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一全」大會冷落了蔣介石

1924年1月16日,當蔣介石到達廣州——當時中國革命的中心,那裡已呈現出一片熱鬧、繁忙的景象。

星羅棋佈於全城每個角落的茶樓裡,人們在悠悠然飲茶之際,正議論著國共合作,孫總理要召集國民黨「一全」大會——原本最關心生意經的廣州市民,眼下也關心起政治來了。

一隊隊士兵在街上荷槍而過,腰間圍著又寬又厚的子彈帶,看上去彷彿套著個救生圈一般。

人力車伕們拉著那些操南腔北調的「一全」代表,奔走於剛剛鋪好瀝青的大街上。

萬郊怒綠斗寒潮,

檢點新泥築舊巢。

我是江南第一燕,

為銜春色上雲梢。

正在廣州的中共才子瞿秋白寫了這首詩,附在信中,寄給在上海的戀人王劍虹。

國民黨「一全」大會海內外代表,共計一百九十六人,其中一百六十五人到達廣州。如此眾多的代表之中,居然沒有蔣介石!在「漢口特別區」的代表中,倒有一位名喚「彭介石」!

一批著名的國民黨人,名列代表名單之中:廖仲愷、戴季陶、於右任、譚延閩、程潛、吳鐵城、柏文蔚、葉楚傖、孫科……女代表有何香凝、陳璧君等。

一批著名的共產黨人,也名列代表名單之中:陳獨秀(未出席)、李守常(李大釗)、譚平山、林祖涵(林伯渠)、沈定一、毛澤東、羅邁(李維漢,未出席)、王盡美……據李加福考證,國民黨「一全」代表之中,有中共黨員二十四名。

論歷史,中國國民黨比中國共產黨要早得多,然而,國民黨的「一全」大會卻比中共「一大」晚了差不多三年!這是因為中國國民黨走過曲折的道路。

追溯中國國民黨的起源,不能不回溯它的締造者孫中山的歷史足跡:

1894年11月24日,二十八歲的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借卑涉銀行經理何寬的寓所,召集二十多位僑胞開會,成立了反清組織興中會,通過了孫中山草擬的《興中會章程》。該會的秘密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創立合眾政府」,這句話精闢地道出了該會的宗旨。

自興中會誕生,各地響應,紛紛成立反清團體。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赤阪區阪本珍彌宅,孫中山主持召開了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中國同盟會是以興中會和華興會為基礎,聯絡光復會部分成員建立的。大會推舉孫中山為總理。今日人們習慣稱政府首腦為總理,而彼時孫中山以政黨首腦而出任總理。中國同盟會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綱領。這一綱領後來被概括為「民族」、「民權」、「民生」的三民主義。

中國同盟會領導了發生於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漫長的封建專制統治。這一年是中國舊歷辛亥年,史稱「辛亥革命」。1912年元旦,四十六歲的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1912年,也就成了中華民國元年。

1912年8月25日,中國同盟會聯合統一共和黨、國民共進會、國民公黨、共和實進會,在北京成立了國民黨,孫中山出任理事長。1992年6月23日中國新聞社北京電訊,報道了北京市有關部門在搶修虎坊路兩側的湖廣會館時,發現並確定了此處乃是國民黨的誕生之地。國民黨在國會中,與袁世凱為首的中國共和黨相對抗,成為當時中國兩大政黨之一。

翌年11月4日,國民黨被袁世凱勒令解散。1914年7月8日,流亡日本的孫中山在東京駐地精養軒成立中華革命黨,出任該黨總理。中華革命黨實際上就是原先的國民黨。

中華革命黨處於秘密活動狀態,外界仍稱之為國民黨。於是,在1919年10月10日,孫中山又改組中華革命黨,稱中國國民黨——在國民黨之前加了「中國」兩字,以示區別於1912年成立的國民黨。該黨以孫中山為總理,以「鞏固共和,實行三民主義」為宗旨。

如此這般,中國國民黨倘若追溯其源,可從1894年的興中會算起,比起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要悠久得多。不過,倘若僅就中國國民黨正式成立而言,則只比中國共產黨早兩年而已——正因為這樣,中國國民黨的「一全」大會反而比中共「一大」遲了近三年。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不論外界或中國共產黨自己,都用這一簡稱。至於「共黨」,則是後來蔣介石對中國共產黨的「專有」簡稱——中共自己從不稱「共黨」,雖說「共黨」一詞似乎並不含貶義。

中國國民黨倘若依照「中共」那樣簡稱,那就成了「中國」了,與國家之稱「中國」混為一談;照理,應簡稱為「中民」,但是因為在中國國民黨之前,已有了國民黨,也就習慣地簡稱為國民黨——雖說這一簡稱不甚準確,因為別的國家也有國民黨。

據蔣介石自述:「光緒三十三年加入同盟會。」即1907年,經陳其美介紹,他在日本加入同盟會。正因為這樣,蔣介石說:「我是二十一歲入黨。」那一年,蔣介石正好虛歲二十一。在蔣介石看來,加入同盟會,亦即加入國民黨。

1913年10月29日,由陳其美的盟兄弟張人傑監誓,蔣介石在上海秘密加入了中華革命黨。那時,孫中山正在籌建中華革命黨,至翌年7月8日才正式成立。蔣介石成了最早加入中華革命黨的幾個人中的一個。蔣介石在加入中華革命黨之後一個多月,由上海來到日本東京,由盟兄陳其美介紹,第一次見到孫中山,如其自述:「直到二十七歲,總理才對我單獨召見。」此處他所說的依然是虛歲,而總理則是指孫中山——國民黨人習慣於稱孫中山為總理,誠如共產黨人習慣於稱周恩來為總理,只是一個為黨的總理,另一個為政府總理。

在國民黨內論資歷,蔣介石當然比不上陳其美、胡漢民、廖仲愷那一批元老,不過也不算淺。照理,當選國民黨「一全」代表,蔣介石是夠資格的——他已是入黨十七年的老黨員了。然而,長長的代表名單裡,居然沒有「蔣中正」三字。如果他「避居」在老家溪口,眼不見為淨也罷,此時此刻他卻應召前來廣州,眼前晃來晃去的身影皆是「一全」代表,蔣介石的心中未免不是個滋味。就黨內地位而言,蔣介石顯得太差了!

最使蔣介石不悅的是,由孫中山指定的浙江代表杭幸齋,名列浙江六名代表之首,因病缺席(杭幸齋在大會召開期間的1924年1月26日去世,「一全」大會致電哀悼),孫中山寧可空其席位,也未讓蔣介石替補!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