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本進入南北朝

把功臣給得罪光了

鐮倉幕府滅亡之後,後醍醐天皇得意揚揚,回到了京都,開始了天皇的親政。

後醍醐天皇元弘四年(1334年),也就是鐮倉幕府滅亡的第二年,天皇把年號改成了建武,開始了日本歷史上著名的建武新政。為什麼取這麼個年號呢?因為這是中國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年號。當時王莽篡漢,天下大亂,劉秀以遠支皇族身份,起於微末,縱橫八荒,終於推翻新莽,再延漢祚兩百年。後醍醐天皇以中國東漢光武帝的年號為自己的年號,表示要傚法光武帝,光復先代天皇的遺業,也就是由天皇自己掌握政權。

後醍醐天皇首先立自己的兒子為皇太子,引起了其他皇族的不滿。然後廢除了存在幾百年的攝政關白制度,由天皇親政,把公卿階層也得罪了。由於推翻鐮倉幕府的過程中,公卿也沒出多大力,出力的多是武士,所以很多武士被封官。公卿看到原來出身低賤的人現在居然跟自己平起平坐,心裡很不平衡。

按道理講,這個時候天皇主要依靠的力量應該是武士了,可沒想到天皇得罪最深的就是武士。武士打仗為的就是保護或者更大地擴充土地財產,而天皇下令,原來的土地所有權一概不算數,要把全國的土地收回來,重新分配。等於所有的武士白忙活了一場,武士階層對天皇恨得牙根兒癢癢。其中對天皇最不滿意的是兩個人,一個是足利高氏,一個是新田義貞。

天皇在取得政權之後,認為足利高氏功勳第一,冊封他為三國守護、鎮守府將軍、正三位參議。後醍醐天皇的名字叫尊治,天皇把自己名諱中的「尊」字賜給了他,改他的名字為足利尊氏。

按道理講,足利尊氏應該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可是足利尊氏是源氏後裔,他的先人源義家曾經留下一封誓文,誓文裡面說:自我以後七代子孫必取天下。到了足利尊氏祖父的時候,這封誓文被翻了出來,足利尊氏的爺爺一瞅,源義家之後七代正是自己,老爺子就覺得該輪到自己取天下了。可巧了,老爺子當時跟別人打官司爭奪土地所有權,被幕府判了敗訴,非常生氣。於是又在八幡大菩薩面前寫了一段誓文,說自我以後三代子孫必取天下。到了足利尊氏,正好是三代了。

足利尊氏覺得幕府被推翻並不是幕府制度不好,而是北條家的幕府不好,而自己是源氏嫡流,應該由自己來建立幕府。足利尊氏非常想出任征夷大將軍,但是天皇卻想建立一個天皇專制的政權,絕不允許再有幕府出現。天皇任命自己的兒子護良親王做征夷大將軍,征夷大將軍不再是天下武士的頭領,而只是朝廷的一個最高武職,歸兵部卿管理。這就斷絕了足利尊氏建立幕府的希望,足利尊氏對天皇很是失望。

另外一個對天皇不滿的是新田義貞。新田義貞在消滅幕府的過程中,功勞應該不亞於足利尊氏。實際上直接導致鐮倉幕府滅亡的是新田義貞起兵,半個月就滅了鐮倉幕府。但是新田義貞得到的賞賜,只是一個從四位上左馬助,大概在天皇家眼中,武士只配當弼馬溫吧。新田義貞跟足利尊氏同樣屬於源氏後人,也希望建立一個源氏的幕府。因此武士階層以足利尊氏和新田義貞為首對後醍醐天皇都非常不滿。

這樣一來,等於天皇家皇族被得罪了,公卿被得罪了,武士也被得罪了。

兩邊都是官軍

後醍醐天皇對當時日本國的形勢完全不瞭解,只有楠木正成看得清楚,這個國家在當時就是一個武士社會,國家掌權的人必須是武士,整個國家依靠武士來推動。

所以,當時最好的統治方式就是武士掌握實權,天皇臨朝不理政,就像以前鐮倉幕府時代、籐原氏攝關政治時代一樣。後醍醐天皇卻看不明白,在最不應該得罪人的時候,把能得罪的人都得罪了,恰恰跟清朝末年清政府干的蠢事一樣。

武士們在幕府被消滅之後,群龍無首,恩賞沒能實現,土地所有權又不被天皇承認。建武新政實行了僅僅一年,鐮倉幕府的餘黨就發動了叛亂,席捲關東各州。足利尊氏和他的弟弟足利直義,不待天皇旨意,私自以平叛為名殺回關東,很快平定了北條氏的餘黨,然後以鐮倉為根據地,不經天皇同意,事實上建立了日本歷史上的第二個幕府——室町幕府。

室町幕府建立之後,足利尊氏自封為征夷大將軍,管理東國,公開跟天皇叫板了。天皇也無計可施,只能靜觀待變。而新田義貞除了對天皇不滿,更不滿的是足利尊氏。他覺得足利尊氏沒有他的功勞大,反而比他位置高,對足利尊氏羨慕嫉妒恨。看到足利尊氏公開反叛朝廷,他向天皇表示願意出兵討伐足利尊氏。

天皇非常高興,任用新田義貞為御前近臣。不料新田義貞色膽包天,竟然去勾引天皇宮中的女侍。天皇發現後,並未加罪,還把這個女侍做了個順水人情,賞給了新田義貞。女人如衣衫,兄弟如手足,這個時候需要的是大將,不能因為女人傷了和氣,新田義貞對天皇更加感恩戴德。

天皇任命新田義貞為主將率兵征討鐮倉地區的足利尊氏,被足利尊氏打得大敗。足利尊氏為了取得合法地位,找到了被後醍醐天皇廢掉的光嚴上皇,要求光嚴上皇下達討伐新田義貞的院宣。光嚴上皇樂得如此,下了院宣。這樣一來,足利尊氏就不再是朝敵了,而變成了官軍。

兩邊都是官軍,互相宣佈開除對方朝籍,互相宣佈對方是叛匪。

楠木正成以死報國

足利尊氏率領大軍直抵京都,後醍醐天皇只好逃到比叡山裡投奔僧兵去了。好在後醍醐天皇逃離京都是輕車熟路,這事兒他幹了不止一回兩回。這是建武三年(1336年),天皇新政搞了不到三年,就被手下大將打到山裡去了。

後來新田義貞和楠木正成合兵,總算是打敗了足利尊氏,把足利尊氏逐出了京都。後醍醐天皇又回宮了,雙方展開了拉鋸戰。

在拉鋸過程中,楠木正成跟天皇講:「足利尊氏新募兵將,連連得勝,其鋒甚銳。我方如果以疲憊之師去格鬥,沒有勝算。所以不如請陛下退到比叡山中,讓賊眾佔據京都,我到河內國去斷絕賊兵糧道。這樣的話,賊兵日散,我兵日聚,可以夾攻敵人,一舉破敵。」楠木正成畢竟是百戰名將,提出的主張非常可行。可惜後醍醐天皇不懂軍事,聽了一個酸腐公卿的話,認為王師有天助,要求跟敵人堂堂正正展開決戰,命令楠木正成去援助新田義貞跟足利尊氏決戰。

楠木正成萬般無奈,拜別天皇之後,跟他十一歲的兒子楠木正行講:「你現在已經超過十歲了,你要記住我的話,這次戰役系天下之安危。恐怕我再也看不到你了,倘若我戰死,那一定就是足利氏的天下,你千萬不要降敵。咱們族中只要還有一個男子,你就帶著他們到金剛山去反叛足利氏,以身殉國,有死無他。」

楠木正成解下天皇御賜的寶刀,交給自己十一歲的兒子。兒子要跟他同去,被他拒絕了。楠木正成到了前線,跟新田義貞匯合,倆人知道己方兵微將寡,與足利尊氏正面對抗,乃是求死之道,所以倆人喝了一夜的訣別酒。

第二天,新田義貞率三萬人馬抵抗足利水軍。正成更可憐,手裡只有七百人馬,卻要面對足利號稱五十萬的陸軍,很快被敵軍包圍。正成勇武絕倫,跟常山趙子龍一樣,渾身是膽,在敵軍中七進七出,幾次衝到足利尊氏的弟弟足利直義馬前,但是都被敵兵打散。

正成兄弟只剩下七十三騎,本來可以突圍逃走,但是正成決心以死報國,報效天皇,根本不想走。兄弟倆走入民宅,解開身上的甲冑。正成問弟弟正季:「你死後有什麼打算?」正季回答:「我願意七生人間,以殺國賊。」

楠木正成殉國

兄弟倆訣別之後,取出利刃對刺而死。

一天二帝南北京

楠木正成一死,新田義貞大敗。後醍醐天皇眼見大勢已去,詐降了足利尊氏,足利尊氏扶持光嚴上皇復位。可是光嚴上皇厭倦了人世的紛爭,讓位給自己的弟弟光明天皇。

後醍醐天皇還是拒絕交出三件神器,利用自己最熟練的逃跑技巧,暗地裡又逃出京都,到了京都南部的吉野重建朝廷。從而形成了京都一個朝廷、吉野一個朝廷的局面,史稱一天二帝南北京。日本正式開始進入南北朝時代,天皇家第一次公開地分裂了。

楠木正成死後,他的兒子楠木正行聞訊之後痛哭流涕,拔出父親留下的寶刀就要自刎。不愧為楠木正成之後,年僅十一歲就這麼剛烈。但他媽媽看見之後奪下寶刀,跟他講:「你怎麼這麼糊塗,怎麼可以如此輕率地殉葬?你應該繼承父親的遺志,討國賊,報父仇。」

楠木正行聽罷,恍然大悟,立刻斷了自殺的念想,更加堅定了報仇的信念。他聽說後醍醐天皇到了吉野,就趕去迎接。天皇大喜,一看忠臣之子來了,不顧正行年幼,現在來看還是小學沒畢業的一個兒童,封他為檢非違使、左衛門尉,兼四國守護。後醍醐天皇在吉野建立了據點之後,勢力越來越大,把自己所有的皇子都封為大將軍,讓大家到處發動武裝力量,討伐足利尊氏。新田義貞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經過一番休整之後,重新投入了討伐足利尊氏的事業之中。

可惜足利尊氏兵強馬壯,勢力太大了,幾戰下來,北朝連連得手,南朝不斷戰敗。新田義貞也在戰場上被流箭所傷,自殺身死。接二連三的敗報打擊之下,後醍醐天皇心灰意冷,把皇位讓給自己的兒子,不久便龍馭賓天。

後醍醐天皇是一位悲劇人物,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一心想要恢復祖業,無奈志大才疏,不但自己一生壯志難酬,還連累了部下很多忠貞之士。

《世界歷史很有趣:袁騰飛講日本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