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在上海血戰日軍

蔣介石是一個爭議頗多的人物。不過,不管怎麼說,通觀他的一生,有三件事是受到人們讚賞的:一是領導北伐,二是領導抗戰,三是振興台灣經濟並堅持一個中國。

雖說蔣介石對於抗日曾有過一個曲折的過程:先是「不抵抗主義」,寄希望於妥協,而且實行「攘外必先安內」的錯誤政策,導致發生了西安事變。然而,在西安事變促進之下,他轉為抗日,成為中國的抗日領袖。當然,就其抗日態度而言,不如毛澤東堅決,中途曾寄希望於與日本妥協,但他畢竟是領導中國抗戰全局的領袖,為抗戰作出了貢獻。如毛澤東所言,蔣介石擔負起了抵抗日軍的「正面的正規戰」的責任。

蔣介石領導著三百多萬國民黨軍隊,跟日軍展開了三次大搏鬥:淞滬會戰、南京會戰、武漢會戰。

就在蔣介石就任陸海空大元帥的第二天,隨著「八一三」的槍炮聲大作,日軍猛撲上海,淞滬會戰便開始了。

淞,是因為黃浦江又稱吳淞江。淞滬,即上海。那時的上海警備司令部稱淞滬警備司令部。淞滬會戰,又稱上海會戰。

日軍的戰略,確如蔣介石所言,乃是速戰速決。日軍在突襲上海之時,便揚言三個月滅亡中國。

進攻上海的日軍,達二十多萬人,有三百多門大炮,二百多架飛機,幾十艘兵艦。

面對強大的日軍,蔣介石調集了自己的精銳部隊七十三個師迎戰日軍——當時,蔣介石部隊可調動的部隊總共約一百八十個師,他這一回投入了三分之一以上的力量,何況大多是他的嫡系部隊,表明他確實下了抗日的決心。

蔣介石先以馮玉祥為總司令,以張治中為前敵總指揮,後來自兼第三戰區司令長官,以陳誠為前敵總指揮。

酷烈的戰爭在上海展開。坐落在上海蘇州河畔的一座倉庫——四行倉庫,一度成為兩軍爭奪的焦點。由副團長謝晉元率八百戰士堅守,激戰四晝夜,這才最後奉命撤進英租界,成為一時佳話,人稱「八百壯士」。

蔣介石親臨前線指揮,也差一點遇險。那是在10月間,蔣介石夜巡蘇州前線。忽地幾十架日機聞來,狂轟濫炸,蔣介石躲進火車站月台。所幸月台未被炸中,蔣介石因此脫險。

宋美齡奔走於前線,慰勞戰士。10月23日這天,她和端納以及一位副官在上海乘車慰問傷兵。下午4時多,空中出現了日軍飛機。司機一邊開車,一邊不時仰望天空。一不小心,急速奔馳的汽車駛離了公路,翻在路邊,一下子把宋美齡甩到了爛泥地裡。端納倒是安然無恙,他跳下了車,急步奔向蔣夫人。據端納回憶,宋美齡躺在離車二十英尺的溝渠裡,滿臉污泥,不省人事。

端納和副官趕緊把宋美齡抬到附近一戶農民家裡。那時的宋美齡只穿著普通的衣裝,看不出是一位貴夫人。端納見到宋美齡尚有呼吸,放下了懸念的心。端納唱了起來:「她輕鬆地飛向天空,鞦韆上那勇敢的少女……啊,夫人,醒醒!我希望你現在能看一看自己,你絕對是個美人!」

在端納的歌聲中,宋美齡漸漸甦醒,端納笑了。

司機把車子修好了。端納問宋美齡:「你還要去看望傷兵嗎?你自己也成了傷兵了!」

宋美齡答道:「去!」

宋美齡去幾個營地慰問之後,回到了上海,經醫生檢查,她斷了一根肋骨。她不得不臥床休息了一個星期。端納去看望她,宋美齡問:「我受傷的時候,你怎麼還唱歌?」

端納笑道:「一個女人倒下來的時候,如果說她受了傷,也許她再也爬不起來。」

那時,蔣介石夫婦出入於日軍的槍林彈雨之中,確實是勇敢的。

日軍在上海與國民黨軍隊僵持著。為了速勝,日軍於11月5日增派兵力在杭州灣北岸金山衛(今上海市金山縣)登陸,包抄國民黨軍隊的後路。

也就在這一天,德國駐華大使陶德曼在南京拜見蔣介石,轉達了日本的七項條件。

顯然,日本對蔣介石也是談談打打,打打談談,軟硬兼施。德國乃日本的盟友。這樣,德國駐華大使也就成了最恰當的幕後調停人。

陶德曼跟蔣介石的會談,原本是絕密的。不過,如今隨著德國公佈了當年陶德曼致德國外交部的密電,這絕密會談的內容也就為世人所知。

日本向蔣介石提出的七項條件如下:

一、承認滿洲國、內蒙獨立;

二、擴大《何梅協定》,劃華北為不駐兵區域;

三、擴大《淞滬協定》,設非武裝區域,上海由國際共管;

四、中、日共同防共;

五、中、日經濟合作,減低日貨進口關稅;

六、根絕反日運動;

七、尊重外國人在華權利。

這裡提到的《何梅協定》中的「何」即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華北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梅」即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梅津美治郎。他們在1935年5月至7月進行了關於在華北取締抗日的秘密談判。

日本提出的這七項條件,顯然太苛刻了,使蔣介石無法接受。在陶德曼11月5日發給德國外交部的電報中,透露了蔣介石一段意味深長的話:

假如同意日本採取的政策,中國政府倒了,那麼唯一的結果就是中國共產黨將會在中國佔優勢,但是這就意味著日本不可能與中國議和,因為共產黨從來是不投降的。

蔣介石這一段話,說出了兩層意思:第一,國民黨不抗日不行,不抗日就會倒台;第二,共產黨是堅決抗日的。

蔣介石把國、共與日本兩國三方的關係,說得再明白不過了。

蔣介石拒絕了日本的七項條件,日軍就掩殺過來。國民黨軍隊無法抵擋,只得朝南京敗退。11月12日,上海落入日軍手中。

雖然蔣介石輸了,不過他堅守上海整整三個月,畢竟挫敗了日軍速戰速決的計劃一一日軍本來要三個月滅亡中國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蔣介石是勝利者。

毛澤東對於蔣介石堅守上海,表示熱烈的支持。1937年11月4日出版的延安《新中華報》,報道了毛澤東在延安陝北公學開學典禮上的講演,題為《目前的時局》。

毛澤東說:

我們決不要因現在的局面而悲觀,我們完全贊助蔣介石先生在10月9日的演說,堅決打到底,一直打到最後一個人一根槍還要再打,這就是共產黨「為保衛祖國流最後一滴血」的意思,是目前時局的根本方針。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