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攻南昌,戰長沙,雖說毛澤東迫不得已,卻聳動了視聽,成為國民黨報紙上的「熱點新聞」,連篇累牘加以報道。

於是,紅軍名聲大振,毛澤東也名聲大振。

毛澤東成為街談巷議的傳奇人物,如他所憶:

我聽到一個故事,說當地(指毛澤東家鄉湘潭——引者注)的農民相信我不久就會回到家鄉去。有一天,一架飛機從上空飛過,他們就斷定飛機上坐的是我。他們警告那時種我的地的人,說我回來看我的地了,看看地裡有沒有樹木被砍掉。他們說,如果有砍掉的,我一定會向蔣介石要求賠償。

毛澤東成了知名度很高的人物,「湖南農民都知道我的名字,因為懸了很大的賞格不論死活要緝拿我、朱德和其他紅軍領導人」。

毛澤東名震中國,蔣介石把他視為心腹之患,無奈,從1930年5月起,蔣介石正忙於「蔣、閻、馮中原大戰」,跟閻錫山、馮玉祥逐鹿中原,打得不可開交。到了1930年10月,「蔣、閻、馮大戰」以蔣介石取勝而告終,蔣介石便騰出手來,對付毛澤東。

蔣介石在1930年8月5日,任命陸海空軍總司令武漢行營主任何應欽為「鄂、湘、贛三省剿匪總指揮」。何應欽受命伊始,說了一通「深刻」的話:

「各省從前剿匪,大都不免省界觀念,能將匪共驅出省界即為了事;他省如何不欲過問。故匪等東擊西竄,不能根株盡絕,反而愈延愈廣。國府因見及此,特命行營負此專職,統籌兼顧,謀根本解決,以矯正前此之流弊。」

這麼一來,也就從過去的「會剿」,改為「圍剿」。

蔣介石在10月7日攻佔鄭州之後、平定中原,便確定贛南為「剿匪重點」,著手部署第一次「圍剿」,南昌市中心洗馬池,那裡的江西大旅社忽地戒備森嚴,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外人莫近。這家大旅社是當年南昌首屈一指的豪華賓館,三年多以前周恩來等便是住在這裡發動八一起義的。12月7日,蔣介石抵達這裡,召開「剿共軍事會議」。

幾天之後的12月12日,上海《民國日報》的「南昌通訊」,便報道了蔣介石這一動向:「蔣主席為限期肅清贛境共匪起見,特電召十八、新五、新十五等師師長來省開軍事會議,並面授機宜,各師長將陸續由前方趕到,晚即在總司令部行營開會,出席者有何成浚、朱紹良、魯滌平及張輝瓚等十餘人……」

會後,蔣介石在南昌設立了國民黨陸海空軍總司令南昌行營,任命江西省主席兼第九路軍總指揮魯滌平為南昌行營主任,表明這次「圍剿」的聲勢大不。

蔣介石「面授機宜」,制定了「圍剿」的十六字方針:「長驅直入,外線作戰,分進合擊,猛進猛打。」他調集了十一個師兩個旅,約十萬兵馬,進行「圍剿」。另外,還派出三個航空隊,以造成空中優勢,因為紅軍沒有一架飛機,連高射炮也沒有。

說實在的,那時的蔣介石,還沒有把毛澤東放在服裡。他以為,作了這麼一番「面授機宜」之後,足以「蕩平共匪」。他在南昌逗留幾日之後,便帶著吳稚暉、周佛海、邵力子、陳佈雷上廬山作逍遙游,不久就返回南京去了。

毛澤東面對氣勢洶洶的十萬敵軍,以為《孫子兵法》所說的八個字極有見地,那就是「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儘管許多人主張「主動出擊,北上迎敵」,甚至提出「主動進攻九江南昌」,而毛澤東卻依據《孫子兵法》,提出了四字方針:「誘敵深入」。

1930年10月25日,毛澤東在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會議上,對「誘敵深入」方針作了闡述。他以為,當強敵撲來之際,紅軍應向根據地內撤退,不應硬拚,在退卻過程之中選擇有利時機、有利地形消滅敵軍。毛澤東在會上說:「退卻之所以必要,是因為處在強敵的進攻面前,若不退讓一步,則必危及軍力的保存。」

後來,毛澤東作了如此生動的形容:

誰人不知,兩個拳師放對,聰明的拳師往往退讓一步,而蠢人則氣勢洶洶,辟頭就使出全副本領,結果卻往往被退讓者打倒。

《水滸傳》上的洪教頭,在柴進家中要打林沖,連喚幾個「來」「來」「來」,結果是退讓的林沖看出洪教頭的破綻,一腳踢翻了洪教頭。

毛澤東學林教頭,在蔣介石的十萬大軍面前退讓著,而根據蔣介石的「長驅直入」的方針,蔣的部隊也就隨著紅軍的退卻「長驅直入」了。

在蔣介石諸將之中,有一位名喚張輝瓚。《民國日報》「南昌通訊」中提及的蔣介石「面授機宜」的將領之中,便有此公的大名。

張輝瓚是湖南長沙人,年長毛澤東七歲,曾在北伐戰爭時與毛澤東相識,不意如今成了交戰的對手。張輝瓚此人,是一員道地的武將:早年在清朝軍官講武堂學習,然後又去日本士官學校和德國學習。他比起毛澤東「強」多了,因為毛澤東連軍事學校的大門都未曾進去過,更何況留日、留德喝洋墨水了。

張輝瓚在1924年出任國民黨軍第四師師長。1929年,出任南昌衛戍司令。1930年3月,兼任江西省「剿匪」總指揮。由於他屠殺共產黨人不眨眼,因此人稱「張屠夫」。

這一回,「張屠夫」受命「剿匪」,趾高氣揚。他向部下發表訓詞:「吾黨與共匪勢不兩立,此番不剿清,誓不生還,願吾汝輩共勉之!」

張輝瓚揮師南下,在樟樹鎮駐營時,第五十師譚道源的參謀長李家白曾去看望,記下了當時的印象:

張住一樓房。我師副師長森岳邀我去看看他。一進大門,只見守衛士兵各荷自來得手槍及馬刀各一,槍柄吊金紅絲穩,佩繫頸上,刀柄系藍綢制的國民黨小黨旗;穿著嶄新的灰色軍服,看來十分威武。大門口站四個衛兵,樓梯上下各一個,房門口又站一個。張素愛排場,這時更令人刺目。我們見面彼此客套一番。張正為人謀差使,寫好了介紹信,叫「來人」,一馬弁(當時通稱衛士為馬弁)應聲進來,張命:「叫特務連長拿我的私章來!」一會兒,特務連長進來拿出師長的私章蓋上,仍把私章帶去(特務連長張迭泉系張的胞侄)……

江西中部的東固,駐有紅軍主力。國民黨新編新五師師長公秉藩和張輝瓚,分別率部朝東固進軍。

張輝瓚求勝心切,12月20日晨,率部逼近東固。清早,濃霧遮日,張部在霧中聽見人叫馬嘶,判定為紅軍主力,當即發動強攻。對方人強馬壯,馬上予以猛烈還擊。雙方在濃霧中激戰。張輝瓚以為,這下子真的遇上紅軍主力,乃是千載難遇的立功之機,下令猛攻。

雙方廝殺正酣,濃霧漸消,對方發覺死者穿的是十八師軍服,大吃一驚,急忙吹號聯絡。張輝瓚部隊一聽號聲,方知對方不是紅軍,原是公秉藩的新五師。這一場大戰,是「大水沖了龍王廟——自家人打自家人」。

事情是這樣的:毛澤東見公秉藩、張輝瓚兩師朝東固撲來,避其鋒芒,退兵至龍岡。公秉藩捷足先登,佔了東固,馬上發電報到吉安給魯滌平、到南昌給何應欽、到漢口給蔣介石,搶報頭功。蔣介石當即復電,稱讚公秉藩「該師將士用命,克奏膚功,實堪嘉獎」,給二萬元「犒賞官兵」。張輝瓚不知此事,以為東固仍在紅軍手中,所以在霧中開火,誤殺一陣……

張輝瓚挨了蔣介石的臭罵:「該死!」「可恥!」

公秉藩在他1963年寫的回憶錄中,憶及當時的情景:

「我去十八師師部看張輝瓚,請示明日如何行動,張說:『你明日留東固休息,我率領十八師進攻龍岡。』」

張輝瓚的牙齒咬得咯咯響,非要立一「大功」,以雪東固之恥。

這時,毛澤東穩坐中軍帳。12月25日,他在離東固不遠的小布鎮召開盛大的「蘇區軍民殲敵誓師大會」。他別出心裁,給大會寫了一副對聯,高懸在主席台兩側,這副對聯,生動地反映了他的游擊戰爭的策略: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裡操勝券;

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毛澤東正是運用這副對聯中的策略,對付蔣介石的第一次「圍剿」。

張輝瓚的求勝之心甚急,12月29日率主力五十二旅、五十三旅及師部九千餘人逼近龍岡。毛澤東料定張輝瓚明日必然途經苦竹嶺進軍龍岡。苦竹嶺距龍岡二十華里。毛澤東、朱德在苦竹嶺設立了指揮所,調集紅軍主力埋伏在龍岡。龍岡是江西永豐縣的一個五六百戶人家的小鎮,高山環繞,中間是一峽谷,是打伏擊戰極好的「口袋」。

軍情急,已經無法再作戰前動員。紅軍戰士急行軍。這時,下起濛濛細雨,山道甚滑,可是為了爭取時間,甚至要在細雨中小跑。

戰士們不知何故如此急迫,原定向上固移動,如今突然轉了方向,見到路邊的大門板上用粉筆寫著的一行大字,這才恍然大悟:

軍長、政委示

上目無敵,敵在龍岡,望全軍將士奮起精神消滅之。

林彪口

當時劉亞樓任紅四軍第三十五團政治委員,經過緊張的急行軍,毛澤東調集了優勢兵力,布下羅網:紅三軍負擔正面攻擊,紅十二軍任左路,紅四軍由上固轉向龍岡西北側,這樣,毛澤東和朱德布好了「口袋」,坐鎮苦竹嶺觀察動靜,以便決定何時收緊「口袋」。果真,張輝瓚翌日率部進入「口袋」。真是天助毛澤東,當天下午3時起,居然濃霧四起!紅軍熟悉那裡的地形,而張輝瓚的十八師人地生疏。在朱毛下達總攻令之後,張軍亂成一團,九千多人頃刻瓦解,成了甕中之鱉,只能束手就擒。一夜之間,張輝瓚部隊全軍覆沒!魯滌平當天給蔣介石發去的電報,喟然長歎:「龍岡之役,十八師片甲不留!」

翌日,紅軍打掃戰場,不見張輝瓚。張輝瓚哪裡去了呢?須知,龍岡那「口袋」,插翅也難逃。

紅四軍十師的一個班,在一棵大楓樹下面,發現一件狐皮大衣。顯而易見,只有國民黨大官,才會有這樣「派頭」的大衣。細細查看,在大衣裡發現一個手指頭大小的牌子,上寫「張輝瓚」三字。這表明,張輝瓚一定是扔下這件顯眼的大衣逃命,可能離此不遠。

戰士們開始搜山。在大楓樹附近,發現一個山水沖成的山窩,窩裡有個土洞,洞裡躲著人。

「快出來!不出來就開槍啦!」戰士們喊道。

那人戰戰兢兢地從洞中爬出,他,肥頭大耳,卻穿了一身過小的士兵服裝,繃得緊緊的。

此人便是張輝瓚!

一傳十,十傳百。「活捉張輝瓚」的消息,像長了翅膀似的在龍岡傳開。

在龍岡大坪,張輝瓚被押去見毛澤東。

「潤之先生,潤之先生。」張輝瓚一邊向毛澤東鞠躬,一邊趕緊敘舊,提及往日的友情。毛澤東哈哈大笑道;「你曾一再說過,要剃朱、毛的頭,想不到今日被我們剃了頭。」

張輝瓚連聲道:「慚愧!慚愧!有罪!有罪!」

這位中將師長,身為階下囚,此時此際唯求毛澤東高抬貴手,饒他一命。張輝瓚答應,願給紅軍捐款、捐藥、捐槍彈。

毛澤東關照部下好好看管張輝瓚,不要殺他。毛澤東說,可以安排張輝瓚到紅軍學校即將開辦的訓育系當教員,發揮他的一技之長。

張輝瓚家屬得知張輝瓚被俘,急著在上海找中共中央關係,願不惜任何代價,以求換回張輝瓚。中共中央派出塗作潮趕赴江西蘇區。

無奈「張屠夫」名聲太惡,加上當時「左」傾思想頗盛,張輝瓚被押往東固公審。1931年1月28日,東固召開萬人公審大會。在一片怒吼聲中,張輝瓚被斬首。

張輝瓚的首級被裝在籠裡,籠上插著三角旗,寫著「這是張輝瓚的頭」。當地群眾又找來一塊「張氏公祠」木匾,把籠子放在木匾上,抬了一百多里,扔進贛江,說是漂到南昌去。

國民黨七十七師的哨兵發現江上漂著的怪物,駕著小船撈起,速送正在吉安的魯滌平。張輝瓚乃魯滌平嫡系。魯大哭一場,派人把張輝瓚首級送往南昌。中共中央派出的代表塗作潮在南昌得知張輝瓚已死,只得重返上海。魯滌平給何鍵和蔣介石發去電報。張輝瓚是湖南長沙人,何鍵痛哭一番之後,派人前往南昌運回張輝瓚首級,又派人砍了幾段樟樹,雕成身子,合葬於岳麓山。何鍵還大做道場,在張輝瓚墓前立碑,書「魂兮歸來」四字……

據美國女作家艾格妮絲·史沫特萊的《偉大的道路》一書載:「幾個星期之後,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從上海派來的通訊員來到朱將軍(即朱德——引者注)的指揮所。他送來一封信件,要求釋放張輝瓚,蔣介石的交換條件是釋放大批政治犯,並願付二十萬現款。『我們對殺了他很感後悔』,朱將軍說道,『倒不是因為那筆錢,而是因為蔣介石對此進行了報復,殺害了我們許多在獄中的同志』。」

在一舉全殲張輝瓚部隊之後,譚道源師驚慌失措,奪路而逃,自相踐踏。毛澤東揮師追擊,1月3日追至東韶,殲譚師一個旅三千多人。

這樣,五天連勝兩仗,殲敵一萬二千多人,第一次「圍剿」電就畫了句號。

毛澤東笑了。這是他在遭受中共紅四軍「七大」和李立三路線的詰難,兩次打擊之後,頭一回大勝利。

「人逢喜事精神爽。」毛澤東詩興勃發,寫了這麼幾句:

霧滿龍岡千嶂暗,

紅軍怒氣衝霄漢,

喚起工農千百萬。

齊聲喚,

前頭提了張輝瓚。

這是最初的幾句。後來,過了幾個月,蔣介石進行第二次「圍剿」,毛澤東又補寫了下半闋,並對前幾句加以修改、補充,才成了如今印人《毛澤東詩詞選》中的《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萬木霜天紅爛漫,

天兵怒氣衝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

齊聲喚,

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八贛,

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

同心干,

不周山下紅旗亂。

這裡下半闋的「二十萬軍重人贛」,指的是蔣介石調二十萬大軍重新人贛進行第二次「圍剿」。

《紅色三步曲2:歷史選擇了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