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芮城:神仙們的新家

第二天一早,我來到昨天上岸的渡口,一排電動三輪摩托正在等客,等從對岸過來的渡船。我出了十塊錢,一輛摩托放棄排隊,拉著我到了以北二十公里的芮城。

我請司機穿過實在不怎麼樣的芮城縣城,在城北的永樂宮把我放下。永樂宮是全中國最著名的道觀之一,可我卻未見到一個道士。它原來就在大禹賓館的下方,因為建三門峽大壩,原址已經被水淹沒了。當時,文物工作者小心翼翼地把畫滿壁畫的牆體切割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運到芮城,重新拼裝成完整的牆體和壁畫。“文革”時紅衛兵破壞了成千上萬的宗教場所,但這裡卻被政府費大氣力保了下來,原因就在於那些世界上最古老、最精美的道教壁畫。這些壁畫繪於十四世紀早期,那時,元朝的皇帝正在大都的那座逍遙宮裡,統治著他的中央汗國。

在入口處,我要了十塊錢的導遊服務,然後在主殿裡見到了這位導遊。當時,她正拉著奇妙的道士腔調唱歌,真是餘音繞樑啊。這只是我的想像,也沒準她唱的是一首流行的愛情歌曲呢。我希望她繼續唱下去,她卻帶我參觀起壁畫來。

永樂宮

在主殿的牆上,不知道是哪位神仙畫的,三百位天上的神仙正在朝拜元始天尊。正如宣傳的那樣,這些壁畫真的是美。第二殿的壁畫還是一樣的美,繪的是十世紀的道教祖師呂洞賓的傳奇故事。他是八仙之首,此前我在沿海小城蓬萊見過他們八位。第三殿也不遜色,繪的是十二世紀的道教祖師王重陽。他是道教主要宗派全真教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道士之一。我興奮地邊走邊看,它們是全中國最好的道教壁畫,而我是那天唯一的遊客。

永樂宮不僅道教神仙壁畫有名,它的建築也有名。它是整個中國道觀建築最古老的實例。建築學界對它很熟悉。它的大殿屋頂的曲線既高古宏偉又簡約流暢,屋脊上鑲著黃、綠、藍三色琉璃。向上微翹的飛簷,兩隻高達三米多的大鴟吻仰望天空,整體像一條騰空飛昇的巨龍。看完壁畫和建築,我意猶未盡,又走進一間偏殿。那裡展出一些照片和其他資料,記錄了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壁畫和建築的切分、搬運、復原的全過程。整個工程耗時七年,終於避免了因水位上漲而給這些重要文物帶來的滅頂之災。今天,這座重修的道觀看起來跟原來的一模一樣,完美無缺。

旁邊還有一個較小的祠堂,裡面是呂洞賓與他的兩名侍者的塑像。呂洞賓出生在芮城,這是永樂宮遷建選址時首先考慮芮城的原因。呂洞賓科考落第後,遇見了一位道教神仙,後者將長生不死之法傳授給他。在長安以南的終南山中修煉之後,他返回故鄉,最終在芮城以北二十公里的九峰山得道成仙,長生不死。實際上,現在的這些神仙塑像,是在永樂宮遷建後,從九峰山的一座道觀中搬來的。

臨走前,我來到永樂宮另一側的呂洞賓墓(神仙還是死了?),駐足憑弔。而後,凝視著墓後方巍巍的中條山脈,心想哪一座山才是呂祖與其他七位神仙會合的九峰山呢。中條山脈猶如一堵未經粉刷的牆,而且鋸齒般參差不齊。我的下一步就是“翻牆”,牆那邊另有風景。那天就我一個遊客,因此永樂宮大門外沒有等客的出租車或摩托。我只得步行回到橫貫芮城縣城的高速路上,等候下一輛巴士。問一位水果小販,這裡有沒有巴士開往中條山那邊。他說大約一小時一班。果不其然,不到一個小時,我就上了車。巴士翻過中條山光禿禿的山肩,那邊就是汾河平原了。

車子下山駛向平原的時候,我看到了遠處龐大的解池(運城鹽湖)的輪廓。四千七百年前,就在這一帶,黃帝打敗了苗族部落聯盟的首領,控制瞭解池。這一戰,是中國歷史上意義最為深遠的一戰。鹽是最重要的一類物資,是新石器時代的聚落向早期城鎮轉型的原動力。有了鹽,就可以醃製並保存食物。這樣一來,人們就可以在固定的地方過冬而不必遷徙,還可以組建軍隊離家征戰,距離可以很遠,時間可以很久。解池是黃河中下游流域唯一的產鹽重地。勝利者黃帝控制了那裡的鹽,才使得漢人成為中國北方乃至整個中國的決定性族群。考古學家認為,在解池岸邊發現的鹽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鹽場,有六千多年的歷史。

車下到平原之後,我們距離解州鎮就只有四公里了。我之所以“翻牆”而來,意在解州鎮,而非解池。解州是戰神關羽的故鄉。在洛陽關帝廟中,我見過關羽的塑像。我還在他的首級墓前燃過一炷香。因為他的忠義和英雄氣,他在死後贏得了“關帝”的美名。實際上,他不僅是“忠”和“義”的化身,也是“勇”和“武”的化身,是名副其實的戰神(中國人叫武聖)。在中國,到處可以看到紅臉長髯的關帝像,關帝廟的數量也許超過了其他廟宇的總和。解州是關帝故里,我想來看看他的童年夥伴和鄰居的後人是怎樣紀念他的。巴士司機把我放到一個最近的路口,給我指了路,然後繼續駛向煙囪林立的臨汾。

中國成百上千的關帝廟中,據說解州這座是最大最好的。從巴士下來五分鐘,我就進了它的大門。中國人誠不我欺,這絕對是中國最大最好的關帝廟。它始建於關帝去世後約四百年的隋朝。此後在歷代帝王的財力和人力支持下,又經過多次重建。因此它擁有一流的建築和工藝,在某些方面,甚至獨步天下。

不幸,也沒準更幸運的是,關帝廟建在一個偏僻的地方。看廟人說,這裡除了當地想躲開別人視線的情侶外,幾乎沒有人光顧。事實上,在我造訪的時候,唯一的另外兩位遊客,正是一對手拉手走過花園的情侶。看廟人清閒,就帶我四處轉。他先帶我去看一座塔。關帝年輕時急公好義,愛打抱不平。有一次,他殺死了一個壞人,不巧此人與縣令是一黨。縣令傳令,要將關羽及其親族都處死。看廟人說,因為這事,關羽的親族都逃走了。所以直到今天,解州都沒有姓關的。但是關羽的父母年紀大了,無力逃走,便雙雙跳井而亡。為紀念他們,在井上建了這座塔;而為紀念他們的兒子,則在塔周圍建了這座廟。

解州關帝廟

塔後面是一個大花園,種滿各種觀賞性的植物花草。花園那邊是一座神殿,收藏有我在中國看到的最精美的木雕作品。神殿的後面是一座更宏偉的大殿,那真是一個建築傑作。屋頂兩邊的飛簷凌駕於那些巨柏之上,而巨柏又護衛著大殿入口。兩邊的飛簷像極了一隻飛翔鳥的雙翅。這令我想起了《莊子》寓言的開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這座大殿的屋頂,我感覺隨時會化為一隻真正的大鳥消失在天際,拋下那些站立了近兩千年的長松巨柏——那是在關帝死後不久,人們為紀念他種下的。總而言之,依我看,有這樣一座大廟來紀念他,我們的戰神一定會高興的。

在洛陽時,我在安葬關羽頭顱的土丘前,已經燃了一炷香。在這裡我要再燃一炷。畢竟,關帝不僅是戰神,他一定也是以誠實、忠誠和公正為價值觀的那些職業的守護神。這當中也包括作家。未等香燃完,我謝過看廟人,回到主路等候下一班巴士。我要折回黃河岸邊去。

幾分鐘後,我竟然招停了一輛開往西安的巴士。真是太棒了!這意味著我無需折回芮城縣城,可以從中條山的西麓繞過去了。走了一小時,車過首陽縣。首陽最初是縣城外一座小山的名字,後來城以山名。三千多年前,小山上來了一對隱士兄弟,名叫伯夷和叔齊。他們認為以周代商是不義之舉,因此拒絕吃周朝的糧食,渴了喝鹿奶,餓了采野蕨。但是, “乾淨”的食物並不是什麼時候都有的,最後兩人雙雙餓死在首陽山中。歷史學家說,直到明朝,伯夷叔齊的墓前還有一座神祠,以及一隻母鹿的塑像。如果時間富餘,我會停一下,去看看到底有沒有這些東西。但是,我還得趕路,希望能在更遠的城市過夜,只好放棄首陽山,任它緩緩地滑出我的視野。

又過了幾分鐘,車子上了黃河大橋。在這裡,黃河從北來,突然向東拐去。

這裡是黃河諸多彎道中最著名的一個,它的名字叫風陵渡。在中國古代,它也是黃河諸多渡口中最著名的一個。

我又一次發現,我跨的不是橋,我跨的是省!千真萬確,我又跨省了,從山西“跨回”陝西。而對於普通美國人來說,他們不會有跨省的感覺,這不僅因為美國不是中國,還因為他們(也包括我)分辨不出山西和陝西在發音上有任何區別。這時候公路向西拐,通往西安。前面就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要塞潼關了。和永樂宮一樣,因為三門峽大壩,潼關也遷到了更高的地方。現在的潼關在峭壁上,它一邊俯瞰黃河,一邊仍然扼守著這條去長安的千年古道。

太陽正向峭壁上落去。在潼關我又想下車,但又一次忍住了。今天多走一點,明天就省事一點。又過了一個小時,到了渭南。漢語的意思就是渭河之南。渭河是黃河的最大支流,它在潼關以北流入黃河。在看到貌似是渭南城裡最高的一幢樓時,我終於下車了。這幢樓果然是賓館,有五層高,不過感覺還是比解州的關帝廟小。大小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不會變成鳥飛走。這一點很好,穩定壓倒一切。它穩定,我才睡得踏實。

《黃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