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戰爭史也可以講得很有趣兒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陸、海、空立體戰爭,是近代戰爭與現代戰爭的分水嶺。

在一戰之前,戰爭是平面的,要麼在地上,要麼在海上。一戰時,天上、地上、海上、海底都是戰場,這在戰爭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一戰剛爆發的時候,飛機上還沒有武器,到了1918年殲擊機大空戰的場面就出現了,今天所有的空軍戰術動作,在一戰的時候基本上就已經定型了。現代的「陸戰之王」坦克,就誕生於一戰的烽火之中。潛艇也在一戰中大規模投入戰爭,德國的U艇神出鬼沒,戰果纍纍,有了一個令無數海員聞風喪膽的稱號——「水下殺手」。今天的海上巨無霸航空母艦,也在一戰中嶄露頭角。看過電影《戰馬》的朋友,想必對德國馬克沁機槍記憶猶新,這是一戰中大顯神威的大殺器之一。此外,巨炮、毒氣等大殺器也在一戰中廣泛使用。人類為了互相屠殺,無所不用其極。百年前的這場世界大戰,有很多值得我們去瞭解和思考的事兒。

在我決定創作這套書的時候,有朋友對我說,真實的戰爭殘酷而枯燥,寫真實了,就容易枯燥;要寫得好看,就變成戲說了;要想寫的既真實又好看,很難。

確實如此。現在市面上有關戰爭史的書很多,大體上分為兩類:學院派和戲說體。學院派所講的戰爭史過於嚴肅,一大堆外國人名、地名、軍隊的番號,從這個格勒進攻那個斯克等,往往看得人暈頭轉向。這樣的戰爭史,更適合做軍事院校的教材,不太適合大眾讀者閱讀。而戲說體又過於調侃,不是歷史的真實,只能說是藝術作品。

怎樣讓一戰史既真實又好看呢?我著力在三個方面下功夫:

一是沿用講二戰的「史話體」風格。什麼叫「史話體」呢?說白了就是在敘述大事的同時,照顧細節——講故事、講段子。這也是教師出身的我最擅長的。我不是歷史學家,不是專家學者。我大學讀的是歷史教育學,說白了就是怎麼教歷史,而不是怎麼研究歷史。我講戰爭時,不是按年代把發生的戰役一一陳述,而是將大事交代清楚之後,多講戰爭中有典型意義的故事,講述戰爭中人物的命運。比如,俄軍總司令上任之後哭了很久,德國鐵24團的缺點就是太勇敢,法軍堅持穿著紅褲子上前線,沙皇皇宮裡的淫僧,等。這種風格,可以為枯燥的戰爭史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

二是多採用別家史書沒有的史料,尤其是國外的第一手資料和近幾年披露的最新資料。比如阿拉伯的勞倫斯,老式帆船「海鷹」號的海上傳奇,德國人在東非以少勝多的戰鬥,早期飛行員用石頭和鐵鏈當武器……相信這些鮮為人知的故事,能給讀者帶來不少新的收穫。

三是用大眾喜聞樂見的語言。我們常說讀史使人明智,中國人也有重史的傳統,但為什麼現在很多人不喜歡讀歷史書呢?就是因為以往寫歷史書的人,大多是正襟危坐、板著臉說話,這樣寫出來的歷史書使很多人望而卻步,找不到讀史的樂趣。我認為歷史寫作,就是要把嚴肅的歷史寫得生動,把枯燥的事情寫得好看,從而激發更多人讀史的興趣,讓讀者笑著讀懂歷史,開心地學到知識。

寫這套戰爭史,了卻了我的一大心願,也是我的一個嘗試。講二戰的兩本書陸續出版後,受到了很多讀者的喜愛,也收到了一些讀者的反饋,非常感謝他們一如既往的支持和提出的寶貴建議。讀者的認可,一直是我前進的動力。

這本書的出版,還是要感謝精華學校的廖中揚、李峰學兩位老總;感謝中南博集天卷公司的領導和編輯馬占國先生;感謝本書的特約策劃徐杭先生為我搜集材料、編定大綱、整理文字。

希望這本書能得到大家的喜歡。

袁騰飛

《戰爭就是這麼回事兒:袁騰飛講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