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真實又真誠的敘寫——毛安秦散文讀記

  在陝西文化藝術界這個不小的人群圈子裡,毛安秦稱得上是一位頗有人緣也頗有名氣的人物。她的職業是電視記者,既做新聞採訪,也做人物專題,尤其是後者,向觀眾介紹和宣傳的對象,多是在學術研究、文學創作各類藝術創造領域,卓有建樹的學者、作家、畫家、雕塑家、書法家、舞蹈家、作曲家和歌唱家,還有少為人知的某些冷門如秸稈研究的專家、探索人腦奧秘的人。她的人物專題做得熱情洋溢,又嚴謹自然,不見某些華而不實的吹噓賣弄等時下常有的通病,而是在一個個特定的人物對像那裡,挖掘出獨稟的精神氣質,給人以啟示。觀眾看時也就自然產生一種基本的信賴,對被介紹的人物留下踏實可靠的感覺。

  作家路遙,是她從事電視職業不久做的一個很有品位也很有影響的人物專題,是較早向讀者揭開陝西這位傑出作家神秘面紗的一部好片子。我之所以讚賞,是這部專題片播放之後,吹到我耳朵裡的良好反響所形成的印象。大約是上世紀80年代末,電視傳播的技術尚不發達,我所居住的東郊原下的村莊,收不到電視訊號,無法看到這部專題片,頗多遺憾。文學界的作家朋友以及文化界熟識的藝術家,好多人都向我說到這部專題片的觀感,讚賞有加。路遙生前對這部解讀他的創作追求和生活歷程的片子,也是頗為稱道頗為珍重的。直到許多年後的今天,我才看到毛安秦寫的這部專題片《路遙,一個普通勞動者》的解說詞。這是一篇精到的文章,對路遙這位藝術個性獨特的作家的理解是相當深刻的,對路遙藝術創造的生活歷程和時代氛圍的剖析是準確的,對路遙深刻的思想和宏大的藝術追求的探索是到位的。於是,毛安秦的這部初出茅廬的電視專題片,不僅向觀眾介紹了一位獨立個性的作家路遙,也顯露出採訪者毛安秦脫俗的眼光和藝術才華。依稀記得毛安秦這個名字,還是路遙對我的說話裡提到的。不過路遙稱她小毛,那時她很年輕。

  我和毛安秦的接觸卻是十多年後的事了。20世紀最後一年的冬天,借助一位熱心朋友的安排,我躲在禮泉縣讀書。毛安秦電話相約採訪。我那時處於一種渴望清冷乃至寡淡生活的心態,此前業已謝絕了幾家媒體的好心邀約,理由是關於寫作似乎沒有新鮮的話題。我仍然是推辭。突然想起剛剛得悉青年雕塑家李小超完成了《白鹿原》群雕的事,約定我去觀賞,於是就把這個消息告訴毛安秦,可以以此為話題,著重介紹李小超的雕塑創作。這樣,毛安秦如約前往禮泉,於寒冷的清晨趕往李小超鄉村老家的宅院。我也同時看到簡陋環境裡艱苦而又富於創造性的一組組群塑,令人驚訝不已。這個在西安美院學過雕塑的年輕人,蝸居禮泉鄉村老家,埋頭苦幹了兩年,把小說《白鹿原》裡的一些情節和人物,用泥捏出三十多組群雕,展現出故事發生的氛圍和人物個性,說惟妙惟肖也不為過譽。我發現毛安秦被現場展示的景觀感染了激發了,完全投入到讓人始料不及的藝術景觀裡去了。恰是在禮泉鄉村農家小院觀瞻李小超雕塑創作的現場,毛安秦完成了和我的對話和採訪。對我來說也是一次難忘的經見,腦子裡至今都刻記著小院裡那三間簡陋的廈屋,廈屋裡堆放著三四千個陶制的雕塑像,還有後院裡自建的烘燒陶品的小窯,頗有點諸葛出山之前茅廬的味道。得助於握有先進傳媒手段的毛安秦的相顧,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李小超和他的雕塑藝術推到廣大觀眾視覺裡,也推到陝西藝術界,現在李小超已成為很有名氣也很富於創作活力的青年雕塑家。許多默默地進行著專題研究和創作的學者和藝術家,得助於毛安秦熱誠而理性的推介走向廣泛的人群,被社會關注和關愛。

  匆匆五年過去,又到一年的冬天,毛安秦把一摞厚厚的書稿擺到我的面前,是她多年來創作發表的散文、隨筆和採訪筆記,我讀後真有一種始料不及的驚訝,更多刮目相看的驚喜。平時偶爾在報紙上也看到過她的短文,沒有太留意,現在卻確信這是一位獨具慧心頗富才氣的作家了。她把熱情傾注給各路名家宣傳對象,卻把自己的創作隱蔽起來,也把自己的作家面目深藏不露。

  我讀毛安秦的散文,最強烈的感覺是真實,既是描述的生活事象的真實,更是處於事象演變過程裡“我”和相關角色心理的真實。這種閱讀感受,主要得之於她寫自己和自家親屬的一組散文。我也借助這次閱讀,大略瞭解到毛安秦成長的社會背景和家庭環境。在改革開放前普遍貧窮的鄉村生活背景,毛安秦又在一個支離破碎的情感環境裡生長,猶如雪上加霜,至痛處令人扼腕。毛安秦敘述裡呈現的經濟困境和情感絕望的母親形象,我在閱讀過程裡,竟然不止一次有揪心的緊張。這是不少小說的閱讀裡都難以獲得的情緒性感染。《追憶父親》是一篇難得的散文佳作。父親在文章裡也在作者的成長史中的幾次出現,標誌著這個人幾個階段的生存形態和精神形態,其生動典型的舉止行為和語言細節,活脫刻畫出一個悲劇人物痛苦、辛酸、慰藉等豐富的情感內蘊。我由此而能透視到當時社會和家庭雙重的擠壓,如何摧折著一個父親的心靈和脊樑。這篇散文深刻的社會內容和“這一個”的典型性,正是許多同類題材的小說所企望獲得而未能達到的藝術效果。

  這種感人以至逼人的真實感,滲透在作者一系列敘述個人生活片斷的篇章裡,崩析的家庭裡的陰影,對少年時代心靈世界的遮蔽,艱難的求學歷程中所經受的磨礪,真誠的友誼和善意的救助,不僅讓我看到一個頑強地追求著生命理想的心靈的靈光,更感知到默默地潛存在人群裡惜才的老師至誠的士兵等洋溢著愛心靈光的人。這種堅實質樸的真實,是毛安秦散文的靈魂。不爭的事實是,矯情嬌氣或遊戲賣弄的文字,在當今散文創作裡隨處可見。既看不到真實的生活感受,更無思考思想的一絲敏銳的火花,落葉似的語言裡沒有生命活力。這樣,我就尤其珍重毛安秦散文裡那種真實的生活體驗,以及她對那種刻骨的鮮活的體驗的準確描述。這樣的散文,就獲得了存活於世的基本資質,不會被時間改易,也不會因時世的演變而褪色。

  毛安秦散文的語言,質地淳厚,頗富力度,形象和準確自不必說了。這種語言更讓我聯想到優秀小說的語言。我在閱讀中往往設想,毛安秦從散文寫作很容易也很自然地能過渡到小說創作,還在於她對散文佈局架構的把握十分得體,繁簡得當,起伏迭出,把生活裡真實發生過的極富戲劇性的情節敘述得恰到好處,給讀者以一波強似一波的情感衝擊。這也是小說作家不斷追求的藝術效果,毛安秦的敘事性散文卻達到了。這就顯示出作者駕馭題材的本領,和藝術表現的智慧。

  閱讀了毛安秦的散文,我才意識到以往對她的瞭解太浮泛了。這是一個極富個性的人。這種個性不是怪僻類的,而是不甘平庸不甘屈服的自強不息的內驅力,小小年紀就顯示出來。正是這種內驅的力量,才跨越過不單是窮困的障礙,完成了艱難的求學之路,獲取了強大自己的知識,從終南山下的鄉村走向自己熱衷的專業。毛安秦也是一個極富道德良知的人。她對真誠地幫助過自己的老師念念不忘,《師恩重如山》一文讀來令人擊節扼腕,既感動一位良師,也感動作者對於知遇恩情的敬重和珍惜。這應該是作為一個人的基本的操守,是人與人之間既可說崇高也可說是底線的東西。我在閱讀裡不僅了知毛安秦的身世和成就之路,更重要的是看到一個有志氣有追求有道德的人。散文是作家最直白最坦誠的表述。瞭解作家最直截的途徑是閱讀其散文,作家關於世界的理解,作家關於生活事變的態度,作家關於生活的獨特體驗,作家面對世界的信仰,都通過散文毫無遮掩的袒露出來。毛安秦深得散文立足之命脈,讓我達到一種理解。我把作家這種從業者的因由,從生理上解釋為一根對文字敏感的神經。這根神經決定著這個人從少小年紀就會對文字尤其是詩樣的文學語言發生敏感,再到喜歡以至不倦地追求,往往是與物質的優裕或匱乏無關。我從毛安秦身上也驗證了我的觀點,她也是小小年紀就熱衷文學作品的閱讀,儘管那時候受束縛於“文革”極“左”的環境,依然阻擋不住那根敏感文字的神經,終於在進大學時就發表詩歌了。那是一首很耐得吟誦的詩。毛安秦已成為一個優秀的散文作家,營造出獨立的散文風格和藝術景致。

  這個多年熱衷於宣傳各色專家的人,對自己的創作一直低調處理,不事張揚,更不沾文壇上某些自我標榜自我吹噓的時風。她專注於自己的電視職業,把對生活和工作裡的感受和體驗訴諸文字,造就一篇篇頗有獨立見解的文章。這種踏實的心地裡所蘊涵的自重和自信,尤為難能。

  2005.12.20 二府莊

《吟誦關中:陳忠實最新作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