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

引子
  舊時,天津衛出過四位奇人。一是水上公安「河神」郭得友,屢破奇案;二是火神廟派出所的「飛毛腿」劉橫順;三是無寶不識的竇占龍;四是批殃榜的崔老道,擅能降妖捉怪。《無終仙境》開頭說的就是崔老道,後來他在南門口擺攤兒算卦,庚子之前他在余家大墳的一座破廟之中充當管香火的廟祝,那會兒還是以批殃榜為生。
  有人就問了:「什麼是殃榜?」
  殃榜又叫「殃紙」,當今說到殃榜或殃紙,不僅沒人見過,連聽過的人怕是也不多。很早以前,有一種專門給死人寫殃榜的陰陽先生,一般是道門兒中人來做,清朝末年還有吃這碗飯的。過去「會、門、道」多,江湖上的「幫會、門派、宗教」合稱「會門道」。老天津衛人不說入會、入教,也不說信教、信理,習慣說成「在教、在理兒、在道門兒」,在理兒是指入了理教白衣道。而在道門兒的人,大多指火居道或天師道,殃紙通常由他們來批寫。
  如今說批殃榜,人們都認為全是迷信,也失傳很多年了,過去相信這些的可是大有人在。咱們先說說什麼是殃紙。殃是遭殃的殃,說白了就是倒霉走背字兒的意思,出自《易經》。《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傳說在人死之後,死屍中會有一口怨氣,這股子怨氣為「殃」,必須等到怨氣出去方可入土為安,行話謂之「出殃」。至於死後幾天出殃,這就因人而異了,有三天或五天的,也有七天或八天的。活人忌諱讓死者的怨煞之氣衝撞,輕者倒霉,重者喪命。在舊社會,凡是出殯的人家,都必須掏錢請陰陽先生批寫「殃榜」。這個殃榜並不是頂個腦袋的先生都可以寫,也得官府認可才行。陰陽先生在殃紙上寫明此人是在什麼時辰,怎麼死的,何時何日出殃,哪年哪月下葬,立字為據,相當於一紙「死亡證明」。陰陽不批者,即為死因不明,必須報官。
  那時候抬棺材出城入土,都會經過城門,各個城門皆有軍卒把守,盤查活人也盤查死人。你拿不出殃榜,就別想抬棺出城。比方說殃榜上寫明是溺水身亡,可打開棺材一看是讓刀給捅死的,兩下核對不上,這可不得了,誰寫的殃榜,誰就跟著吃人命官司。可見批寫殃榜這一行當,自有官法上的用途,不只是迷信風俗。
  崔老道在余家大墳破廟開殃榜,廟門前常有草蓆子,當中卷的全是「路倒」,也就是死在路邊找不到主家的死屍,由民夫抬到余家大墳破廟,請崔老道寫一紙殃榜,是凍死還是餓死的,必須留個案底,再由慈善會掩埋。所以說,寫殃榜的會看死人,看得出人是怎麼死的,而且一看一個准。
  崔老道只是窮老道一個,雖說本事不小,卻經常倒霉走背字兒,還連累了不少人。大伙都以為他這是批殃榜批多了,背地裡說他是「殃神」。
  鬼家篇
  第一章 張小把兒挖人參
  【1】
  提起這個話頭,我得先往前邊說。當年我曾祖父張小把兒住在天津衛余家大墳,他是崔老道的結拜兄弟,在他十二三歲那會兒,出去開逛當了混混兒,別人不提他大號,皆以「張小把兒」相稱。「把兒」是「把式」之意,過去說一把兒為頭等本領,二把兒次之。十來歲的半大小孩,沒能耐卻充好漢,因此叫他「張小把兒」,說不上挖苦,可也有幾分褒貶在裡邊。
  當時是清朝末年,張小把兒在那時候可不是一般的窮,要說他窮到什麼地步?豈止是吃不飽穿不暖,甚至不能說「吃了上頓愁下頓」。因為吃了上頓沒下頓至少還有個上頓,而張小把兒很多時候連上上頓都沒有,一頓他也頓不上,窮得只有一件破襖,補丁摞補丁。穿到後來,連補丁都沒地方打了,他倒會想法子,再破了口子就用麻繩揪上,一身的繩頭,認識的人知道這是張小把兒,不認識的打遠處一看,還以為他是個賣粽子的。破成這樣的棉襖,張小把兒也捨不得扔,天冷了填進棉絮是棉襖,等天熱了抽出棉絮,又可以當成裌襖來穿,跟要飯的乞丐也沒什麼兩樣。一件破襖補丁摞補丁,不填棉絮的時候,穿到身上晃晃蕩蕩。他還有一論,說各位別看我張小把兒窮,三寶可是有了兩寶。別人問是哪三寶,他說,是醜妻、近地、破棉襖。老婆長得醜為一寶,好處是擱到家裡放心,更兼粗手大腳,生孩子做飯,用起來不心疼。出門混飯吃,離家近也是一寶。放到現在說容易理解,比方說上班下班擠兩三個小時的地鐵,成天起五更睡半夜,掙錢再多人也受不了不是?所以說住得近是一寶。破棉襖更好,冬暖夏涼,八面來風,還不讓賊惦記,給套龍袍玉帶也不換。如今他張小把兒「破衣、近地」二寶皆有,只是少了一個醜媳婦兒。
  那時候余家大墳旁邊有個「鍋伙」,鍋伙是什麼意思?一群混混兒地痞湊到一塊兒,推舉出一位打頭的大哥,其餘不分長幼,皆為兄弟。一個頭磕到地上,紙馬飛空,誓同生死。一般的鍋伙有三五十人,多的兩三百人也有,沒一個善主兒,全是不要命的窮光棍,他們好勇鬥狠,匕首斧子之類的凶器從不離身。白天出去開逛,到處耍胳膊根兒,搶地盤爭勢力;天黑再回到破瓦寒窯,湊在一口鍋中吃飯。素常以兄弟相稱,遇上人命官司便抽死簽兒。比方說在外鬥毆鬧出了人命,官府讓混混兒們出一個人償命,誰抽了死簽兒誰去挨刀,那是真不怕死,此等混混兒自稱「鍋伙」。
  張小把兒孤苦伶仃,靠乞討過活,多虧余家大墳鍋伙收留了他。別的混混兒在前邊耀武揚威打架鬥毆,他歲數小近不得前,跟在後邊助拳兒,搖旗吶喊以壯聲勢,有他不多沒他不少,算是湊數兒的一位。怎知他這個窮光棍混入鍋伙,惹出一場災禍不小,斷送了性命也未可知!
  【2】
  張小把兒混進鍋伙不久,正趕上朝廷下旨,要嚴懲天津衛的混混兒無賴。官府找借口將余家大墳的混混兒們帶到公堂之上,先過了一遍堂,再打進木籠,抬到城門口一字擺開,這叫曬刑。知府大人看張小把兒又瘦又小,只不過是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子,與鍋伙刁民為伍,無非跟在混混兒後邊起哄胡鬧罷了,不忍給他動刑,有心放他一條生路,打進木籠之前又好意勸告,讓他迷途知返,在堂前磕頭悔過。張小把兒不領情,混鍋伙講究的是哥們兒義氣,逞英雄論好漢,讓他磕頭求饒那是門兒也沒有!他脖子一梗,大搖大擺地站到木籠之中,任由官兵推到城門口,放在烈日之下暴曬等死。
  張小把兒平時吃不飽穿不暖,身子格外瘦小,狹窄的木籠對他來說倒也寬敞,站累了一縮身,還可以在裡邊坐會兒。一連站了三天木籠,別的混混兒都曬成了鹹魚,可他還有半口活氣兒。那一天,官府讓民夫用草蓆子裹屍,拖去義塚掩埋,搬到他這兒一看是個孩子,偷懶不埋了,倆人一搭,扔麻袋似的直接扔進了大河。
  好在草蓆子捆得不緊,張小把兒落在水裡,掙扎著爬到對岸,只覺腦袋昏昏沉沉,全身發冷打哆嗦,眼看是不能活了。
  真得說他是命不該絕,河邊有個賣羊湯的心腸好,看見張小把兒可憐,扶進大棚給他喝下一碗羊湯。舊時的羊湯都在路邊大棚裡賣,不是值錢的東西,只有出苦力的窮人肯喝,有錢的主兒通常不會光顧,因為一來十分膻氣,二來看上去也不乾淨,太髒了。所以說那時候的羊湯,味道好是真好,但是你別往鍋裡看,看完你可沒法喝了。湯鍋中全是羊下水,那會兒關內幾乎沒有好羊肉,羊下水更甭提了,也不新鮮,還有從母羊肚子裡掏出來的胎羊,洗都不洗,胡亂剁上幾刀,直接扔到鍋裡。由於這些個東西非常膻氣,引來一群一群的綠頭蒼蠅圍著飛。大鍋羊湯燒得滾開,上邊浮起一層黑綠色的沫子,掉進去死蒼蠅太正常了,全是在河邊扛大包的苦力來喝,掏出兩個銅子兒可以喝上一大碗。張小把兒手捧一大碗熱乎乎的羊湯,喝了個碗底朝天,發出一身透汗,他這條命算是撿回來了。
  賣羊湯的好心告訴張小把兒:「官府正在四處捉拿鍋伙,天津衛你是沒法混了,聽我良言相勸,你趕快到外邊投親靠友,先躲上幾年再說。」
  張小把兒磕頭謝過賣羊湯的救命之恩,此番死中得活,見識到官府的厲害之處了,再當混混兒也沒鍋伙了,不如到外邊闖一闖,討個出頭日子,方遂平生之願,如若趕上時運,陞官發財了也說不定。
  賣羊湯的聽得直樂:「倒霉孩子好大的口氣,你也不怕風大閃了舌頭,在城門口站了三天木籠,剛打河中爬上來,破衣爛衫一個大子兒沒有,凍死餓死倒是有份的,居然還惦記著陞官發財?我看除非閻王殿上缺個小鬼兒,剛好等你去做。」
  張小把兒道:「海水不可斗量,你個賣羊湯的怎知我的前程!」
  說完大話,他慌手慌腳上了路,但是一無親二無故,一時想不出該投奔何方。那兩年,山東、河南幾省發生了大饑荒,旱災連著蝗災。蝗蟲一起,遮了天蓋了地,落下來將莊稼全啃了,餓殍遍野,逃過去也沒飯吃。他記得聽誰說過:「到關東挖棒槌可以發大財。」
  他這一個念頭轉上來,索性闖了關東。沿途半討半偷,說不盡的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張小把兒只聽說挖棒槌能發財,卻不想,關外的深山老林之中,又有多少妖魔鬼怪!
  【3】
  關外人煙稀少,遍地是寶,其中又以人參為至寶。人參值多少錢,那要看大小和份量,常言道:「七兩為參,八兩為寶。」因為過去的秤小,舊時的秤全部是十六兩一斤,所以那會兒說的八兩,相當於現在的半斤。如果挖到半斤以上的老山參,那可是得了寶了,下山賣給背了銀子收棒槌的關內老客,但凡遇到個識貨的,發上一筆橫財不在話下。
  張小把兒逃出天津衛,無處投奔,打算去關外的深山老林中挖人參。他當是下地拔蘿蔔了,說來容易,卻哪有這麼簡單!
  關東乃清王朝龍興之地,官府嚴禁老百姓出關,更別說進山挖棒槌了,誰敢在大清的龍脈上動土,一旦讓官府逮住了,那是滿門抄斬的罪過。不過「靠河的吃水,靠山的打柴」,王法再嚴,也擋不住有人鋌而走險。
  當年去關外挖參之輩,大多是二三十人一夥,攜帶足夠的水糧,人手一根索撥棍,等到人參籽兒紅透的時候進山,起了朔風才出來,謂之「放山」,一連好幾個月,吃苦受累不說,風險也非常大,全是把腦袋別在褲腰帶上吃這碗飯。久而久之形成了「參幫」,拜山神老爺,立下十三條幫規,怎麼找棒槌、怎麼挖棒槌,這些都有講究,他們這個門道兒深了去了,外邊的人也混不進去。
  張小把兒只聽說關外的方言土語將人參稱為「棒槌」,其餘的一概不知,他長這麼大,連棒槌是什麼樣都沒見過,又上哪兒挖去?可他卻以為自身志氣膽略件件過人,挖幾個棒槌還不是易如反掌?簡單地說,他孤身一人千里迢迢來到關外,冒冒失失到處亂走,東偷一頭,西討一頭,一天三頓飯,有一頓沒一頓都不計較,一路往山裡去,越走人煙越少。
  那一天,他在江邊屯子裡偷得幾張煎餅,看看夠吃個兩三天,索性大起膽子進了深山,想不到卻迷了路,一連幾天都不見人跡。但見山嶺綿延,林海蒼茫,蒼松偃柏,遮天蔽日,人行其中,抬起頭來望不到天,分不出個東南西北。
  關東人說在山中迷路,那是「走麻達山」了。此時可以用木棍敲打樹幹,聲音借助山勢能夠傳出很遠,如果有人在遠處聽到,也會敲打樹木發聲,使迷路的人辨明方向。張小把兒倒有幾分見識,他撿起根樹枝,敲打著周圍的樹木,發出「梆梆梆梆」的聲響,敲了好半天,卻聽不到任何回應。正是「懸崖勒馬收韁晚,船到江心補漏遲」,走到這兒再後悔可也來不及了。張小把兒雖然膽大包天,心裡也不免打鼓,暗想:「我可別挖不到棒槌,卻走麻達山了,餓死在這不見天日的老林子裡,做了孤魂野鬼,屍骨不得還鄉……」
  他一邊想,一邊走,身上又不齊整,正走得發慌,突然抬眼往前一看,驚得他往後「登登蹬」連退了三步,全身毛髮直豎。
  【4】
  關東山的老樹林中有許多大倒木,那是參天古樹枯死之後倒下來的樹幹。倒木上蒼苔覆蓋,長滿了蘑菇,橫在林中,約有半人多高。張小把兒走到途中,遇上這根大倒木,剛想繞過去,忽見打林中躍出一頭錦毛斑紋的大豹,嚇了他一個半死。
  關東山冬季漫長,風大雪大,豹子不多見,可也不是沒有。老虎厲害的是牙,豹子厲害的是爪。豹子沒有太大的,最多是一百來斤,那就到頭了,可是比豹子大得多的野獸,都能讓它撓住撲倒。並且來說,豹子的敏捷靈活首屈一指,論兇猛它雖然不及熊和虎,卻佔了個「快」字,跑起來一溜煙,一眨眼便到了跟前,可以說,遇上豹子者當場即死。
  清王朝為了保護龍脈,在關外封山禁獵,使得山中飛禽走獸極多。民間說,虎是獸中之王,可與熊鬥,只是不敢攻擊野豬。因為沒有上千斤的熊,卻有上千斤的豬。深山老林中的大豬,背厚腿長,常年在松樹上蹭癢癢,使得松脂在身上結成了厚甲,它要發起狂來,合抱粗細的樹木也能連根拱倒,但是豹子餓急了,遇到野豬都敢咬,咬不死也撕下一塊肉來,野豬卻追不上它。所以說,以往那個年頭,進山挖棒槌面臨的最大危險莫過於撞上豹子,真得說是九死一生。
  合該張小把兒倒霉,讓他在山中遇到了豹子。那大豹盯住張小把兒,目露凶光,淌下亮閃閃的口水。它行動之際無聲無息,先是緩緩移近,對準了人,突然間低吼一聲,張開大口直撲上前。張小把兒大驚失色,多虧有倒木阻擋,他身子瘦小靈活,才勉強躲過了豹子這一撲,低頭鑽進了倒木窟窿。倒木當中全是空的,樹身均已朽壞,他張小把兒鑽得進去,豹子同樣能鑽。
  張小把兒一看不好,忙從另一邊爬出倒木窟窿,蹭了他滿頭滿臉的泥土蛛網,渾身上下全是枯枝敗葉,卻也不顧,撒開兩腿繞樹狂奔。豹子餓了多時,豈肯放過到嘴的人肉,它在橫七豎八的倒木和盤根交錯的樹籐之間來去自如,忽東忽西緊追不捨。張小把兒只繞樹逃了兩圈,身後已多了七八道血痕。
  豹追人逃,一前一後,跑得好似走馬燈一般。多虧張小把兒膽大亡命,有股子狠勁兒,要是換個人必然會嚇得兩腿發軟,早已讓豹子撲住吃了。張小把兒心裡明白,再跑下去他可躲不開了,此刻急中生智,趁豹子一撲落空,他轉身抱住古樹。
  到了這生死關頭,他不敢怠慢,手腳並用,拼了命地往上爬。奈何豹子善於攀縱,尤其會上樹。張小把兒前腳剛上樹,那豹子一躥一丈多高,轉眼便躥上了他身旁的樹杈。張小把兒暗叫一聲苦,顧不得多想,放手往樹下跳去,卻料不到那大豹恁般靈動,蹬著樹幹借力,張牙舞爪,向他橫空撲來。張小把兒剛從樹上墜下,身在半空之中,再也無從躲避,他萬念俱灰,正要閉眼等死,卻見打天上飛下來一道白光。
  【5】
  那是一隻白背蒼羽的大鳥鷹,直飛下來撲到豹子頭上,沒等張小把兒看明白,身子已然墜地,雖然說遍地枯枝敗葉摔不死他,可這一下也摔得不輕,疼得他齜牙咧嘴。
  張小把兒掙扎著起身,落在他身旁的豹子也一翻身躍了起來。耳輪中只聽到「砰」的一聲巨響,硝煙瀰漫,大豹晃了兩晃,口吐血沫,翻倒在地掙扎不起。張小把兒目瞪口呆,左右一望,但見一個滿面虯髯的老獵人,身形魁偉,容貌蒼古,帶了隻鳥鷹,手持火銃走過來,到近前拔出短刀,動手給大豹剝皮扒膛。
  張小把兒看到老獵人有腰牌,知道他是打官圍的,納頭便拜。雖然說關外封山禁獵,卻有專門打官圍的獵戶。打官圍是給朝廷打獵,朝廷要多少「虎皮虎骨、鹿胎鹿茸、熊掌熊膽」,便下旨命獵戶們打來進貢。打官圍也看季節,春不打母,秋不打公,什麼季節打什麼野獸,可沒有看見什麼打什麼的。這會兒進山打官圍,打的是鹿胎,那玩意兒大補,風乾了進貢給朝廷,可以領一份賞銀。
  打官圍的老獵人姓海,在旗的滿人,綽號「老桿兒炮」,他進山打鹿胎,聽到有人用棍子敲樹。啄木鳥啄樹幹也是這個聲響,可是非常短促,會聽的人完全可以聽出兩者的分別。老桿兒炮帶上鳥鷹循聲趕來,豹子只顧吃人,不慎讓鳥鷹啄掉了一隻眼珠子,一時驚慌失措,這才斃命在火銃之下,否則老桿兒炮也不容易打到它。按說不到三九嚴寒不能打豹子,因為天越冷皮毛越好,但是遇見豹子吃人,老桿兒炮卻管不了那麼多了。他一銃放倒了豹子,上前剝了豹皮割下豹鞭,又找到幾株藥草,揉碎之後讓張小把兒敷在傷口上。
  老桿兒炮聽說他一個半大的孩子進山來挖棒槌,連說荒唐:「大棒槌可不是說找就能找到的,一年到頭不知有多少關裡來的參客,不僅棒槌沒挖到,還在深山老林中餵了虎豹,也不差你這一個祭山的。」
《無終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