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離開西江苗寨前,村寨的首領——年紀尚輕的世襲“鼓藏頭”唐守成把我引到一個地方,去看從雷公坪上移下來的幾片青石古字碑。雷公坪是離村寨十五公里的一處高山坪壩,那裡的整個山區被看成是天下電閃雷鳴的發源地,風景絕佳,西江苗族先民曾在那裡居住,後來也輪番駐紮過苗族起義軍和朝廷兵士。這幾片青石古字碑,每個字都近似漢字筆畫,細看卻全然不識。難道素稱無文字的苗族也曾經一度擁有過文字?那又是在什麼時代?使用過多少時間?使用範圍多大?又為何終於消失?

我彎下腰去,仔細地對比了這些文字與西夏文字的區別,然後繼續作各種猜測。如果苗族真的有過文字,那麼,也許什麼時候在什麼地方能發掘出一大堆比較完整的記述?但是,又有誰能讀懂這些記述呢?

我又一次深深地感歎,留在已知歷史之外的未知歷史實在是太多了。因此,任何一種檯面上的文明,即使看上去很顯赫,也不要太得意、太自戀、太張狂。現在被過於熱鬧地稱為“國學”的漢族主流文明,也同樣如此。

有位當地學人告訴我,這些古字碑曾被一位漢族的前輩學人稱之為“孔明碑”,因為據傳說諸葛亮“七擒孟獲”時曾到過這裡。我想,這位前輩學人完全是站在世俗漢人的立場上把諸葛亮可能來過這兒的傳說當做了大事,因此連僅留的不可識文字也似乎只有他才能刻寫。其實,比之於黃帝及其對手蚩尤的偉大抗爭,諸葛亮參與過的三國打鬥只是一場沒有什麼意義和結果的小陣仗而已。蚩尤的後代好不容易在這雷聲轟鳴的山谷中找到了一個奇美無比的家園,千萬不要讓諸葛亮不合時宜地露臉了。那古字碑,一定與他無關。

我說,不要再叫“孔明碑”了,就叫“古字碑”吧。是不是苗文,也不要輕易論定。

正說著,兩個只有七八歲的苗族小女孩奔跑到我跟前,一把拉住了我的手。其中一個仰頭對我說:“伯伯,我們的老師說,您是一個重要的文化人。您能不能告訴我,文化人是做什麼的?”

我笑了,心想這麼一個大問題該怎麼回答呢?我的左手和右手,分別握著這兩個小女孩肉乎乎的小手。過了片刻我彎下腰去,說:“聽著,文化人做的事情是,熱愛全人類和自己的民族,並且因為自己,使它們更美麗。”

我要她們重複一遍。第一遍她們都沒有說順,第二遍都說順了。

我把手從她們的小手中抽出來,輕輕地拍拍她們的臉,然後與“鼓藏頭”告別,踏上了歸途。

到了坡上回頭一看,西江苗寨已在黃昏的山色中模糊,很快就要找不到它了。

那就趕快記住:西江苗寨,在東經108°10′與北緯26°30′的交會處。

《山河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