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二 巨星隕落

章惇蓋新房,沒有一個老百姓來幫忙。第二天出門時,看到門口、屋頂上被鋪天蓋地的爛菜、臭雞蛋和爛荔枝等弄得烏七八糟、慘不忍睹,登時險些背過氣去。這和蘇軾造桄榔庵的情景比起來,可謂天壤之別。

蘇軾住在儋州,最愛做的就是和陶淵明的詩,每一首都和遍了,有的詩還一和再和,樂此不疲。他早年也愛陶詩,但越到老年,被貶得越遠,才越有深刻體會,越能悟得其中滋味。

這日,蘇軾又寫了一首:「新浴覺身輕,新沐感發稀。風乎懸瀑下,卻行詠而歸。仰觀江搖山,俯見月在衣。步從父老語,有約吾敢違。」蘇過拿起來念罷,品味許久,讚不絕口:「父親有的詩寫得比陶淵明的原詩都要好。這些詩正可謂『外枯中膏,似淡實腴』、『絢爛至極,歸於平淡』。」

蘇軾正看著窗外,笑道:「好,過兒也會評詩了。為父殘生就蝸居在這海南桃源仙島上,做個域外陶淵明。如今正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過也向窗外遠處望去,不禁一臉神往。

忽然聽見一陣喧嘩,蘇軾轉頭望去,只見阿勇與李老漢、阿福、阿仔還有好多村民帶著酒食,一路歡呼著奔跑而來。阿勇腳還沒進門,就歡天喜地喊著:「先生,我回來了!」蘇軾心中早已猜到幾分,忙滿臉微笑地起身迎出去。

李老漢熱淚盈眶,激動地說:「蘇大人,阿勇在廣州中了秀才!托蘇大人的福,他可是我們儋州的第一個秀才!您不僅救了阿勇的命,還讓他考上了秀才,這可讓我怎麼謝先生啊?」阿勇也文縐縐地說:「若不是得益于先生言傳身教,阿勇怎能有今日?」蘇軾笑道:「謝什麼,利人莫大於教,老夫也高興。老夫早已料到阿勇會有今日。」

阿福拍拍手中的大酒罈子:「蘇大人,村人都邀你一同去飲酒慶賀!」村民們齊聲附和。蘇軾越發高興,豪氣干雲地說:「是該慶祝。這裡太擁擠了,咱們到學堂去,一醉方休!」眾人簇擁著蘇軾,歡呼著往學堂去了。

村裡出了儋州第一個秀才,全村人都萬分高興。學堂裡早已滿座,有的乾脆就隨意地坐在地上。阿黑、阿六奉葛貢之命給蘇軾送來兩壇黎家米酒,也被拉著不許走。眾人喜笑顏開,載歌載舞,飛觥獻斝,月上枝頭時還興致不減。眾人都有了幾分醉意。

村民們爭著向蘇軾敬酒,每人都有一套勸酒詞,感謝他治病救命之恩,感謝他教會他們用藥治病、用牛耕田、挖井取水、認字讀書,感謝他讓這裡改掉種種陋習、成為文明開化之地。蘇過見父親已醉眼矇矓,附耳勸他少喝些,小心醉了。但蘇軾酒興正濃,來者不拒,端起碗來瀟灑地仰脖一乾而盡。

李老漢一家更是敬了又敬。阿勇敬酒時說:「先生來這兒之前,各族不睦,紛爭不斷。先生一來,則氣象承平,化干戈為玉帛,各族受益獲利。阿勇對先生萬分敬仰,感恩不盡!」眾人哄笑道:「阿勇中了秀才就是不一樣,說的話都讓人聽不懂了!」阿勇又請蘇軾給學堂起個名字。蘇軾道:「今日是學堂出第一個秀才的日子,大家飲酒慶賀,載歌載舞,就叫它『載酒堂』如何?」眾人齊聲喝彩。

阿仔也調皮地捧著一小碗酒來到蘇軾面前:「蘇爺爺,我也敬你一碗酒。你是上天派給我們的神仙,阿仔跟先生讀書識字,就是神仙的學生了!」眾人都大笑起來。蘇軾笑逐顏開。摸著他的腦袋說:「好,你我師徒二人飲盡這碗神仙快活酒!」阿仔抿了一小口,辣得直叫喚,眾人笑得更歡。

李老漢第三次端著酒過來,懇切地說:「蘇大人,你能答應我們,以後就在我們儋州住下,再也不走了嗎?」蘇軾高興地說:「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老夫也正是這麼想的!」眾人大聲歡呼起來,學堂裡一片沸騰。

正在此時,張中跨進門來,見學堂裡這麼熱鬧,笑道:「蘇大人,你好雅興!難怪四處尋你不著,竟躲在這裡暢飲。待本官也來湊個熱鬧!」蘇軾拊掌大笑道:「原來張大人也跟老夫一樣,貪戀這壺中日月、醉裡乾坤。來,快來,你我二人共飲一杯!」

張中喜形於色,高興地說:「且慢飲酒。本官特來告知蘇大人,大人遇赦於朝廷。朝廷已下書將大人調往廉州,大人即日就可渡海往廉州去也。此乃可喜可賀之事,本官特向大人道喜來了!本官想來,天下人此時都在為蘇大人高興呢。」聽了這賀喜之詞,眾人登時酒意全消,停止了說笑,悵然地各自坐下,學堂內霎時變為一片死一般的寂靜。

張中奇怪地瞧瞧眾人,又見蘇軾苦著臉,驚異地問道:「奇怪,難道蘇大人聽了這消息不高興?」蘇軾搖頭歎氣,哭笑不得地說:「張大人,你可知道,老夫好不容易找到一處桃源仙島落腳,如今卻又要漂泊無定了。」

回家的路上,蘇軾心中百感交集,帶著醉意來到海邊,行走在沙灘巨石之間。蘇過在一旁默默地攙著他。月光如水,照亮了岸邊。海潮洶湧,波光粼粼,濤聲陣陣,海浪拍打著巨石。巨石邊繫著一隻獨木舟,隨著潮水的起落漂蕩不已。

蘇軾醉態可掬,抬頭望望明月,彷彿回到孩童時一般,躺倒在巨石旁,喚蘇過一同躺下。蘇過勸道:「父親,我們回家吧,豈能睡在這裡?」蘇軾享受地閉上眼:「幕天席地,有什麼不能躺的?!」

父子倆並排躺著,望著天上那輪皎潔的明月。潮漲而來,海水漫過他們的鞋與袍。蘇過坐起來勸道:「不行,父親,你的鞋都被海水浸濕了,小心感染風寒,我們還是回家吧。」蘇軾搖頭笑道:「既來之,則安之。為父以此地為家,有何不可?」蘇過無奈地苦笑著躺下。

又一陣潮水湧來,漫過了蘇軾的衣襟。蘇軾只顧仰望明月,又看著岸邊那搖擺不定的獨木舟:「樹欲靜而風不止。為父原已心如止水,願在此島終老葬身。但命者,天之命也,非人為也。如今又要離開了。你看,為父像不像那邊的獨木小舟,隨潮漲潮落,漂泊無定?」蘇過也盯著那獨木舟,若有所悟,長長地歎了口氣。

蘇軾回想起自己大半生的漂泊遭際,閉上眼,近乎貪婪地呼吸著這天涯海角的鹹澀微風,悠悠念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問我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蘇過疑惑地看著他:「這三處可都是您的貶謫之地,為何說是『功業』?」蘇軾笑道:「詩人例窮苦,天意遣奔逃。窮苦之日,貶謫之地,才是詩人真正建功立業之時、之處!」

蘇軾搖搖晃晃地站起身,走到獨木舟前,解開繩絆。獨木舟趁著落潮漂走,在海水中起起伏伏。蘇軾望著越去越遠,漸漸消逝的小舟,喃喃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蘇過也望著海面,不覺淚流滿面。蘇軾歎道:「要說沒有牽掛,也不盡然。世人有『蘇門四學士』、『六君子』之稱,我給他們帶來的可都是災禍!少游他們,不知怎樣了。」

近日秦觀已遇赦放還,行至滕州。這天,帶著書僮秦香出遊散心。蒼翠的山間,一座古寺臥在雲中,寺前的竹林間有一座華光亭。秦觀有些累了,坐在亭中搖扇納涼,失神地望著南方:「先生不知何時才能歸來?」

許久,他長長地歎了口氣,對秦香說:「昨夜,我偶得一夢。夢見乘雲遊天,見一仙人,仙人吟出一首好詞,此時我還記憶憂新:西城楊柳弄春柔。動離憂,淚難收。猶記多情曾為系歸舟。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韶華不為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飛絮落花時候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香讚道:「真是好詞!」

秦觀有些口渴,命秦香到寺中取碗水來,自己來到亭外竹林,看看竹、石、風景,頗為滿意,找了一處奇石,細心地拂去塵土,依石而坐。秦香很快取來一碗清水,卻不見秦觀,忙四處喊道:「先生——」秦觀應了一聲:「在這裡。」

秦香忙把水端過來。秦觀笑了笑,伸手去接碗,卻停在半空,定格似的再也不能動。一代詞人,就此神態安然地與世長辭。

秦香驚得連手中的碗都跌碎在地,抓住他的手臂使勁兒搖晃,不斷喊著:「先生!先生——」見再也搖不醒他,即刻抱著他的屍身號啕大哭:「先生啊,你怎麼連碗水都沒喝上!先生……」

此時,天地間似乎響起一陣縹緲的歌聲,輕輕托起秦觀,送往愁海情天:「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裡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呀,飛紅萬點愁如海……」

不久,蘇軾得到噩耗,幾天吃不下飯,慟哭道:「少游不幸逝於道路,世豈復有斯人乎?!」雙手顫抖著在扇子上寫下秦觀的「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兩句詞,並綴以悼詞:「少游已矣,雖千萬人何贖!高山流水之悲,千載而下,令人腹痛。」

那晚得知蘇軾要離開海南,阿勇連夜去找阿珠,在寨外學了一聲特異的鳥叫。聽到暗號,阿珠忙溜出來,到寨外樹林中與他相會。月色溶溶,樹影如水,二人背靠背坐在樹下,有說不完的話。阿勇見月亮又移到西邊一棵樹的梢頭,勸道:「你該回去了,你阿爹若知道,又要發火罵人了。」

阿珠故意慪他:「也許不干我阿爹的事,是你去廣州見了世面,就不想再見到我了。」阿勇急了,轉過身去賭咒:「你說哪裡話?我對你的心,要是會變,就讓我出海以後掉進海裡餵魚!」阿珠一聽也急了:「我隨便說一說,你就認真了,你說這不吉利的話做什麼?」

阿勇黯然道:「先生這一走,只怕再難見到他了!」阿珠坐起身來著急地說:「趁先生還沒走,你去求先生找我阿爹,讓我阿爹應了我二人的婚事。這島內,只有先生的話我阿爹才肯聽的!」阿勇固然知道這月老只有蘇軾能做得,心裡一萬個想去求他,但實在不忍給老人再添麻煩,無奈地說:「先生已經救過我的命,還教導我們讀書識禮,我不想再勞煩他了。況且他那麼大年紀,離島還有很多事要忙。」

不等他說完,阿珠盯著他問道:「那你我二人之事呢?」阿勇咬著嘴唇,低頭哀歎道:「只有交由天定了。」阿珠登時生起氣來:「我倆的事交給天定,你就好撒手不管了!你出去一趟,就認不得我阿珠是誰了?」說罷,負氣起身跑回去。阿勇忙起身追了過去,又不敢高聲喊她停下。

次日,阿勇終於鼓足勇氣來到桄榔庵,但支吾了半天也沒好意思開口。蘇軾早已心知肚明,笑道:「你不說我也知道,此事不辦成,老夫就不走。你去拿一隻臘豬腿,跟我去黎寨。」阿勇大喜,又擔心地問道:「先生,這樣恐怕不行吧?」蘇軾自信滿滿地說:「老夫說行就行,你只須言聽計從。」

蘇軾和阿勇來到黎寨。黎人們瞟著阿勇肩上的臘豬腿,看得他心裡很是發慌。蘇軾見他的那頭老牛在溫順而安詳地犁田,跟阿勇說:「與老夥計打個招呼去。」說罷,紮起衣袍,下到田中,拍拍老牛的牛背,摘下一把草餵它。老牛「哞」了一聲,甩著尾巴。蘇軾不捨地說:「老夥計,老夫就要走了,你可要好好幫人家耕田。來世若投胎做人,千萬不要做官,做個小百姓就好。」牛抬頭看著他,又「哞」了一聲,尾巴甩得更歡。眾人都笑了起來。

蘇軾來到葛貢的竹樓。葛貢歎道:「蘇大人這一走,我們的日子過得就像那飯菜裡不添鹽——沒滋沒味。蘇大人的大恩大德,本寨族人永世不忘!」蘇軾道:「首領言重了,這些區區小事都是老夫分內該管之事。只是還有一樁分內之事,老夫卻一直沒管好。」說罷,蘇軾向一旁的阿勇使了個眼色。

阿勇看看蘇軾,橫下心來,將臘豬腿奉上,向葛貢跪倒:「懇請首領將女兒阿珠許配給阿勇。阿勇會待阿珠一生一世,不分族群,不分門戶,只待她好!請首領答應了我們兩個!」葛貢一驚,卻不言語。蘇軾勸道:「老夫臨走之前,只有這塊心病未去。阿勇在此地後生中超群出眾,人品好,如今又中了秀才。他與阿珠的確是真心相好,首領若成全他二人好事,則漢黎兩族和睦有望,可累世通好。這可是功在子孫的大事!」

葛貢遲疑地說:「可是漢黎不通婚,是自古以來的規矩。」蘇軾故作神秘地笑道:「不錯,不過規矩也不是不可以變通的。在老夫看來,此事可做到既不違犯族規,又能成全阿勇、阿珠二人。」

原來葛貢對阿勇也很有好感,只是族規難違,聽了這話,眼前一亮,滿懷期待地看著蘇軾。蘇軾道:「若老夫與首領結為兄弟,咱們同是一家人,由老夫出面證婚,則阿勇與阿珠結為夫妻,有何不可?」葛貢心中大為動搖,但仍有些拿不定主意,起身不住地徘徊。

阿珠忽然衝了進來,跪在葛貢面前哭道:「阿爹,你就成全了我們吧。阿勇雖是漢人,但他待我好!他和我,從不分黎人或是漢人,兩個好作一個人。阿爹,你就成全了我們吧!」

見葛貢已被阿珠的言語打動,蘇軾趁機戲謔地說:「天下之大,願與老夫結為兄弟者何止萬千,恐怕也只有你一人會作遲疑吧,呵呵!」葛貢終於下定決心,痛快地說:「好!蘇大人,本首領答應你,咱們歃血為盟!」

蘇軾帶著李老漢一家,又召集幾十名漢人,來到黎寨外的廣場上。廣場上早已佈置好祭壇,旁邊站著黎族百姓。兩族的百姓喜氣洋洋,烏壓壓地跪了一地。蘇軾、葛貢各站在祭壇的一側。阿黑把雞血先滴在碗中,再滴入酒罈中。阿六抱起酒罈,將酒倒入兩個黑瓷碗中。

蘇軾與葛貢用雞血抹紅嘴唇,端起酒碗,單腿跪地,對天發誓:「蒼天在上,蘇軾願與黎族土司葛貢結為兄弟,同生死、共患難,若有違誓,天誅地滅!」「蒼天在上,葛貢願與內翰大人蘇軾結為兄弟,願與漢族兄弟永世修好,同生死、共患難,若有違誓,天誅地滅!」

廣場上兩族百姓齊呼:「若有違誓,天誅地滅!」幾聲鑼響後,喇叭齊鳴,銅鼓「咚咚咚」響起。蘇軾與葛貢將酒一飲而盡,然後將碗摔碎在地。全場站起,一片歡騰。

夜裡,廣場上燃起熊熊篝火,兩族百姓圍著篝火載歌載舞。蘇軾與葛貢、李老漢等人開懷暢飲。阿勇、阿珠端酒過來,一齊跪敬蘇軾、葛貢、李老漢,三位老人碰碗暢飲。蘇軾向葛貢敬酒:「葛貢兄弟,這一恭賀你喜得賢婿,其二恭賀漢黎通好,葛貢兄弟為子孫後代造福積德!」

葛貢豪爽地笑道:「蘇兄告訴我,要視天下如一家。若不是蘇兄這句話,我又怎麼能做到?」蘇軾高興地大笑:「視天下如一家!來,葛貢兄弟,為天下如一家,干!」蘇軾等人有意不提離別之事,把不盡的傷感深藏在心底,只是縱情飲酒。廣場上充滿歡聲笑語,徹夜不休。

蘇軾臨行前,最後一次把學生們召集到學堂。學生們端坐聽教,村民們在學堂外靜靜旁聽。蘇軾佇立在講堂中央,肅然道:「諸位學生,為師即日就要起程渡海離開儋州,這是為師為你們講授的最後一堂課。」眾人都黯然垂首,有的傷心落淚……

蘇軾正色道:「為師可走,但學問不能止。你等非為為師而學,而是為學而學,因此為師走與不走,你等仍須靜心向學。為何要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雖是為師引你等入門,但應師其意而不師其辭,也不能拘泥於為師所講,當融會貫通。學者為何?學在於行之。所謂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老夫的老師叫歐陽修,他說『君子之學也,豈可一旦而息乎』,這話也是講給你們聽的。」學生們紛紛點頭。

蘇軾問阿仔:「你年齡最小,聽懂為師的話了嗎?」阿仔起身答道:「先生,學生聽懂了。」蘇軾撚鬚微笑,讓他背一段《禮記.學記》。阿仔流利地背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蘇軾頻頻點頭讚許。

蘇軾北歸後,他在海南的學生薑唐左舉鄉貢,而另一名學生符確則成為海南歷史上的第一個進士。從此,儋州文教大興,後有多人中進士。

蘇軾走的那天,太守張中和眾官員,漢黎兩族百姓都來送行。張中賀喜道:「章惇已貶,此次內遷,朝廷必有深意,元祐黨人可東山再起了。」蘇軾故意說:「蘇某有黨嗎?」張中忙道:「張某失言了。」蘇軾搖頭道:「不是大人失言,是人們都這麼看。但以老夫看,如今的朝廷,萬事俱不可為了!」張中「啊」了一聲,蘇軾歎了口氣,不再言及此事。

李老漢泣道:「先生,我們怕是再也見不著您了。」蘇軾緊緊握著他的手,殷殷囑咐道:「老兄,吃井水,喝開水,有病吃藥,用牛耕地,這些事仍有儋人不習慣為之,還得靠你們!千萬,千萬!」李老漢跪倒在地:「蘇大人放心,我們一定照大人的意思辦。」蘇軾忙將他扶起。

葛貢上前懇切地說:「蘇大人,要不是你,我們黎漢兩族還不知要仇殺到哪天。」蘇軾謙道:「我們是兄弟,兄弟之間不用說這個。」

蘇軾看著眾人,強笑道:「諸位,回去吧。我蘇某是真捨不得走,可是不得不走啊!」阿福與老三抬來肩輿,含淚道:「蘇大人,上來吧。」蘇軾父子向眾人依依道別,坐上肩輿,不斷回身向眾人揮手。眾人望著蘇軾遠去的身影,一齊跪拜,忍不住哭出聲來。

蘇軾父子來到儋州碼頭,天上突然下起了雨。夜裡,雨過天晴,風平浪靜,星朗月明,海天一色。似乎老天有意用雨絲留蘇軾在此頤養天年,但終於明白留他不住,只好放晴,讓他一路走好。

蘇軾站在海邊,望望夜空,向陸地方向深情眺望,吟道:「參橫斗轉欲三更,苦雨終風也解晴。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空餘魯叟乘桴意,粗識軒猿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

蘇軾父子漫步在沙灘巨石之間,這是他們最後一次在這裡漫步。蘇軾來到一塊巨石旁,從蘇過手中接過巨筆,飽蘸自製的濃墨,在巨石上寫下了「天涯」兩個遒勁有力的大字。

父子倆坐在「天涯」二字前,望著茫茫海面。

蘇軾問蘇過:「人生之大道是什麼?」

蘇過道:「孩兒不知,請父親明示。」

「忠君愛民!」

蘇過沉吟片刻,問道:「那是先君後民呢,還是先民後君呢?」

蘇軾深情地看著他:「問得好哇!我問你,民有錯嗎?」

蘇過道:「民無錯。」

「君有錯嗎?」

「君有錯。」

「既然民無錯而君有錯,那你說是該君在先呢,還是民在先呢?」

「孩兒不敢說。」

「說吧。」

「既然如此,忠君實是忠民、忠道。對一家一姓一人之君,不可愚忠,更不可死忠。故民在先!」

「對了。這就是忠君愛民的真義!記住了嗎?」

蘇轍聽說哥哥北歸,歡喜萬分,忙去信邀他舉家來穎昌一同居住終老。但蘇軾回信說:「蘇轍家裡人本來就多,也不富裕,自己一家三十餘口再去,怕加重他的負擔;再者政局不穩,不知幾時又有變故,不願住在京畿附近,蘇邁等人俱在常州,都盼著他回去。兄弟二人不能相見,是天命使然,又能如何?」蘇轍讀罷此信,淚水潸然。

《有一種境界叫蘇東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