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回 春雨為淚祭祀太后 雙塚見證萬年真情

嘉靖皇帝扶櫬南歸,為了安全起見,沿途除了必要的迎駕官員外,一切無關的人員都被驅逐的遠遠的,而老百姓見了這支扶櫬隊伍也猶避之而無不及。所以,一路冷冷清清,沒有看到幾個人影。唯有進入了承天府境,幾十里的路上跪滿了自動前來迎接蔣太后靈柩的老百姓。御林軍趕又趕不散,驅又驅不走,十分為難。嚴嵩很理解承天府人民對蔣太后的情義,他對嘉靖皇帝說:「皇上,承天府人民對太后和皇上沒半點二心,他們均感太后的恩德,自動前來迎接太后回到這塊土地,這是先帝和太后播下的思澤。皇上應該讓太后回到他們中間才是,不可傷害了這種魚水之情。」

隨行的御林軍將軍陳干林說:「微臣八十多歲的爺爺和黃將軍的母親娟子、范將軍的母親杏兒率村裡的鄉親們在這裡候駕多日了。他們說,當年是他們將太后送出興王府的,今天,大家要親自再把太后接回去。」

嘉靖皇帝是個孝子,見鄉親們對母親竟有這般情義,心裡著實感動,他讓母親的靈柩前行,匯入到鄉親們中間。此時春雨淅淅瀝瀝,地上到處是稀泥亂水。鄉親們跪在地上,慟哭之聲,驚天地,泣鬼神。陳長青雙手撫柩,淚雨滂沱:「太后,你終於回來了,可你再也不能看我們一眼,看鄉親們一眼了。鄉親們天天盼,月月盼,盼你能回來吃大家一碗飯,喝家鄉一口水,可你竟然扔下鄉親們走了!太后啊,老天爺為什麼不長眼睛,讓小老兒這些該死的不死,讓太后這種善良的人過早的離開了人世呢!」

娟子和杏兒痛哭不已,伏在地上一個勁兒叩頭,嘴裡嗚嗚咽咽:「太后,你回來,你魂兮歸來。我們再一起去抓魚,去摘野果,去採映山紅,許下我們一個又一個的心願。你回來,你魂兮歸來!」

二十年的時間彈指一揮間,興王府景物依舊。地方官為了讓嘉靖皇帝重溫兒時舊夢,已奉旨將裡面打掃得乾乾淨淨。王府依然,物是人非,昔日的四口之家,此時只剩下嘉靖皇帝一人,他一邁進這個記載著他兒時歡樂的地方,就哭倒在地,悲不自禁。

嚴嵩住進了他過去曾經住過的那間小屋,這間小屋把他也帶進了那個渾濁難辨的年代。棄官掛職,這種駭世驚俗的事情誰敢幹,他干了;天下形勢就像一鍋爛粥,誰說得清裡面哪一粒米好哪一粒米壞,他準確地找到了。過去,這間小屋他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感覺,現在才猛地反應過來,正是進了這間小屋,命運的七彩光環才罩在了他的頭上;正是進了這間小屋,他飄浮在空中的慾望的種子才落地發芽,得以開花結果。

隨行的大臣中沒有誰到過興王府,他們聽嚴嵩說這間小屋就是他以前住的地方,一個個睜大了眼睛,不認識一樣看著他。儘管大家都知道他是興王府的舊人,但那只是個抽像的概念,大家都覺得那是一個很遙遠的傳說,真要回到現實中來,大家才感到嚴嵩這個人確實不簡單。因為他是憑著自己的智慧和膽識才住到這間小屋裡來的呀!

一個年輕的官員敬佩地對嚴嵩說:「嚴大人,你當時是怎麼想到要棄官掛職到這裡來的呢?要是我呀,我就辦不到。」

「燕雀焉知鵠鴻之志!大丈夫生於天地之間,當有定國安幫平天下的抱負,豈能因一點蠅頭小利而束縛了自己的手腳!」嚴嵩得意地說。的確,沒有他嚴嵩,就沒有今天的嘉靖皇帝,沒有嘉靖皇帝,就沒有今天的太平盛世。他嚴嵩雖沒有橫槍躍馬馳騁疆場,但他照樣也幹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

「天下那麼多親王,嚴大人何以知道真龍天子就在興王府?」

「有人鼠目寸光,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有人志存高遠,寧願失意一生,不肯明珠暗投。這其中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要自己去做。嘿嘿!」嚴嵩搖頭晃腦,諱莫如深的樣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認識,有志向的人就會按照自己的認識去賭,成者為王敗者寇。他不過是一個運氣好的贏者,又有什麼原因可講呢?

「聽說嚴大人進興王府不足兩月,京城就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知是也不是?」

「不錯,這都是老天爺安排好了的。這裡有真龍,有大海,就差能助龍騰飛的雲頭。我就是那個雲頭,我來了,真龍要騰飛,京城能不發生巨大變化嗎?」

有個大臣戲謔嚴嵩:「這麼說,嚴大人不到興王府,真龍不會騰飛,正德皇帝就不會死了?」

「哈哈哈!」眾人哄笑起來。

雨過天晴,山更青,水更秀,春天的氣息更濃了。嘉靖皇帝來到顯陵,站在純德山上,將當年嚴嵩帶到京城的那幅枟恭穆獻皇帝陵址圖樺展開,與現實中的顯陵進行對照。只見畫中天空湛藍,雄鷹翱翔。群芳爭艷,嬌艷欲滴。春陽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現實是晴空萬里,大雁北飛,九十九道山峰春意盎然,擁抱著一座華光四射的帝陵,竟比畫中更妖嬈。嘉靖皇帝大喜,令擇日開陵,將生母與生父合葬。

蔣太后就要入陵為安了,眾大臣跟著嘉靖皇帝哭陵。夏言等人巴不得蔣太后早死,現在哭陵,要擠出兩行眼淚真難。嚴嵩哭陵是發自肺腑的:要不是蔣太后當年慈悲為懷收留了他,他就進不了興王府;要不是蔣太后慧眼識金,不拘一格地授他全權,他就不可能實現自己的抱負,有今天的輝煌。他哭蔣太后對他嚴氏恩重如山:獨子嚴世蕃天生一隻瞎眼,朝廷規矩,五官不全的人不能科舉入仕,蔣太后卻讓嚴世蕃不用科舉就直接進了國子監就讀,結業後在京授職尚寶司;夏言打擊自己,欲置自己以死地,蔣太后怒髮衝冠,結果自己成了六卿之首,而夏言被罷相。如今,這位善良的女人再也不能成為自己的保護傘了,他焉能不痛斷肝腸!

為了讓恩愛的父母在陰間仍然比翼雙飛,為了向後人展示父母的情深意長,為了給社會留下一段千古佳話,嘉靖皇帝下旨將顯陵建成一陵兩塚,成為中國歷史上帝陵中絕無僅有的一座 「情陵」。

過去,生父孤憐憐的葬在承天府,逢年過節沒有祭祀,令生母痛心了幾十年。現在父母團聚了,嘉靖皇帝就決定在這裡建一個供奉父母牌位的地方,以便讓皇親國戚和地方官們在這裡舉行祭祀活動,便下了一道聖旨,要建一座能與北京朝天宮比肩的宏大建築,並親自命名為元佑宮。還為其建造佈局:「……中為元佑寶殿,後為降祥殿,最後為三洞閣;其配殿,左為宣法,右為衍真;其前為元佑門,又前為儲祉門;鐘鼓二樓,拱侍環列。」並要 「丹護之施,金碧之飾,絢麗輝煌。」

元佑宮於嘉靖三十七年(1558)落成。清代李雲鴻在枟募修引樺中詳細記錄了元佑宮的情況:有閣名三洞,高九丈九尺。上挹重霄,戶牖四達,其制甚偉。閣前殿有三師、三清,門有元佑、儲祉。左右陪殿曰宣法、衍真。東西有庫,鐘鼓有樓。門外有屏,屏外有坊。閣後有總聖、三官等殿。又有來鶴軒、知客堂、十元堂等處。四周圍以牆,牆外環以水。堵水有堤,通水有橋。規模宏敞,佈置嚴整。匪獨一邑瞻仰,實為三楚巨觀。

就要離開承天府了,嘉靖皇帝站在純德山上,望著顯陵,深有感觸地賦詩一首,既描述了顯陵的容貌,也表達了他的心情:

南巡湖襄地,陵寢切哀腸。 周視親園內,迴旋四五岡。 茂茂鋪茵厚,森森列障長。 龍高生意廣,虎伏萬世昌。 抱環羅玉砌,繚繞布金牆。

早先,嘉靖皇帝對嚴嵩是有防範之心的:他既能用陰謀詭計幫自己奪取帝位,就能用陰謀詭計推翻自己;他既能陰險狡詐幫自己一次次度過難關,就能兩面三刀一次次把自己裝進陷阱。這種人要用,但不能大用。經過衛輝縱火案後,嘉靖皇帝忽然認識到一個六十歲的人了,為了救自己竟然不惜粉身碎骨,自己還有什麼不相信他的?論入仕資格,他遠在張璁、夏言之上。論功勞,他遠非張璁、夏言可比。論才能,張璁、夏言更難望其項背。而張璁、夏言很早就為相了,嚴嵩到現在卻仍是一個吏部尚書,自己對不起他呀!

回朝後,陸炳連升三級,提升為錦衣衛都督。嚴嵩再往上升就只有正副宰相的位置了。正宰相夏言剛剛被召回,他無辭官之意,嘉靖皇帝也不好趕他走。副宰相特別敏感,立即上表請求告老還鄉,倒讓嘉靖皇帝十分感動,便以正宰相的待遇,又加倍賞賜,讓他風風光光地回鄉了。

嚴嵩登上了大學士、次輔的位置,即副宰相。這個時期的嚴嵩是忠於職守,盡己所能輔佐嘉靖皇帝內修文德,外治武備,為將明朝衰落的經濟推向盛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正所謂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時身便死,一生真偽誰與知。如果嚴嵩在這個時期死了,或者是他激流勇退辭官歸隱,他絕對是一個史冊流芳的人物,會給後人留下許多神奇的傳說。然而,年已六十的嚴嵩卻精神矍鑠,步履如風,心情處在最佳狀態,他想都沒有想過要辭官歸隱的事情。

《刀刃上的明朝權臣——嚴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