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開封:穿越到北宋

告別了孔聖人,開封是我的下一站。本來應該坐火車的,但看起來路不遠,我就選了長途汽車。事實證明我又犯了大錯。三百公里居然走了十二個小時,這還是快車呢。原因是到處都在修路,汽車不能按正常線路走,而司機又不熟悉新的線路。在菏澤城外,碧綠的牡丹田一畝接一畝,一片連一片,算是此行的唯一亮點。菏澤是中國的牡丹之鄉,可當時是四月初,離牡丹盛開還有近一個月的時間呢。儘管如此,在無盡的荒涼中能看見這突然冒出的一大片綠色,心情總是會好些的。可惜好景不長,牡丹田很快就過去了。車上人不多,我走到最後一排,躺下睡起覺來。雖然睡不踏實,但眼不見心不煩,總比看窗外的荒涼景象強多了。等到太陽落山,夜幕降臨,我才爬了起來,這回車窗外荒涼的景象不見了,路的兩邊滿是汽修鋪子和牆上寫著“停車住宿”的小飯館。晚上十點,我總算從一名疲倦的乘客變成了“開封賓館”的一名房客。

除了在車上吃了點小吃,我一天都沒吃飯。幸好,相國寺離開封賓館只有三個街區,那裡的夜市在全中國都是數一數二的。其實夜市並不很大,可是小吃的品種和質量真是太棒了。我吃了兩屜至今仍然難以忘懷的小籠包(也可能是蒸餃),喝了兩瓶冰啤酒,最後要了兩碟冰糖蒸梨作為甜點。十二小時的旅途勞頓,頓時成了遙遠的記憶。

第二天早晨我又去了相國寺,小吃攤點全撤沒了。中國人喜歡說“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跑得了小販就更跑不了廟了,廟自然是還在的。相國寺歷史悠久而輝煌,可以上溯到公元六世紀。但它現在已不是一處宗教場所了。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和尚們被趕走,不允許再回來,此後它就變成了展覽中心兼遊樂宮。唯一的佛教遺物,是八角亭中那座巨大的千手千眼觀音木刻雕像。觀世音菩薩伸出眾多手掌,每隻手掌上有一隻眼睛,每一隻眼睛都幽幽地注視著遊樂宮裡的哈哈鏡。

看到這般光景,我覺得很失望。在相國寺待了不到五分鐘,我就決定還是去看黃河——黃河離我只有十五公里。我返回賓館租了一輛自行車,準備“自駕游”,還可以順路看看其他幾個景點。

開封是中國的六朝古都,但是除了北宋,其他王朝都短命。從公元十世紀到十二世紀,北宋王朝延續了一百六十七年。那是開封城的黃金年代。那時的開封,是全世界最大、最富庶的城市。在北京的故宮博物院裡,有一張跟展廳一樣長的名畫,描繪了北宋時期開封城某個春天的節日場景(作者這裡說的應是《清明上河圖》。——譯者注)。看看一千年前開封人民的幸福生活吧。在去黃河的路上,我在開封博物館停了一下,想看看有沒有更多可看的東西。博物館內,除了那幅名畫的複製品外,還有一些北宋的日常生活用品,以及當時最著名的兩項技術發明:火藥和印刷術。即使千年以後,這兩項發明依然影響著全世界。

緊挨博物館的北邊,我騎車路過一片湖泊,名叫包公湖。包公是北宋黃金年代開封的一位知府,他鐵面無私,斷案公正,不畏權貴,是中國民間大受歡迎的傳奇人物,有許多小說寫到他的斷案能力。在湖的一端,還有一座紀念這位著名的執法官的亭子。但我去黃河心切,並未停留。

一個小時後,我來到了黃河堤上。這段河堤的作用一是保持黃河的流向,二是防止它淹沒開封城。開封城比黃河低了二十五米,也就是說黃河的河床高出了開封城街道二十五米。1952年,毛主席視察開封,稱黃河為“懸河”。遠遠望去,它真的就像一條在田野間蜿蜒的高架水渠。歷史上,黃河曾多次決堤,一決堤,黃河周邊地區就變成了“黃海”,河南省首當其衝,數百萬人曾因此喪生。我站的地方,就是決堤最頻繁的“柳園口”。一般來說,四月初的黃河水位是全年最低的,還有幾個月才到雨季。由於水少,河心凸現沙洲,有人便在上面放牛。柳園口的河面只有五公里寬,兩岸有綿延二十公里的河堤。很難想像洪水能衝垮如此堅實的岩石工程,但是黃河一次又一次地向人們證明,想讓它規規矩矩地流向大海並不容易。

開封沒有黃河大橋(作者到達開封的時間是1991年,當時開封沒有黃河大橋。2006年11月28日,開封黃河大橋才建成通車。——編者注),在柳園口,人員和車輛只能通過輪渡到達對岸。我去黃河的那天上午,乘客稀少,岸邊泊著好幾條小船。我下去和一位船老大聊了幾句,順利地上了船。幾分鐘後,我把手伸進水中去探泥沙,能感覺到手指間的沙粒。夏季黃河的泥沙含量接近百分之五十,比世界上其他的河流至少高出五倍。這艘十二馬力的小船,把我緩緩地送到河中心,那裡有一個沙洲,上面有人在放牛。我請船老大靠上沙洲。下了船,走在黃河的河心,我突然有一種怪怪的感覺,說不清也道不明。看罷沙洲,我回到船上,船掉頭駛回岸邊。

船老大那天還帶著他的兒子。那孩子十歲左右,戴著京劇臉譜,緊挨著他的父親坐在船尾。我問他唱京劇裡哪個行當的角色,他沒吭聲。返回岸邊的途中,船老大放慢速度幫了兩個男孩,他們正艱難地逆流划船過河。那天放假,他們是想去釣黃河鯉魚的。黃河鯉魚是開封的特色菜,做法是把魚煎熟之後澆上糖醋汁。 船老大扔給兩個孩子一根繩子,把他們拖在我們後面。兩個男孩隨後送給船老大一條鯉魚作為酬謝。

上岸後,我取回自行車,蹬車返回開封。天色尚早,我便循著來時的路往回走。大約走了一半,我決定順著一條通往北郊的輔路去看看開封有名的“犀牛”。那是一頭鐵犀牛,蹲在那裡已經五百五十多年了。把它放到那裡,是為了防止黃河發洪水。理由是,牛性屬坤,而坤屬土,土可以克水;《周易》上說“坤者,順也”;此外鐵生水,鐵乃水之母,子不能與母斗;又中國傳說有“辟水犀”,出入水中,水為之開。總而言之,原因很多。這套學說想來或許有它的道理。當年明朝人把鐵“犀牛”放那兒的時候,黃河正從它的面前流過,可打那以後,黃河向北撤退了十公里。我想開封市民一定非常感謝這頭“犀牛”,不過,這種感謝應該只是發自內心而沒有任何實際的表示。因為這頭鐵“犀牛”看上去是那樣地淒涼孤獨,被一大片等待種玉米或棉花的農田包圍著,連一個看護它的人都沒有。

船老大和他戴著京劇臉譜的兒子

我拍了拍鐵“犀牛”的腿,蹬車前往該市的另一個標誌性建築——開封鐵塔。這座塔其實並不是鐵的,只是塔身通體以琉璃磚貼飾,看起來像鐵的一樣,因此人們都管它叫鐵塔。走近仔細觀察,我發現那些看似光滑的琉璃磚的表面,實際上隱藏著各種佛像、傳說和天堂景象的花紋圖案。看塔人告訴我,圖案有五十種之多,多為佛教人物和故事。要把五十種圖案看全了,非得有望遠鏡不可,可那天我忘帶了。這座塔是中國最高的琉璃塔建築,高五十六米,共十三層,建於北宋。建塔的目的是奉祀一件佛頂骨舍利,現在,這件舍利早已轉到上海南郊的一座寺廟裡了。

在蹬車回到市中心後,我又去了一個地方——龍亭。它坐落在北宋皇宮的遺址之上,龍亭前面有兩個湖。按照龍亭公園工作人員的說法,曾經有兩位將軍住在皇宮外這兩個湖的位置,他們家中都藏有令人難以置信的財寶。遊牧民族的侵略者終結了這個王朝之後,開封變成了一座鬼城。尋寶者去將軍那兒尋找可能遺留的東西,他們挖掘寶藏的地方最終被充滿了水。這就是這兩個湖的來歷。(作者提到的這兩個湖是潘湖與楊湖,傳說楊湖清、潘湖濁,主要與潘仁美陷害楊繼業有關。作者的轉述不是主流傳說。——譯者注)

開封鎮河鐵牛

除了向這個城市的龍族致敬的龍亭之外,這裡還有一些偏殿,每一座裡面都佈置了一套表現北宋時期著名場景的蠟像。其中的一個場景吸引了我。那是一千年前一位猶太商人受到皇帝接見的場景。開封曾經有一個規模很大的猶太社區,它是絲綢貿易的產物。直到三百五十年前,城裡還有一座猶太教會堂。但是因為洪水的破壞(顯然那尊鐵犀牛並非總是恪盡職守)和信眾的減少,長老們拆掉了那座建築,把它賣給了穆斯林。穆斯林用那些部件造了一座清真寺。有人告訴我,當時開封城裡仍然住著一百五十名猶太人。

從龍亭出發,我沿著把兩個湖劃開的堤壩前行。過了湖之後堤壩就變成了中山路。我突然發現自己穿越了,回到了北宋,街兩側的建築經過翻修,看起來真像一千年前的樣子。而我的肚子也正好在這時向我提出了抗議,實際上我已經一天都沒吃飯了。既然到了這兒,我決定在街上找一家北宋風味的餐館。樊樓還是算了,雖然它是開封最有名的飯店,供應和北宋年間一樣的皇家宴席,但是我的錢包會抗議的,再說我的胃口也沒那麼大,吃不了一桌皇家宴席。我發現樊樓的對面是稻香居,它的鍋貼也很有名。廚師跟我說,鍋貼和普通餃子的區別,就是鍋貼大些,肉多些。不管實際上是不是這麼回事,反正我在稻香居用鍋貼填飽了肚子。

開封鐵塔

逛罷中山路,向東兩個街區,我來到了書店街。那裡的建築也是清一色的北宋風格。在中山路和書店街之間的一條巷子裡,我發現了過去中國西北來的商人們常去的會館。六百多年前,一位明朝人建了這所宅子,作為私人府邸。到了清朝,商人們買下了這所宅子。他們利用這裡眾多的廳堂談生意、招待客戶。會館的木製品非常精美。我本想多待一會,可看門人說他們要關門了,我只好走人。

返回賓館的途中,我逛了最後一個景點——禹王台,它在火車站以東三個街區的一個公園裡。在去禹王台的途中,我在一尊孫中山銅像附近看見一群老者在骯髒的空地上玩槌球戲,以前在中國我從未見有人玩這種遊戲,便忍不住駐足觀看起來。本想多看一會兒,但考慮到公園隨時都可能關門,我只能直奔禹王台。它明顯不如槌球戲有趣,但還是要看看的。禹王台,顧名思義,是大禹治水時生活過的地方。大禹花大力氣終於治住了黃河的洪水,那是大約四千二百年前的事了。大禹的治水方案不是築堤阻斷洪水而是疏浚河道,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的方案被他的後人冷落了。

回去取自行車的時候,我看見公園西邊有一座塔從一片屋頂中聳出來,於是決定過去看看。不巧的是,我剛到塔前,看園人就提醒我要關大門了,不過他同意我抓緊時間瀏覽一圈。這座塔名叫繁塔,建於公元977年,是開封現存最古老的建築物。與大多數塔的非圓即方不同,它呈六邊形,並且在平坦的頂部又立起了一座小舍利塔。像開封鐵塔一樣,它也以琉璃磚貼面,磚上刻有佛像。塔內的牆上,滿滿地刻著幾部重要佛經,其中包括《金剛經》的最全版本。看園人說,曾經有三位馬來西亞僧侶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在那裡背這篇經文。儘管《金剛經》各版本的內容有差異,但結尾是一樣的,都是那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謝過看園人,我騎上車回賓館,今天的旅程就這樣結束了。洗完澡,我累得不想出去吃飯,索性就不吃了。其實我也不太餓,這要感謝稻香居的廚師,他的鍋貼真的很強大。我打算第二天再出去一趟,並且走得更遠些。我心中的目的地,是南邊二十公里外的朱仙鎮。它曾經是這一帶最著名的一個城鎮。一千年前,木版年畫就是從這裡起源的。

去朱仙鎮,多數人會選擇坐汽車,而我還是騎車。走五一路,從開封城西南角出去,然後上高速一路向南。花了一個多小時,我終於完成了任務,不過還是借了點兒外力——最後三四公里,我一直掛在一台拖拉機的拖斗擋板上。這要感謝那位仁慈的司機!就在我鬆開擋板,興沖沖地進入朱仙鎮時,才突然意識到,回開封恐怕就不會這麼幸運了,這時很有點後悔當初作出了騎車而不是坐車的決定。不過事已至此,既來之則安之吧。

當地政府不是不知道朱仙鎮的旅遊潛力——在穿城而過的那條快乾涸的河流兩岸,他們修建了一系列宋代風格的臨街商舖。可是我去的那天,它們全都大門緊閉。有人告訴我,只有節假日這些店才會開門。其實我已經搞明白了,它們就是一些小吃店和售賣廉價小飾品的商舖,沒啥可看的。

朱仙鎮木版年畫製作

朱仙鎮顯然已經被我們的時代所遺忘。除了幾間宋代風格的商舖,它給不出什麼讓別人認為值得一來的東西。不過既然來了,我還是想轉轉,畢竟還是有幾處歷史遺跡的,其中之一便是岳飛廟。岳飛是宋朝的一位將軍,他在這裡擊敗了遊牧民族的入侵者(正是這群入侵者後來把開封變成了廢墟)。然而,岳飛的勝利很快化為泡影,他被賣國賊殺害,王朝的軍隊向南逃過長江,一直逃到杭州。岳飛這位不幸的將軍後來就葬在那裡。岳飛廟的隔壁還有一座廟,過去也供奉著一位將軍——紅臉黑髯的關公。現在這座廟成了朱仙鎮木版年畫社的所在地。木版年畫興起的時候,朱仙鎮是它的中心,那已是千年往事了,不過現在它的年畫仍然遠近聞名。我買了一對年畫,準備以中國人的方式過新年。隨後我打道回府,儘管沒有拖拉機,沒有卡車,也沒有後擋板,但我還是回到了開封。夜市的小吃攤點剛開張,早早地在那裡吃了飯,我就回賓館休息了。

《黃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