘇虎起初並未放在心上,因為蘇秦經常出走,往往過不了幾日,頂多也就十天半月,也就回來了。誰想此番連候二十餘日,仍是蹤影皆無。
蘇虎著急起來,再使蘇代去王城找尋。蘇代心中有數,直奔洛陽東郊軒轅廟,卻只看到鬼谷子與童子。蘇代又在洛陽訪查數日,又壯起膽子闖了天子太學,仍是一無所獲。
蘇代無奈,只好將實情稟過蘇虎。蘇虎悶頭思想半日,吩咐蘇姚氏再去抓來雞鴨,一手提了,趕往麻姑家,托麻姑務必為蘇秦尋個婆娘。
麻姑自從心裡窩下此事,也就每日裡奔忙,只要聽說哪家有姑娘待字閨中,必去敲門。沒過多久,周圍十里八村竟是被她串訪一遍。唯一的麻煩在於蘇秦名聲極大,無論誰家,麻姑一提蘇秦二字,對方劈頭就是一句,「可是那個倒背木劍的老二?」麻姑無言以對,只能點頭稱是,緊接著,對方三言兩語,就將話頭堵死,連茶水也不給她喝。
做媒做到這個份上,任誰也是窩火。偏巧麻姑生就一股不服輸的倔脾氣,越是難做之事,越是上勁。眼見蘇秦之事兒越來越鬧心,麻姑非但沒有絲毫退縮,反倒較起勁兒來。聽聞龍口村裡尚有幾家姑娘待字閨中,麻姑就又動起心思。這日晨起,麻姑起了個大早,沿伊水東堤向南走去,直走二十餘里,方到伊闕。龍口村就在闕下。
麻姑趕到闕下,從村子東頭一直串到村子西頭,凡有姑娘之家,她皆去串訪,又是拉家常,又是說好話,忙活到天色向晚,憑她一張鐵嘴,竟未說動一家。
麻姑掛著一臉乾笑走出最後一家柴扉,陰著臉走向村東的伊水河堤。快到河堤上時,麻姑看到附近有個土墩,也是累了,一屁股坐上去,取出別在腰後的芭蕉扇,撲扇幾下,長歎一聲:「唉,又是白忙一日!」
話音剛落,眼前陡然一亮,一位姑娘出現在河堤上。麻姑仔細望去,姑娘的品相倒是端正,唯有腿腳不便,左腳甚跛,走路一搖一晃,動作誇張。姑娘右手提了只洗衣桶,一拐一拐地越過河堤,沿路而來。
麻姑的兩隻眼珠兒眨也不眨地直盯著她。姑娘一瘸一拐地走到跟前,朝她點下頭,甜甜一笑,一瘸一拐地又朝村裡晃去。
麻姑又盯一時,這才回過神來,急急起身,揚手叫道:「閨女留步!」
姑娘停住步子,回眸又是一笑。
「閨女可是這個村的?」麻姑趕前幾步,笑盈盈地問道。
姑娘點頭。
「閨女是誰家的,麻姑兒好似不曾見過。」
姑娘不無憨厚地說:「俺叫朱小喜兒,俺大叫朱老喜兒。大娘是打哪兒來的?」
「哎喲喲,是老喜兒家呀,」麻姑一拍腦門,又驚又乍道,「老熟人哩。小喜兒,麻姑兒打軒裡來,走得渴了,想到你家尋口水喝。」
姑娘不曉得麻姑是誰,見她尋水喝,呵呵笑道:「敢情好哩。」
《鬼谷子的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