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也請來了德國「高參」

就在蔣介石請來了德國顧問賽克特的時候,博古也請來了德國「高參」……

1933年9月,瑞金熱得像蒸籠,終日端坐著的報務員更是汗流浹背。忽地,從中共上海局傳來的一份密電,報告了重要消息。正在機要科擔任譯電工作的項英妻子張亮譯畢電文,迅即交通訊員把電報送到博古手中。

博古一看電報,馬上召來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鄧發,告訴他有一重要人物由上海前來中央蘇區,務必做好接護工作,做到萬無一失!

來者一男一女。男的是共產國際派出的軍事顧問、德國人李德,女的是博古夫人何群先。博古從上海來瑞金時,何群先正懷孕,無法同行。此時,何群先在上海已生了孩子。她把孩子寄養在無錫老家,便陪同李德一起動身,一路上既可照料李德,也可以當他的翻譯(李德和她都會講俄語)。鄧發知道來者非同尋常,豈敢怠慢,當即著手嚴密地佈置保衛工作……

鄧發手下有一位能幹的「小鬼」,名叫卓雄,奉命帶領一支精悍的隊伍,前去接護從上海來的要員。

頗費周折,筆者在北京高幹住宅區裡尋訪到卓雄。如今年近八旬的他,看上去如同一尊彌勒佛,當年卻是以機靈能幹出名的「小偵察」。

卓雄原名趙才廉。由於表叔思想激進,他十二歲就被表叔帶出去參加革命。1927年,十五歲的他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共贛西南特委書記劉士奇(即賀怡前夫)把他改名「卓雄」。

小小年紀,他當上團長,在湖南文家市戰鬥中立了功,人稱「小將」。可是,肅「AB團」時,居然肅到他頭上!幸虧毛澤覃、黃公略保了他。王稼祥說:「笑話!這麼個小鬼,也是『AB團』?」這一句話,就「解放」了他。於是,他調到國家政治保衛局。局長鄧發手下有個執行部,部長是李一氓,就叫他當執行科長。

來來回回地在秘密交通線上接護從上海來的首長,便是執行科長的任務。

卓雄這科長,帶著十幾個十七八歲的小紅軍,一色挎雙槍(一支盒子槍,一支小手槍),出沒在閩西的山區裡。林伯渠、陳雲、博古等進入中央蘇區,都是卓雄去接的。

從上海到江西中央蘇區曾有好幾條秘密交通線,後來只剩下一條「奉星社」秘密交通線保持暢通。「奉星社」是沿途地下交通站的組織。這條秘密交通線是從1928年逐步建立起來的。大體上的路線是從上海坐船到廣東汕頭,從那裡乘車到潮州,坐小船沿韓江北上,到達粵北大埔。由那裡進入閩西,經永定縣、上杭縣來到汀州,轉往瑞金。沿途有「奉星社」的一個個秘密交通站。聶榮臻由這條秘密交通線進入瑞金時,他記得:「我們和秘密交通站接上頭以後,一切行動都聽嚮導的,不該問的,什麼都不能問,你問他,他也不會告訴你。靠近城鎮地區,你只是遠遠地跟在嚮導後邊走就是了。他說白天走就白天走,他說晚上走就晚上走。」項英是這樣進來的,周恩來也是這樣進來的。

「奉星社」秘密交通線的那一頭,由中央特科在上海安排。這一頭,由國家政治保衛局護送。

在卓雄去接博古、陳雲的那一次,差一點出了大事:卓雄已經護送他們來到閩西永定縣境內,夜裡,他安排博古和陳雲住在一個小煤窯裡,不知怎的,消息走漏了出去,一千多敵軍包圍過來,而卓雄手下只有十幾個小青年。幸虧卓雄急中生智,帶著兩名隊員繞到西山上打了幾槍,一下子把敵軍吸引過去了。趁著夜色如黛,趁著大雪紛紛揚揚,另一批隊員帶著博古、陳雲突圍,總算化險為夷。

這一回,卓雄帶著小分隊正在福建汀州,忽然接到上級命令,要他帶著隊伍到汀州東南的河田鎮去。卓雄來到河田「奉星杜」,國家政治保衛局的機要處長來了,交給他一張鄧發親筆寫的條子,知道有緊急任務。機要處長具體交代了任務:「有一個重要的東西來了,這東西不能拾,也不能背,你要把它安全地搞回來,深入蘇區後有大部隊來接你們。」這近乎「黑話」的話,出於保密,只能說到這等地步。

於是,卓雄帶著小分隊在夜裡緊急出發。每人腰間都捆了一袋鹽,因為當時被國民黨封鎖,食鹽成了奇貨。他們晝伏夜行,專揀山野上荒僻的「野雞路」行軍。好在全是十七八歲的小青年,跳跳蹦蹦就過去了。他們經閩西的才溪、上杭、永定,朝廣東大埔進發。他們路過「奉星社」的每一個交通站時,都不住在站內,而是住在野外。「奉星社」的人,給他們送來吃的。只有卓雄知道「奉星社」的交通站在哪裡,誰是交通員。站與站之間、交通員與交通員之間,沒有橫的聯繫。這是一條極端機密的交通線。不是重要人物,不走這條線……

在上海,中共特科派出的護送人員,據卓雄回憶,名叫陳泮年,胖胖的。半夜時分,李德帶著幾百美元、一隻手提箱,和陳泮年、何群先一起,上了一艘英國海輪。一路順風,李德裝扮成考古學家,據說要前往廣東考古。何群先則裝成他的妻子。

在汕頭下了船,如李德在《中國紀事》中所回憶的那樣:「我們一起乘車向內地行駛,到了附近的縣城潮安,潮安的那一邊就是『禁區』了。我們步行離開城市,向韓江河畔走去,還沒到達河畔,突然被一個國民黨哨兵截住。一名軍官檢查我的護照,檢查了好久,最後還是讓我們走了。王(汕頭的地下聯絡員——引者注)對軍官說,我是考古學家,想參觀附近的一座古代寺廟。以後沒有再遇到其他意外情況,我們到達了韓江。另一個聯絡員已經在那裡等著我們……」

李德接著描述了他的艱難的旅行:

王匆匆與我告別,我的新同伴把我引到一隻船上,船繫在岸邊,有倒垂的灌木覆蓋。我爬進狹窄的船艙,在這裡我平躺了幾乎二天二夜,不敢出聲。將近傍晚,船終於開動了。晚上,這隻小船同其他許多小船一起由一隻輪船抱著,向上游駛擊。沿途停了多次,在我的上面是人的腳步聲,有幾次,顯然是在盤查,混雜著粗魯的問話和命令,我的下面是流水聲。第三天我才走上了小船的船板,船夫們拖著小船,在韓江的源流上緩緩前進。天黑以後,我們在一個村莊旁邊偷偷地上了岸,潛入了一間偏僻的房子。在那裡迎接我們的是幾個帶著毛瑟格的人,這就是我第一次見到的中國紅軍戰士……

那「幾個帶著毛瑟槍」的紅軍戰士的領隊,便是卓雄。他們會面的地方,是廣東大埔,那裡離閩西不遠了,但仍是國民黨統治區。

李德穿上紫紅色長袍,胸前掛起十字章。劉群先也換上長袍,用黑圍巾包著頭。他們裝扮成神甫和修女。沿途,遇上盤查,就說「到汀州天主堂傳教」。

帶著這麼個「不能抬,也不能背」的東西前進,卓雄夠吃力的。走的是「野雞路」。翻山越嶺時,用綁腳的帶子紮在李德腰間,小青年們上拉下推,這才把他推上去。夜裡行軍,白天則躲在「馬架子」下。所謂「馬架子」,就是「人」字形的木棚、竹棚,上面用樹枝偽裝,擠在裡面睡覺。「奉星社」的交通站,供應紅米、山芋、南瓜、苦菜。一連走了六七個夜晚,才算把「神甫」帶到才溪,那裡已是蘇區了。

鄧發和譚震林帶了一個機干團,專程前來迎接李德。這個機干團,由支部書記以上的幹部組成。李德騎上了馬。在機干團的護送下,李德經汀州朝瑞金進發……

《紅色三步曲2:歷史選擇了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