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講 鷹擊長空競風流(一戰空戰史)

你不可以說文明沒有前進,在每場戰爭中都是如此,他們總以新的方法殺人。

——威爾·羅傑士

01. 最早的空中武器

熱氣球升天

由於科技的進步,人類自相殘殺的本領越來越高。

可以說,一戰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場立體戰爭。此前的戰爭是平面的,戰場基本在陸地和海上,人們想像中的「天兵天將」「海底蛟龍」還未曾出現。一戰爆發後,戰爭開始向天空和海洋發展。海下的戰爭已經介紹過了,主要是德國的U艇,這裡來講一戰中的空戰。

提起空戰,大家首先想到的武器就是飛機。但是,一戰時最早出現在空中戰場上的武器還真不是飛機,而是傳統航空器——熱氣球。

18世紀末,法國的造紙商蒙戈菲爾兄弟,受碎紙屑在爐火中不斷升騰的啟發,造出了熱氣球。1783年9月19日,這哥倆在巴黎凡爾賽宮前,為路易十六國王、王后、大臣及13萬巴黎市民進行熱氣球升空表演。這是一個圓周為30多米的氣球,用糊紙的布製成,布的接縫用扣子扣住。兄弟倆用稻草和木材在氣球下面點火,氣球慢慢升了起來,飛行了1.5英里。據說,坐這個氣球的第一批乘客是一隻公雞、一隻山羊還有一隻鴨子。

光是「雞犬升天」就不行了,得有人上去才夠刺激!同年11月21日,這哥倆又在巴黎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載人空中飛行,時長25分鐘。熱氣球飛越半個巴黎之後,安全著陸。

熱氣球能幹啥呢?只能坐在上邊看風景當然不行,它的軍事價值馬上被人發現。據說在拿破侖戰爭時代,熱氣球就投入到了作戰當中。美國南北戰爭和普法戰爭期間,熱氣球更是廣泛應用。特別是在普法戰爭中,巴黎被普魯士軍隊圍得水洩不通,法國政府只能靠熱氣球跟法國南部的軍隊保持聯繫。

打熱氣球是一門技術活兒

熱氣球是最早投入戰爭的航空器。一戰初期,熱氣球仍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保護脆弱的據點免遭敵方飛機攻擊。在戰爭中,倫敦東北部一排排繫在地面上的熱氣球,在空中拉起一道繩索柵欄,如果德國飛機不長眼,衝了進來,那就會像衝進絞索一樣。

熱氣球的另一個重要作用是偵察敵情。在偵察機出現之前,熱氣球起著偵察兵的作用。在無線電誕生以前,熱氣球下面吊著柳條籃子,籃子裡面有偵察兵用旗語和地面部隊聯繫,或者把寫有信息的紙條綁在鐵塊上扔下來。

熱氣球還可以用於幫炮兵校正彈著點,因為炮彈不長眼睛,怎麼知道彈著點是否準確?就靠熱氣球升空後,偵察兵用望遠鏡觀測炮彈的彈著點。

熱氣球升空後在天上飄著,是不是很容易被幹掉啊?還真不那麼容易。為什麼呢?因為熱氣球升空後,位置在己方陣地一側,不像偵察機需要深入敵方陣地。一戰時的高射炮很原始,根本打不著。如果派飛機去打,一個是風險太大,人家地面炮火猛烈,很可能就把飛機給打下來了;再一個,熱氣球不是金屬的,子彈打中後很容易滑開,沒有殺傷力。除非飛機靠得很近,但如果飛得太近,氣球被打著,由於慣性,飛機來不及避讓,一不留神就會衝進氣球的鋼索,導致機毀人亡。所以,一戰時的飛行員都很怵打熱氣球,這真是一門技術活兒,各國軍隊都把打中熱氣球和擊落敵機作為同等戰功對待,就說明這事兒很有難度。

直到1917年,一戰進入第四個年頭,這種空中偵察方式仍很流行。甚至二戰期間日軍還在用熱氣球偵察。

但是,隨著偵察機和航拍技術的出現,熱氣球逐漸退出了歷史舞台。

02. 空中驚現巨無霸

飛艇是個什麼玩意兒

在熱氣球之後閃亮登場的是大名鼎鼎的「齊柏林」飛艇,它以設計者的名字命名。20世紀60年代,英國有一支非常有名的重金屬樂隊也以此命名,這支樂隊是硬搖滾的鼻祖。「齊柏林」飛艇則是硬式飛艇的代名詞。

這款飛艇的設計者是德國人斐迪南·馮·齊柏林伯爵。此人熱愛飛行,美國南北戰爭期間,他在北方聯邦軍隊服役時,就曾乘坐熱氣球升入空中。1891年,他開始研製飛艇。1900年7月20日,首架「齊柏林」飛艇在康斯坦湖上漂浮的一個飛機棚裡製造完成,並進行首飛。這款飛艇通過內部骨架來維持其外形和剛性。飛艇上有一個用金屬絲纏著的鋁殼,鋁殼外面裹著裝有16個氫氣囊的棉布,兩台16馬力的發動機使飛艇的速度可以達到每小時22公里。

當時,巨型飛艇的用途涵蓋了民用和軍事兩個領域。一戰爆發前,「齊柏林」飛艇在民用方面相當活躍,承擔大西洋兩岸重要的商業飛行。德國齊柏林公司建造的飛艇,稱得上是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奇跡之作。飛艇線條優美,尺寸巨大,大馬力航空發動機特有的「嗡嗡」聲,推動著一艘艘德國飛艇划破天空。人們第一眼看到「齊柏林」飛艇,就像中了魔咒一樣,傾倒於它的雄偉奇妙。當時的熱氣球,只能搭載一兩個人,「齊柏林」飛艇則可輕而易舉地搭載數噸貨物。

這樣好的飛行器,自然又被各國將領們看重,改進後投入戰場,擔任空中偵察和轟炸任務。

一戰爆發時,德國陸軍和海軍都建立起了自己的航空部隊,其規模世界第一。這支空中力量分別執行陸上偵察及海上搜索、救援任務。德國航空部隊的重點就放在「齊柏林」飛艇上。他們指望用龐大的飛艇進行戰術、戰略偵察。

然而,德國人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事實,即「齊柏林」飛艇極易遭受損失,為了獲得有價值的情報,飛艇必須下降到可能被炮火擊中的高度,而且飛艇中儲存的是易燃氣體,一旦被炮火擊中,後果不堪設想。

「齊柏林」到英國串門

德國指揮官們不管那麼多,一戰剛剛爆發,飛艇就君臨戰場。

1914年8月5日夜,「齊柏林」飛艇轟炸了比利時列日要塞;8月26日,「齊柏林」飛艇對安特衛普實施一周的轟炸;8月30日,空襲巴黎。

1915年1月19日,「齊柏林」飛艇第一次從1500米高空空襲英國本土。德國人企圖從空中摧毀英國的工業基地,打擊英國士氣。這種對己方軍事手段過於自負的思想,在德軍參謀部官僚的腦海中盛行。就像同時代的「無敵大炮」和「不沉戰艦」,德國軍方天真地以為,「齊柏林」飛艇是一門終極必殺器,飛艇一出,誰與爭鋒!無堅不摧,諸國降伏!

當然,以一戰爆發時還幼稚得可憐的飛機,確實沒有力量去阻止飛艇的光臨。能夠在夜間作戰的飛機幾乎沒有,而一般的飛機就算發現了飛艇,唯一能做的也不過是在它粗厚的外皮上戳兩個小洞。當時唯一能夠阻止這些龐然大物去英國串門的,只有北海上空變幻無常的天氣。

德軍飛艇通常在傍晚從本土的庫克斯港、科隆和杜塞爾多夫等基地出動,華燈初上的時候到達英國上空。英國城市的路燈和房屋裡透出的光亮是它們最好的路標。飛艇扔下炸彈之後,掉頭東飛,於黎明前返回德國。

1915年5月31日,德軍LZ-38號飛艇在林納茨上尉的指揮下首次空襲倫敦,炸死7人,炸傷31人。6月7日凌晨,LZ-37號飛艇在法國加萊附近被英國皇家空軍飛行員用6公斤的小型炸彈擊落。10月20日,德國陸海軍又有11艘飛艇去轟炸倫敦,其中3艘毀於風暴。

雖然「齊柏林」飛艇只能搭載微型炸彈,但給英國帶來了沉重打擊,使英國在人員、財產和裝備上損失慘重。更關鍵的是,對英國人心理、士氣的打擊。英國過去的敵人,從路易十四到拿破侖,都沒有在倫敦上空出現過。「齊柏林」飛艇空襲倫敦,使英國人意識到英吉利海峽不再是隔開外界的天塹,英國不再是世外桃源,無敵的皇家海軍也有對付不了的東西。

德國「齊柏林」飛艇轟炸倫敦

所以,德國人在戰鬥機已經廣泛使用的情況下,仍然大力發展使英國恐懼的「齊柏林」飛艇。

飛行棺材很鬱悶

1916年1月31日,德國海軍9艘「齊柏林」飛艇,受司令斯特拉澤之命去襲擊英國。

可惜的是,斯特拉澤地理學得不好,他下的命令是襲擊英國中部和南部,而且指明目標是利物浦,可利物浦在西北邊。這哥們兒不知道怎麼當的司令,打仗之前也不看一眼地圖。德國人天性服從,什麼都沒問,飛艇群就帶著自相矛盾的命令開始了倒霉的航行。

飛艇出發之後就遇到了濃霧,他們穿過的英國海岸根本不是要去的地方。但是,9艘飛艇還是有8艘安全返回了,這幫艇員宣稱:襲擊了很多英國大城市。其實,他們把炸彈全扔到農村、牧場裡去了,沒炸到一個指定的城市。但不管怎樣,就算沒炸到英國人,好歹賠本賺吆喝,讓英國人也聽夠了響兒。

但是,一艘倒霉的L-19號飛艇完全不知去向。L-19號的指揮官叫勒維,他的飛艇沿著英國海岸線航行,由於航行時高度過低,以至於大部分時間都能被地面的人看到。勒維給基地發電報說,我正在轟炸英國的重要城市利物浦,然後是謝菲爾德。實際上,勒維早已經暈了,已經走丟了,到後來燃料用盡,不得不尋求迫降。

此前,勒維給基地發的電報是,我現在位於德國水域內一個島嶼的上空。實際上,這位艇長跟他們的司令官一樣是個地理盲,他實際上不是在德國水域內,而是在荷蘭水域內。荷蘭是中立國,一看領空出現了一艘飛艇,立即向飛艇開火,飛艇被打得跟篩子似的,很快就墜毀了。德國派了一艘驅逐艦去尋找L-19號,但等德國驅逐艦來到飛艇指出的地方一看,海面上只漂著L-19號的燃料箱,沒看到載人艙和氣囊。

L-19號最後的結局讓人哭笑不得。當時,一艘在荷蘭海域非法捕魚的英國拖網漁船,看到失事的L-19號飛艇在遠處漂著,也看到這些艇上的人員在飛艇頂端避難。飛艇不是一打就炸,而是漏氣,然後掉下來的。

當時,艇長勒維還活著,他請求拖網漁船的船長帶他到岸上去,但遭到了船長的拒絕。船長不傻,我就一個人帶著幾個夥計,你們15個人,還帶著槍,我去救你們,到時候你們會把我俘虜了,帶到德國去,你當我傻啊?但是漁船船長告訴勒維,如果我發現英國的巡邏船,會告訴英國船,讓它通知德國人來救你。但是船長沒能見到英國船,所以倒霉的L-19號最終走向了毀滅。

在這之後,德國飛艇襲擊倫敦就越來越得不償失了。到1916年4月,德國又派出12艘「齊柏林」飛艇空襲倫敦,結果只有一艘到達倫敦郊區,僅擊傷了一個人。隨著英國防禦力量的不斷加強,特別是地面炮火和戰鬥機的配合,使「齊柏林」飛艇變成了飛行棺材。9月2日,英國飛行員羅賓森中尉擊落了第一艘「齊柏林」飛艇,他因此獲得英國最高榮譽勳章——維多利亞十字勳章。

在英國人的打擊下,德軍飛艇開始走向衰落。但是德軍飛艇司令官斯特拉澤拒絕相信飛艇的悲慘命運,仍然頑固地派飛艇去襲擊英國。於是,更多的飛艇被英軍戰鬥機打成了一團燃燒的火把。當「齊柏林」飛艇在英國上空化為灰燼的時候,英國人在地面上歡呼跳躍,民眾鬥志昂揚,就像他們親眼目睹英國打敗了德國一樣。

到了1916年,「齊柏林」飛艇在軍事上終於大勢已去,逐漸退出了空中戰場。一戰的空戰舞台,歸根到底還是屬於新生的航空力量——飛機。

03. 早期空戰很搞笑

飛機能幹什麼事兒

1903年12月17日,美國自行車技工萊特兄弟完成了世界上的首次飛行,之後很快人們就把這個新玩意兒運用到了戰爭中。

1911年,墨西哥內戰時,兩架飛機在空中相遇,其中一名飛行員發現對方是敵人,隨即拔出手槍,向敵機連開幾槍,對方也舉槍還擊。這兩個飛行員可能未曾想到,他們在空中的手槍對射,居然被人們稱為「喚醒太空的第一聲槍響」。

同年11月11日,意大利的一架飛機在土耳其軍隊頭頂上甩下一顆比橘子大一點兒的炸彈,這便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一次空襲。從此,廣闊無垠的天空便成為人類互相殘殺的重要戰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飛機問世只有11年。飛機的性能雖然有了很大改進,但還是存在許多缺點。飛機的載重量、飛行速度、航程都還很小,飛機的操作、安全性能也較差,天氣往往對飛行有著決定性影響。尤其重要的是,飛機的作用也僅僅局限於偵察和搜索,許多軍隊指揮官還看不出飛機在未來戰爭中能派上什麼大用場。

比如世界上最早創立空軍的英國。1914年,大多數英軍高級指揮官都有騎兵思維,認為飛機不如戰馬重要,他們覺得飛機能幹的事兒,戰馬都能幹;飛機不能幹的事兒,戰馬也能幹。

1911年,英軍少將塞科斯說:「帝國總參謀長尼科爾森將軍的觀點是,飛機是幾個怪人狂熱鼓吹的玩意兒,無用而昂貴。」

當時有人建議進行偵察飛行,後來擔任英國遠征軍總司令的黑格將軍不幹,他跟年輕軍官們講:「我希望你們這些紳士,沒有一個人傻到認為飛機能完成空中偵察,偵察用騎兵就好了。」

當時的高級將領們甚至認為,一個人坐在飛機上,如果時速超過40英里,人就會看不清地面上的任何東西,所以,飛機根本無法用於偵察。

由於飛機是一種新生武器,高級軍官大多對此持懷疑態度,中低級軍官又沒有決定權,因此,當時唯一可行的辦法是,將擔任航空勤務的低級軍官提升至相當高的指揮崗位。可是這樣做,又引出了許多新矛盾。

儘管這些低級軍官瞭解飛機是怎麼回事兒,他們也有一定實踐經驗,但他們既沒有接受過相應的指揮訓練,也缺乏理直氣壯地同其他兵種指揮官打交道的權威。航空部隊的一些高級軍官本身也對自己的作用缺乏理解和遠見。另外,航空兵本身還是一個級別較低的兵種,新上任的指揮官也不願意用手槍和手榴彈等威力不大的東西去承擔風險。於是,那些富於想像力、充滿激情與積極性的飛行軍官的工作熱情便受到了嚴重打擊。

有一句話對這時的飛機來說很恰當——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將飛機用於實戰的努力,仍在緩慢地進行。德國和法國已經開始嘗試在飛機上安裝機槍,英國和美國也有人私下進行類似的試驗。

空中戰鬥靠創意

到一戰爆發的時候,儘管飛機還十分幼稚,但是已經在實戰中顯示出了非凡的作用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飛機在戰爭中起到了越來越關鍵的作用。

一戰爆發後的第二個星期,就意外發生了一場空中戰鬥。當時,誰也沒把飛機當回事兒,甚至都沒覺得這就是空戰。

1914年8月25日,英國皇家飛行隊的凱利中尉率領三架偵察機,準備偵察敵方陣地的時候,發現德國一架「鴿」式偵察機正在對法國的航線進行偵察,於是就率領自己手下的三架飛機包抄了過去。雖然雙方的飛機上都沒有任何武器,但是德國飛行員還是感到驚慌失措,最後匆匆降落棄機而逃。三架英國飛機也緊跟著降落,經過搜索之後,沒找到德國佬,就一把火把德國飛機點燃了,然後得意揚揚地飛走了。這就是一戰中的第一個空軍戰績。

第一個從空中奪走敵人性命的飛行員是俄國的尼斯傑洛夫,當然,他自己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這哥們兒很有創意,他在飛機的尾部裝了一把鋒利的刀子和一條帶重錘的鐵鏈,如果遇見敵人的飛艇,他就用刀子剖開飛艇脆弱的表皮,讓它洩氣墜毀。如果遇到的是飛機,他就用帶重錘的鐵鏈纏住敵機的螺旋槳,讓敵機墜毀。

1914年9月8日,尼斯傑洛夫跟一架奧匈帝國的飛機在空中相遇。非常不巧的是,當他用鋼索纏住敵機,想把敵機搞下來的時候,自己的飛機也跟敵機緊緊纏在了一起,雙雙同歸於盡。1947年,在他戰死的地方,蘇聯人給他立了一個碑,上面寫著「著名俄國飛行員、特技飛行創始人尼斯傑洛夫上尉在此英勇獻身,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空中觔斗和在空戰中採用撞機技術的人」。

當時的飛機上沒有武器,只能用這種原始的方法。據說,還有飛行員用漁網兜住敵機的螺旋槳。

把機槍搬上了飛機

1914年9月3日,法國的一架偵察機發現,德軍沒有立即向巴黎前進,而是向東旋轉,從而將他們的右翼暴露於外。這一情報使法軍發現了德軍的破綻,法軍抓住戰機,發動了規模巨大的馬恩河戰役,阻止了德軍的進攻,扭轉了整個戰局。

一戰的首場空戰是在法德之間進行的。開戰之初,法國飛行員安德烈駕駛一架雙翼飛機飛往比利時列日一帶執行偵察任務。與此同時,德國飛行員漢斯也正駕駛飛機前往馬恩河沿岸執行偵察任務。兩機在空中迎面相遇,漢斯按照飛行員的規矩紳士般地向對方揮手致意,但安德烈不吃這一套,反而嘲笑地向他伸出小指頭,這一侮辱性的動作令漢斯怒火中燒。

漢斯立刻掉轉機頭向安德烈撲去,安德烈也不甘示弱,駕駛戰機往回盤旋,並再次向漢斯晃動一個小指頭。這真是豈有此理!漢斯拔槍射擊,安德烈也舉槍還擊,兩人在空中斗在了一起。然而,兩人的子彈全都打空了,誰也沒法子將對方置於死地,很快便興味索然。於是,兩人乾脆揮手告別,各幹各的活兒去了。一戰的第一場空戰便這樣草草收場。

但是,這兩個人在空中的這番鬥氣,卻讓軍事家們茅塞頓開。漢斯回營後一通訴苦,令德國人大為激動,人類戰爭史上第一架武裝戰鬥機由此誕生了。

其實,法國人也想出了應對之策。1914年10月5日,法軍飛行員弗朗茨和觀察員凱諾中士駕駛一架飛機在己方陣地上空巡邏。這種飛機結構緊湊,有兩個座位,採用推進式發動機。觀察員位於靴形短艙的前部,操縱一挺7.62毫米口徑、能活動的劉易斯式輕機槍。這是當時最先進的航空機槍之一,是美國人劉易斯上校於20世紀初設計的一種輕型氣冷式機槍。

凱諾中士把這挺機槍架在機頭上擺弄著,懷疑它是否真的有效,很想找個機會試一試。正當他手癢難耐之際,一架倒霉的德國阿維亞蒂克雙座偵察機闖入了他的視野。弗朗茨駕機衝了過去,德機並未急著逃跑,飛行員沒看到那挺可怕的機槍。當兩機距離接近時,機槍突然吐出火舌,驚慌失措的德機一會兒工夫就被擊中墜毀。

這是戰爭史上第一次把機槍用於空戰,空中追逐與殲擊的時代到了。

生命比面子重要

一戰開始的前兩年,法國的戰鬥機上,裝的都是本國製造的哈乞開斯機槍。這種機槍的性能不錯,但供彈方法有問題。哈乞開斯機槍用的是彈夾供彈,也就是20多發子彈的一個大彈夾。要想讓機槍持續射擊,就要在上一個彈夾打光之前,把下一個彈夾從槍身右側的裝填口插進去。

這個方法在陸軍使用時不成問題,有供彈手在旁邊專門伺候著,可飛行員不幹了。飛行員要一邊操縱飛機格鬥,一邊還得自助式裝填子彈,而且一個彈夾只有20多發子彈,一場空戰下來,光裝填子彈就足夠忙死飛行員了。這是打仗啊,還是拿我們開涮啊?

於是飛行員向上級抗議,上級發下話來:堅持!堅持就是勝利!法國人是很愛面子的,哈乞開斯機槍再怎麼說也是國貨,不用它的話,就只能在英國的維克斯機槍和劉易斯機槍之間做選擇。官僚們嘗試用愛國主義熱情打動飛行員,讓飛行員們支持國貨。可飛行員一點兒也不傻,壓根兒不吃這一套,打仗是要命的事兒,什麼面子裡子通通靠邊站。再讓我們用哈乞開斯,爺們兒就不飛了!

官司打到巴黎,一看飛行員們要鬧罷工,上級只好妥協,最終還是飛行員取得了勝利。此後的法國戰鬥機上,都改裝英國的維克斯機槍和劉易斯機槍。

劉易斯機槍雖然是為步兵設計的,但命中注定要在空中大展宏圖。因為世界上第一種裝到飛機上的機槍就是劉易斯機槍,而世界上有記載的第一次機槍對地掃射試驗,也是用劉易斯機槍完成的。英國加以改進的劉易斯機槍,射速提高到了700發/分,而且使用裝彈量高達97發的大型彈盤,這就在空戰中大大解放了飛行員。

劉易斯機槍一般作為飛機的自衛武器,裝備在偵察機、轟炸機、戰鬥機的後座。在這些位置上,體積小、重量輕、火力猛的劉易斯機槍是非常理想的武器。

性能出色的劉易斯機槍很快風靡了各參戰國,二戰初期,很多國家的轟炸機和偵察機還在使用劉易斯機槍。

飛行編隊誕生了

隨著空軍規模的不斷擴大,各國飛機開始編隊飛行了。

德國航空兵的基本作戰單位是飛行小隊,每小隊由6架飛機組成,整個航空兵編成41個小隊。其中34個小隊被分配給集團軍和軍一級的指揮官使用,其餘7個編成獨立中隊,由陸軍航空督察處單獨指揮。

規模僅次於德國航空兵的是法國航空兵。法國航空兵的基本作戰單位是飛行中隊,編製因飛機種類而異,不同的飛機有不同的編法。雙座機飛行中隊由6架飛機組成,單座機飛行中隊由10架飛機組成。

而英國航空兵的基本作戰單位是中隊,每個中隊由3個小隊組成,每小隊有4架飛機。在中隊之上是聯隊和旅。到了一戰爆發的時候,英國航空兵共有飛機56架。然而,英國飛機的種類極為複雜,這56架飛機,居然有近10種型號。而且,英國人從來就沒想過把相同型號的飛機編在一起,而是經常把快速單座飛機與五花八門的低速飛機混合編組,這極大影響了飛機性能的有效發揮。更嚴重的是,英國飛機的生產規模過小,必須進口法國生產的飛機來滿足其需要。這意味著,英國皇家飛行隊在戰時將不得不受制於法國飛機的生產能力。而法國只會在滿足了自身需求後,才會補充和加強英國的空中力量。直到1916年,英國的飛機製造業才開始基本滿足皇家飛行隊不斷增長的需求。

像飛機製造這樣的尖端工業,還是要控制在自己手裡才行。

玩命的事業

一戰時,飛行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兒,以今天的眼光看,那時的飛機都是沒人敢碰的危險品,還要開著它去戰鬥,簡直不可思議。

比如,協約國早期使用的戰鬥機,機關鎗安放在上機翼的頂部,這就非常危險。1915年5月10日,英國斯特蘭奇上校駕駛著他的戰鬥機同一架德國戰鬥機交戰。斯特蘭奇用的劉易斯機槍打完了一匣子彈,他不得不從座位上站起來把手向上伸到機翼,然後試圖裝彈藥,但因為螺旋槳交叉,彈匣打不開。他努力處理機槍的時候,把操縱桿保持在兩個膝蓋之間,突然間飛機被風吹舉起來,斯特蘭奇因為沒有抓牢操縱桿,居然被拋出了飛機!當時可是在1000多米的高空,眼瞅著就要命喪黃泉,幸虧這哥們兒臂力超好,用他的指尖緊緊抓住劉易斯機槍。飛機很快來了個底朝天,斯特蘭奇就懸掛在飛機下面。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他緊緊抓住機槍,努力引體向上,竟然回到了駕駛艙,並操縱飛機翻轉了過來。

當飛機翻轉、斯特蘭奇被拋出座艙的瞬間,德國飛行員認為他必死無疑,於是就飛走了。結果斯特蘭奇居然沒死,駕駛著飛機回到了基地,真是一個奇跡。

但是,大多數飛行員就沒有斯特蘭奇那麼幸運了。一戰期間飛行員的訓練水平總體較低,而且被軍官們看作無關緊要的消耗品。英國皇家飛行隊的飛行員沒有降落傘,損失一架飛機就意味著要死一名飛行員。

當時飛行員的死亡,很少是因為敵人的攻擊,不少人是在墜落的飛機中燒死,或者由於飛機座位離燃料箱太近,飛行員為躲避不可避免的燃燒,從高空跳下,活活摔死。

德國空軍使用了降落傘,有意思的是,德國空軍的降落傘是英國人設計的,而英國自己的飛行員卻沒有使用降落傘的機會。一戰時德國二號王牌飛行員烏迪特(二戰時成為德國空軍上將),曾經使用降落傘逃生,還專門向英國人表示了感謝。

04. 科技就是戰鬥力

飛機中的戰鬥機

一戰開始時,飛往敵方陣地上空進行空中偵察是當時飛機的主要任務。為了阻止對方飛機的偵察,一種可以將敵機驅逐出己方陣地上空的作戰飛機應運而生,當時稱為驅逐機,後來發展成為戰鬥機。

驅逐機的飛行性能和作戰能力都有顯著提高,可執行近距支援、空中格鬥等更為複雜的空中作戰任務。

早期可執行驅逐任務的是一種推進式螺旋槳飛機,在機身前部裝有機槍,螺旋槳在後面不影響機槍射擊。這種安裝了武器的飛機,不僅可以執行空中偵察任務,而且可以驅逐敵機。由於它一舉兩得,一經問世便開始生產,陸續投入前線。這種飛機採用推進式設計,前後有兩個座位,駕駛員在後座,觀察員兼射擊手在前座,配備一兩挺機槍。不過採用推進式設計的飛機,雖然便於安裝武器和進行射擊,但機動性差,往往對付不了較為靈活的偵察機。

此時,法國的飛機設計師索爾尼埃和一名叫加洛斯的飛行員經過共同研究,提出在槳葉後面安裝鋼製楔形偏導板,以擋開子彈。1915年4月1日,加洛斯駕駛著一架裝有這種偏導板的飛機,與4架德國「信天翁」偵察機相遇,加洛斯開槍擊落了一架德機。到4月18日,加洛斯共擊落了4架敵機,成為歷史上的第一位王牌飛行員。

事實證明,在槳葉後安裝偏導板有一定保護作用。加洛斯駕駛的索爾尼埃L型飛機被認為是航空史上第一種可有效進行空戰的飛機,從此一個新的機種——驅逐機誕生了。

德國人一向很擅長學習。德國飛機設計師福克及其同伴對索爾尼埃L型飛機上的偏導板進行了仔細的分析研究,受到啟發,發明了射擊同步協調器,在作戰中發揮了很大作用。這些福克飛機,有多種型號,都採用正常佈局的中單翼,機動性較好,機槍裝在機頭上部,易於瞄準射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名的戰鬥機。

一時間,德國人完全控制了天空,被協約國稱為「福克災難」。

不進步就要挨打

在戰爭年代,各參戰國都承受著空前的壓力,打贏了好說,要是打輸了,什麼都沒了。所以,人類鬥智鬥勇的水平往往在戰爭中登峰造極,科學技術的進步也非常迅速。你不進步就要挨打,就要流血,就要戰敗,不進步不行啊。

為了對抗福克飛機,英法兩國想了許多辦法。到1917年,英國和法國先後推出了幾種性能良好的戰鬥機,陸續投入實戰,使協約國的空中力量得到加強,逐漸恢復了空中主動權,直到一戰結束。

「駱駝」F.1型飛機是英國研製的著名戰鬥機。機頭採用了金屬整流罩,不僅可以起保護作用,而且有利於減小阻力。機頭上方並列裝有兩挺機槍,火力較強。「駱駝」式戰鬥機機動靈活,近距離格鬥性能尤其突出。德國著名的王牌飛行員裡希特霍芬,就是被這種飛機擊落斃命的。據統計,從1917年7月到1918年一戰結束,「駱駝」式戰鬥機共擊落敵機1294架。

為與「駱駝」式戰鬥機爭鋒,德國又研製出了福克Dr.1三翼機。這種飛機在1917年春試飛成功,同年末投入戰場。這種三翼機使用了上中下三層機翼,之間由兩根支柱連接,三個機翼的翼展從上到下依次遞減。機頭裝一台110馬力的活塞發動機,最大速度可達165公里/小時,機載武器為兩挺機槍。這種三翼機看起來似乎比較笨重,實際上非常靈活,轉彎和爬升性能都很出色,與「駱駝」戰鬥機堪稱棋逢對手。德國王牌飛行員裡希特霍芬後來駕駛的就是這種飛機,福克Dr.1也因此而聞名於世。

在一戰期間,戰鬥機從誕生到發展,成為戰爭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飛機的問世,使過去以海、陸為主的平面戰爭發展成包括天空的立體戰爭。飛機也從只能「登高望遠」的偵察機,發展成可以進行格鬥攻擊的戰鬥機。

到1918年,飛機上的武器也由石頭、手槍、手榴彈、漁網、鐵錘發展成機槍和炸彈。個別機種甚至開始試裝威力更大的航空機炮,全金屬的單翼飛機也開始試飛。格鬥、護航和支援地面部隊的空戰理論和戰術已初步形成,制空權的爭奪對於獲取戰爭勝利舉足輕重。

到這個時候,已經沒有什麼人再質疑飛機,問飛機能幹點兒什麼事兒了。

弱國造出重型轟炸機

在一戰中,飛機的種類除了偵察機和戰鬥機之外,也發展出了轟炸機和對地攻擊機。

為了執行遠程轟炸任務,首先出現了輕型轟炸機。輕型轟炸機一般來講都是單引擎的雙座雙翼機。雖然輕型轟炸機在轟炸敵方目標方面很有優勢,但還算不上功能全面的軍用飛機,沒法承擔偵察任務,而且由於飛行速度慢,武裝程度低,執行任務的時候還需要戰鬥機護航。

比如英國1912年研製的DE2型飛機,飛行員的防身武器只有步槍或者手槍,而且只能採用手拋投擲炸彈,攻擊能力十分有限。飛機要飛得很低,飛行員才能把炸彈扔下去,要不然炸彈在半空中就爆炸了,炸不著敵人,反而炸到了自己。就是這麼落後的一款飛機,還一直使用到了1915年,那時英國人才使用能夠承載155公斤炸彈、配備了機關鎗的飛機取代它。

法國輕型轟炸機發展的道路跟英國很相似,他們製造的輕型轟炸機也只能帶100公斤炸彈。相反,德國更喜歡用戰鬥機執行輕型轟炸機的任務,或者乾脆把精力用來發展對地攻擊機和多功能飛機,所以德國的輕型轟炸機產量並不高。

除了輕型轟炸機之外,重型轟炸機也在一戰前誕生。令人驚訝的是,重型轟炸機居然是被一戰中的「飛機弱國」俄國和意大利研製出來的。1913年,俄國人西科爾斯基——此公大名鼎鼎,後來的直升飛機也是他發明的——設計出了世界上最早的4引擎飛機。這種飛機被俄國軍方訂購後,改良成了一款軍用雙翼飛機,有6名機組成員,配備2挺機關鎗,還可攜帶535公斤炸彈。這是一戰爆發時,世界上最厲害的重型轟炸機。

1915年2月,俄軍開始用這種轟炸機在波蘭東部執行轟炸任務,然後把打擊範圍擴大到奧匈帝國和德國境內。俄軍73架轟炸機在一戰期間出動400架次,其中只有1架在擊落3架敵機後被襲墜毀,2架因機械故障退役,損失很低,戰績卓越。俄國也因此成了世界上最早採用戰略轟炸的國家。

意大利的軍事力量很弱,航空兵更弱。但是這麼弱的意大利航空兵卻擁有遠程轟炸機。意大利之所以選擇遠程轟炸機,是因為意大利的主要作戰區,以山區為主(就是阿爾卑斯山區),普通轟炸機很難在山區順利執行戰略轟炸任務,而遠程轟炸機卻可以飛到奧匈帝國和巴爾幹地區參加戰鬥。所以,意大利研發了4款3引擎的雙翼戰略轟炸機,總產量達到750架。

後來,德國和英國也發展了重型轟炸機,德國的重型轟炸機也是4引擎的,配7名機組成員,3挺機關鎗,可攜帶18枚炸彈。

從天上來打你

一戰當中,空中和地面部隊的近距離協作,成為進攻時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就是陸空一體戰。輕型轟炸機和戰鬥機在戰場上經常被用來執行跟地面密切配合的支援行動,也就是對地攻擊任務。

1917年11月20日進行的康佈雷戰役中,英軍派出1000餘架飛機參戰。這些飛機以低空盤旋的噪音來掩蓋坦克開進的隆隆聲,以對地轟炸和機槍掃射來支援地面部隊的行動,還轟炸了德軍的炮兵和指揮部。經過10個小時的激戰,英軍突破了德軍防線,俘敵8000餘人,繳獲火炮100餘門。11月30日,德軍也在1000餘架飛機的支援下實施反擊,收復了失地,俘敵9000餘人,繳獲坦克100輛、火炮148門。

這次戰役是戰爭史上首次坦克、飛機、步兵、炮兵的協同作戰,為協同作戰理論的產生奠定了基礎。航空兵的低空強擊戰術也在這次戰役中得到了發展。

這時候的輕型轟炸機和戰鬥機承擔了大部分對地攻擊任務,但是輕型轟炸機在降到中等高度的時候,向下投擲炸彈,準確性不高。而戰鬥機在投彈的同時,用機關鎗對地掃射難度也很大,加上俯衝的飛機完全暴露在敵軍地面火力之下,所以飛行員非常討厭幹這種玩命的差事,不如在天上打仗浪漫。這時候,就需要有專門的對地攻擊機出現。

在這一時期,德國人在飛機配合陸軍作戰方面處於領先地位。德國專門生產了有裝甲的J級飛機和輕型CL級飛機用於攻擊地面目標。德國的J級「容克」式飛機是現代強擊機的雛形,它的機身全部用鋁合金製造,飛機腹部裝有下射機槍,座艙周圍裝有5毫米厚的鋼板。飛機攜帶集束手榴彈和手拋輕型炸彈,可有效地執行對地攻擊任務。

德國還在《陣地戰中的進攻》細則中明確了航空兵在諸兵種協同作戰中的具體戰術。1918年3月21日,德國航空兵在皮卡迪進攻戰鬥中實施了這一細則,偵察機首先起飛,進行戰場監視和情報收集,使指揮部隨時掌握突擊進程;由戰鬥機掌握制空權;強擊機隨即投入戰鬥,對敵步兵和炮兵實施猛烈掃射。第二天,德軍步兵在30架強擊機的支援下,粉碎了英軍的抵抗。第三天,德國強擊機有效阻止了英軍援軍的開進,並襲擊了撤退的英軍部隊和輜重隊。

德國的G型飛機,是專門研發的對地攻擊機。這種飛機也是兩名飛行員,可帶3到5挺機關鎗,主要靠機關鎗對地掃射。德國人把這東西弄出來之後,協約國也針鋒相對地生產出了對地攻擊機,比如法國人造的對地攻擊機,也是2名飛行員、3挺機槍。

強擊機可以用機槍對地掃射來殺傷敵方戰壕中的士兵。到了這時候,你就是躲在深深的戰壕裡也不安全了,敵人可以從天上來打你。

從飛機誕生到一戰爆發,只有短短十幾年,但很快各個航空兵種就齊全了,是陸海空三軍中進步最快的。

05. 長天烽火逞英豪

天空中的王牌

雖然空戰戰術由單打獨鬥發展到了編隊作戰,但是一戰中飛行員個人的勇敢和智慧,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一場空戰的勝負,而且也間接影響到制空權的爭奪。

那時候,空戰作為一種新鮮事物剛剛登上歷史舞台,就好比冷兵器時代,騎士的個人技術對戰鬥的勝利影響非常大一樣。一戰時的空戰主要是以單機格鬥的方式進行的,戰鬥情況受飛行員尤其是王牌飛行員的影響很大。

一戰時,法國在空戰中共擊落敵機2049架,在1918年法國飛行員的總人數是1500人,但這2049架中的45%,即908架是被52名王牌飛行員擊落的。協約國當時參戰的飛行員一共有幾千人,在空戰中擊落了3138架德國飛機,而這當中的65%,也就是2023架是被105名王牌飛行員擊落的。可見王牌飛行員在空戰中的作用。一戰中湧現出的王牌飛行員,以德、英、法三國最為著名。

在一戰期間,法國最早使用「王牌」一詞。當羅蘭·加洛斯在16天內先後擊落了5架敵機後,法國報紙稱他為「王牌」,他成為世界上第一名王牌飛行員。在一戰之前的法國,「王牌」就是一個流行詞,通常用來形容運動明星,比如足球明星或自行車明星。後來,人們也用「王牌」來形容戰績傲人的傑出軍人。

德國在一戰中,擊落5架敵機的飛行員被稱為王牌,10架就是雙料王牌,德國一共有160名飛行員成為雙料或超級王牌。超級王牌就是擊落敵機在30架以上,當時德國有29名超級王牌飛行員。

1914年至1916年間,英國並沒有集中記錄空戰戰績。事實上,一直到戰爭結束,英國飛行員的戰績也只是在中隊級別進行記錄。儘管有一些飛行員因為媒體報道而出名,但一戰中的英國空軍個人數據是沒有公開官方記錄的。不過,當飛行員取得擊落5架敵機的戰績時,他將自動獲得一枚軍功十字勳章。

到一戰結束的時候,戰果在7架或7架以上的王牌飛行員,法國有111人;英國有194人;美國參戰比較晚,但也湧現出一批王牌飛行員,擊落6架敵機以上者72人。

在一戰中,個人戰果在30架或30架以上的超級王牌飛行員,德國有33名,英國有26名,法國有3名(法國的王牌飛行員雖然多,但戰果基本都在10架左右),比利時1名,意大利1名,奧匈帝國3名。

可以說,英德兩國是一戰中實力最強的空軍大國。

命大的第一,命苦的第二

法國是世界上最早誕生王牌飛行員的地方。法國空軍在一戰中表現不俗,它的頭號王牌飛行員保羅·豐克上尉,戰果高達75架,成為協約國第一王牌。

豐克在戰前就已經學會了飛行,開戰之後被招到空軍,1915年被分配到部隊中參與偵察和轟炸活動,1917年3月才擊落了第一架德機,4月份才改飛戰鬥機。頭號王牌這麼遲改飛戰鬥機很少見,他是一個大器晚成的人。在這之後,他的戰果以驚人的速度提升。

1918年5月9日和9月26日這兩天,豐克都創造了每天擊落6架敵機的紀錄。豐克具有高超的空戰技術,能夠使用最少的彈藥擊落敵機,而且自己一次也沒被敵人擊落,座機只受到僅有的幾次槍擊。豐克不像一戰時德國頭號王牌飛行員裡希特霍芬(外號「紅男爵」),最後把自己也搭進去了。豐克在戰後成為聞名遐邇的特技飛行員,後來還當選法國下議院議員,1937年擔任法軍戰鬥機部隊總監,直到二戰前夕才引退。

法國第二號王牌飛行員是居內梅上尉。雖然他的戰果比豐克少,但在法國民眾當中威望很高。一戰爆發時,他剛剛加入空軍,體檢時反覆4次才勉強通過,他的身體非常孱弱。1915年7月,他擊落第一架敵機。從1916年開始,戰果飛速上升。

居內梅生性孤僻,身體孱弱,擊落了53架敵機,在空戰中也被7次擊落,卻7次重返天空。法國最高軍事當局認識到,這樣一位民族英雄,是老百姓心中的偶像,作為一面鼓舞士氣的旗幟,不能讓他犧牲,三番五次想讓居內梅離開前線,要求他不要再飛了,但都被居內梅拒絕了,他仍然一如既往地跳進座艙奔赴戰場。

孔老夫子有句話說:求仁而得仁,又何怨。1917年9月,居內梅陣亡,年僅23歲。

給巴黎扔沙子

德國飛行員殷麥曼,在一戰中擊落敵機15架。因為他作戰的地點多在法國北部的裡爾上空,所以有了一個外號——「裡爾之鷹」。

擊落敵機15架的紀錄,在德國空軍中根本排不上號。真正讓殷麥曼聞名於世的原因,是他發明了著名的「半觔斗翻轉」機動動作,史稱「殷麥曼翻轉」,使空戰真正成為一種全方位機動作戰。直到現在,這個動作還在飛機訓練和特技表演中使用。

殷麥曼年輕時就喜歡冒險,羨慕軍人的生活。後來,他進入薩克森士官學校,並在一戰前畢業,分到鐵道兵團中當見習軍官。為了學習技術,他放棄了當軍官的機會。後來他又迷上了飛行,通過考試,成了一名飛行員。

一戰初期,殷麥曼多次駕機外出偵察,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但他很快就厭倦了平淡無趣的日子。

這天,殷麥曼想玩點兒新鮮的。他駕駛著一架單翼飛機穿過戰線抵達巴黎上空,然後壓低機頭,降低高度,看準一處人群密集的地方,操起機艙裡放著的一堆鼓囊囊的布袋,一個接一個扔下去。很快,一個個黑點嗖嗖地飛向地面,嚇得地面上的人群驚慌失措,四散奔逃。布袋啪啪地掉在地上,卻沒有爆炸。過了好一會兒,膽大的人撿來布袋打開一看,原來裡面裝的都是沙子!

看著巴黎人驚慌失措的樣子,殷麥曼咧開嘴露出了一臉壞笑。接著,他又把一捆傳單扔了下去,這些傳單都是德國勒令法國政府投降的。傳單像雪片一樣向地面飄去,殷麥曼這才得意地揚長而去。

殷麥曼的這次行動,是巴黎這座世界名城最早遭到的飛機「空襲」之一。

「空中騎士」殷麥曼

隨著交戰雙方的空中活動日漸增多,空中的小打小鬧也開始演變成大規模的殘酷廝殺。

殷麥曼頭腦冷靜,特別注意總結戰鬥經驗,總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戰術,創造了「俯衝攻擊」的偷襲戰術,並借此擊落了一架敵機。可是,敵人也不傻,每次在他俯衝攻擊時,常被別的敵機咬住,處境非常被動。

在當時的空戰中,飛行員通常是左右盤旋做水平機動,再過渡到向上躍升,搶佔高度優勢。殷麥曼發現這種方法非常呆板,他認為飛機必須做到,也有潛力做到更靈活、更機敏。

1915年秋,一個雲淡風輕的日子,在法國北部德占區上空,殷麥曼駕駛一架單翼戰鬥機在做飛行練習,地面的機場上有一大群德國官兵引頸眺望。殷麥曼平飛一陣後改為向下俯衝,速度加快,好似在做攻擊動作。飛機越來越快,高度也越來越低。突然,飛機抬起機頭,大角度爬升,幾乎達到垂直狀態。地面上的人正看得目瞪口呆時,殷麥曼又做了一個橫滾,恢復到了平飛狀態,但位置已高出了一大截。

於是,一個全新的空戰動作產生了,與以往機動動作不同的是,它是垂直機動,不但可以擺脫尾追的敵機,還可以重新獲得高度,抄到敵人尾後,反守為攻。德國人將這個動作命名為「殷麥曼翻轉」,下令在全軍推廣。

幾乎與此同時,德國根據法國王牌加洛斯的座機,推出了新式的「福克」戰鬥機。駕駛新式戰鬥機,殷麥曼如虎添翼,在1915年底,他很快打下了7架敵機,成為德國首批王牌飛行員。

殷麥曼還同他的戰友、另一位優秀飛行員波爾克搭檔,組成了飛行史上的第一對雙機。他們默契配合,共同努力,在空戰中逐漸形成了一架主攻、一架主防的新戰術。戰史專家評價說:「空戰史上的真正作戰,是從波爾克和殷麥曼開始的。」

1916年6月15日,殷麥曼擊落的敵機數量已達15架。兩天後,他再次出征,在空戰中,正當他追擊一架英國戰鬥機時,另一架藏在雲中的英國戰鬥機尾隨而下,一個點射就將他擊落了。

雖然擊落了殷麥曼,但英國航空隊並不高興,他們本想活捉他,並利用其才能為自己服務。殷麥曼墜機身亡後,英國皇家飛行隊專門做了花圈,寫了輓聯,由王牌飛行員葛利楚駕機飛到德軍戰線上空用降落傘投下,以表示對這位傑出的「空中騎士」的敬意和哀悼。

殷麥曼陣亡後,德國第162轟炸機聯隊決定以殷麥曼的名字命名,以示紀念。二戰中,德國第二俯衝轟炸機聯隊也以殷麥曼的名字命名。

「福克」戰鬥機與「紐波爾特」戰鬥機在空中戰鬥

世界第一王牌

德國飛行員裡希特霍芬,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共擊落敵機80架,位居德國飛行員之首,也是一戰中世界王牌飛行員的第一位。

1892年5月2日,裡希特霍芬出生於普魯士的一個貴族家庭,排行老大,後來繼承了男爵爵位。在德語中,「裡希特霍芬」是「公正廉明」的意思,這個姓氏是由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利奧波德一世賜給他的家族的。

在崇尚斯巴達主義的德意志帝國教育制度下,裡希特霍芬11歲就進入少年軍校接受軍事訓練,後被推薦到皇家陸軍學院深造。裡希特霍芬頭腦清晰、文化成績優秀,靠成績獲得了獎學金。他在軍校裡顯示出卓越的馬術天賦,因而畢業後被分配到一支精銳部隊——第一槍騎兵團,並在第二年晉陞為少尉。

裡希特霍芬不走運的是,到了20世紀初,騎兵部隊已經明顯落伍。馬克沁重機槍的發明使騎兵失去了以往叱吒風雲的優勢,塹壕戰、陣地戰逐漸成為地面戰鬥的主流。

一戰爆發後,裡希特霍芬希望在新興的航空領域做出一番事業。於是,他進入航空戰鬥群。與當時很多飛行新手一樣,裡希特霍芬將波爾克視為英雄和偶像。在波爾克影響下,他終於成為一名真正的飛行員。

1916年4月24日,裡希特霍芬作為戰鬥機飛行員首次擊落敵機。悲摧的是,這架飛機掉在協約國控制區,戰果不被承認。9月1日,裡希特霍芬應波爾克的邀請來到西部最前線。他服役於第二狩獵中隊,主要飛「信天翁」雙翼戰鬥機。雖然裡希特霍芬因後來那架福克Dr.1三翼機而聞名於世,但實際上,他的大部分飛行時間和作戰成績都是在雙翼機上取得的。

終於,裡希特霍芬在9月17日再次擊落敵機,這是他第一個得到官方承認的戰果。裡希特霍芬還沒來得及高興幾天,人生的悲劇就隨之而來,他的導師兼伯樂波爾克在一次近距離纏鬥中與友機相撞導致身亡。

裡希特霍芬化悲痛為力量,將波爾克教給他的戰術充分運用到了戰鬥中。11月23日,裡希特霍芬擊落了英國王牌飛行員郝克少校,這已經是他個人第11個戰果。

恐怖的「紅男爵」

1917年是協約國空軍非常不幸的一年。

1月4日,裡希特霍芬的戰績上升至16架,這在當時還活著的德軍王牌飛行員中已經是No.1了。1月12日,裡奇特霍芬獲得威廉二世親自授予的「功勳勳章」(就是通常所說的「藍色馬克斯」),這是當時德國的最高勳章。

在成為第11狩獵中隊的指揮官後,裡希特霍芬將自己戰機的一部分塗成了血紅色,他認為這樣可使地面上的友軍便於識別,防止誤傷。此外,他選擇血紅色,也是為了紀念以同一顏色為標誌的第一槍騎兵團。從此,裡希特霍芬被德國公眾稱為紅色飛行員,而在英國的宣傳中,他有一個響噹噹的綽號——「紅男爵」。

裡希特霍芬的做法引領了一股潮流,他的隊員們也爭相將自己的飛機部分塗成血紅色,以顯示團結一致的精神。在後來的戰鬥中,第十一狩獵中隊的戰績異常出色。這導致在戰爭後期,許多英軍飛行員都以打下「紅男爵」作為奮鬥的目標。

1月24日,裡希特霍芬的「信天翁」雙翼機的下部機翼在日常飛行中自行折斷,這種飛機經常出這樣的故障。裡希特霍芬大為惱火,寫了一封措辭激烈的抗議信投寄到了柏林。

著名飛機設計師福克拿到這封信後,一字一句地認真閱讀了全文,老爺子立即趕到前線查看損壞的飛機,還順便察看了英軍的索普維茨三翼機。回國後,福克針對信中提出的問題和雙翼機的情況,改進設計出了著名的福克Dr.1三翼機。可以說,這裡也有裡希特霍芬一半功勞。

整個4月,天空都是屬於德軍飛機的。裡希特霍芬在29日一天之內擊落了4架敵機,這是他個人單日的最佳戰績。英國人稱1917年4月為「血腥四月」,他們在這個月損失了912名飛行員和偵察員,其間有21架飛機是被裡希特霍芬擊落的,從此「紅男爵」名震天下。

裡希特霍芬的戰績仍在激增。在取得第41個戰果後,裡希特霍芬奉命調離前線,他的胞弟,同樣是一名王牌飛行員的小裡希特霍芬接過了狩獵中隊的指揮權。

6月24日,裡希特霍芬任新成立的第一聯隊指揮官。

戰爭是殘酷的,運氣不會總是向著裡希特霍芬。7月,裡希特霍芬被對手擊落,雖然他成功迫降,但是頭部中彈,留下了頭痛的後遺症。傷病在身的裡希特霍芬,還是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空戰的勝利。這種非凡的意志和無畏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德國人的士氣。

空戰神話的終結

這個時候,德軍上層考慮到「紅男爵」的宣傳價值而有意對裡希特霍芬進行保護,起初是勸他退出前線,可這根本行不通。於是上層硬性規定除非情況危急,否則聯隊長不准升空作戰。但是他們很快發現,裡希特霍芬總是尋找各種借口駕機作戰。

即便如此,裡希特霍芬還是將越來越多的時間花在了管理和應酬上,不過沒多久他就煩了,最後「紅男爵」還是恢復了全天戰鬥的習慣。而上層也意識到無法阻止他,就放手讓他去作戰,畢竟在這一行他是老大。這跟在二戰中我們講過的德軍王牌魯德爾幾乎一模一樣。

1918年4月21日,裡希特霍芬追逐著英國飛行員威爾弗萊德·梅駕駛的「駱駝」戰鬥機深入英軍控制區。這時距離戰爭結束只有寥寥幾個月,德軍不得不面對越來越多的協約國飛機,「紅男爵」也感覺到原先那種獵殺敵機的興奮蕩然無存,剩下的更多是不安和焦躁。裡希特霍芬親筆寫道:「協約國飛機越來越難對付,除非跟蹤追擊到敵軍陣地,否則很難打下它們。」這一次他又追趕著敵機進入了危險區域。其實,英國飛行員梅是個地道的菜鳥,就差在飛機上貼個「新手上路,請多關照」的標籤了,他飛不高而且晃晃悠悠,但這反而使得裡希特霍芬難以捕捉到他。梅在戰後也承認:「這救了我的命。」

一戰空戰王牌「紅男爵」裡希特霍芬與他的座駕

在英軍陣地上空,裡希特霍芬緊緊盯住這架飛行路線奇怪的敵機,就在這時,一顆子彈從他的後方打來,斜穿他的身體從胸部飛出。這顆子彈究竟是誰射出的,戰後爭議頗多,一直沒有定論,很多人認為是地面上的澳大利亞槍手干的,也有人認為是趕來援救梅的加拿大飛行員打中了裡希特霍芬。

不管怎樣,「紅男爵」再也無法操控他的愛機,他墜落在公路旁邊的田野上。事後有很多協約國士兵趕來爭奪他飛機的紅色殘片留作紀念。而雙方飛行員聽到這一消息時,不約而同地表示不敢相信「紅男爵」已經陣亡,因為他已經成了一個神話。

英國人為「紅男爵」舉行了登峰造極的隆重葬禮。為對應裡希特霍芬的軍銜,6名協約國上尉抬著這位偉大對手的靈柩在一位神職人員的引導下緩緩前進。當靈柩進入墓穴後,兩旁士兵朝天鳴槍表示最高的敬意!然後,一位協約國飛行員駕機升空,將佈滿鮮花的墓地的照片和訃告一起空投到德軍陣地上。

戰後,裡希特霍芬的遺體從戰區運回了國內。「紅男爵」,這位空戰神話的締造者,一戰第一空中王牌永遠地安息了。他在索姆河上空陣亡時,年僅25歲。

拿命換來的軍銜

一戰中,美國排名第一的王牌飛行員是裡肯巴克。

裡肯巴克從小就對引擎很感興趣,16歲時,他獲得了一份改變人生的工作:為賽車手弗拉耶打工。弗拉耶很喜歡這個瘦瘦的倔小子,他參加大賽的時候,總是帶上裡肯巴克當機修工。在賽車行業干了6年後,裡肯巴克也成了一名賽車手,比賽中以作風勇猛著稱,並在1914年創下了時速134公里的世界紀錄。

兩年後,裡肯巴克第一次坐飛機前往加利福尼亞州參賽。他從小患有恐高症,但奇怪的是,坐在老式飛機的副駕駛席上,他竟然一點兒也不害怕。

1917年,美國參加一戰時,27歲的裡肯巴克放棄每年4萬美元的高薪(這在當時絕對是一個天文數字)自願入伍,他渴望成為一名飛行員。問題在於他既沒有大學文憑,也錯過了學習飛行的最佳年齡。

鑒於裡肯巴克是一位有名的賽車手,美國航空部隊破格接納了他,讓他以飛行員的身份來到歐洲。在這裡,裡肯巴克一邊為米切爾上校當司機,一邊纏著上校幫他把年齡改小兩歲以便參加飛行訓練。裡肯巴克確實很有天賦,經過短短17天的突擊訓練,就順利結業,被分配到駐法國的第九十四空軍中隊,成為一名正式飛行員。

當時的美軍飛行員大都是常春籐名校的畢業生,一開始,他們並不認可裡肯巴克這個文化程度不高的鄉巴佬。被戰友們孤立的裡肯巴克也不苦惱,他把時間花在擺弄飛機引擎和苦練飛行技術上。很快,裡肯巴克就掌握了一套獨創的空戰技術,並於1918年4月29日取得第一個空戰戰果。

裡肯巴克的常用戰術是盡量接近目標,近到有撞機危險的距離再開火,這種不要命的戰術使他經歷過機槍卡殼和子彈擦耳飛過的危險。還有一次,他控制失去整個上翼的飛機緊急迫降。不過裡肯巴克的勇敢,也贏得了戰友的尊敬,他在取得6個空戰戰果後,成了第九十四中隊的王牌飛行員,不到半年後升任中隊長。

就在升職的當天,裡肯巴克自願承擔一次單機巡邏任務,他在途中發現了7架德國戰鬥機。面對敵眾我寡的情況,裡肯巴克並沒有選擇退縮,而是勇敢地闖入對方編隊,擊落其中2架後方才全身而退。這場遭遇戰使裡肯巴克獲得了法國的英勇十字勳章和美國的榮譽勳章,媒體開始把他稱作「王牌中的王牌」。裡肯巴克並不喜歡這個榮譽稱號,在他之前,已有3名美國飛行員被稱為「王牌中的王牌」,但他們的歸宿只有一個——陣亡。

整個一戰期間,裡肯巴克共執行過134次任務,贏得26次空戰勝利,這個鄉下小子成了美國的英雄。

裡肯巴克退役時已經獲得少校軍銜,但他常說:「請叫我裡肯巴克上尉,因為這個軍銜是我在戰場上拿命換來的。」

中國空戰第一人

許多軍事愛好者都知道,第一個擊落日軍飛機的是「中國空軍軍魂」高志航。而軍事航空史學者馬航福先生的文章表明,朱斌侯才是中國空戰第一人。他在一戰歐洲戰場作為法國外籍兵團的一員參加了空戰,並擊落了敵機。

朱斌侯13歲中學畢業後,去法國留學。後來,他非常嚮往能在天空駕駛飛機,就在法國學習飛行。

一戰爆發後,剛從航空學校畢業的朱斌侯參加了法國志願軍,被編入外籍兵團,成為該團的一名飛行員,他當時登記的名字是艾蒂尼。

1916年2月,朱斌侯被調到N37中隊接受空戰訓練,訓練結束時晉陞為中士。7月10日,朱斌侯駕駛「紐波爾特」戰鬥機與德軍飛機進行空戰,在空戰中他擊落一架德軍「福克」戰鬥機。朱斌侯成為中國第一位參加空戰並取得戰果的飛行員。為此,他由中士晉陞為上士。不久,在一次空戰中,他又擊傷了一架敵機。

8月24日,他的一位戰友在空中被三架德軍飛機圍攻,朱斌侯衝入敵機群,打亂了敵機編隊,經過一番纏鬥,不僅解救了戰友,還迫使一架德軍飛機迫降。9月12日的空戰中,朱斌侯勇敢機智地將德軍第三航空隊指揮官梅冷蒂擊落。不久的空戰中,他又迫使一架德機迫降。他還擊落過一個德軍偵察氣球。由於朱斌侯屢建戰功,被法軍司令部通報表揚,晉陞為少尉軍官。

1917年2月間,朱斌侯執行對德軍陣地的偵察任務,返航時遭6架德軍飛機圍攻。他以高超的飛行技術與德機周旋,最後突出重圍,在飛機兩翼被擊傷、操縱幾乎失靈的情況下,迫降成功。

朱斌侯在法國志願軍中做飛行員共有一年零一個月,在空戰中擊落敵機2架,迫降敵機2架,擊傷敵機1架,擊落氣球1個。法軍指揮部對他的評價是「在軍事飛行隊中屢建戰功」。一戰結束後,朱斌侯從歐洲回國。

後來朱斌侯在杭州筧橋組建的航空教練所任所長。後來浙江航空隊解散,朱斌侯只好回到上海老家。從此,航空界再無朱斌侯的消息。

一戰中各國王牌飛行員名單

德國

第一名,阿爾佈雷希特·馮·裡希特霍芬上尉,戰果80架

第二名,恩斯特·伍迪特中尉,戰果62架

第三名,埃裡希·雷本哈特中尉,戰果53架

英國

第一名,威廉·A. 畢曉普少校,戰果72架

第二名,愛德華·C. 曼諾克少校,戰果61架

第三名,萊蒙·柯利曉少校,戰果60架

法國

第一名,魯內·保羅·豐克上尉,戰果75架

第二名,喬治·居內梅上尉,戰果53~54架

第三名,夏爾·南傑塞中尉,戰果45架

俄國

第一名,亞歷山大·A. 卡薩科夫上尉,戰果18架

第二名,帕爾·佛·達爾蓋夫上尉,戰果15架

第三名,A. P. 謝韋斯基海軍少校,戰果13架

美國

第一名,愛德華·V. 裡肯巴克上尉,戰果26架

第二名,威廉·C. 蘭巴特上尉,戰果21架

第三名,佛萊迪裡克·W. 齊萊特上尉,戰果20架

《戰爭就是這麼回事兒:袁騰飛講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