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以「齒病」婉拒蔣介石之邀

南京陷落之後,一時間,地處長江中游的武漢,成了中國的政治中心。

蔣介石長駐武漢。毛澤東派出王明、周恩來、博古、鄧穎超組成中共代表團,於1937年12月18日前往武漢。

面對向著武漢推進的日軍,國共兩黨在武漢又開始新的會談,這一回,國共會談的主題,已不是要不要合作,而是以什麼樣的組織形式合作,周恩來以為,國共合作的組織形式,無非以下三種:

A.恢復十三年前(即1924年國民黨「一全」大會時)的形式,使國民黨改為民族革命聯盟,允許其他黨也加入;

B.建立共同委員會,在中央、各級共同討論;

C.現在這種形武,遇事協商。

周恩來認為,第三種只是臨時辦法。

蔣介石呢?他以為眼下只能用這臨時辦法。

國共談判,依然進展維艱。不久,蔣介石提出了新的方案,即第四種方案:國共「溶成一體」。

周恩來當即表示反對,說道:「黨不能取消,國共兩黨都不可能取消,只能從聯合中找出路。」

周恩來明白,國民黨大,共產黨小,一旦「溶成一體」,結果必是國民黨「溶」掉了共產黨!

蔣介石的意思,很快就通過他所控制的報紙透露出來。1938年初,武漢的一些報紙開始鼓吹「三個一」,即「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一個領袖」:「一個主義」指「三民主義」,「一個政黨」指國民黨,「一個領袖」指蔣介石。

這「三個一」的另一含義是「一個信仰、一個政府、一個領袖」,意思差不多。

武漢的《掃蕩報》還說出了蔣介石的「溶共」之意:「統一的團結方式,是用以大並小的方法,融化小的單位,合而為一。」

這就是說,國民黨要「溶」掉、「並」掉中共!

毛澤東憤憤然,他理所當然反對「三個一」。

2月12日,武漢出版的《新華日報》及《群眾》週刊第1卷第10期,還有許多報紙發表了萬言長文《毛澤東先生與延安新中華報記者其光先生的談話》,在武漢引起了頗大的震動!

這篇長文,是2月2日毛澤東在延安接受《新中華報》記者其光的採訪時所作的談話。毛澤東猛烈地抨擊了「三個一」,稱之為「一黨專政」。

蔣介石也很仔細地看了此文。

其實,那記者「其光」純係子虛烏有,毛澤東也無此談話!

此事內幕,如今才算「曝光」——那是中共代表團團長王明為之捉刀!

當時,王明以及周恩來、博古共同署名於2月11日致電毛澤東:

關於一個黨一個主義問題,已成街談巷議之資料,對於這一切問題,我們已到了不能不答覆之地步。我們決定,對於黨和主義問題,用澤東同志名義發表一篇2月2日與延安《新中華報》記者其光的談話,此稿由紹禹起草,經過長江局(引者註:當時駐武漢的中共中央代表團對內稱中共長江局)全體同志校閱和修正,現用油印發各報館及通訊社,明日《新華日報》一次登完,此稿所以用毛澤東名義發表者,一方面使威信更大,另一方面避免此地負責同志立即與國民黨起正面衝突,不過因時間倉促及文長約萬字,不及事先徵求澤東及書記處審閱,請原諒。

原來,王明來了個「先斬後奏」,以毛澤東名義發表批駁蔣介石的談話!雖然蔣介石那「三個一」對於中共來說,不能不批,但王明這種做法卻惹怒了毛澤東!毛澤東後來說,事情並非緊急到來不及經他過目的地步。

其實,說穿了,王明並不把毛澤東放在眼裡。王明在共產國際當了多年的中共代表團團長,向來以毛澤東的上級自居。何況王明原是博古的後台,與毛澤東矛盾甚深。此事又使王明與毛澤東的關係進一步緊張。

當然,對於蔣介石的「三個一」,毛澤東是不能容忍的。

毛澤東曾這樣批評蔣介石道:「一黨主義都是沒有根據的,都是做不到、行不通的,違背一致團結抗日建國的大目標,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蔣介石對於來自中共的抨擊,曾向周恩來解釋道:《掃蕩報》的言論並不代表國民黨,也不代表他自己。

陳立夫也告訴周恩來:蔣總裁已批評了《掃蕩報》,並要各報以後不再刊登這類文章。

其實,《掃蕩報》所說,倒是蔣介石心中的話!

1938年3月,國民黨召開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即「臨全大會」,那基調便是「三個一」。

為了加強領袖的權威,「臨全大會」根據蔣介石的意思,第一次提出了實行總裁製。大會修改了黨章,規定「確立領袖制度」,增設了第五章「總裁」,賦予了總裁以「總攬一切事務」的權力。蔣介石被選為首任總裁,汪精衛為副總裁。從此,蔣介石除了「蔣委員長」、「蔣總司令」、「蔣大元帥」之類榮稱外,又多了「蔣總裁」這一尊稱。

總裁成了獨裁的同義語。蔣總裁成了一個領袖的同義語。蔣介石強調了戰時需要加強領袖的權力,實行了「總而裁之」、「獨而裁之」。

「臨全大會」又決定設立國民參政會,由國民黨、中國共產黨、其他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組成,以代表國民共同參政,算是在蔣介石「總而裁之」之下的一點民主。

國民參政員共二百名,其中國民黨員八十八名。中共是作為「文化團體」參加的。

毛澤東笑了,他稱中共乃「武化團體」,並非「文化團體」!

不過,既然分配了七個名額給中共,毛澤東也就指定了七位中共黨員作為參政員。

毛澤東所指派的七人是毛澤東、王明(陳紹禹)、博古(秦邦憲)、吳玉章、林伯渠、董必武、鄧穎超。照理周恩來應在其中,可能考慮到女性參議員非鄧穎超莫屬,而夫婦同為參議員又太顯眼,所以沒有列入周恩來。

1938年7月6日,國民參政會一屆一次會議在漢口上海大戲院召開。

毛澤東成了人們議論的中心:他,究竟會不會從延安來漢口出席會議?毛澤東如果來漢口,則意味著國共兩黨將舉行最高級會談。

張學良事件給人們留下的印象畢竟太深了!一年前,當蔣介石密邀毛澤東赴南京時,葉劍英馬上從西安發電報給毛澤東:「毛不必去。」這樣,那一回蔣介石和毛澤東沒有晤面。

這一回,毛澤東也不去。不去,自然要找個借口。毛澤東的借口頗為有趣,他在致參政會的電報中稱「因齒病及瑣務羈身」!

毛澤東在說罷不去的原因之後,言歸正傳:

寇深禍亟,神州有陸沉之憂;民眾發舒,大有轉旋之望。轉旋之術多端,竊謂以三言為最切:一日堅持抗戰,二日堅持統一戰線,三日堅持持久戰。誠能循是猛進,勿餒勿輟,則勝利屬我,決然無疑。

會議選舉汪精衛為議長。這時的汪精衛集國民黨副總裁和國民參政會議長於一身,其地位僅次子蔣介石。

在中共黨內,張國燾此時已被開除,王明成了毛澤東的政敵。王明自恃出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團長多年,與共產國際關係很深,常以毛澤東的「上級」自居。他在武漢除了以毛澤東名義發表那次批駁蔣介石「三個一」的談話外,還多次以中共中央名義,也以毛澤東名義發表聲明、談話,卻不事先報告毛澤東,如1937年12月25日王明在武漢發表的《中共中央對時局宣言》,而最「著名」的要算1938年3月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在武漢召開時,王明起草了《中共中央對國民黨臨時全國代表大會的提議》,在報送毛澤東的同時,已送交國民黨了!

毛澤東在延安主持起草的文件到達武漢時,王明居然復電中共中央書記處:

你們所寫的東西既不能也來不及送國民黨,望你們在任何地方不能發表你們所寫的第二個建議書,否則對黨內黨外都會發生重大的不良政治影響……

王明目中無毛澤東,竟然達到這等地步!

中共內部王明和毛澤東的關係日益緊張,如同國民黨內汪精衛和蔣介石的關係日益緊張。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