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節


「謝流雲,既然天道要留三道推演命運棋盤,現在的他為什麼又想分出勝負終結棋局呢?」我問道。
聽我這樣一問,謝流雲開始沉默。
許久之後,才喟然說道:「或許是天道現在也認識到,命運棋盤是無解的,任憑他推演億萬年,也無法掌控命運的軌跡。」
「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參與棋盤之爭,為何不能自己掌控自己的命運呢?」
「我也想這麼做,可惜我不是魔道祖師。」謝流雲長歎一聲說道。
「我也不是他,我不過是憑借一腔孤勇,順著他沒有走完的道路走下去而已。」
……
元鳳少女傷的很重,不止生機嚴重匱乏,神魂也受到了不輕的損傷。
三日後,元鳳少女從昏迷中清醒過來。
我們魔道雖然沒有仙草靈藥,但是我們所給予她的東西遠遠勝過一切仙道靈藥。
這三天的時間裡,姜雪陽的施法從未中斷過,不知多少天地靈氣,化為復甦之風被引入元鳳少女體內。
阿黎同樣功不可沒,她的月光術雖然很強,可是元鳳少女神魂受到的損傷實在太大。阿黎現在也不過至強天尊修為,而元鳳少女卻是道祖級別的存在,兩者相差猶如天塹鴻溝。以至於阿黎不得不透支神念化為月光,為元鳳少女滋養神魂。
一直到元鳳少女睜開眼睛,阿黎才收回月光術,臉色已經差到極致。
元鳳少女自然知道她的傷勢有多嚴重,望著為她透支了幾乎全部神念的阿黎,以及同樣為她勞心勞神修復生機的姜雪陽,眼中露出幾分感激。
清醒之後,元鳳少女給我們講述了她的來歷,以及在虛空迷霧中的遭遇。
她不說,誰也想不到眼前這個冰雪聰明人畜無害的小蘿莉居然參與了當初的萬族爭霸,開口喊她一聲元鳳祖師屬實不為過。
姜雪陽猜測的沒錯,元鳳少女和帝俊的確仇深似海。
先是在萬族古戰場被帝俊出手打的差點隕落,浴火重生逃離的時候又被帝俊重傷,這次又差點隕落在帝俊之手。
元鳳少女說,烘爐深淵的萬族之戰結束後,帝俊的守門人使命就已經完成,之後他便去了不周山頂,負責看守共工之魂。
當初魔道祖師和帝俊交手也是在山頂的虛空迷霧之中,只是我想不明白的是,帝俊到底有何威能,為何連魔道祖師都殺不死他,還被他所傷。
當我問出這個問題後,元鳳少女給我解了惑。
她說帝俊本身威能和現在的她相差無幾,但是卻可以利用虛空迷霧隱匿身形,迷霧不破,就無法鎖定帝俊真身。
除此之外,帝俊還掌控著一件神器,煉妖壺。
妖族有兩大神器,一件是女媧所掌控的招妖幡,另外一件就是帝俊所掌控的煉妖壺。
女媧歸服天到天道之後,妖族本性扶蘇,殘暴戾氣滋生,為了不破壞天地太極均勢,上古眾神便聯手鑄造一方可以淨化凶殘之氣的青銅壺,用來淨化過於殘暴的妖、獸、魔,以維護大地之和諧。
後來帝俊執掌妖族,於是上古眾神就把煉妖壺交給帝俊所掌控。
「煉妖壺威懾萬妖,我雖然已經斬盡妖性,卻依然無法擺脫煉妖壺的影響,這才被他趁機重傷。若非我捨棄了修煉萬年的火焰精靈,差一點就要被煉妖壺收了進去。」元鳳少女心有餘悸的說道。
「那煉妖壺對人族有影響麼?」我問道。
「煉妖壺對人族無用,只威懾妖魔神魂。不過煉妖壺中不知收攝了多少妖獸魔凶的殘暴戾氣,我有混沌之體可以不受影響,但是你們稍有不慎就會迷失心智,淪為帝俊的幫兇。」
()
第三百零四章 九嬰怪獸
經過元鳳少女的提醒之後,最後道門聯盟選擇的登山人數又經過了再次削減。
煉妖壺中的殘暴戾氣可以玷污神魂,天尊之下很難保持靈台清明,如果迷失心智,很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從進入歸墟到現在,歷經生死的戰友一旦因為心智迷失兵戎相見,是一件很殘忍的事情。
最終,我們魔道的登山名單中去掉了兩大殺神,還有蒹葭和傲風。
兩大殺神雖然戰力絕倫,可是他們本來就殺性入骨,最容易被殘暴戾氣所影響。
蒹葭是幻魔血脈,在沒有封神之前,依然屬於魔物,受煉妖壺威懾。傲風雖然是祖龍,修行卻比元鳳少女相差太多,元鳳少女尚且無法擺脫煉妖壺的桎梏,傲風更加不能。
只要帝俊祭出煉妖壺,蒹葭和傲風的戰力就很難發揮出來,而且還容易受到殘暴戾氣的影響。
這樣一來,魔道要登山的人就只剩下我,姽嫿,阿黎和姜雪陽。
元鳳少女只算是和魔道同行,並不算我魔道弟子。
雖然魔道很需要她的加入,可是這種事不能強求,道祖級別的存在自有本心。
魔道調整了登山名單,人仙兩道也同時做出了調整。
最後人道登山的人數削減到了十人,這十人,均有天尊之姿,道心穩固,意志堅如磐石。
令我感到意外的是,仙道這次只出了慕容元睿一個人。
很快我又釋然,帝俊這種級別的存在不是誰都有資格挑戰,沒有實力的人海戰術根本不可取,天尊之下對他來說如同螻蟻一般。
得嬌公主雖然已經證得天尊,但是她是東海龍族,依然逃不過煉妖壺的威懾力。
而且仙道的最大價值在於慕容元睿的戰神之道,只要她願意登山,就不能說他們不肯出力。
人道出人最多,與其說是為了和帝俊作戰,不如說是為了保護謝流雲。
在謝流雲證得天尊之後,他的價值在人道中立刻暴漲。
論神劍造詣他不如呂純陽太多,但是六壬陰陽劍窺伺天機的本事,在他證得天尊之後又再度提升,足以媲美慕容元睿戰神之道中的料敵在先。
末法時代結束道門爭鋒,沒有謝流雲的運籌帷幄,人道不知道要錯失多少戰機,枉死多少人。
《九龍拉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