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空前慘烈大屠殺(凡爾登會戰,索姆河戰役)

士兵比任何人都渴望和平,因為正是他們必須忍受和忍耐戰爭帶來的最大傷痛。

——麥克阿瑟

01. 凡爾登絞肉機

只有法國算盤兒菜

在1915年,由於德軍在西線沒能打開局面,所以大戰的重心轉移到東線戰場。但是,德奧聯軍在東線的幾次進攻,雖然推進了很遠,無奈俄國幅員遼闊、氣候寒冷,未能迫使沙皇單獨求和。到1916年,大戰的重心再度回到西線。

這時候,雖然協約國在加裡波利戰役和中東戰場消耗掉了一些兵力,但是英國徵召新軍了,軍火供應量激增。1915年底,英國駐法國的軍隊增加到38個師。英軍原來都是志願兵,這時開始大量徵召義務兵報效國家。陸軍元帥基欽納的肖像被印在海報上,貼滿英國的大街小巷,元帥目光深邃,手指前方,肖像下面一行文字——你的國家現在需要你!如此一來,英軍人數激增,但跟志願兵相比,義務兵大多缺乏訓練。

大戰的前兩年,英法之間因為長期隔閡,協調不夠。1915年12月,為了協同作戰,協約國在法國召開軍事會議,首次正式商討如何使聯軍的行動取得一致。法國、英國、俄國、比利時、意大利、日本的軍事代表齊聚霞飛將軍的總部,經過激烈討論,這些國家一致決定,在1916年要選擇一個時機同時發動全面進攻。當時,英國新軍需要時間訓練,俄國軍隊裝備奇缺。於是,大家決定1916年3月再次開會,商定總攻的時間,在此期間,抓緊積蓄力量。

然而,德國獲取了這個情報,知道了協約國準備在東、西、南三線同時發動總攻的消息。面對日益增加的壓力,德國不能坐以待斃。德軍總參謀長法爾肯海因想先下手為強,計劃發動他期盼已久的西線攻勢。

在1915年聖誕節期間,法爾肯海因悟出了一個道理,英國才是協約國的支柱。他曾這麼講過,英國攻打荷蘭、西班牙、法國的戰爭史現在正在重演,只要英國抱有一絲勝利的希望,德國就別想逃過這個敵人。

法爾肯海因看得很清楚,打蛇打七寸,必須先打英國。

但是,當時德國能夠用來打英國的,除了潛艇之外沒別的東西,海軍並沒有取得優勢,對英國陸軍也無可奈何。英國陸軍的防區在法軍側翼,不適合德軍發動大規模攻擊。

所以,法爾肯海因認為:「我們雖然對當前的大敵苦惱不堪,但是我們也知道,對於英國來講,它擅長的並不是陸戰,它在歐洲作戰就是玩兒雜耍,真正的武器是與法國、俄國、意大利軍隊聯合作戰,那我們可就夠受的了。」因此,還是得先在西線發動決定性進攻。

俄國已經被打癱,意大利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只有法國還能算盤兒菜,法國正是英國手中的一把「利劍」。

攻敵所必救

法爾肯海因認為法國在軍事上已經到了力量的頂點,只要在法國的要害之處給予強有力的一擊,就會使法軍崩潰。如果法國人民認識到,他們已經沒有希望勝利,那麼突破的日子就到了,英國手中最厲害的武器就被打掉了。

法爾肯海因進一步闡明,沒必要進行全方位突破,應該給法軍弄一個傷口,這個傷口的血一放,法軍指揮官必然要把所有人員都投進來止血,讓他們把血流乾就可以了。最後,他選的地兒就是法國東北部邊境小鎮——凡爾登。

為什麼選這個地方呢?第一,凡爾登距離德國的鐵路太近,威脅德軍主要運輸線。第二,凡爾登是法國戰線東翼的支點,是巴黎的東北入口,距離巴黎只有210公里,有「巴黎鎖鑰」之稱。拿下凡爾登,不僅會破壞法軍的防禦體系,還能給法軍士氣以沉重打擊。第三,凡爾登對德國有著重要意義。德國人特別強調日耳曼精神,凡爾登曾經是古代日耳曼部落向西攻打高盧的必經之地。當年查理曼帝國幾乎統一整個歐洲,查理曼大帝死後,公元843年,他的3個孫子就在凡爾登把帝國三分,形成德、法、意三國後來的雛形。凡爾登的地位類似於聖城。德國人特別有尼伯龍根史詩 情結,包括他們前幾年拍的電影《查理曼大帝的密碼》都能清晰地反映這種情結。德國皇帝之所以挑選小毛奇做參謀長,也是出於這種情結,他得代表這個姓,代表德國的勝利。甚至德軍在一戰時的總司令部,也跟普法戰爭的總司令部地點完全一樣,在科布倫茨市的一家旅館。在那裡,他們指揮普法戰爭取得輝煌勝利,因此他們還選那個地兒,換地兒不吉利。

在這種情況下,法爾肯海因決定,以猛烈火力進攻凡爾登,攻敵所必救,德軍持續進行系統的有限攻勢,吸引法軍全部精銳過來,然後把法軍轟成炮灰。而且德軍的每一次攻勢都配有短暫且密集的炮兵支援,以減少自身傷亡。

在進攻部署上,法爾肯海因為了討皇帝的歡心,任命威廉皇太子指揮第五集團軍,擔任主攻任務。

威廉皇太子當時只有30來歲,長得一副瘦弱樣,一看就是病秧子,他智力平庸,才能低下,僅僅因為是皇太子才手握重兵。在民主國家和君主立憲制國家,這種事兒是不可想像的。他之所以從軍,只是為了增加一點兒好看的履歷,以資炫耀,不然將來登基坐殿,怎麼當大元帥統御三軍啊?有了從軍的履歷,就可以說我以前指揮過軍隊,要不然最高功勳章也不好意思往脖子上掛啊!他曾經做過德軍的騎兵團長,還在總參謀部瞎混了一年。有了這點兒經歷,他就自認為可以統領大軍了。

新式武器很生猛

為了進攻凡爾登,德軍從1915年冬就開始準備,抽調了西線戰場裝備最好、久經沙場的10個師,一共27萬人。

法爾肯海因還從俄國前線、巴爾幹半島和克虜伯兵工廠搜集了多達1400門火炮,運到凡爾登前線,其中重炮600多門,包括420毫米榴彈炮。另外,擺了542個擲雷器,能夠發射裝有45公斤高爆炸藥和金屬碎片的榴霰彈,殺傷力非常大。

法爾肯海因打算以戰爭史上前所未有的炮擊,徹底摧毀法軍的防禦體系,有效殺傷法軍的有生力量。德國總參謀部在一份報告中預言:「單是火炮就可以奪取地面,實施進攻的步兵只是鞏固和佔領。進攻和迅速奪取凡爾登的決策是基於重炮和特大火炮已被證明的威力。」

德軍參戰的步兵、炮兵的集中與展開,包括工程作業,都是隱蔽進行的。在主要突擊方向上,德國集中了850門火炮,平均1公里的突破正面就有62門火炮和15門迫擊炮。

此外,還有168架飛機參加作戰。在主要突擊方向上,德軍比敵軍多3倍,火炮多3倍以上。

德國威廉皇太子在巡視進攻準備的時候,得意揚揚地宣稱:「集中如此數量的火炮用於進攻,這在戰爭史上還是首次。」

除此之外,德國人還投入新式進攻兵器——火焰噴射器。在巡視了炮兵部隊後,威廉皇太子對副官說:「咱們去工兵部隊瞅瞅,看看那個會噴火的玩意兒到底威力如何?」噴火連的連長親自為皇太子殿下演示,連長趴到一具火焰噴射器前,右手食指扣動扳機,「呼」的一聲,一束烈焰射向幾十米外的步兵掩體。那處掩體被燃起的烈焰覆蓋,火焰燃燒大約15分鐘,黑色濃煙直衝天空。掩體裡放了一頭豬,這時候已經徹底變成烤全豬了。

看到這一幕,威廉皇太子激動得直跺腳說:「太好了,我要用這玩意兒,讓法國人體會一下地獄火的滋味。」

總司令不相信情報

德國人磨刀霍霍,準備在凡爾登大幹一場。這時,法國人在忙什麼呢?

大戰已進入第三個年頭,拿破侖時代的許多著名要塞抵擋不住猛烈的炮火而迅速失陷,這個嚴酷事實動搖了軍事家們對要塞堡壘的信心。他們得出一個結論:脫離野戰部隊防守的要塞,無法達到堅守的目的,大量的炮兵和火炮固定部署在要塞裡面,會使要塞失去機動性,無法發揮更大作用。

因此,法軍總司令部在1915年8月就決定,停止強化凡爾登的要塞,拆除要塞的火炮,連同守備部隊一起加強到其他野戰部隊。法軍總司令部發出指示,要求各集團軍以原有要塞為基礎,建立築壘地域。這種築壘地域由戰壕、掩體、障礙物、鐵絲網等野戰工事構成。其實以築壘地域跟要塞相結合,確實是建立起了一種全新的防禦體系,是一種進步,問題是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在凡爾登大戰爆發前,要塞在拆,但是新的築壘地域還沒有建起來,凡爾登大部分炮台和機槍被拆了,拆掉的1000多門火炮交給西線的其他野戰部隊,還從要塞中運走了10萬多發炮彈,炮台和築壘只留下了少量警衛部隊,這就使要塞在整個防禦體中的作用大大降低了。

法軍對德軍大規模的戰役準備並非毫無察覺,因為天氣不好,德軍的戰役發起時間一再推遲。法軍的情報部門早就把偵察到的德軍動向報給了總司令霞飛,就連俄國的情報也判斷出德軍的進攻重點是凡爾登。可是霞飛就是不信,他認為德軍將會進攻,但地點將放在香檳。

到1916年2月中旬,法軍不但獲悉德軍展開地域的情況,而且掌握了其兵力部署和炮兵位置,但是霞飛還是頑固地堅信,德國人的進攻地點不在凡爾登。但是為了防範萬一,在大戰爆發前,他還是向凡爾登派了一些增援部隊,一共10萬人、270門火炮。

不會有任何活物

1916年2月21日早晨,天氣奇寒,氣溫在零下20攝氏度左右。

天濛濛亮的時候,在前沿陣地的散兵壕和遮蔽部裡苦熬了一宿的法國士兵鑽出掩體,一個年輕的法國兵衝著對面陣地大喊:「德國佬,昨晚睡得怎麼樣啊?」但是沒人理他,這個法國兵生氣地罵道:「這幫臭豬,就知道睡覺,當心老子拿刺刀扎你們屁股。」

這個法國兵雖然年輕,但是他在這兒駐守的時間很長,生活很枯燥,一段時間以來,法國兵常常跟對面的德國兵對罵取樂,雙方士兵只能這樣打發無聊的日子。一般情況下,你有來言我有去語,法國兵一開罵,德國兵肯定回嘴。但是這一次,法國兵罵完之後,德國兵卻沒回嘴。法國兵急了,你怎麼不按遊戲規則玩兒啊,更加一個勁兒地破口大罵,甭管是法語還是德語,只要他會的髒話,如滔滔江水一般向對方陣地砸去,把德國人的女性長輩問候了一個遍。

終於,法國人得到了回答,但不是他熟悉的德國髒話,而是德國人鋪天蓋地的彈雨!

早上8點12分開始,突然間地動山搖,德國人的炮群一齊開火,上千門大炮以每分鐘2000發的速度把各種炮彈砸向法軍在凡爾登的築壘地域。炮火之猛烈,有史以來前所未見。

法國士兵被突如其來的炮火嚇得目瞪口呆,抱頭鼠竄。很多人被炸得血肉橫飛,殘肢斷體,連同凍土石塊被拋向空中。僥倖未死的法國兵也被炮彈爆炸時的巨大轟鳴震得耳鼻流血,龜縮在地上不敢抬頭。

到下午4點45分,德軍向法軍的防區傾瀉了200萬發炮彈,法軍的地面陣地蕩然無存,連附近的森林都被燒焦,一些山頭被削平,整個凡爾登地區炸得跟月球表面沒什麼區別了。

德國人的想法就是在步兵發起攻擊之前,用最猛烈的炮火摧毀前進中的一切障礙,從氣勢上壓倒法國人,讓他們喪失鬥志。

德國人對敵軍戰區內所有的單個目標、集群目標、掩體、戰壕,甚至道路、村莊、指揮所、炮兵陣地、炮台,以及凡爾登城,都在地圖上做了標注,進行了大面積炮擊。別說法國士兵,就連擔任戰區指揮官的貝當將軍,事隔多年之後,回憶起那令人恐怖的一幕仍然心有餘悸:「濃密的硝煙瀰漫在整個戰區,炮彈呼嘯著在凡爾登上空穿梭如織,震耳欲聾的爆炸聲跟我軍士兵的哀號啼叫聲此起彼伏混雜在一起,如同地獄中發出來的聲音。碎石焦土呼嘯著從空中急瀉而下,彈坑佈滿了防禦地區,令人窒息得透不過氣來的濃煙與塵土滾動著,一撥接著一撥在空中瀰漫,防區內散落著冒著青煙、扭曲變形、帶有暗紅色的炮彈碎片和血淋淋的殘肢斷體。森林一片片地燃起大火,大火向四處蔓延吞噬著一切。」

在德軍步兵從戰壕裡爬出來之前,德軍參謀部的軍官信心十足地跟士兵們說:「兄弟們上,那裡不會有任何活物留下來。」

不死於陣前就死於軍法

下午2點多,德國步兵在主要突擊方向15公里的正面上,展開了6個半師,向法軍陣地發起突擊。

但是德國人估計錯了,德軍士兵在他們認為空無一人的陣地上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法軍的機槍頑強地掃射不止,法軍士兵奇跡般地從地下鑽出來向德軍射擊。法軍被摧毀的只是地表工事,地下工事並沒有被摧毀。在驟然打擊面前,法國人表現出了高盧人倔強的性格和大無畏的精神,他們組織敢死隊,拚命抵禦德軍的瘋狂進攻。

德軍推進十分緩慢,開戰當天僅僅是利用炮火準備的效果,佔領了法軍的第一道陣地。到2月23日夜,德軍只前進了3公里,抓獲3000名法軍俘虜。但是,經過德軍的第一輪打擊,法軍的抵抗力迅速下降。很多法國士兵是從非洲招來的,這些非洲士兵長期生活在熱帶地區,沒有經歷過凡爾登零下20攝氏度的嚴寒,再加上德軍的猛烈炮火和兇猛進攻,這些法軍殖民地士兵不是被凍死在陣地上,就是扔掉武器掉頭逃跑。

到24日,德軍加大進攻力度,法軍幾乎要全線崩潰。霞飛大為震驚,他派參謀長到凡爾登下達死命令:「在目前情況下,下令退卻的任何指揮官將受到軍事法庭審判。」霞飛命令前線指揮官要不惜一切代價死守陣地,將敵人攔住。法軍還派出督戰隊,把從前沿陣地敗逃下來的士兵就地正法,讓你不死於陣前就死於軍法,迫使法軍奮力抵抗。

但是,德國人改變戰術,發動了更猛烈的進攻,法軍第二道防線還是被突破了。法軍內部大為驚慌,有些部隊甚至還未遭到德軍攻擊,就主動放棄陣地。

在這危急關頭,霞飛再一次表現出了堅強的意志和沉著的性格。雖然戰前他的判斷出現了重大失誤,但是在關鍵時刻,他做出了正確的判斷,投入了更多的兵力,穩住了法軍陣地。

缺點就是太勇敢

在參加凡爾登會戰的德軍中,有一個最精銳的步兵團隊——第三集團軍第二十四團。

從拿破侖時代起,該團就是一支銳不可當的鐵軍,拿破侖曾說過,普魯士人都是炮彈做的,他把這個團稱為「鐵24」,可想而知它的威力。該團的士兵個個都是兵王,第三集團軍司令評價:「我的這個團只有一個缺點,那就是他們太勇敢!」

鐵24團團長叫法裡克,是個行伍出身的大老粗,但是,他對帶兵打仗很有一套。這次凡爾登血戰自然少不了鐵24團,該團負責向凡爾登杜奧蒙炮台附近發起進攻。杜奧蒙炮台被認為是法國最堅固的要塞之一,幾乎與凡爾登要塞齊名。杜奧蒙外圍第一道牆上寫有這樣的標語:杜奧蒙固若金湯,進來不易,出去更難。進來後要想活著出去更難,如果不信,可以試試。

大戰爆發後,杜奧蒙守軍大概有幾百人。1916年2月25日,德軍開始向杜奧蒙要塞發動猛烈進攻。德軍士兵嘗試了一下後,才知道刀是鐵打的了,發現杜奧蒙要塞果然名不虛傳。整個要塞掩蔽在巨石之下,巨石的厚度是2.4米,不但槍打不透,當時最大口徑的火炮對它也無可奈何。

當時,鐵24團的兵力佈置是2營在右,3營在左,1營在3營之後。戰鬥打響之後不久,法裡克團長發現鐵24團沒有得到任何支援,下令部隊後撤。

但是在2營左前方,有一隊由康茲士官指揮的志願兵。康茲是一個軍事素質很高的軍人,在進攻杜奧蒙炮台時,左腿負傷了。法軍的機槍向他不斷掃射,但是細心的康茲士官發現,射擊都來自要塞邊的戰壕,杜奧蒙炮台似乎非常安靜。

康茲一向是輕傷不下火線,經過一陣思考後,他一瘸一拐地率領部下來到要塞炮台下的緩斜坡處,這一舉動竟然沒有遭到法軍射擊。與此同時,要塞內的巨炮發出的一顆顆炮彈,飛過他們的頭頂,向遠處的目標轟擊。在他們右翼的友軍正遭到法軍機槍的封鎖,被困在杜奧蒙附近的一個村莊中,形勢極為不利。

康茲決心找一條小路通往要塞之內,他帶著弟兄們繞了半天找到了要塞的一個缺口。通過這個缺口之後,康茲發現還有一個巨大的天然障礙,是一條深水溝,水深10米,人要掉進去必死無疑。康茲伏在一塊巨石後面,瞭望杜奧蒙炮台,他們已經能夠清楚地看到杜奧蒙炮台的炮口以及數不盡的機槍射孔。

康茲發現這條深水溝的左方是一段鐵路支線,那有一道鐵門,門是鎖著的。儘管十分冒險,但經過偵察之後,康茲認為取道那座鐵門是最理想的進攻路線。

康茲決定冒險潛入杜奧蒙要塞。

相同點是不怕死

康茲讓兩名手下弄開鐵鎖,打開鐵門。康茲膽大心細,手中緊握著手槍,率領弟兄們進入了要塞。

最先出現在他們面前的,是4名法軍炮手。看到康茲的時候,法國人驚呆了,在法國人還沒弄清情況想出應對之策時,康茲和他的戰友已經把炮口的方向調個兒了。這是一門155毫米口徑的要塞巨炮,也是杜奧蒙要塞中最大的一門炮,在過去的日子裡,它殺死了無數德軍,是德軍指揮官最頭疼的東西。

就在他們轉動巨炮的時候,那4個法國人不見了。康茲想,那些法國人一定是通風報信去了,不久就會有數不清的法國兵來抓他們。但是,好半天都沒有法國兵出現。這時候康茲士官發現,他的同伴大都失蹤了,除了緊跟他的兩位,其餘的人都不知去向。康茲覺得這些手下要麼跌入陷阱,要麼已被法國人俘獲了。康茲帶著僅剩的兩個手下,開始在要塞內部亂竄,看看在哪兒能找到自己的部下,在哪兒能消滅敵人。

歪打正著,他們發現了一名沒帶武器的法國兵,這個法國兵看到德國人出現在面前嚇得目瞪口呆。康茲走上前去,拍了拍他的肩膀,連說帶比畫,告訴他我不會殺你,讓那個法國兵帶他到有法國軍官的地方去。這個法國兵真聽話,就把康茲帶到了軍官的房間,那裡面有一張大桌子,上面擺著一大籃子雞蛋、酒和各種食物。康茲往那兒一坐,大吃一頓,開戰以後,他們天天啃過期麵包,很久沒吃到這麼好吃的東西了。

就在康茲和他的兩個手下在法軍軍官的房間裡大吃大喝的時候,3個鐵24團的軍官也不約而同地潛入了杜奧蒙炮台。這3位是雷克特中尉、漢普特上尉和布蘭茲上尉。他們3人走的並不是一條路線,彼此沒有聯繫,唯一的相同點是,他們跟康茲一樣,不怕死。

3位軍官各帶著人手潛入杜奧蒙要塞,先後在堡壘內會師。他們又活捉了3名法國士兵,審問後得知,整個要塞中,只有不過60個法國兵。雷克特大為驚訝。因為根據情報,法軍守衛杜奧蒙外圍的至少有25000人,要塞內也有4000人。最後3個德國軍官,加上康茲士官,組成一支防禦部隊,裡應外合,讓外面的德軍順著留下的記號,迅速佔領了堡壘。

就這樣,鐵24團的幾名軍官,帶著幾百名士兵,就佔領了這麼重要的一座要塞。

誰先進入杜奧蒙

由於法軍各種各樣的失誤,使得聞名於世的杜奧蒙炮台,被德軍幾乎兵不血刃就佔領了。

佔領杜奧蒙的消息是布蘭茲最先送出的,德軍參謀人員做了這樣的記錄:鐵24團第七、第八兩連官兵,像旋風一樣,旋轉在杜奧蒙之內,漢普特上尉、布蘭茲上尉,有勇有謀,指揮有方,領導得法,出神入化……

康茲膽大心細,手中緊握著手槍,率領弟兄們進入要塞內一座敞開的大門

捷報一層層報上去,幾十分鐘後,就送到了皇太子威廉的辦公桌上。攻佔杜奧蒙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德國,連學校的孩子們都聚集在街頭歡蹦亂跳。為了慶祝這一勝利,德國工廠放假3天,全國報紙大登特登,歡呼「鐵24」取得的勝利,頌揚德軍官兵的勇敢。

不過,榮譽有時候並不公平,幾名軍官為誰先進入杜奧蒙發生了爭執。結果是,康茲僅被晉陞為排長;雷克特更命苦,僅獲贈皇太子簽名玉照一張;漢普特和布蘭茲則榮獲了德國的最高勳章,特別是最先送出消息的布蘭茲,一下子紅了起來,他家鄉的一個村莊,以他的名字命名。鐵24團的大兵們也很有收穫,受到了德國姑娘們的熱烈追求,兩周之內,有近300人舉行了結婚典禮。

杜奧蒙要塞失守的消息傳到倫敦,英國人立刻認識到事態嚴重,他們認為杜奧蒙陷落,凡爾登若再失守,巴黎的大門就敞開了,整個歐洲會受到威脅。特別是英國人對法軍的戰鬥力產生了嚴重懷疑,被視為固若金湯的要塞,竟然在前後4小時,被德軍兵不血刃地佔領,看來法國兵都是酒囊飯袋,打仗不是跟師娘學的就是跟師妹學的。

杜奧蒙的淪陷在法國引起了與德國截然不同的反應,法國老百姓義憤填膺,最高當局如同心口挨了一記重錘,全國上下懷著一個目的——要盡快把杜奧蒙奪回來。

2月25日,法軍任命貝當擔任凡爾登前線指揮官。法國總統表示:決不允許德軍在杜奧蒙盤踞下去,要盡快奪回來。法國人集中了5個師抵達凡爾登地區,準備奪回杜奧蒙要塞。

不扔炸彈扔傳單

德軍為了在凡爾登速戰速決,除了投入步兵和炮兵之外,還有空軍配合,展開攻心戰。

當時的飛機數量不多,真正讓它投彈,也沒什麼可怕的,飛機的炸彈殺傷力也小。德軍出動的飛機不投炸彈,而是丟下大批傳單。德軍深知攻心為上的道理,在傳單上,清一色的都是動搖法軍意志的話。比如,一條標語寫的是:「朋友們,堅固的杜奧蒙都失守了,你們一條土壕還能藏得住嗎?」另一條標語是:「歡迎你們過來,保證以禮相待,別做笨蛋,雞蛋碰不過石頭,家人等著你們全胳膊全腿地回去。」還有一條標語說:「紙彈是不傷人的,炸彈才會,朋友們!現在丟給你們的不是炸彈,以後我們會丟。」

緊張而惶恐的空氣,像一陣狂風,掃過凡爾登。一時之間,法軍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2月25日這天,凡爾登的混亂和恐怖達到了最高潮。一位法國將軍說:「那是有史以來,凡爾登最黑暗的一天。」

貝當到任之後,調集大量火炮和人員增援凡爾登。貝當將軍激勵將士說:「自2月22日以來,德國皇太子率領軍隊全力攻擊我凡爾登陣地,炮火兇猛前所未有,消耗的彈藥軍需十分驚人,德國已將其後方精銳之師移至前線,他們不惜一切代價以步兵再次投入突襲。這一次攻擊是過去一年來敵寇苦心經營的最後的孤注一擲。現在東線因英俄兩軍投入力量日益增加,德軍的處境困難。西線之敵,經諸要塞的拼爭,雖銳氣尚存,但已屢遭挫折。現在的戰鬥,必將以我們的勝利而告終!德國孤注一擲,但敗端已現。今天,全體法國人民都注視著我們,我們肩負著守衛國土的重任,全體國民都期待著我們能夠擔此重任,我們決不能讓國人失望!」

法軍兵力的迅速補充是德軍始料未及的。德軍雖然為攻佔凡爾登進行了一次又一次的進攻,但進展日漸緩慢,法國士兵死戰不退,德軍每前進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價。而且德軍選擇在2月攻擊,這個季節氣候寒冷,戰區的天氣變化異常。德法兩軍戰壕相距很近,每到天明,地面一解凍,步兵構築的掩體和土牆隨之消解,地面泥濘難以跋涉。

在這樣的氣候下,作為進攻一方的德軍步兵死傷更慘重。

怎樣整治膽小鬼

而皇太子威廉一味督促士兵進攻,不知道充足補給和體恤士兵的重要。他自己打仗時仍然有野鴨、沙拉、水果、啤酒、咖啡和雪茄享用,而冒死向法軍陣地衝鋒的士兵們,卻很少吃到黃油,每天只能吃卷菜湯、土豆、辣根和黑麵包。

德軍士氣逐漸低落,疲憊不堪,儘管軍官們嚴厲督戰,但士兵們的作戰意志已大不如前。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並不是每個德國人都英勇善戰。有的德國士兵,在恐懼之下,得了遺尿症。德國軍官毫無憐憫之心,把他們當成膽小鬼。怎麼整治這種人呢?軍官把他們編到一起,支鋼絲床,讓他們睡上下鋪,上鋪把木板拆掉。這樣一晚上下來,睡在下鋪的兄弟只有接尿的份兒。為體現公平,兩人還得輪流睡上鋪。遺尿症士兵被整得實在受不了了,趁長官不注意,其中一人,偷偷打起地鋪睡。

這時,法軍設在馬斯河西岸的炮兵從側翼進行轟擊,使德軍陷入欲進不能、苦戰難熬的境地。

到2月28日,德軍的進攻基本上被阻止了。一位英國戰地記者寫道:「德國俘虜當中很多人都表示不願意再打了,認為戰事延長對德軍很不利,況且戰線上黃油沒得吃,肉食也很罕見,食用油更是一概沒有。這種情形在各部隊的情況中大體相同,所以士兵們的作戰意志已經衰竭。」

到3月初,法軍總司令霞飛向凡爾登守軍發來賀電,稱讚他們堅守陣地的功績。英國遠征軍司令道格拉斯·黑格 也致電霞飛:「英軍十分欽佩法國勇士在這次大戰中的無畏表現。貴軍雖然死傷嚴重,但是氣勢旺盛,對此我軍深為讚歎。特致電閣下,以讚美凡爾登守軍的英雄氣概,凡爾登能有這樣不屈服的軍人守衛,德軍就算傾舉國之力,也必是徒勞。」英國人大概忘了,他們幾天前還在咒罵法國兵是酒囊飯袋呢。看來只要自己努力,多衰的名譽也能挽回!

從3月5日起,德軍把進攻的正面轉移到了馬斯河西岸,但是法爾肯海因又犯了一個錯誤,沒有搞清法軍部署的變化情況。在這一方向上,法軍早已嚴陣以待,貝當剛剛把一支生力軍部署在這裡,早就等著德軍進攻了。這一地區的據點,成了兩國軍隊反覆爭奪的對象,炮兵成了戰場的主角,每次衝擊和反衝擊,炮兵都要進行猛烈而密集的炮火準備。

一位隨軍記者寫下當時戰鬥的慘烈:「地面呈現出月球表面的形狀,佈滿了密密麻麻的炮彈坑,有的彈坑特別巨大。樹林變成了一片枯木朽枝混亂的堆積場。到處可見炮火犁過的泥土上暴露著人和馬的屍體……」

一發影響戰局的炮彈

法軍士兵在指揮官的激勵下,頑強頂住了德軍一次又一次的進攻。

官兵們幾夜不合眼,在飢餓與寒冷中仍然奮勇戰鬥。一位英國戰地記者描述了當時的情景:「在距離杜奧蒙炮台7公里的戰地醫院,我跟一位從戰場上抬下來的傷兵談了幾句,這位傷兵的右腿已經被截肢了。我本來想安慰他,沒想到他跟我講,作為軍人,在祖國遭受這樣的災難時,就應該做好以身殉國的準備。現在我失去的不過是一條腿,在前線你只要看看那些無數沒有留下姓名的戰友同伴,他們已經長眠在山丘河谷中,心裡怎能不難過?我丟了一條腿又算什麼呢?」

一些輕傷員被送到醫院,等到繃帶纏好後立即返回前線,同戰友們一起投入戰鬥。一位頭髮花白的老上士從後方跑到前線,年輕的少將驚訝地問他來做什麼,這位老兵回答說:「我兒子已經戰死在敵人的槍口下,我要為他報仇!」

在1916年那段艱苦的日子裡,馬斯河兩岸的據點,在進攻、反攻、摧毀、圍困、強擊、破壞、佔領、再佔領中,變成了法國人家喻戶曉的地名。在此期間,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幫了法國的大忙。

在一次炮兵對射中,法軍的一發炮彈無意中擊中了德軍隱蔽在森林裡的一座彈藥庫。有人說法軍這是試射,隨便開了一炮,還有人說是走火,但德軍45萬發大口徑炮彈卻被引爆了。原來德國人為了省事,給炮彈都裝了引信,方便直接填進炮膛就打。這一下,德軍的火力由於彈藥短缺受到了很大影響。命苦不能怨政府,點兒背不能怪社會啊!簡直就是德軍命裡該著,這是一發影響戰局的炮彈。

到4月初,經過70餘天激戰,德軍總共才前進了六七公里,而且受到的阻力越來越大,他們在兵力上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事實證明,德國人企圖用快速攻擊奪取凡爾登的計劃破產了。但是法爾肯海因無視這個事實,如同輸紅了眼的賭徒,下令用逐步進攻的方法繼續打下去。他說:「為了我們的威望,必須拿下凡爾登。」

可就在此時,協約國軍隊發起反攻了。

02. 喋血索姆河

進攻是最好的防守

有些戰史專家認為,凡爾登是被索姆河戰役拯救的。

1916年7月,就在法德兩軍在凡爾登城下浴血廝殺的時候,巴黎西北的索姆河兩岸又燃起戰火。英法聯軍向德軍發動了大規模進攻,這場戰鬥持續了四個月,慘烈程度甚於凡爾登。

在索姆河發動大規模攻勢,原本是協約國預定的1916年戰略計劃的一部分。1915年12月,法軍總司令霞飛和英國遠征軍司令黑格碰面,當時霞飛就問黑格:「我有意在索姆河地區發動進攻,不知閣下意下如何?」

黑格站在作戰地圖前面,緊盯著索姆河地區,很久都未開口。黑格當然也希望發動一場進攻,盡快結束戰爭,但是他反對以索姆河地區作為戰場,一個重要原因是兵力不足。1915年以前,英國還實行志願兵役制,並且已有40萬人喪生。為了填補缺額,每星期需要5000名志願投軍的新兵,但他們缺乏訓練。並且,黑格還認為,這裡不是一個理想的戰場。

但是面對霞飛的請求,黑格不能不有所表示,所以他問:「您認為我們在這裡能夠取得突破嗎?」

霞飛非常有把握地說:「戰爭已經打了一年多,看不出有任何結果,只有在西線取得決定性進展,才能結束這場該死的戰爭!我反覆考慮過了,你我聯合在索姆河兩岸同時發起攻擊,必定能夠迅速擊退德軍,取得戰爭的決定勝利。」

黑格經過一番沉思,說:「好吧,那就這麼決定吧。」黑格這個人意志堅定,而且又比較執著,不輕易做出決定,一旦拿定主意卻百折不回。在霞飛的鼓動遊說下,他改變了初衷,堅信在索姆河地區發動進攻能夠取得勝利。

到1916年2月初,英法聯軍的進攻計劃已經初步擬定,但是霞飛和黑格這老哥倆沒想到,德軍也有類似企圖,而且動作更快,搶先在凡爾登發起了進攻,使法軍無力發起索姆河戰役。

1916年5月,霞飛再次約見黑格,請求黑格讓英軍擔負起索姆河戰役的主攻任務,並且希望英軍能夠盡快發動進攻。索姆河戰役的目的是突破德軍陣地,以便轉入運動戰,同時減輕凡爾登方向法軍的壓力。

黑格認為以英軍現有的兵力很難提前發動進攻,起碼要到8月15日。霞飛一聽就從椅子上跳了起來,說:「如果真是這樣,法國就完蛋了!」黑格看到霞飛氣急敗壞,也認為如果法國完蛋了,在法國的英軍乃至整個英國,處境將岌岌可危。英法兩國現在是唇亡齒寒,榮辱與共。黑格認為可以考慮把進攻時間提前,但是不能立即進攻,需要時間準備。霞飛幾乎喊了起來:「拜託您趕緊的吧!越快越好!」

鋼鐵熔爐中的七天七夜

於是,霞飛和黑格調整了原先的計劃,最後確定,英軍方面由第三、第四集團軍參戰,一共25個步兵師;法軍方面第六集團軍參戰,共有14個步兵師。

戰役的主要突擊力量由法軍改為英軍第四集團軍,將在索姆河戰役中唱主角的是英國遠征軍及其附屬的加拿大遠征軍。

非常可惜的是,霞飛和黑格把反攻地點選在了索姆河,就跟德國總參謀長法爾肯海因把凡爾登選為突破點一樣,沒有充分估計到敵方防禦的強度,最終使索姆河戰役也變成一場無法達到目的的空前慘烈的消耗戰。

英法軍隊為了保證戰役順利成功,在突破地帶對德軍形成絕對優勢,步兵是德軍的3.6倍,炮兵是1.7倍,航空兵接近2倍。英法軍隊從後方到前線鋪設了250公里長的鐵路,還有500公里的窄軌鐵路,修建了6個機場,集中了840萬發炮彈,3500門火炮和300多架飛機。每公里突破正面上,佈置的兵力平均達到1個步兵師,火炮將近90門。

1916年6月24日,英法軍隱蔽的炮兵群對德軍陣地發動了大規模炮擊。炮擊持續一周,協約國共發射了比大戰頭11個月全英國製造的炮彈還要多的炮彈,一共打出150萬發,有人形容這是「鋼鐵熔爐中的七天七夜」。

6月30日晚上,炮擊達到最後階段,也達到最高潮,甚至連準備投入進攻的英法士兵都爬出戰壕,觀看這戰爭史上的奇景。炮擊已經把德軍陣地上的鐵絲網炸得七零八落,大部分掩體不復存在,戰壕和第一陣地的交通壕被夷為平地。德國第二集團軍的觀察和通信系統被摧毀,許多炮兵失去了戰鬥力。法爾肯海因也承認,在德國第二集團軍陣地內,地面的障礙物幾乎全部消失,大部分掩體被夷為平地,只有極少數特別牢固的工事經受住了猛烈的炮擊。

7月1日,經受了一周炮擊的德軍陣地死一般的寂靜,這是大戰開始前的平靜。早上7點半,英軍陣地上響起了刺耳的軍號聲,擔任主攻的10萬名英軍士兵爬出戰壕,平端步槍,開始向德軍陣地前進。英軍大部分都是新兵蛋子,剛剛從國內調到前線,作戰毫無經驗,而且訓練和裝備不足。但是英軍士兵一個個天真樂觀,認為打仗是很好玩的事兒,只要他們爬出戰壕向前進攻,就可以一口氣衝到柏林。

步兵發起進攻前,英法聯軍的炮兵又開始猛烈的炮火掩護,德軍陣地被彈雨覆蓋。英軍士兵在開闊地上排成整齊的隊列,邁著整齊的步伐,緩慢地向前推進,攜帶著死亡的氣息向德軍壓過去。但是德軍已經在地下戰壕中用潛望鏡發現了英法聯軍的動靜,士兵們全部蹲在坑道口,準備衝進表面陣地。英法聯軍的炮火向後一延伸,德軍立即從地下工事中傾巢而出,把機槍搬上了陣地。

在雙方戰壕裡等待衝鋒的,有很多二戰時期名揚四海的大人物。英軍戰壕裡有蒙哥馬利少校,德軍戰壕裡有希特勒下士。希特勒聲稱:「在即將開始的地面戰鬥中,我毫不羞愧地承認,我被戰鬥熱情所陶醉,並且承認,我跪了下來,衷心地感謝上蒼,允許我榮幸地活在這樣的時刻。」

恐怖的「死神收割機」

英軍士兵離德軍的陣地越來越近了,他們排成長長的橫隊,每個人背著200發子彈、2顆炸彈,很多士兵還要帶著野戰電話設備、鐵鍬等,每人負重30公斤,前進得十分緩慢。

在軍官的率領下,英軍士兵分成幾個撥次實施攻擊,每個撥次的士兵都是肩並肩排成整齊的隊列,斜舉著步槍向德軍陣地前進。按照霞飛和黑格的推斷,德軍在大炮的猛烈轟炸下,應該是傷亡慘重,毫無還手之力,就像德國的威廉皇太子判斷凡爾登守軍的情況一樣。

當英軍逼進德軍正面戰壕的時候,德軍的步槍和機槍開始齊射,猛烈而密集的子彈像一把鋒利的鐮刀,頃刻間就把英軍像割草一樣成群地放倒。緊接著,德軍的炮彈又落在了英軍頭上。黑格坐在辦公室裡,看著不斷傳來的部隊傷亡報告,大叫著說:「這不可能!」在他看來,德軍陣地已經被夷為平地,各個山頭已經變成一片焦土,怎麼可能有如此巨大的反擊力量呢?他惱羞成怒,向主攻部隊下達命令:「繼續進攻,一定要拿下對面的陣地!」

英軍重新開始炮擊,德軍就溜進了坑道。英軍炮火一延伸,德軍又鑽出來架起機槍猛烈掃射。

現代的機關鎗是從19世紀下半葉發展起來的,由英裔美國人馬克沁發明。到1914年,幾乎所有的軍隊都配備了機關鎗,而且機關機的裝配數量隨著戰爭的推進而增加。一挺重機槍每分鐘可以發射400到600發子彈,由於可以固定在戰壕中對進攻者開火,因此非常適合防禦。在索姆河前線德軍戰壕裡,配備的是馬克沁08式重機槍,這種機槍讓英軍吃足了苦頭。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戰馬》中,架在德軍陣地上的就是這種重機槍。

英軍發動進攻的第一天,就有6萬人傷亡,其中90%是倒在馬克沁08式重機槍的槍口下。英軍歷史上,從來沒有在一天之內有如此驚人的損失,這是英軍戰爭史上最糟糕的一天。

這場戰役,讓馬克沁08式重機槍一戰成名,它把兩軍戰壕間的地帶變為屠宰場。從此,它有了駭人聽聞的「死神收割機」和「戰場屠夫」的綽號。

德國人最怕消耗戰

面對英軍的瘋狂進攻,德軍陣地也幾次發生動搖。

打到最激烈的時候,德軍機槍的冷卻水用光了,可英軍還在進攻。德軍士兵急中生智,迅速傳遞盒子,每個人都往裡面撒尿,這樣就又有「水」了,潑在機槍上能管點兒用。德軍士兵一邊聞著蒸發的尿味,一邊繼續射擊,陣地居然守住了。

英軍士兵負荷過重,行動不便,簡直成了德軍練習射擊的標靶。經過不斷廝殺,在索姆河以北的主要方向上,英國第四集團軍的兩個軍佔領了德軍防禦前沿第一陣地,但是其餘三個軍和第三集團軍的一個軍被擊退了。

在索姆河以南的方向上,法軍取得了一些進展。法軍異常猛烈的炮火壓倒了對方,步兵趁機發動突然進攻,在德軍士兵還沒從掩蔽部爬出來之前,法軍士兵就到達了德軍陣地前沿。僅僅兩個小時,法軍就佔領了德軍第一陣地及其支撐點。

恐怖的「死神收割機」——德國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

英法聯軍在索姆河發起進攻的同時,俄國也在東線發起了大規模進攻。此時,德軍統帥部意識到,英法軍隊在索姆河的攻擊規模是空前的,絕不僅僅是牽制凡爾登方向的德軍,如果掉以輕心,可能造成整個戰線的崩潰。於是,德軍不得不從凡爾登前線抽調兵力,一部分調到俄國前線,一部分調到索姆河,總計有2個步兵師、52個重炮連和9個輕炮連。這樣一來,德軍在凡爾登就不能發動任何攻勢了。德軍攻佔凡爾登,並在此殲滅法軍主力的戰略企圖徹底破產,西線戰場陷入膠著狀態。

英法軍隊的統帥霞飛和黑格,也認識到德軍陣地難以突破,他們索性做出決定,就在凡爾登和索姆河打一場大規模的消耗戰,看看德國人能拿出多少兵員、彈藥和我們較量。

德國人是最怕消耗戰的,時間是德國最大的敵人,戰爭拖得越久,對德國就越不利。1916年8月底,惱怒的威廉二世撤掉了法爾肯海因的職務,由興登堡接任總參謀長,魯登道夫出任軍需總監,直接指揮凡爾登戰役。

但是,這個任命來得太晚了,魯登道夫除了讓德國士兵用身軀去填無底洞,也拿不出別的辦法。在毫無意義的消耗戰中,唯一的亮點就是疲憊不堪的德國士兵,看到了一隻隻「鋼鐵怪物」出現在他們面前。

英軍的秘密武器

這種「鋼鐵怪物」的誕生,源於1914年英國的斯文頓上校在一起意外中發現,如果在拖拉機上裝上火炮或機槍,它不就無敵了嗎!他提出製造一種能夠在遍佈鐵絲網的戰場上開闢道路、翻越壕溝並能摧毀和壓制機槍火力的裝甲車,來打破西線的僵局。

當時,英國陸軍對此毫無興趣,而海軍大臣丘吉爾卻如獲至寶,下令組建「陸地戰艦委員會」,親自領導「陸地戰艦」的研製工作。

1915年2月,英國政府採納了斯文頓的建議,利用汽車、拖拉機、槍炮製造和冶金技術,於同年9月製成樣車。它是一個奇形怪狀的大盒子,裝著過頂履帶,後面兩個很大的轉向輪,如果被打壞了就沒法轉向,只能直著開。這個怪物重達18.3噸,裝甲厚度為6毫米,配有1挺馬克沁機槍和幾挺劉易斯機槍,最大時速3.2公里,越壕1.2米,能通過0.3米高的障礙物。

丘吉爾為了不讓德國人察覺這樣新式武器,於是便以「水櫃」(tank)這一海軍術語給它命名,音譯過來就是「坦克」。

當時,丘吉爾認為不宜過早使用坦克,因為它還不夠完善,技術裝備差,又非常笨重。坦克內需要8個乘員,其中半數負責駕駛,誰要進去誰就倒霉了,由於噪音極大,乘員之間根本無法交流,更要命的是,裡面煙霧瀰漫,溫度高達70攝氏度。坦克與外界聯繫則依靠信鴿,原始之極。所以,丘吉爾的意見有道理,不宜過早暴露這件秘密武器。

但是,索姆河戰役的重大傷亡,已經讓黑格承受了巨大壓力,他得知這一秘密武器後,就像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急於把坦克運來,試試身手,打破僵局。

1916年9月15日,英軍在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英國一共製造了49輛坦克,運到法國壞了17輛;開到陣地後,又有5輛陷入泥沼不能動彈;另有9輛機件損壞無法參戰;到最後,配合步兵進攻、實際衝擊德軍陣地的僅有18輛坦克。

不過,初次參戰的坦克,還是顯示了驚人的威力。這一天,英軍出動21個步兵師,在坦克支援下,5小時內向前推進了4到5公里,這個戰果以往要耗費幾千噸炮彈,犧牲幾萬人的性命才能取得。

那些憂傷的靈魂

第一次看到坦克時,德國人確實嚇得夠嗆,這個不怕刺刀捅,不怕手榴彈炸,也不怕機槍掃射,還能噴火的玩意兒,是什麼東西?

伴隨著坦克嘎嘎的履帶聲,德軍四散而逃。有一輛坦克未放一槍就攻佔了一個村莊;另一輛坦克奪取了一條戰壕,俘虜了300多名德國兵。一位參加過這次進攻的英軍士兵說:「我們就像在遊獵,只不過手中端著的是用於殺人的步槍。坦克替我們掃平道路,我們要做的只是不時地端起槍來,瞄準那些驚慌失措的德國佬,把他們一個個地撂倒。」

但是,由於坦克的技術與裝備尚未完善,加上戰線寬廣,英軍仍然沒有實現打開突破口的作戰目標。戰術層面的成功,並未能帶來作戰的勝利。雖然英軍後來又使用了兩次坦克,卻收效不大,反而讓德軍開始學習如何對付這個龐然大物。

進入秋季後,氣候開始惡化。由於陰雨連綿、道路泥濘,雙方的士兵都泡在沼澤裡,索姆河的戰鬥漸漸平息,到了11月完全停止。英法兩國的作戰計劃宣告失敗。

索姆河戰役中,雙方投入兵力超過200萬人,傷亡人數約130萬。不論是雙方所投入的兵力、兵器,還是傷亡人數,索姆河戰役都是一戰中規模最大的戰役,創造了戰爭史上的紀錄。

在凡爾登方面,1916年10月24日,法軍發起大規模反攻,於11月初,收復杜奧蒙要塞。12月15日到18日,法軍再次發動反攻,基本收復了被德軍攻佔的陣地,凡爾登戰役至此結束。在凡爾登10個月的交戰中,雙方共投入約200萬兵力,發射了4000萬發炮彈,傷亡人數近百萬,使凡爾登成了駭人聽聞的「絞肉機」和「人間地獄」。

凡爾登會戰和索姆河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具決定性的戰役。這兩場戰役之後,大戰的主動權逐漸轉移到了協約國手中。

03. 小兄弟能有多大用

俄軍也會使巧勁

凡爾登會戰爆發後,面對德軍的強大攻勢,法軍險些崩盤。

為減輕凡爾登的軍事壓力,法國緊急呼籲俄國在東線展開一場對德攻勢,吸引德軍調撥更多兵力應付東線。為此,俄國名將、西南方面軍司令勃魯希洛夫將軍向俄國最高司令部呈遞計劃,提議在西南部的加裡西亞向奧匈軍隊實施一次大規模攻勢,主要目的是減輕英法聯軍和意軍的壓力,並盡可能徹底擊敗奧匈帝國。

1916年9月15日,英軍在戰爭史上第一次使用坦克

此前的東線,俄國西方面軍指揮官埃弗特將軍一直奉行保守防禦戰略,他作為皇室的堅定支持者,反對勃魯希洛夫採取攻勢。對此,尼古拉二世權衡再三,還是下達指令,批准了勃魯希洛夫的計劃。

隨著凡爾登戰況吃緊,俄軍倉促展開了部署。勃魯希洛夫動員了4個集團軍,共40個步兵師和15個騎兵師,57.3萬人,1770門大炮,其中重炮168門。他要面對的是奧匈帝國三道防線上的39個步兵師和10個騎兵師。

開戰之前,俄軍暗地裡潛行至奧匈防線外90米以內,一些地方甚至前近到70米,人高馬大的俄軍做到這一點非常不容易,算是超水平發揮。勃魯希洛夫準備沿著480公里長的戰線發動一次奇襲。

1916年6月4日,俄軍的大規模攻勢正式開始,短小而精確的火炮彈雨砸向奧匈整條防線。這種簡潔的轟炸,與慣用的全天候持久性炮擊不同,那種炮擊往往給對手留下充足的整備時間,使其能撤出前方塹壕,而精準轟炸可以將戰場破壞得令對方寸步難移,就像滴灌和大水漫灌相比,效果截然不同。

俄軍的炮擊造成奧匈防線崩壞,勃魯希洛夫的部隊乘機大幅推進。接著,勃魯希洛夫使用小分隊專門攻擊奧匈防線的薄弱環節,逐個擊破,並炸開缺口,使後面的俄軍主力輕而易舉地實施突破。這種戰術,克服了人海戰術的缺點,為以後戰爭的滲透戰術,奠定了基礎。

6月8日,俄國西南方面軍奪取了盧茨克。奧匈司令費迪南大公的部隊,僅在俄軍進城前夕倉皇撤出,足見俄軍推進速度之快。至奧匈全面撤軍的這一階段,俄軍抓了近20萬俘虜。

此時勃魯希洛夫的大軍顯得進展過快,他明確指出,這次戰役能否擴大戰果,取決於埃弗特將軍何時率西方面軍展開策應攻擊。很可惜,埃弗特早就與勃魯希洛夫不和,故意延誤了戰機,給了德軍最高指揮部調派援兵、支援東線的寶貴時間。

勝利壓垮俄羅斯

在盧茨克淪陷的那天,同盟國舉行了軍事會議,德軍總參謀長法爾肯海因成功說服奧匈帝國把意大利戰線的軍隊調往加裡西亞對付俄軍。在東線,德軍總司令興登堡則利用國內完善的鐵路網將德軍援兵運往前線。

直到7月18日,埃弗特將軍才展開一次鬆散的攻勢,但在7月24日就被德軍策動的反擊遏止。

7月28日,勃魯希洛夫繼續推進,在缺乏補給的條件下,他的大軍仍於9月20日進抵喀爾巴阡山脈。此時,俄軍也到了疲憊的極限,不得不停止攻勢。此後,俄軍向近東推進,協助羅馬尼亞作戰,這是奧匈帝國與德國始料未及的。

勃魯希洛夫的這次攻勢,達到了預期目標,使德國不得不把西線的軍隊調往東線,而且擊敗了奧匈軍隊,令奧匈軍隊損失近150萬人。此後,奧匈大軍再也不能在此處發動進攻,只能依靠德軍來維持其軍事存在。另外,這次戰役的成功,令羅馬尼亞信心大增,倒向協約國一方參加了戰爭。

不過,俄國雖然勝利,損失也是巨大的,俄軍的傷亡總數竟達50萬之多,另有5.8萬人當了逃兵。

這場戰役,代表了俄軍戰鬥能力的最高水平。勃魯希洛夫是一戰中最出色的俄國將軍,也是拿破侖戰爭之後到蘇俄建立之前,最具影響力的俄軍名將!他制訂計劃時極其嚴謹,發動進攻時極其迅猛,所以,這場戰役以他的名字載入史冊,被稱為「勃魯希洛夫攻勢」。勃魯希洛夫開創的「一點為主,多點同時突破」的新戰法也對後世影響極大。

勃魯希洛夫自己評價這場戰役時說:「西南方面軍的進攻已超過1916年春季對它所寄予的一切希望,方面軍完成了它所擔負的任務:拯救意大利免於覆滅;改善了英法軍隊的態勢;使羅馬尼亞站到協約國一邊;並打亂德奧這一年的全部計劃和意圖。」

1916年,俄軍在東線打出了威風,給自己畫了一個驚歎號,也畫了一個句號。在此之後,由於國內日益惡化的經濟和政治形勢,軍隊傷亡慘重而未能採取任何安撫措施,俄軍戰鬥力開始下降,這麼優異的表現再也沒有了。

或許,正是伴隨這場勝利的慘重傷亡,徹底壓垮了俄羅斯帝國。

羅馬尼亞攤上事兒了

1916年8月27日,當羅馬尼亞對德奧宣戰的消息傳來,正在打撲克的威廉二世驚慌失措,西線還在大戰,德國又多了一個敵人!前幾天,法爾肯海因還信誓旦旦地保證,羅馬尼亞近期不會參戰,這是怎麼回事兒呢?

羅馬尼亞本是同盟國的一員,1883年就與德奧意三國簽訂了同盟條約。但是,羅馬尼亞與匈牙利有領土爭端,而匈牙利是奧匈帝國的一部分,終於使這一盟約名存實亡。

一戰爆發前,為了拉攏羅馬尼亞,德國和奧地利施加壓力,要求匈牙利向羅馬尼亞讓步,被匈牙利拒絕。於是,協約國拋出了誘餌,只要羅馬尼亞站到自己這邊,就把那塊地送給羅馬尼亞。不過,羅馬尼亞沒有馬上上套。開戰後,羅馬尼亞表面保持中立,實則待機而動。

1915年俄國戰敗,向羅馬尼亞求援,羅馬尼亞不管。1916年,德軍在凡爾登會戰受挫,俄軍又在東線進展順利,羅馬尼亞見勝負天平已露端倪,才改變立場。當年8月17日,羅馬尼亞與協約國簽署了條約,承擔對奧匈帝國作戰的任務。威廉二世知道這事兒,都是10天以後了。

不過,誰要以為羅馬尼亞得了便宜,那就大錯特錯了。它攤上事兒了,攤上大事兒了!羅馬尼亞的國王也出自德國霍亨索倫王室,威廉二世憤怒地宣佈將羅馬尼亞國王從家譜中除名,其嚴重性相當於開除黨籍。此外,惱羞成怒的德奧軍隊很快就佔領了羅馬尼亞大片領土,包括首都布加勒斯特。這時候,協約國卻根本無力救援羅馬尼亞。

這告訴我們,小國要想在大國之間火中取栗,是很難做到的,切勿模仿。

像意大利一樣去戰鬥

意大利加入協約國後,對它的參戰,同盟國表示毫無壓力。

因為意大利軍隊的戰鬥力早已人盡皆知。意大利宣戰後,慢吞吞地開始備戰,直到1915年6月下旬,才開始向奧匈帝國發動攻勢。意奧兩國的邊界長350公里,其中300公里都是險惡的山地,奧匈守軍可以居高臨下,控制隘口。意軍認為這些地區不適合人類作戰,只有伊松佐河下游平原地區,有一個進攻通道,但也是山林密佈,障礙重重。

在1915年內,意大利一共發動了四次伊松佐河攻勢,同樣的地點,同樣的單調無效、損失慘重。

為了突破奧匈防線,並妄想挺進維也納,意軍總司令卡多納將軍調集了87.5萬人,這些部隊雖然人多,但是彈藥、大炮和運輸工具等現代化裝備極為缺乏,更為缺乏的是意大利軍人的鬥志。

1915年6月23日,意大利第二、第三集團軍,共20萬人、200門大炮,發動了第一次伊松佐河攻勢。

由於奧匈守軍在兩國宣佈交戰後已開始加固防線,伊松佐河沿岸的防禦工事在意軍進攻前幾個月就升級了。所以,意軍的第一次攻勢沒有取得什麼效果。接著,第二次攻勢由於意軍彈藥奇缺,搬上戰場的大批野戰炮沒能發揮作用,再次虎頭蛇尾地結束。兩次伊松佐河攻勢,奧地利軍隊損失4.5萬人,但意大利賠上了6萬人。

意大利是一個地地道道、實實在在、如假包換的偽列強。其實奧地利也是偽列強,但是比意大利強多了。到了第三次攻勢開始的時候,意軍的大炮數量達到1200門,可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大炮雖多,卻沒有足夠的炮彈,只能擺在前線當玩具。到第三次攻勢結束,意軍還是無法染指奧匈帝國的土地。第四次攻勢,由於同樣原因,意軍損失18萬人,卻沒有取得絲毫進展。

到了1915年12月,四次伊松佐河攻勢全部結束,意軍所能贏得的不過是少數幾個據點,而在奧匈軍隊的地圖上,戰線完全沒有變化。

意大利參戰的半年中,對協約國唯一的貢獻僅僅是牽制了奧匈帝國10個師的兵力,這對同盟國來說毫無影響。對意大利而言,無論是戰略上,還是戰術上,都一無所獲,卻白白損耗了25萬意大利棒小伙子。

《戰爭就是這麼回事兒:袁騰飛講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