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二
    元朝時候,北京叫元大都,通州叫潞縣,兩地並沒有水路相通。每天成千上百隻高桅白帆大船,從東南各省為京城運來上等的糧米、布匹和日用百貨,到達通州,也就到了終點,分別停泊在兩大碼頭:一處是城南十二里的張家灣;一處是城北五里的黃船埠。然後,將船上的貨物卸到岸上,再裝上馬車騾馱,走四十里驛路,轉運到京城,很不便利。元世祖至元年間,從昌平境南白浮村的神山泉引水,先東人京城的積水潭,再人宮牆太液池,過御河轎,出城向東流去,在通州東關,投人北運河的懷抱,這便是元世祖賜名的通惠河。從此,一隊隊官船客舫,便沿通惠河而上,直達京城,雲集積水潭四岸。當時的積水潭方圓數里,碧波萬畝,所以又名海子,是西山諸泉流人京都的匯合處。
    後來,積水潭漸漸乾涸,通惠河源枯水淺,也就走不了大船。民國以後,通惠河的河道淤塞,兩岸和淺灘叢生著茂密的蘆葦蒲柳,棲居著鳴禽水鳥,河床更加狹窄,水面佈滿青萍綠藻,連走小船也不能一路暢通無阻了。
    春柳嫂子這個小船幫,每天早起到通州東關的運河碼頭,載一船鮮魚水萊,運送到北京東便門的菜市。有時,船過淺水,寸步難行,四隻小船上的人都跳下水來,兩個人在船頭背纖,兩個人用肩膀扭住船尾,才能把小船拉扯過去。到東便門,把鮮魚水菜交給菜販子,就在河邊洗船。等天一亮,太陽升起來,好招攬到通惠河上釣魚打鳥的遊客。如果沒有遊客僱船,他們就撥轉船頭,直放運河,到運河上撒網打魚,賣給碼頭上的魚行,太陽落山才收船回家。
    座落在通惠河畔的點將台,只有二三十戶人家。
    春柳嫂子的柳籬茅舍,緊把著點將台村口。門前一片小園,正在通惠河的高岸上,她支起一架拴著石燉子的吊竿,從通惠河裡汲水灌園。
    她孤身一人過日子,一天到晚又在船上,家裡不餵豬、羊、雞、鴨、只養了一條吠聲如豹,兇猛如虎的大黑狗,起名兒叫妞子,給她看門守戶。而且柳灣四外,栽滿了刺槐和酸棗棵子,就像拉起密密層層的鐵漠籐網,以防歹人扒窟窿鑽進來。
    七月一天雞叫頭遍,春柳嫂子像平日一樣準時醒來,點起一盞小油燈,漱了口,洗了臉,一手拿起一把缺齒的木梳,一手拿著一面破舊菱花小鏡,梳起頭來。
    春柳嫂子雖然已經二十老幾,眼角也刻上了細密的魚尾紋,但是那一張桃花臉,卻仍然十分艷麗而不褪色;一條身子,沒有生過兒,育過女,又一年到頭在河上打槳搖櫓,行船撒網,吸收著陽光。雨露、花香、水氣,所以還像少女時代那麼苗條豐滿。在外拋頭露面,人多眼雜,春柳嫂子對於自個兒的不見老,反倒十分苦惱。為了避免惹事生非,飛短流長,她把自個兒打扮得非常老氣:水光油黑的頭髮,卻梳的是老年婦女的冠警,頭上更戴一頂男人的尖頂斗笠,穿一身毛藍布褲褂。天氣炎熱,打魚划船時脫下褂子,也要按在肩上,上身還箍著一抹藍花的圍胸,不像別的漁家婦女,一絲不掛地裸露著胸脯;而且一遇生人冷眼,便連忙扯緊了衣襟,掩住了懷。
    河上行船,船夫們都十分粗野,客人中也有不少下流賤坯,春柳嫂子眼裡不探一粒沙子,耳朵聽不得半個髒字兒。因此,她不但神態冷若冰霜,而且罵陣嘴像刀子,打架手黑心狠,所以領船雖然不過半年光景,竟在通惠河上闖出一個女中豪傑的名聲。
    梳完了頭,春柳嫂子摘下掛在臨窗吊鉤上的飯籃,摸出一個涼窩頭,一塊老鹹菜,大口大口地吃起來。
    「大姑娘,醒了嗎?該起駕啦!」柴門外,一個蒼老沙啞的聲音喊道。
    蜷伏在窗根下的大黑狗,豹子一般嗚地一聲撲向柴門,汪汪大吠。
    「tal!」
    春柳嫂子吆喝一聲,大黑狗馬上不咬了。
    她吹熄了燈,到外屋鍋台上拿起葫蘆瓢,從缸裡舀了一瓢水,咕咯咯喝了一氣,扯起袖子擦了擦嘴,鎖了屋門,又一邊啃著鹹菜,吃著窩頭,走了出去。
    「大姑娘,你這條狗真是六親不認呀!」柴i』1外那個蒼老的聲音,又沙啞地笑道。
    「和合大伯,它可是我的忠臣呀!」春柳嫂子笑著扯了一下直立在她面前的大黑狗的耳朵,「妞子,好好看門守戶,不許野跑。」
    大黑狗汪汪兩聲,猛一縱身,像一隻靈巧的猿猴,躥上了房脊。
    春柳嫂子走出柴門,又反掩上柴門。門外站立著身披蓑衣的瘦骨嶙峋的和合大伯,手握著酒葫蘆,咕嚕灌了一大口。
    「大姑娘,你上船吧!我去喊醒高家小哥倆。」和合大伯向村東北的虯松古柏中走去。
    他是個七十歲的孤老頭,青年和中年時代曾是北運河上有名的大船篙頭,跟春柳嫂子的老爹是生死弟兄。如今年老力衰沒人雇了,只得租下一葉扁舟,跟春柳嫂子搭幫,晚景甚是淒涼。然而,他是個樂天知命的人,好酒貪杯。每晚收船之後,他們的四隻小船在河邊拋錨,他就睡在船上,看船打更,把當天掙來的幾個錢,喝得一乾二淨,分文不剩,一醉解千愁。
    春柳嫂子來到小船上,不到一袋煙的工夫,和合大伯從虯松古柏中的窩棚裡,把高家小哥倆找來。十八歲的悶葫蘆高鯽,光著膀子赤著腳,穿著一條打滿補丁的破褲子,瞇著眼睛,打著哈欠,磕頭撞腦地走在前面;十六歲的淘氣鬼高鰍兒,被和合大伯拉拉扯扯,醉漢一般踉踉蹌蹌,一邊走著一邊還在說夢話。
    這是兩個苦孩子。春柳嫂子嫁到點將台的那一年,他們的爹娘就死了。當時高鯽和高鰍兒跟著哥哥高鯉,在通惠河邊摸魚、撈蝦、剜野菜,生吃活咽,挨餓也不討飯。春柳嫂子心疼他們,常給他們縫縫連連,做點湯湯水水,又像長姐又像母親。高鯉先在北運河的大船上拉縴,後來又到駐防通州舊城南門外的二十九軍一個團裡當兵,就把扔在家裡的小哥倆,拜託春柳嫂子照管。
    老的老,小的小,同命相憐。患難與共,一條普籐拴著四隻小船,這便是春柳嫂子和她的小小船幫。

《漁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