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節

    8月9日樹底下
    親愛的寶寶:
    學校,是大人很一廂情願的想法,常常是根本什麼都學不到的。
    上學如果不對抗學校、不對抗老師、不戀愛、不失戀、不結交朋友和仇人、那,學校就只等於專收年輕人的停屍間吧。
    我因為發現自己的腦子裡另有可以自由活動的空間,就「唰」一聲把這個空間和課本清楚地隔開來。
    課本對我來說,只是惡意又膚淺的各種說法,讓大人用來敷衍我們:「哎呀,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想信我說的就對了。
    因為警覺過了頭,對抗的意識太強,竟然連課本上一些可以相信的事,也變得不屑一顧。比方說,哪裡通到哪裡應該搭哪一條鐵路、交流電和直流電的差別,全部當成只是應付這討厭整人遊戲的瑣碎答案,遊戲過關就唯恐來不及地一腳踹開。結果呢,也就成長為一個出奇缺乏常識的笨蛋。
    而世界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就任性的全靠自己摸過得來。
    所謂學校,最後培養的是:鬥志,這是很多學校唯一培養出來的東西。
    寶寶,世界並不是戰場,人生並不是戰爭,我們要這麼多鬥志幹什麼?
    8月10日路邊的咖啡座
    親愛的寶寶:
    有些記者把我當成電視圈的稀奇動物來問問題,這時我會講不出來。
    哪有熊貓一本正經在談生存之道的。
    8月10日看人打壁球的房間裡
    親愛的寶寶:
    寓言裡面說:
    螞蟻一直辛勤地儲存糧食,而蝴蝶只顧伸展美麗的翅膀,盡情地飛舞。
    冬天來了,螞蟻安然度過,蝴蝶就凍死了。
    寶寶,這個寓言,是在可憐蝴蝶?還是可憐螞蟻啊?
    8月11日泳池旁邊
    親愛的寶寶:
    因為你的關係,我重想了一遍我們到這個世界來的過程,我發現:沒有任何線索,足以顯示人生可以是快樂的。
    你將以哭聲通知大家你的出生。你將以哭聲通知大家你餓了,有任何危害到你存在的跡象出現,比方說,摔倒、火燙到、大狗對你凶、你都會用哭聲來提醒別人幫你解除危險。
    笑是派不上用場的。
    這樣的「警報裝置」會一直設定到我們死,所以我們很容易煩心、憂愁。一整天十件順心的事,都抵不過睡前收到一個小小的壞消息;被十個人讚美,抵不過一個路人罵你是豬。我們的快樂不持久、不堅固,相反的,我們的不快樂才是生存之道的關鍵。
    住在山洞裡的洞穴人,如果笑嘻嘻地陶醉在鳥語花香中,而不理未熄滅的灰燼冒出的黑煙,或者不理埋伏在洞口的毒蛇,那她和她的嬰兒真的不容易活很久吧。
    憂愁,是我們快樂的開關。而快樂呢,什麼也不是。
    原來,快樂是一場誤會啊,是我們自己變出來的把戲啊。我們被設定是要煩心憂愁。而不是感覺快樂的喔。
    寶寶,我們完全可以不信邪,你出生的時候,不如大笑三聲來破解一下吧。
    給自以為是的人一點教訓
    8月12日夜間咖啡座
    親愛的寶寶:
    我們如何判斷一個人「自以為重要」的程度?
    只要看他有多麼覺得由他「率先上台致詞」是理所當然的事,就知道了。
    我有時必須主持一些典禮,常常會有做官的人要來上台致詞。除了一定要讓大官率先上台講話這類討厭的事之外,還有些離譜的大官,會以他的時間表為惟一的時間表。他到了就要上台,他講完話就要別人站起來送他。我後來碰到這種人,都盡量讓他在會場門口站著等個五分鐘,才放他進場。這些人已經忘記,即使是馬路上,也要等幾個紅燈的滋味了。
    有一次是電視圈的頒獎典禮,又有一個大官一定要在一開始上台講話。我跟我美麗又狡猾的美女搭擋約好,一定要當眾叫他「講短一點」,可愛又帶種的美女巧妙地做到了,全場回報她熱烈的掌聲。
    唉,大官在這種局面下,還不覺得是自討沒趣嗎?我遇過最有種的,是華裔日本籍的圍棋天才、九十歲的吳清源。他在歡迎會上,來了個大官,要頒榮譽狀給他,他大怒,直接說不要,讓那個大官很下不了台。
    大官應該多受這種教訓,不要一坐到個官位,不昏到以為自己智慧增長了,能指導別人過日子了。本分一點,別給自己招惹太多來不及察覺的鄙視。
    需要跟這些大官要錢的,那還是好好地請他們賞光訓話吧。其他的,尤其是人生重要的像婚禮喪禮這些時候,就別讓大官來糟蹋吧。他們來了也不是真心的。
    信仰·筷子
    8月14日主持人休息室
    親愛的寶寶:
    被記者問:"你的人生信仰是……"
    我想了一下,只好說:"沒有。"
    這個回答聽起來很可怕嗎?
    應該還好吧?
    我只是在想,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為什麼要想一下?
    那情況有點像忽然被人問:"有打火機可以借一下嗎?"就渾身上下的口袋都亂掏了一陣,然後才醒悟過來:"啊,我不抽煙的。"
    人生沒有信仰,既不可憐,也沒有可驕傲的,只是沒有這個需求罷了。
    8月15日博物館的後台
    親愛的寶寶:
    筷子。
    我也許受金字塔的震懾,但我崇拜的是筷子。
    我們這些拚命想在文明地圖上留一個手指印的人啊,都再也沒有辦法超過發明筷子的人了。
    筷子,根本就像是不經意從大自然的那一邊,咕嚕咕嚕滾到文明這一邊來的東西,你不用它的時候,它不刺眼;你真的要用它了,它卻又很有個性。
    筷子這麼古老的東西,感覺卻很現代。用筷子的人,會被喚醒對整個文化的記憶,但真正在做的,卻只是吃東西這麼日常的事。
    寫字的、做藝術的,做音樂、建築的,所有這些用盡力氣的人,充其量是留下一個張牙舞爪的或大聲疾呼的印記,也許會在大劇院被演出,也許陳列在美術館,但永遠都沒機會像筷子這麼神閒定氣地出現在餐桌上了。
    渾然天成的筷子。

《蔡康永寫給小小S的寶寶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