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在風雪中陷落

井岡山上風雪迷漫,一片銀白世界。

1929年1月14日,冒著刺骨的寒風,一支身穿單衣的隊伍——紅四軍二十八團、三十一團和軍部特務營、獨立團,三千六百多人攜一千一百支槍,在毛澤東、朱德率領下,告別了井岡山。

他們南下,經過遂川,朝江西的南端,朝贛、湘、粵三省交界的大余縣迸發。在毛澤東的心目中,大余縣成了「魏國」。他要利用進攻大余縣,吸引包圍井岡山之敵南下,以求「圍魏救趙」。

沿途,到處張貼著《紅軍第四軍司令部佈告》,下署「軍長:朱德」、「黨代表:毛澤東」。那佈告是四言體的:

紅軍宗旨,民權革命,贛西一軍,聲威遠震。

此番計劃,分兵前進,官佐兵夫,服從命令。

平賣平買,事實為證,亂燒亂殺,在所必禁。

全國各地,壓迫太甚,工人農人,十分苦痛。

土豪劣紳,橫行鄉鎮,重息重租,人人怨憤。

打倒列強,人人高興,打倒軍閥,除惡務盡。

統一中華,舉國稱慶,滿蒙回藏,章程目定。

國民政府,一群惡棍,合力剷除,肅清亂政。

全國工農,風發雷奮,奪取政權,為期日近。

革命成功,盡在民眾,佈告四方,大家起勁。

佈告的作者究竟是誰,已無從查證。有人以為可能出自毛澤東手筆。如此通俗、生動的四言體佈告是罕見的。

主力紅軍下山才兩天,1月16日,井岡山吃緊了,敵軍把井岡山圍得水洩不通。彭德懷如此形容當時的形勢:「進攻井岡山之敵,全部兵力大約是十二至十四個團。每團平均以二千人計,當在二萬四千至二八萬千人之間,我以七、八百人對上述敵軍兵力,敵優我劣,是三四十倍之比。」

倘若在平川,彭德懷部隊須臾之間便會被踏平。所幸井岡山乃天然屏障,敵軍雖眾,無奈兵力無法展開。五個哨口之下的五條小路,擠滿黑壓壓的敵軍。畢竟雙方力量懸殊,井岡山已岌岌於危。

一星期後,1月23日,毛澤東、朱德率主力部隊雖然攻佔了大余縣城。但是,不久敵軍遭兵即到,突圍戰時,紅軍損失巨大,因而沒有達到在井岡山外圍調動敵人的預期目的。正在攻山的敵軍不僅沒有解除對井岡山的圍困,而且攻勢更加猛烈了。

敵軍組織了一千人的敢死隊,每個哨口二百名,要拚死往上衝。

1月26日,敵軍經過十天的準備、部署,以二萬多人之眾,向井岡山發起了凌厲的總攻擊。主攻的方向是黃洋界、八面山和白銀湖。據參加過戰鬥的李聚奎(後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回憶,一時間,山下的機槍聲此起彼伏,聽上去像煮稀飯似的,撲嚕撲嚕沒個完。

彭德懷則憶及:「時值嚴寒,天下大雪,高山積雪尺許,我的乾糧袋炒米丟失了,我不願別人知道,兩天未吃一粒米,飢餓疲乏,真有寸步難行之勢。可是槍聲一響,勁又不知從哪兒來的。」

大雪不住地下著。炒米(不是炒麵)和著雪塊充飢。雪地裡,紅軍的身影變得很醒目。敵軍調來了大炮,猛烈地轟擊著。八面山的工事,是就地砍下樹木建造的。那噠噠噠噠的機關鎗,把木頭打得千瘡百孔,酥鬆了。再用炮一轟,工事垮了。只有十幾個紅軍戰士跑出了工事,其餘的全被壓在裡面,當場陣亡。

沒有工事,怎麼辦?再搬來樹枝,搬來桌子,搬來門板,鋪上棉被,澆上了水。經一夜冰凍,建成了新的工事,繼續戰鬥著。

黃洋界成了兩軍爭奪的焦點。上一回,靠著一聲炮響,嚇得敵軍宵遁。這一回,攻黃洋界的是湘軍,他們知道紅軍主力已經下山,一個勁兒猛攻。

激戰進行了三天三夜,紅軍依據井岡山天險,抵住了三四十倍的敵人的輪番進攻。最難受的是,夜裡寒氣逼人,而紅軍戰壕裡一片泥濘,下面的稻草被泥水浸濕,上面的稻草被雨雪打濕,通夜無法合眼。

1月29日清早,天空仍是一片濃重的鉛灰色。正在黃洋界哨口迎著料峭晨風放哨的號兵田長江(後來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軍區副政委),從前哨到後山洗臉、吃飯,忽聽得背後雪地裡傳來嚓嚓聲。回頭一望,見好多人正朝這邊躡手躡腳走來。

「口令!」田長江大聲喝道。

對方沒有回答。田長江知道不好,叭、叭放了幾槍。

田長江立即就地臥倒,呼叫同伴。正迷迷糊糊、似睡非睡的紅軍戰士,馬上聞警而動,奔上各自的戰鬥崗位。

就在這時,山下的槍聲乒乒乓乓地響了起來。大批湘軍的敢死隊,向黃洋界發起衝鋒,而山後那影影綽綽的一支隊伍,也劈頭蓋腦朝紅軍陣地射擊,使紅軍腹背受敵,處於夾擊之中。

山後怎麼會突然殺出一彪國民黨軍隊?

原來,這一回湘軍攻黃洋界,已經有了經驗。他們得知,附近村莊裡住著一個名叫陳開恩的農民,此人常常上山捕蛇、抓石蛙(一種山地青蛙)、采中草藥,以此賺錢,所以對井岡山的山山嶺嶺瞭如指掌。國民黨軍官把二百枚亮珵珵的銀元放在陳開恩面前,他頓時眼花繚亂,當即答應他們的要求:為湘軍的敢死隊帶路,從黃洋界側面一條鮮為人知的秘徑上山。這條秘徑是陳開恩采中草藥時走過的。

這樣,晝伏夜出,夜裡藉著雪地的反光,陳開恩帶著那支敢死隊在密林裡、在絕壁上登攀。花了兩天兩夜,他們悄然爬上了黃洋界後山!

那支敢死隊在出發前,已與山下湘軍大部隊約定,鳴槍為號。一旦山上槍響,便是山下發起總攻擊的訊號。田長江叭、叭幾槍,山下湘軍一聽,以為是總攻訊號,便大舉進攻。

上下夾擊,頓時使守衛在黃洋界哨口陣地的二百多名紅軍血肉橫飛,真個是雪白血紅!大部分紅軍戰死在陣地上。負責指揮的是紅五軍一大隊隊長、二十八歲的李燦,他帶領四十多個健在者鑽進了老林。湘軍隨後緊追。追到前面,便是懸崖。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要麼舉手投降,要麼跳崖。

李燦對戰士們說:我們堅決不當俘虜,大家跟著我跳下去!

李燦帶頭,第一個跳了下去。借助於樹木的阻擋和厚厚的積雪,李燦居然沒有摔傷!

李燦的成功,鼓舞了戰士們,紛紛往下跳。

李燦帶著這四十多人,居然殺下了山!他的勇敢精神得到了嘉獎,翌年被任命為紅八軍軍長。1931年他因病送往上海醫治。由於叛徒告密,他在上海被捕。他在懸崖前沒有投降,被捕後理所當然也不會投降。他被押上了刑場,在槍聲中獻出了年輕的生命。

那個田長江也很勇敢。他在叭、叭打了幾槍、發出緊急訊號之後,一路疾奔,奔向茨坪,向彭德懷報告。

彭德懷連忙調集身邊所有的人員,包括紅軍學校十五六歲的學員八十多人、機關幹部幾十人,加上警衛人員,準備衝向黃洋界,奪回失守的陣地。

彭德懷集合了隊伍,正要出發,又傳來了不幸的消息:由於黃洋界失守,湘軍又攻下了八面山陣地。贛軍則攻取了白泥湖陣地。

這樣,再向黃洋界反攻,已經很艱難。井岡山已經守不住了。

在這岌岌可危的關頭,彭德懷把從各處潰退的部隊以及後方勤雜人員集合起來,冒死突圍下山。

這時,數萬湘軍、贛軍正在沿五條上山的小道衝上來。因此,無法從五條小路中的任何一條下山。

沒有路,闖出一條路!彭德懷選擇了井岡山主峰腹部懸崖峭壁處,在獵人和野獸爬行過的小道上,艱難異常地率領部隊突圍。前面由身強力壯的戰士開道,勤雜人員、機關幹部居中,後衛也是一批精幹的戰士。就在湘軍、贛軍呼喊著衝上山時,這支六七百人的隊伍在彭德懷的統率下,在密林中攀行了一天一夜,總算衝出了敵軍的第一層包圍圈。

突圍後的第三天,彭德懷部隊被敵軍發覺,三面圍攻。彭軍又累又餓,奮力再突圍,終於跳出死神的魔爪……

在井岡山的小井村那裡,有一座紅光醫院,是紅軍自己動手興建的。那裡的一百二十多名紅軍傷病員,無法隨彭德懷突圍,全部被捕。他們被集中在醫院旁的一塊水稻田里,機關鎗啾、啾響起,水稻田水變成一片紅色,傷病員全都倒臥在血泊之中!

井岡山上濃煙四起,大批的民房被付之一炬。「挨戶團」在挨戶搜查。山上籠罩著一片恐怖氣氛,多少人頭在那幾天落地……

《紅色三步曲2:歷史選擇了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