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的破譯

    心的破譯——談艾米的愛情推理小說

    李柯

    艾米寫的一系列小說,都是愛情小說,似乎應該與推理小說風馬牛不相及,推理小說往往是描寫破案過程的,似乎跟愛情小說不相關,但艾米把這兩者巧妙地結合在一起,開創了她獨特的小說體裁:愛情推理小說。

    艾米在《十年忽悠》裡曾透露她很喜歡推理小說,尤其推崇阿茄莎-克裡斯蒂,即塑造了大偵探波洛形像的英國女作家,著名影片《尼羅河上的慘案》與《東方快車謀殺案》等,就是根據阿茄莎-克裡斯蒂的作品改編的。

    艾米在《十年忽悠》第22集裡對阿氏推理小說做了這樣一個總結:

    「阿的小說都是運用邏輯推理破案的。通常的情況是,謀殺案發生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比如火車上,游輪上,兇手不可能逃離現場,只能是火車上或者游輪上的某個人。小說的高妙之處就是所有的線索從一開始就都呈現在讀者面前,但讀者就是推不出罪犯是誰。推不出的原因,一是因為作者同時給了很多虛假的線索,誤導讀者,另一個原因就是犯罪的動機往往很隱秘,讀者不知道,或者罪犯有非常過硬的不在現場的證據。」

    這是一個相當精闢的總結,反觀艾米的幾部小說,我們可以看到故事的結構和安排頗有阿氏推理小說之風,雖然推理的目的不是為了找出兇手,而是為了查明一個主角究竟愛不愛另一個主角。如果說阿氏推理小說主要描寫「破案」過程的話,那麼艾米的愛情推理小說則主要描寫「破譯」過程——心的破譯。

    下面我們就以《山楂樹之戀》為例,來看看艾米愛情推理小說的特點。

    正如阿氏推理小說那樣,《山楂樹之戀》的故事是從偵探的角度來展開的,讀者隨偵探的腳步走進故事,隨著偵探的眼睛去收集線索,藉著偵探的大腦對這些線索進行分析,因此作品中只描寫偵探的心理活動——確切地說,是偵探的推理過程——不涉及其它人的心理活動,尤其不涉及「罪犯」的心理活動。

    《山楂樹之戀》裡的偵探不是別人,就是女主角靜秋,但她不是被人請去破案的,而是不知不覺中被捲入了破案過程,這在阿氏推理小說中很常見,偵探波洛經常是在旅遊途中被捲進一樁謀殺案,於是旅遊終止,探案開始。

    故事一開始,大偵探靜秋登場,進入(未來的)「案發地點」西村坪。緊接著,本案主要人物老三登場,與偵探進行了近距離交流,作者布下了一些很明顯的線索:老三跟靜秋初次見面時融洽的談話,他隨後經常跑到大媽家來,他借書給靜秋看,幫她寫村史,在陪她走山路時還吻了她,等等。靜秋探案至此,我們有理由得出結論:

    老三愛上了靜秋。

    但如果故事就這樣一直發展下去,就沒什麼可推理了。阿氏推理小說的特點就是充滿了對「階段性結論」的推翻與重建:「發現線索——>推理——>得出結論——>發現新線索——>推理——>推翻舊結論——>再推理——>推出新結論——>發現更新的線索——>推翻舊結論——>……」

    這是一個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過程,每一次發現新線索,都會推翻舊結論,得出新結論,使我們更接近最後的答案,當然其間也會有反覆,可能會倒退,但總的趨勢是逐漸接近真理,接近破案。

    《山楂樹之戀》也是遵循這樣一個「循環往復,螺旋上升」的發展方式來進行的。當我們以為老三必定無疑愛靜秋的時候,作者筆鋒突然一轉,偵探靜秋發現了新的線索:

    老三在家裡有未婚妻。

    於是偵探靜秋進行了一系列思考與推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靜秋的心理活動不同於一般青澀少女的心理活動,她的思維是極具邏輯性的,有很強的推理能力,她推理的特點有三:

    1.盡可能多地搜集和利用信息,把各種可能性都考慮到

    2.做最壞的思想準備

    3.運用邏輯推理,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由淺入深

    雖然由於知識的欠缺,信息的不足,社會的禁錮,感情的干擾,她的推理難免出現偏差,但總的來說,都是在當時當地根據已知信息所能做出的最合邏輯的推理。

    對於老三有未婚妻一說,靜秋收集的新線索包括:老三跟未婚妻照過像,還送給了大媽家一張;他跟他未婚妻的家庭很門當戶對,而跟靜秋家很不門當戶對;余敏的親身經歷可以算是旁證,證明幹部子弟跟平民女子的愛情是沒有什麼好結果的。加上她手中早已掌握的老線索,比如老三自己承認跟別的女性牽過手,他講的那個為了父親政治前途與人訂婚的青年的故事等等,都令我們跟隨靜秋得出一個新的結論:

    老三不愛靜秋,只是玩玩。

    但「案犯」並沒有睡大覺,仍然在一次又一次地頑強表現自己,於是我們看到了老三托長芳送錢來,托長林送核桃來,他還自己跳進冰冷的河水把錢送給靜秋買球衣打比賽。當老三帶著丹娘的信在靜秋面前洗刷自己的時候,「案件」再一次達到了「階段性破案」,新的結論出來了:

    老三是愛靜秋的。

    這個結論保持了一段時間,我們看到所有的線索都指向一個方向:老三和靜秋相愛了,他們的愛情穩步發展,雖然有外界的壓力,必須保持在地下狀態,但兩個人之間並沒有什麼矛盾。

    但「案件」很快又進入另一個螺旋式上升,反方向的線索一個個冒頭:老三沒音信了,靜秋闖到西村坪他的老窩去調查,聽說了他調往二隊並在那裡有「綠豆湯」的消息,於是我們得出另一個階段性結論:

    老三不愛靜秋了。

    等我們跟著靜秋在醫院偶遇老三的時候,我們終於明白他不是有了「綠豆湯」,而是生病了。經過了醫院的那兩天一夜,我們以為案件已經調查完了,可以得出最後的結論了:

    老三是愛靜秋的。

    但作者筆鋒又一轉,老三留下一封絕交信,跑回A省侍奉父親去了。

    於是靜秋進一步調查,我們可以發現,靜秋的調查步驟跟偵探破案毫無二致:找所有相關人員調查:長芳是知情人,二隊是老三的工作地點,縣醫院應該有老三的病情記錄,靜秋到這些地方一一調查了,這些目擊者都提供了證詞,證明老三沒得白血病,而是早就搞好調動,現在理所當然地回A省享福去了。

    最強有力的證人應該是老三自己,最強有力的證詞是他留下的那封信。根據對老三人品的瞭解,我們知道老三不是個撒謊的人,所以他這次應該也沒撒謊。再加上這麼多旁證,靜秋得出結論:

    老三得手之後失蹤了。

    整個「案件」的揭曉是突如其來、令人猝不及防的,猶如阿氏推理小說的最後揭謎。當我們基本上像靜秋一樣打好了主意,決定從今以後每年暑假寒假都要利用起來,到A省B市去調查老三下落的時候,老三的弟弟突然出現,通知靜秋到醫院見哥哥最後一面,原來「案犯」一直就在我們的鼻子底下!

    這部愛情推理小說與阿氏推理小說的不同之處就在於對阿氏推理小說來說推理結束意味著案件水落石出,皆大歡喜,而《山楂樹之戀》的推理結束卻把一個殘酷的事實推到我們面前:老三對靜秋的愛被證實了,但他們倆卻天人永隔。

    於是留下無盡的遺憾:如果靜秋能早點推出正確答案,如果老三的弟弟乾脆不把破案線索交給靜秋,如果……如果……

    悲劇的魅力就在於給讀者一個深深的遺憾,使讀者纏繞在改變歷史的情結之中,希望用幾個「如果」來改寫故事,改寫命運。

    推理結束,讀者仍然放不下「案件」,也許這就是艾米的愛情推理小說不同於阿氏推理小說的地方。

《山楂樹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