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回 黃百萬冤魂難升天 向玉清亂結人命案

新的一天開始了,嘉靖皇帝因為心裡高興,在朝臣們上朝之前就來到了金鑾殿上。等朝臣們齊聚金鑾殿後,他說:「眾位愛卿,朕今日將張璁、桂萼二人的聯名奏折交付廷議,眾愛卿可以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楊廷和立即上前:「皇上,皇考一事早有定論,沒有廷議的餘地。」嘉靖皇帝極不高興地反問了一句:「楊愛卿,朕想問你一句,在朝廷之上,是朕說了算,還是你說了算?」楊廷和上前跪倒,態度堅決:「微臣身為輔國重臣,群臣之首,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乃是微臣的本職。張璁、桂萼的讒言,微臣絕難苟同。」嘉靖皇帝:「楊愛卿,朕將張璁、桂萼二人的聯名奏折交付廷議,是想聽聽眾大臣的意見。你的意見只是一家之言,朕知道了,起來吧。」給事中馬理出班奏道:「微臣以為楊大人所言極是,張璁、桂萼的胡言亂語,微臣也絕難苟同。」嘉靖皇帝冷冷地掃視著群臣:「還有哪位有不同意見?」汪俊偷看四周,見群臣一個個噤若寒蟬,他便出班奏道:「皇上,臣身為禮部尚書,對張璁、桂萼的無禮之言也深惡痛絕。」嘉靖皇帝:「汪愛卿既然是禮部尚書,朕也想問個明白,你所說的禮,是種什麼樣的禮?」汪俊說:「微臣所說的禮是皇室之禮。皇考既有定論,皇上既有明旨,張璁、桂萼再出此忤逆之言,就是對皇上的藐視,就是對皇室的大不敬。」好幾位大臣同時出班:「臣等贊同汪大人之議。」嘉靖皇帝啞口無言。他畢竟年輕,儘管他想認回自己的親生父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大臣們眾口一詞,沒有一個人出來幫他,他也只能火燒烏龜疼在肚裡,暫時將事情放下,準備想好了對策慢慢再說。

張太后高度關注著這件事情的發展態勢,大臣們一散朝,她就急忙將楊廷和汪俊等人召到後宮,在問了一些事情後,她對楊廷和說:「哀家讓你迅速派人到應天府,讓府尹找個罪名把張璁、桂萼殺了的事,你落實了沒有?」

楊廷和說:「張璁、桂萼罪不致死,微臣……」

張太后不等楊廷和把話說完,立即聲色俱厲地斥道:「天火焚宮,蒼天示警,朝廷之禍必應在此二賊身上,若不早殺之,必生禍亂。哀家令你連夜以應天府尹的名義上一道奏折,同時迅速派人知會應天府尹,讓他心裡有數,不得有誤。」

楊廷和覺得張太后有點小題大做,但張太后主意已定,自己又不好再說什麼,就只好應承了下來。

張太后用果然的手段在扼制重新皇考的事態繼續向前發展,嘉靖皇帝也在想著該用什麼辦法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第二天上朝,嘉靖皇帝正準備將重新皇考之事提出來讓眾臣廷議的時候,楊廷和卻搶先出班奏道:「啟奏皇上,應天府尹送來奏折,說應天府刑部主事桂萼勒索富商黃百萬不成,就巧立名目,草菅人命,無故將其子活活打死,以致民怨沸騰,影響極壞。觀政進士張璁明知此事卻故意替其隱瞞,其罪應與桂萼同。應天府尹請皇上下旨將此二人提京治罪。」

嘉靖皇帝一愣:「有這種事?」隨即就明白這是張太后搶先向自己發難了,因為上奏折的人如果有罪,那麼他所奏之事理所當然就會隨風而去。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嘉靖皇帝就沉下臉來問:「楊愛卿,這事你不覺得來得太巧了嗎?」

楊廷和說:「微臣只是如實上奏,這是奏折。但此事是否屬實,請皇上派員前往應天府調查便知。」

汪俊出班奏道:「微臣久聞張璁、桂萼多有劣跡,沒想到他們竟然發展到亂殺無辜的地步,若不嚴懲,難以警戒他人。」

許多大臣同時出列:「請皇上聖裁。」

二十歲的嘉靖皇帝憤怒了,大臣們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在向自己的皇權挑戰呀!於是他站起身來,指著那些大臣咬牙切齒地說:「好,朕明天就派人到應天府去查個究竟,到時候看你們還有什麼話可說!」

蔣太后知道了這個情況,心裡非常擔心:「朝中大臣十之八九都是效忠孝皇張太后的,只怕你派誰去,誰都會按照她的懿旨去辦事。怕只怕到時不能重新皇考,還害了張璁、桂萼二人的性命。」

嘉靖皇帝說:「母親放心,這一點兒臣早就想到了。他們設好了套想讓兒臣往裡面鑽,兒臣就往裡面鑽呀?他們做夢去吧!」

嘉靖皇帝為了避免落進張太后的圈套,決定派誰到應天府去查案呢?說起來很荒唐,他選了一個翰林院的學士,叫向玉清。向玉清是個學究,哪裡知道查案,他一聽嘉靖皇帝派他為欽差到應天府去查案,慌了:「皇上,微臣哪裡知道辦案……」

嘉靖皇帝生怕向玉清再說下去,大臣們就會出來反對自己,便急忙打斷他的話,冷冷地說:「向玉清,你想抗旨?朕賜你尚方寶劍一把,有敢阻礙你辦案者,可先斬後奏。」

楊廷和等人正欲出班反對嘉靖皇帝的決定,見嘉靖皇帝說話如此果斷,知道已經沒有挽回的餘地,便站在原地緘口不言了。可憐向玉清平時只知道之乎者也地作些酸溜溜的文章,見嘉靖皇帝不可能改變主意,只好戰戰兢兢地回答:「臣遵旨。」

張太后聽說嘉靖皇帝派了一個翰林學士到應天府去查案,冷笑一聲: 「刑部的大臣不派,偏偏派向玉清這個只懂之乎者也地翰林院學士前往,他這分明是想跟哀家耍戲法。哼,還嫩了點!你們馬上把向玉清給哀家找來。」

楊廷和說:「太后,微臣以為皇上派向玉清去乃是我們求之不得的事情,一個不懂得查案的翰林院學士,應天府尹還能對付不了?所以,微臣以為太后不必為此事讓皇上太難堪,只要給向玉清戴個緊箍咒,讓他知道事情的厲害性就行了。」

汪俊也說:「楊大人所言極是,皇上想排斥我們的人,我們正好將計就計,讓皇上到時無話可說。」

張太后點了點頭:「好,哀家就給向玉清戴個緊箍咒,讓皇上聰明反被聰明誤,看他以後還跟哀家耍不耍小心眼。」

向玉清很快被張太后派人叫來了。這個從來沒有被皇上和太后單獨召見過的翰林院學士,看見張太后的臉色非常陰冷,頓時汗流浹背。張太后說:「向玉清,皇上派你為欽差,到應天府去查張璁、桂萼的案子,你有什麼打算?」

向玉清可憐巴巴:「微臣哪裡懂得辦案哪,可是皇上他、他……太后,您就讓皇上免了微臣這趟差事吧,微臣實在不是查案的這塊料啊!」

張太后反覆審視著向玉清,估計從心理上已經徹底打垮了他,這才放鬆了語氣,說:「皇上的聖旨是能隨便更改的嗎?不過你也不用擔心,應天府尹是哀家信得過的大臣,你去後把案子全權交給他辦理就是了。你明白哀家的意思嗎?」

向玉清:「微臣遵懿旨,一到應天府,就讓府尹去處理此案。」

張太后想了一想又說:「不,你是欽差,手裡有尚方寶劍,讓府尹去處理此案,你漠不關心也不行,你要按府尹的意思去行使你的權利,你明白嗎?你要不按他的意思辦,到時別怪哀家手下無情,讓你家破人亡。」

嘉靖皇帝之所以要派向玉清這樣一個莫名其妙的人到應天府去查案,是因為他深知朝中重臣都是張太后一黨,派誰去其結果都會是張璁、桂萼必死無疑。向玉清不會查案不要緊,只要他和稀泥就行,張璁、桂萼自有保護自己的辦法。所以,向玉清剛剛從張太后那裡回來,駱安就代表嘉靖皇帝向他施加壓力了:「向大人,你知道皇上為什麼要派你這趟差事嗎?張璁、桂萼忠孝雙全,皇上欲要委以重任。你到應天府後,一定要親自查辦此案,不得受人干擾,否則皇上……嘿嘿。你明白了嗎?」

向玉清渾身篩糠,頭又像小雞啄米般地亂點:「下官明白,下官明白。」等駱安走了,他跌坐到椅子上,揩著頭上的冷汗:「我的天啦,這太后和皇上到底是唱得哪一出呀!你們這不是存心要我這條老命嗎!」

卻說桂萼原本只想討好嘉靖皇帝,好使自己陞官發財,沒想到招來天外橫禍,心裡好生惶恐。後又聽說朝廷派來的欽差大臣是一個只會之乎者也的翰林院學士,心裡更加驚慌。但事已至此,再怎麼後悔也來不及了。倒是張璁很冷靜,對桂萼說:「我看皇上不派一個斷案高手來,其實是在給我們一條生路。他連自己的生母都認不回去,朝中的情況就可想而知了。張太后要殺咱們,他就派這樣一個膽小怕事的腐儒做欽差,這分明是告訴咱們,咱們鬥得過府尹,就有活路,鬥不過府尹,九泉之下就不要怨他。」

桂萼早就六神無主了:「可咱們怎麼跟府尹斗啊?」

張璁說:「如果坐在家裡等向玉清來了向他喊冤,就等於是在等死。他們既然用府尹的名義誣陷咱們索財害命,咱們也再上一份奏章,說府尹收受了黃百萬一千兩黃金,被我們抓到了證據。他為了擺脫自己,就搶先倒打了咱們一耙。咱們只要把事情弄的糾纏不清,向玉清就會和稀泥,不敢把咱們怎麼樣。」

桂萼說:「好,就這麼辦。」

富商黃百萬坐在家裡,先是應天府尹派人來找他,要他說桂萼勒索不成就巧立名目,草菅人命,無故將其子打死。黃百萬一聽,說這是哪兒跟哪兒啊,我兒子好好的,什麼時候被人打死了?來人便幫他出主意,說你不能隨便找一個人說是你的乾兒子嗎?欽差大人來了,既不要你過堂,也不找你覆核,你現在只要在這張狀紙上簽個名就完了,你怕什麼?黃百萬見來人說的這麼肯定,心想民不跟官鬥,斗也是個死,就只好在那張鳴冤狀上簽了名。沒想到張璁、桂萼也派人來找他,要他說府尹詐了他一千兩黃金。不然的話,欽差大人來了後饒不了他,等等。黃百萬又驚又怕,不知所措,在張璁、桂萼的威脅下,也只好在訴狀上簽了字。

向玉清捧著尚方寶劍,前呼後擁地來到應天府。歇了一夜,第二天就裝腔作勢的升堂辦案。兩方都拿著黃百萬的鳴冤狀交給他,把他的頭都搞大了。他一急,衝口而出:「把黃百萬給我抓來,他說誰是壞人,誰就是壞人。」

黃百萬被抓來了,這個慣於察言觀色的商場老手,竟怎麼也看不出這位欽差大人到底是想維護誰,被提審了幾次,都回答的支支吾吾。應天府尹心想:不能再讓向玉清問下去了,否則,黃百萬就會說出實情。於是,他便派人暗中下毒,把黃百萬給毒死了。黃百萬臨死前,大睜著雙眼高喊:「我這是招惹了誰呀?你們讓我死了連個喊冤的地方都沒有!」

既然黃百萬已經死了,向玉清也就沒了還查下去的必要。他問應天府尹和張璁:「黃百萬已死,你們要本欽差說這兩份狀子都是真的呢還是說都是假的?」當兩人面面相覷不知怎麼回答時,向玉清便說:「本欽差宣佈,這兩張狀紙純是黃百萬想誣陷朝廷命官所為,現在他見事情敗露,畏罪自殺。你們對本欽差的判決服不服?」

應天府尹和張璁哪會不服,他們捲進這樣一個是非原本就很冤枉,既然向玉清幫他們和了這個稀泥,他們當然樂得其從了。度過了這一關,張璁、桂萼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又搞了個萬民請願書讓向玉清帶回京城。這一下徹底堵住了楊廷和等大臣們的嘴。

嘉靖皇帝認為自己勝券在握了,他喜氣洋洋地對蔣太后說:「向玉清不負兒臣所望,不但回擊了孝皇太后的陰謀,還帶回了萬民請願書。兒臣這次一定要借這個東風重新皇考,還要把父皇的陵寢遷到京城皇陵,與諸帝同享祭祀。」

蔣太后也興奮的淚流滿面:「王爺呀,妾身的心願終於可以了了。」

《刀刃上的明朝權臣——嚴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