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河異戰

酈食其渡過黃河,來找魏豹,對魏豹展開政策攻心,希望能夠把魏豹騙回來,那麼他就可以從魏豹的盤子裡,撈個萬戶侯。

卻不承想,魏豹說:「人生啊,快就一個字,如白駒過隙耳。這麼短的人生,應該讓自己活得敞亮點,而不是自找彆扭,對不對?你看這個漢王劉邦,驕橫自大,罵起諸侯來就像罵他的兒子。你說我好端端的一個西魏王,幹嗎非要去他那裡自找羞辱呢?老酈,你喜歡挨劉邦的罵,你就自己回去好了,我是絕不會再和劉邦走到一起了。」

酈食其說:「不是老魏,你不回來,我那萬戶……算了,我來一趟不容易,安排我在你這兒轉轉吧。」

魏豹不肯上當,酈食其的萬戶侯泡了湯,這讓酈食其悲憤至極,遂改行客串間諜,把西魏國的戰略情報收集詳細,這才返回滎陽。

見酈食其沒完成任務,劉邦歎息道:「老酈,你這個萬戶侯沒到手,可不能怪我吧?老闆憑什麼給員工加薪長工資?不就是從員工替老闆掙回來的錢裡出個零頭嗎?對了老酈,魏國那邊的大將是哪個?」

酈食其回答:「魏國的大將是柏直。」

「柏直?」劉邦樂了,「這個人我知道,一個沒長大的小朋友,派韓信捏死他,易如反掌。」接著劉邦又問:「魏國那邊的騎將是哪個?」

酈食其回答:「魏國的騎將是馮敬。」

「馮敬?」劉邦哈哈大笑了起來,「這個人我也知道,他是秦國將領馮無擇的兒子,是個有真本事的人。不過我這邊有個灌嬰,恰好是他的剋星。」然後劉邦再問:「魏國那邊的步兵將領又是哪個?」

酈食其回答:「魏國的步兵將領是項它。」

「項它?」劉邦皺起眉頭,「項它是楚國的將領,項羽的族人,如果曹參出馬,項它就死定了。」

劉邦,他居然對西魏國的每個將領,都瞭然於心,研究工作之紮實,令人震驚。現在我們該明白了,為什麼他敢於衝出漢中,略地三秦,直挑項羽了。他已經把所有人全都琢磨透了,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雖然他把每個人都研究到了透徹瞭然,但彭城之役,還是吃了個大敗仗。可知人世間的事情,都不是那麼容易的。無論你基本功做得多麼紮實,最多只是提高成功的概率,永遠也不存在百分之百的成功,這就是人生挑戰所具有的價值與意義。

知道了西魏軍的基本情形,劉邦下令,由韓信帶隊為左丞相,領著灌嬰和曹參,去攻打魏國。

韓信接到任務卻狐疑不定,他來找酈食其,問:「西魏國那邊,哪個是大將,不會是周叔吧?」

酈食其回答:「大將不是周叔,是柏直。」

韓信頓時狂傲地道:「柏直不值一提,魏國這次死定了。」

劉邦和韓信,他們提到的周叔或柏直,都是在史書上唯一一次露面,對於敵手如此熟悉,這就是劉邦有信心奪取天下的原因。

安邑戰役終於開始了。先來看雙方的作戰序列。

正方選手漢軍:

統帥:左丞相韓信。

步兵統領:中尉曹參。

騎兵將領:中大夫灌嬰。

兵力總人數:三萬人至五萬人。

反方選手魏軍:

統帥:西魏王魏豹。

將領一:大將柏直。

將領二:步兵大將項它。

將領三:騎兵將領馮敬。

兵力總人數:三萬人至五萬人,與漢軍持平。

這場賽事,雙方分工明確。西魏軍負責防守,漢軍則負責進攻。漢軍進攻之時,必須先行渡過黃河。這樣一來,西魏軍就面臨一個很為難的問題——必須精確研判出漢軍渡河的地點,如果判斷失誤,那就死定了。相反,如果西魏軍判斷準確了,趁漢軍渡至一半而擊之,死定了的則是漢軍。

那麼漢軍會在什麼地方渡河呢?西魏軍只能沿黃河岸邊巡迴搜索,搜索至臨晉地帶,發現對岸有許多漢軍奔來跑去,對岸的渡口還有大量的船隻在集結。好了,漢軍渡河的地點找到了,事情就好辦了。

這時候西魏軍的戰略部署,是以安邑為指揮中心,由魏豹親自指揮。而魏軍主力則據河陳列,作機動備戰狀態。當確定了漢軍麇集於臨晉渡口的時候,魏豹下令魏軍向前推進,抵達蒲阪——此地距臨晉渡口只有一箭之遙,以為臨晉渡口魏軍的後援,兩軍相互呼應。

魏軍主力剛剛抵達蒲阪,突然間聽到殺聲震天,出門一看,驚發現守在臨晉渡口的魏軍,已經死得差不多了,現場只有滿地的屍體和傷兵,卻見不到一個漢軍。

好奇怪,漢軍並沒有渡河,是哪個把臨晉魏軍打成這般模樣?

一打聽才知道,漢軍千真萬確的,還沒有在臨晉渡河。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從其他什麼地方過來了,過來之後就突然抄了臨晉軍的後路,從後屁股的角度把臨晉軍一頓狠打,然後漢軍就全跑了。

真是怪事,既然漢軍並沒有從臨晉渡河,那麼他們是怎麼過來的呢?這個困惑還沒有解決,使者已經飛馬來到:不得了了,安邑城已經被漢軍團團圍困,此時正在著力攻打。魏王讓蒲坡軍立即回師往援,要快,快快快!

《識時務的陰謀家:劉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