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紅旗的誕生

金秋時節,天高雲淡。毛澤東在北平忙得不可開交。

9月21日晚6時,北平中南海懷仁堂綵燈高懸,六百多名代表已開始步入會場。

主席台的佈置,別具一格:上方,掛著大字橫幅「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正中,掛著政治協商會議會徽以及孫中山、毛澤東的巨幅畫像;兩側,掛的則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

7時整,場外響起五十四響禮炮;場內,軍樂隊奏起《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

作為大會執行主席,毛澤東在掌聲中登上主席台。

毛澤東在會上作主旨講話:「我們的會議之所以稱為政治協商會議,是因為三年以前我們曾和蔣介石國民黨一道開過一次政治協商會議。那次會議的結果是被蔣介石國民黨及其幫兇們破壞了,但是已在人民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那次會議證明,和帝國主義的走狗蔣介石國民黨及其幫兇們一道,是不能解決任何有利於人民的任務的。」

毛澤東又說:「現在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完全新的基礎之上召開的,它具有代表全國人民的性質,它獲得全國人民的信任和擁護。因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宣佈自己執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這就是說,這次政治協商會議將在中國正式產生新的政府。

正當毛澤東在北平穩穩步上主席台的時候,蔣介石正在中國西南處於異常慌亂之中。

9月22日那天,蔣介石在重慶吃早飯,在昆明吃中飯,卻在廣州吃晚飯!

蔣介石是突然在上午10時由重慶飛抵昆明的,事先沒有通知雲南省主席盧漢。他已風聞盧漢與中共暗中來往,有可能叛變,所以他在前一天派兒子蔣經國先到昆明摸清虛實後,這才突然飛來。他有過西安事變的經驗,所以提防著盧漢軍變。

蔣介石一到昆明,作了訓話,不敢在那裡勾留,於當晚飛到廣州。

蔣介石剛下飛機,便挨了一棒:綏遠省主席董其武在這天率八萬軍隊投奔中共!

毛澤東呢?他正喜氣洋洋,在北平忙於為即將誕生的新國家和政協代表們商議著……

人有姓名,國有國號。關於國號,黃炎培、張自讓建議用「中華人民民主國」,張奚若則提議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據查證,任弼時在1948年1月12日最早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詞),經討論採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一詞。

會上,有人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可簡稱「中華民國」,因為中華民國是孫中山締造的。但是,多數人反對此議,因為蔣介石二十八年來一直用「中華民國」這一國號,容易混為一談。

中華人民共和國採用公元紀年,不再採用中華民國紀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定都北京。從1949年9月27日起,改北平為北京。其實,北平原稱北京。1928年6月20日,南京國民政府改北京為北平特別市,從此叫北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由齒輪、麥穗、五星、天安門組成。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為《義勇軍進行曲》。

會議通過了「臨時憲法」——《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會議代表從眾多的設計稿中,選中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紅色向來是中國共產黨的代表色,從紅區、紅軍直至「紅都」、紅旗,皆為紅色,象徵熱烈,也象徵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而獻身的千千萬萬烈士的鮮血;

黃色意味和平,又像征黃色人種;

五星,象徵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象徵五億人口(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總人口為五億);

五角星中的大星,象徵中國共產黨,四顆小星象徵四個階級,即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小資產階級、資產階級。

雖說確定五星紅旗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是在1949年9月27日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體會議通過的,而遴選國旗的工作,卻是從1949年6月15日開始的。

1949年6月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平中南海舉行。出席會議的有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界民主人士、國內少數民族、海外華僑等二十三個單位的一百三十四名代表。會議由毛澤東、李濟深、沈鈞儒等人主持。

毛澤東在籌備會的開幕典禮上發表講話,說明這個籌備會的任務是「完成各項必要的準備工作,迅速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成立民主聯合政府,以便領導全國人民,以最快的速度肅清國民黨反動派的殘餘力量,統一全中國,有系統有步驟地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和國防的建設工作」。

周恩來在會上作了《新政協籌備組織條例》(草案)的報告。會議一致通過《新政協籌備會組織條例》。會議選舉出籌備會常務委員二十一人,常委會推選毛澤東為主任,周恩來、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陳叔通為副主任。在常務委員會下設六個小組,分別負責擬定參加新政協會議的單位及其代表名額,起草新政治協商會議組織條例,起草新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方案,起草新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宣言,擬定國旗、國徽、國歌等工作。

其中的「國旗、國徽、國歌」小組由參加大會的四十五個單位派代表參加,共五十五人。召集人為馬敘倫,成員有郭沫若、茅盾、黃炎培、陳嘉庚、張奚若、馬敘倫、田漢、徐悲鴻、李立三、洪深、艾青、馬寅初、梁思成、馬思聰、呂驥、賀綠汀等。這個小組向全國發出啟事,徵集意見和方案。《人民日報》等各大報紙都刊登了這一啟事。一個多月後,籌備小組共收到從各地寄來的應徵圖案三千零一十二幅。

這三千零一十二幅國旗應徵圖案,張貼在北平飯店四一三號房間內,供與會的政協委員進行初評。

「國旗、國徽、國歌」小組的成員,大都是文藝界人士。經過初選,選出了三十八幅國旗圖案,編成《國旗圖案參考資料》。然後,又從這三十八幅國旗圖案之中,確定八種圖案作為備選國旗。《國旗圖案參考資料》分送到各位政協委員手中,進行評議。

在這八種備選國旗中,最被看好的圖案是:紅底黃星,一條黃槓。黃星代表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黃槓代表中國的母親河——黃河。

有的委員看了,以為中國並非只有黃河一條大河而已,於是又衍生出另外兩個草案:草案之一是兩條黃槓,代表黃河、長江;草案之二是三條黃槓,代表黃河、長江、珠江。

幾天後,選出的三十八幅圖案被送到了毛澤東和代表們的手裡。

1949年9月23日,毛澤東在中南海宴請參加政協會議的代表們。張治中問他喜歡哪幅國旗圖案,毛澤東回答:「我還沒有最後認定哪幅圖案。」張治中說:「恕我直言,我反對用一條槓代表黃河圖案。紅底代表國家和革命,中間有一條槓,這不變成分裂國家、分裂革命嗎?同時,以一條槓代表黃河也不科學,像孫猴子的千鈞棒。」毛主席哈哈大笑說:「噢,這倒是個問題,我約大家來研究一下,一定要選一幅大家都滿意的。」

於是,曾經被列為第一候選的「黃槓」國旗圖案被否決了。

這時,五星紅旗圖案,受到重視。這個設計圖案是在截稿前兩三天才收到的。當時馬敘倫、田漢、郭沫若等人都認為這個圖案有新意、美麗大方、簡潔。不過,最初的五星紅旗圖案中,那顆大黃星之中,畫著鐮刀斧頭,作者的原意是用來象徵中國共產黨。

田漢說道:「我認為可以拿掉大黃星中的鐮刀和斧頭,這並不妨礙整體的效果,反而更簡潔了。」

許多委員也贊同田漢的意見。這樣,根據田漢的意見,對五星紅旗圖案作了修改。

毛澤東、周恩來也認為五星紅旗圖案很好。

1949年9月27日,在全國政協全體會議上,五星紅旗獲得會議代表一致通過,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出人意料的是,五星紅旗的設計者,並非專業的美術工作者,而是上海市日用雜品公司的副經理曾聯松。

曾聯松是溫州瑞安人,從小酷愛書畫,寫得一手好字。他從上海《解放日報》上看到了關於徵集國旗圖案的啟事,花了一個來月的時間,設計了五星紅旗。

1950年11月1日,曾聯松收到一封標有「一一三七號文件」的公函:

曾聯松先生:

你所設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業已採用,茲贈送人民政協紀念刊一冊,人民幣五百萬元(引者註:當時用的是人民幣舊幣,一萬元人民幣舊幣的幣值約相當於今日一元人民幣),分別交郵局和人民銀行寄上,作為酬謝你對國家的貢獻,並致深切的敬意!

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辦公廳

1950年10月21日

曾聯松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的設計者,被載入史冊。

在開國大典上由毛澤東主席親自摁電鈕升起的五星紅旗,如今被珍藏在中國革命博物館內。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