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


  王政哈哈一笑。「請都督夫人煮一頓好吃的就行啦!」

  「沒問題,你一回雲南就來我家,要吃幾頓都行!」方瑛大方地承諾。

  「那就謝啦!那麼……」王政瞥一下思任。「就交給你啦!」語畢,他便離開囚室了。

  方瑛靜立了一會兒,方才猝然轉身,與躺在床上的思任四目相對,眸中是深沉的憤怒,想到六年前父親戰死在自己眼前那一幕,他的心又開始滴血,滿腔壓抑不住的澎湃怒意。

  「你,思任,為了一己的野心,你可曾想過你害死了多少人?」

  思任已經餓得連說話的力氣都沒有了,哪有辦法回答,只能用一雙鄙夷的目光表示他的不屑。

  「你只知帶自己的妻妾子女逃跑,可曾想到那些戰死者的家人又該怎麼辦?」

  思任嘴角一撇,依然是輕蔑。

  「不,你從來沒想過那些,對你而言,那些一點也不重要,對不?」

  思任閉上限,懶得聽他說了,方瑛點點頭。

  「很好,至少到最後,你仍表現得像個不怕死的英雄,我就給你個痛快吧!」

  他緩緩舉起父親的大刀,從父親戰死之後,這把刀就一直跟在他身邊。 .

  「今天,我要為亡父,還有那些戰死沙場的士兵們報仇,思任,到地獄去,你再向他們解釋為什麼要他們死得那麼不值得吧!」

  話落,利芒一閃,刀鋒筆直落下……

  六年了,整整六年了,他終於能夠為父親報仇,了結這一項心願了!

  三十五歲時,方瑛又跟著王驥征討麓川。

  三十七歲時,方瑛晉陞都督同知,朝廷看上他的將略之才,特意調他回京,誰知剛到京沒幾天,又被調到貴州征討叛苗,三十八歲時以軍功再晉陞為右都督。

  三十九歲,方瑛官拜總兵鎮守貴州,討白石崖賊,俘斬二千五百人,招降四百六十寨,又晉陞為左都督。

  四十一歲,方瑛與巡撫蔣琳會川兵進剿四川草塘苗,賊首皆就縛,並克中潮山及三百灘,乖西、谷種、乖立諸寨,斬首七千餘,詔封為南和伯,並調回京督領京營軍務。

  四十二歲,巡撫蔣琳上奏說方瑛鎮守貴州時,苗蠻畏服,邊境安寧,請求讓方瑛再回鎮貴州,可是皇帝不放人。不久,湖廣苗又叛,方瑛奉皇命執掌平蠻將軍印,率京軍征討之,直至翌年,總共克寨二百七十。

  四十四歲,方瑛留鎮貴州、湖廣,再克銅鼓藕洞一百九十五寨,又因功進為南和侯。

  四十五歲,貴東苗進襲都勻府諸衛,方瑛與巡撫白圭聯合川、湖、雲、貴等軍征討之,克六百餘寨……

  「邊境地區終於全部平定了!」方瑛喃喃道。

  「累了嗎?」香墜兒一邊替他褪下盔甲戰袍,一邊擔憂地端詳他的臉色,有點蒼白。「休息一下吧!」

  方瑛捏捏鼻樑。「不知道為什麼,最近老是覺得累。」

  「這十年來,年年都在打仗,難怪你覺得累。」香墜兒倒了杯熱茶給他。「現在邊境既然已平定,或許可以休息兩年了。」

  「也許。」方瑛淺酌幾口熱茶,眼睛卻是閉著的,看得出他真的很累了。

  「爹。」

  「總兵大人。」

  方瑛聞聲睜眼,眼前是他的兒子方毅,還有跟了他七年的左參將李震,他最得力的先鋒大將。

  「什麼事?」他放下茶杯,問。

  「白大人問說賊首要由他派人送回京裡,或是由總兵大人您這邊負責?」李震大拇指往後一比,「傳令兵正在營帳外等候回答。還有……咦?」話突然中斷,他驚訝地盯住方瑛胸前。「總兵大人,那個……那個……」

  方瑛也奇怪的低頭看,眸子瞬間瞪大了。

  他的胸膛上,有一支金針正慢之又慢的穿透出來,他先是驚愕,繼而恍然,當即轉頭望向香墜兒——這個問題應該是由她負責的吧?

  香墜兒一臉驚恐的來到他前面。「你……」

  才一個字,那支金針便咻一下射出,香墜兒疾快的伸手接住,再接住第二支、第三支、第四支、第五支、第六支。

  「毅兒,扶住你爹!李震,去請大夫來,快!」

  這是方瑛最後聽到的話,隨即眼前一黑,失去意識了。

  當方瑛恢復意識時,已是三天後了。

  「這是哪裡?」他問,想起身坐起來卻找下到力氣。

  「銅仁府的總兵府。」香墜兒按著他不讓他動。

  「那麼……」方瑛瞄一下床邊的方夫人和方瑞。「時間到了?」

  香墜兒頷首,「有三位大夫說你隨時可能斷氣,有兩位說你最多只能再撐一、兩個月,之後……」柔荑撫在他胸口。「我才把金針插回去,應該沒事了,不過你還是得臥床靜養一個月。」

  方瑛點點頭,轉注方夫人,沒說話。

  方夫人微笑。「夠了,瑛兒,夠了,當年你爹說過,以你的才幹,封侯賜爵並非難事,如今你已是南和侯了,這應該能滿足你爹的期望了,九泉之下,我想他正在得意的哈哈大笑吧!」

  方瑛也笑了,再將視線移向方瑞,依然沒吭聲。

  「放心,大哥,方家還有我在,」方瑞沉穩地道。「你安心離開吧!」

  「那麼……」方瑛笑容更深。「我自由了?」

  「是,你自由了!」方夫人和方瑞齊聲道。「去過你海闊天空的日子吧!」

  方瑛再點頭,緩緩闔上眼。

  「我終於自由了!」

  兩個月後,貴州總兵,南和侯方瑛卒於銅仁府,年四十五。

  方瑛前後克寨近二千,俘斬四萬餘,平苗之功,前此無與比者,帝因其卒為之震悼不已,賜謐忠襄。

  
《愛哭小嫁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