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反思失敗的原因

每天清晨6時,台北介壽路準時響起「中華民國國歌」,青天白日滿地紅之旗徐徐升起。

那裡是「總統府」的所在地。路名為「介壽路」,是紀念蔣介石六十誕辰時取的。「總統府」原本是東南軍政長官公署,也改稱「介壽館」。蔣介石在1950年3月1日復任「總統」時,便在介壽館三樓辦公。

在蔣介石的辦公桌上忽然出現一本不平凡的書,書名日《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作者乃海峽彼岸他的政敵毛澤東。

毛澤東此書寫於1936年12月。蔣介石怎麼會研讀起毛澤東的十四年前的舊著呢?

在毛澤東此書的千千萬萬的讀者之中,蔣介石是最特殊而讀了之後最有體會的一位讀者。因為毛澤東此書所寫的,就是如何打敗蔣介石的戰略問題。當年,蔣介石就翻過這本書。無奈,他正忙於跟毛澤東打仗,心靜不下來。如今,他是敗軍之將,正在作沉痛的反思。讀毛澤東此書,使他感慨萬分。他這才明白,他敗在毛澤東手下是必然的,因為毛澤東確實是一位熟知戰爭規律的戰略家。毛澤東正是用這些戰略戰勝了他。

毛澤東寫道:「弱軍對於強軍作戰的再一個必要條件,就是揀弱的打。」可不是嗎?毛澤東經常用的就是這一手。

毛澤東又說;「『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這就是今天我們的運動戰的通俗解釋……一切的『走』都是為著打我們的一切戰略戰役方針都是建立在打,的一個基本點上。」可不是嗎?毛澤東也常用這一手。

毛澤東還說:「『拼消耗』的主張,對於中國紅軍來說是不適宜的。『比寶』不是龍王向龍王比,而是乞丐向龍王比,未免滑稽。」想當年,井岡山上的毛澤東確實是個「乞丐」,而擁有數百萬軍隊的蔣介石確實是「龍王」。

最令蔣介石歎息不已的是毛澤東書中的一段話:「誰人不知,兩個拳師放對,聰明的拳師往往退讓一步,而蠢人則其勢洶洶,劈頭就使出全副本領,結果卻往往被退讓者打倒。」蔣介石不正是毛澤東所說的「蠢人」嗎?

痛定思痛,蔣介石檢討著自己在大陸失敗的原因。

蔣介石此時此刻,認識到自己在發動內戰之初所實行的「速戰速決」、「全面進攻」犯了戰略性的錯誤。

蔣介石說:「我們在進攻中雖然佔領了許多城市,卻要處處設防,尤其是交通要點和後方基地更須置重兵據守,每處至少佈置一團以上兵力,我們的兵力就這樣被四處分散,並且都成了不能機動使用的『呆兵』,而共軍則能隨時集中主力,採取主動,在我們正面積極活動,伺機突襲,將我各個擊破。」

在此之前,蔣介石也曾這樣說過:「國軍處處設防,備多力分,形成處處薄弱之虞。共匪乘此弱點,乃『以大吃小』之戰法,集中其全力攻擊我薄弱之一點,於是屢被其各個擊破,此所以逐漸造成今日嚴重之局勢。」

蔣介石在作了這些戰略檢討之後,認為:「我們此次失敗並不是被共匪打倒的,實在是我們自己打倒了自己!」

蔣介石總結了四條「自己打倒自己」的原因:「第一,是內部不能精誠團結,因之予奸匪以分化挑撥的可乘之機。第二,是違反國父遺教,大家不以服務為目的,而以奪取為目的。第三,是喪失了革命的黨德,不能以個人自由與能力,貢獻於革命大業。第四,是喪失了民族的自信心,不知道民族道德的力量和民族精神的偉大。」

蔣介石反思了自己的軍隊,總結了高級將領們的八大缺點:一、本位主義;二、包辦主義;三、消極被動,推諉責任;四、大而無當,粗製濫造;五、含糊籠統,不求正確;六、因循苟且,得過且過;七、遲疑猶豫,徘徊卻顧;八、主觀自大,故步自封。

由此,蔣介石認為,他的軍隊也就成了「六無」之軍,即「無主義、無紀律、無組織、無訓練、無靈魂、無根底的軍隊」。

由此,蔣介石認為,軍人們也就成了「六無」軍人,即「無信仰、無廉恥、無責任、無知識、無生命、無氣節」。

由此,蔣介石得出結論:「非失敗不可。」

蔣介石說:「我們的幾百萬軍隊,沒有同共軍作過一番較量,就被解決了,無數優良的裝備送給了共產黨,用來消滅我們自己。」

其實,毛澤東在《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中,倒也調侃地說過這樣類似的話:「倫敦和漢陽的兵工廠,我們是有權利的,並且經過敵人的運輸隊送來。這是真理,並不是笑話。」

難怪,毛澤東常常笑稱蔣介石為「運輸大隊長」,給他送來「無數優良的裝備」。

蔣介石又反思了國民黨。他總結了國民黨的散漫、腐朽:「黨內不能團結一致,同志之間,派系分歧,利害摩擦,違反黨紀,敗壞黨德,以致整個的黨,形成一片散沙,最後共黨乘機一擊,遂致全盤瓦解,徹底崩潰。」

為此,蔣介石在1950年1月,著手成立了「國民黨改造案研究小組」。

為此,蔣介石在1950年3月,向二千名國民黨中高級幹部發表了長篇演說。

他的演說分三大部分:

一、虛心接受中國大陸失敗的教訓;

二、不惜犧牲感情與顏面,徹底改造;

三、他自己將鞠躬盡瘁,爭取最後勝利。

蔣介石的演說,使座中不少人淚流滿面……

《紅色三步曲3:毛澤東與蔣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