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出任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

蔣介石「拉」毛澤東,毛澤東「以拉對拉」,也「拉」蔣介石一把。國共關係也就在這你「拉」我「拉」之中,得以緩和。

不過,這時的國共關係,不冷也不熱,不好也不壞。

就在這時節,兩樁在凌晨發生的突然事件,改變了世界的格局:

一是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一百九十個師、三千七百多輛坦克、四千九百多架飛機、一百九十多艘艦艇,趁著人們正在酣睡的時刻,突然朝蘇聯撲來。一個半小時之後,即清晨5時半,德國駐蘇聯大使這才在莫斯科向蘇聯政府遞交了宣戰書……

二是1941年12月7日凌晨,大批日本飛機突然飛臨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主要海空軍基地珍珠港,擊毀擊傷美機二百六十多架、美艦十八艘。翌日,美國對日本宣戰。同日,英國對日本宣戰。

這兩樁發生在凌晨的「不宣而戰」的事件,導致德國、日本、意大利和美國、英國、蘇聯的公開對抗。既然中國是日本的敵國,中國也就成了美、英、蘇的盟友。

12月8日凌晨,正在重慶郊區黃山鄉別墅的蔣介石接到國民黨中宣部副部長董顯光的電話,獲知日軍偷襲珍珠港,急急忙忙趕往重慶。上午8時,蔣介石召集國民黨中央常委特別會議。蔣介石說:「我國對日宣戰,已無問題,手續亦甚容易……」

說來令人難以置信,自1937年「七七事變」後抗戰全面爆發以來,已有四年半時間,日軍已經吞噬了中國的大部分國土,蔣介石政府尚未對日正式宣戰呢!直至此時,才發表正式文告,對日、德兩國宣戰,即《對日宣戰之文告》、《對德宣戰之文告》。

不過,蔣介石倒頗有頭腦,建議中、美、英、蘇四國在亞洲建立某種軍事同盟會議。當天下午,蔣介石召見美、英、蘇駐華大使高思、卡爾、潘友新,把宣戰書和建議書交給了他們。

美國總統羅斯福熱烈支持蔣介石的建議。美國正在與日本交戰,很希望能把日本的主要兵力拖在中國。英國首相丘吉爾也認為蔣介石的建議不錯。只是斯大林稱正忙於對德作戰,尚顧不上東線的日本一一其實,那是因為蘇聯和日本在1941年4月簽訂了《中立條約》,日本答應不進犯西伯利亞一線。

既然是蔣介石建議,蔣介石也就充當東道主。12月23日,東亞聯合軍事會議在重慶召開。美國派出勃裡特少將、馬格魯德少將,英國派出韋維爾元帥、鄧尼思少將,中國派出何應欽、商震,會議由蔣介石主持。

這是蔣介石第一回主持重要的國際性會議,也是中國第一次以大國形象出現在國際舞台上。

德、日、意三國,日「法西斯軸心國」。既然德、日、意三國結盟,那麼反對他們的國家勢必也要結盟。

由美、英、蘇、中四國領銜,1942年元旦,二十六個國家代表齊聚美國華盛頓,簽訂反對法西斯軸心國的《聯合國家宣言》,結成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於是,這二十六個國家日「盟國」,又稱「反軸心國」。後來又有十九個國家加入這一統一戰線。

在簽署宣言時,四個領銜國放在最前面。美國總統羅斯福所擬的草稿上,最初的四國順序是美、中、蘇、英,中國名列第二,後來才改成美、英、蘇、中。雖說這麼一來,中國名列第四,但不管怎麼排,蔣介石政府畢竟進入了「四強」之列,蔣介石也就進入了同盟國「四巨頭」之列,與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並列齊名了。蔣介石在國際上的聲望,猛然升高了。

1942年1月3日,是蔣介石終生難忘的日子。這天,盟國第一最高區域統帥部成立。這一統帥部之下設中國戰區,羅斯福提議蔣介石出任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最高統帥。

中國戰區除中國外,還包括越南、泰國等。

蔣介石在這天的日記上,這麼寫道:

我國簽字於共同宣言,羅斯福總統特別對子文表示:歡迎中國列為四強之一。此言聞之,但有慚惶而已!

翌日,蔣介石電復羅斯福,表示「同意就斯職」,並決定設統帥部於重慶。為了表示對美國的感謝,蔣介石還致電正在美國的宋子文,洽請羅斯福遴選美國高級將領擔任中國戰區參謀長。

1月5日,蔣介石在重慶就任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

蔣介石在他的《元月反省錄》中,以欣慰的筆調寫道:

二十六國共同宣言發表後,中、英、美、蘇四國已成為反侵略之中心,於是我國遂列為四強之一,再自我允任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之後,越南、泰國亦劃入本區內。國家之聲譽及地位,實為有史以來空前未有之提高,甚恐受虛名之害,能不戒懼乎哉?

不久,美國參謀總長馬歇爾派出了他的好友、陸軍中將史迪威出任中國戰區盟軍統帥部參謀長。

自從出任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蔣介石對於抗日也就變得積極。他以駐雲南的國民革命軍第五、第六、第六十六三個軍,組成遠征軍,開赴緬甸,協助英軍抗日。這在國民黨的作戰史上是空前的。

不過,蔣介石在與史迪威的合作中,卻常生芥蒂。

原本,羅斯福總統遴選史迪威,出任中國戰區總參謀長,可謂最佳人選。史迪威比蔣介石年長五歲,高高的個子,一團頭髮像一頂船形帽似的戴在頭上。他是美國佛羅里達人,畢業於美國西點陸軍軍官學校,卻居然能講一口漢語,也認得中國的方塊字。他給中國士兵訓話時,會用漢語說起中國宋朝名將岳飛如何抗擊入侵的金兵,也會講越王勾踐如何臥薪嘗膽,終於復仇的故事……

史迪威能夠成為「中國通」,是因為他早在1919年就來到中國,擔任駐華美軍的語言教官,特地取了「史迪威」這中文名字。他在中國干了三年後回國,於1926年至1928年再度來華,擔任美軍駐天津第十五步兵團的營長。自1935年至1939年,他擔任美國駐華使館武官,對中國的抗戰極其熟悉。這一回,是他第四次奉派來華,身份更高了。他向蔣介石報到時,逐一說明了自己的多項職務:美國總統代表、駐華美軍司令官、中國戰區總參謀長……

這位史迪威將軍,天生傲慢,又天生尖刻。在蔣介石看來,他是統帥,史迪威不過是參謀長;在史迪威看來,他固然是參謀長,更是美國總統的代表。

史迪威要全權指揮那支在緬甸的國民黨遠征軍,蔣介石卻非要在重慶遙控指揮不可。史迪威罵蔣介石指揮無能,蔣介石則認為史迪威越權。史迪威見到蔣介石的光頭中間有一條稜,看上去像花生,便在背地裡稱蔣介石為「花生」,而把蔣介石手下那一大幫將領,稱之為「一籃子花生」……

不管史迪威怎麼奚落蔣介石,蔣介石畢竟是最高統帥。蔣介石向來就主張「三個一」。最高統帥的頭銜無疑大大提高了他作為中國最高領袖的聲譽。

宋美齡作為中國的「第一夫人」,於1942年11月飛抵美國。她在美國住了半年多。英語流利的她,擅長外交。她在美國奔走,呼籲支援中國抗日。她曾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美國報紙對她一片盛讚:「議員們被她的優雅風度、嫵媚和智慧迷住了!在議員們長達四分鐘的起立歡呼之後,她才開始講話……」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