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查理曼大帝

國王查理曼是法蘭克人,他贏得皇冠後試圖重溫世界帝國的美夢

普瓦捷戰役雖然挽救了歐洲被穆斯林侵吞的命運,卻始終無法消除失去羅馬警察後的混亂局面,對歐洲安全產生了極大的威脅。當然,北歐那些最近皈依基督信仰的民族,對威望崇高的羅馬主教仍懷有深深的敬意,但是當可憐的主教大人遠眺北方的巍峨群山時,卻絲毫沒有感覺到任何安全。天知道又有哪支蠻族部落會突然崛起,在一夜之間跨越阿爾卑斯山,對羅馬進行新的攻擊?因此,這位世界的精神領袖意識到,當務之急就是尋找一位刀劍鋒利、拳頭結實的軍事同盟,在危難時刻願意保護教皇陛下。

於是,這位神聖、務實的教皇開始處心積慮,到處尋找盟友。很快,教皇將目光投向了一支最有希望的日耳曼部落。這支部落在羅馬帝國覆滅之後便一直佔據著歐洲西北部,他們是法蘭克人。他們早期的一位國王名叫墨羅維西,曾於451年的加泰羅尼亞戰役中,幫助羅馬人戰勝了縱橫歐洲的匈奴人。他的後裔建立起的墨羅溫王朝,不斷蠶食著羅馬帝國的領土。直到486年,國王克洛維斯(古法語中的「路易」)自覺已經積累了足夠的實力,可以公開與羅馬抗衡。不過他的子孫都是些懦弱無能之輩,把國家事務全部交給他們的首相,即「宮廷管家」。

日耳曼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矮子丕平是著名的查理·馬泰爾之子,繼其父之後為首相,對面臨的形勢覺得一籌莫展。國王是位虔誠的神學家,對政治毫無興趣。丕平於是向教皇請教。非常務實的教皇回答說:「國家的權力應該歸於實際擁有它的人。」丕平馬上領會了教皇的言下之意,在勸說墨羅溫王朝的末代君主蔡爾特裡克出家後,在日耳曼其他部落的擁護下自封為法蘭克國王。不過,僅僅當國王還不能使精明的丕平感得滿足,他還憧憬得到更大的權力和更高的榮耀。為此他精心策劃了一個加冕儀式,邀請西北歐的最偉大的傳教士博尼費斯主持他的加冕儀式,封他為「上帝恩許的國王」。「上帝恩許」這個字眼加進加冕典禮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要把它們清除,卻花了將近1500年的時間。

丕平對教會的這次幫助表示衷心感激。為了保衛教皇,他曾兩次遠征意大利。他從倫巴德人手中奪取了拉維納及其他幾座城市,將它們奉獻給神聖的教皇陛下。教皇把這些城市併入了自己的領地。直到半個世紀之前,它還是一個獨立的國家。

儘管當時的法蘭克國王經常變換辦公地點,但這絲毫無損丕平的繼承者與羅馬教會日益密切的關係。

最終,教皇和國王終於聯手行動,這對歐洲的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768年,查理,通常稱為卡羅勒斯·瑪格納斯或查理曼,繼承了丕平的王位。查理曼不僅征服了德國東部的撒克遜人,而且在歐洲北部大量興建城鎮和教堂。應阿布·艾爾·拉赫曼的敵人的請求,查理曼侵入西班牙,攻擊摩爾人。在比利牛斯山區,他遭到野蠻的巴斯克人的襲擊,被迫撤退。在這關鍵時刻,布列塔尼亞侯爵羅蘭挺身而出,展現出一個早期法蘭克貴族效忠國王的精神。為了保護國家軍隊的撤退,羅蘭和部下以身殉國。後來,他的英雄事跡在歐洲廣為傳唱,成為後世的騎士們心中永垂不朽的經典形象。

在8世紀的最後10年裡,查理曼不得不將其全部精力放到解決歐洲南部的激烈糾紛之上。教皇利奧三世被一群羅馬暴徒襲擊。暴徒們以為他死了,將他的屍體隨便扔在大街上。幾個好心人救了他,並把他安全送到查理曼大帝的軍營。很快,一支法蘭克的軍隊迅速平定了羅馬城的騷亂,並將利奧三世送回拉特蘭宮——這裡從君士坦丁時代開始,便一直是歷代教皇的住所。

這些事發生在799年的冬天,次年的聖誕節,滯留在羅馬的查理曼,在聖彼得大教堂舉行了盛大祈禱儀式。當他祈禱完站起來的時候,教皇把一頂事先準備好的皇冠戴在他頭上,尊稱他為羅馬皇帝,並啟用了幾百年來從未聽說過的「奧古斯都」這一稱號。

於是,歐洲北部再度被納入羅馬帝國的版圖,但是佔據這一尊位的人卻是一位大字不識的日耳曼首領。不過,他能征善戰,沒過多久,國內就秩序井然,甚至連他的對手,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皇帝也寫信稱他為「親愛的兄弟」,向他示好。

好景不長,精明能幹的查理曼大帝於814年壽終正寢。他的兒孫立即為爭奪最大份額的帝國遺產,相互攻伐,激戰連連。依據843年的《凡爾登條約》和870年在默茲河畔簽訂的《默爾森條約》,卡羅林王朝的國土先後兩次被瓜分,後一條條約把整個法蘭克王國一分為二。「勇敢者」查理獲得了帝國的西半部分,包括舊羅馬時代的高盧省。這個地區的土著居民早已被拉丁化了,儘管法蘭西是一個日耳曼民族的國家,用的卻是拉丁語。

查理曼的另一個孫子獲得了帝國的東半部分,就是羅馬人稱為「日耳曼尼」的地方。這片蠻荒強悍的土地從來就不屬於古羅馬帝國。奧古斯都大帝(渥大維)都試圖征服這個「遠東」地區,不過公元9年他的軍隊在條頓森林全軍覆沒後,此後他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當地居民從未受到高度羅馬文明的影響,他們用的語言是通俗的日耳曼語。條頓語裡,「人民」(people)被稱為「thiot」,因此基督教傳教士稱日耳曼語為「大眾方言」或「條頓人的語言」(lingua teutiseea或者lingua teutisea)。後來把「teutisea」一詞改成「deutsch」,這就是「德意志」(Deutschland)這一稱呼的來源。

那頂眾人覬覦的帝國皇冠則被卡羅林王朝繼承者拱手相讓,回到了意大利平原。在那裡,皇冠成了小權貴的玩物。他們相互爭鬥,通過屠殺和流血盜得皇冠,戴上它並不需要獲得教皇的許可,但很快又被另一個強者搶走。可憐的教皇再度捲入漩渦的中心,被敵人四面包圍,被迫向北方發出求救的呼籲,不過這次他沒有求助於西法蘭克國王,而是求助於阿爾卑斯山後的日耳曼各部落公認的最偉大領導者撒克遜親王奧托。

山口

奧托和他的日耳曼族人一樣,向來對意大利半島的蔚藍天空和歡快美麗的人民頗有好感。他獲悉後馬上率兵救援。為了感激奧托的鼎力相助,教皇利奧三世封他為「皇帝」。從此,查理曼王國的東半部分便成為了「日耳曼民族的神聖羅馬帝國」。

這一奇特的政治產物以其頑強的生命力一直存在了839年。1801年,托馬斯·傑斐遜就任美國總統那一年,它才被無情地扔進了歷史的垃圾堆。把這個古老的日耳曼帝國毀於一旦的野蠻傢伙,是法國科西嘉島上一位循規蹈矩的公證員的兒子,他成了歐洲的統治者,但他還不滿足現狀。他派人從羅馬把教皇請來,為他舉行加冕儀式。儀式上,教皇只能尷尬地站在一旁,眼巴巴地看著這個身材矮小的傢伙戴上帝國皇冠,並大聲宣佈他就是查理曼大帝最優秀的繼承人。此人就是著名的拿破侖將軍。世事滄桑多變,卻逃不脫歷史的階段性輪迴。

《人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