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徐藝的公司在紫金大廈二十六樓,占瞭半層。從健哥手裡拿到那份評估報告後,張仲平便決定到徐藝公司看看。

公司招牌做得很大,差不多占瞭半面墻,一出電梯就能看到。也很有特色,用的是一塊厚厚的花梨木板,就那麼刷成原色,公司名稱用很有金石味的篆體雕刻出來,再塗上墨綠色,射燈一照,森森地發光。

進門接待處坐瞭一個漂亮的小姐,正是上次給張仲平送香吻的於玲。於玲肯定也認識張仲平,早已笑得面若桃花。公司是大開間的,隻用齊胸的擋板一格一格地隔開。坐班的人不多,往來的人也不多,這使得公司看起來有點空蕩蕩的。

徐藝的辦公室很大,地面先是嵌瞭大理石,茶幾和沙發的下面又鋪瞭厚厚的羊絨地毯。張仲平點點頭,說不錯。心裡卻在想,租的房子,貼大理石幹嗎。

徐藝辦公桌上光電腦就有兩臺,一臺臺式的,一臺便攜式的。對面靠墻有個巨大的魚缸,光電控制,裡面養瞭一些熱帶魚。三種顏色,一種紅色的,一種黑色的,還有一種是銀色的。張仲平忍不住拿魚跟徐藝開玩笑:“徐總這魚養得有講究。”

徐藝笑一笑,說:“請指教。”張仲平說:“黑道白道。”徐藝再次笑瞭笑:“不是還有紅顏色的嗎?怎麼講?”張仲平就等著徐藝問這句話,說:“黑白兩道加上粉紅女郎。”徐藝哈哈一笑,說:“張總真會開玩笑。”

張仲平又看到瞭墻上掛著的一幅畫。五尺整張的橫幅,裝在玻璃框裡,竟是范曾的《觀滄海》。曹操東臨碣石,騎著高頭大馬,紅色大鬥篷獵獵飛揚。

徐藝趕緊說:“范曾款。是不是足以以假亂真?”

張仲平見多瞭書畫贗品,知道從哪裡著眼。一看線條水墨,一看風韻神采,一看氣象格局,一看題跋印章,還有紙墨印泥等用料。這畫雖有七分形似,但仔細一看,還是能看出破綻。張仲平很早就認為范曾是能成大氣候的畫傢。對於他的畫風作過仔細研究,他的畫,線條生機盎然、返璞歸真、雄渾之中蘊神秀、嫻熟之至反生澀、勾畫之際如雲之出岫、泉之註地、自然流暢、閑適高潔,一般的仿品,隻能得其皮毛。

張仲平見徐藝盯著自己,便朝他笑瞭笑,說:“這幅畫太有名瞭,不做藝術品拍賣倒是無所謂。要是真準備在藝術品拍賣方面下工夫,我建議最好換掉。”

徐藝一拍額頭,連聲說有道理,嘆瞭一口氣,又說:“我們也是沒有辦法呀,司法拍賣有張總這樣的公司在前面擋著,很難分上一杯羹呀。”

張仲平說:“話可不能這麼說。”徐藝說:“那也是。上次張總給我的建議很好,我跟北京、上海的同行聯系瞭一下,有幾傢還蠻有興趣。”張仲平說:“是不是呀?”

徐藝說:“可能會定上海的一傢,已經簽瞭意向書。不過,我還是希望咱們3D公司也能加盟,一起把聲勢做大一點,也不影響張總在法院的業務嘛。”

張仲平還是搖瞭搖頭:“徐總你有這方面的興趣,我又何必跟你搶這碗飯吃?”徐藝說:“那也行。到時候張總可要多多指教。”張仲平說:“徐總客氣瞭。你們公司上次的藝術品拍賣不是做得挺好嗎?再說瞭,北京、上海那邊多的是高人。”

徐藝說:“咱們3D公司做藝術品拍賣時,不是有一份委托人和競買人的名單嗎?不知道能不能借用一下?”

張仲平看瞭徐藝一眼,沒有馬上回答。徐藝要的這份名單,是公司的一種資源,屬於商業機密。不過,既然3D公司已經決定不再做藝術品拍賣,那份名單便不再具有使用價值。何況,徐藝如果早有單幹的打算,恐怕早就暗中備份瞭。

徐藝這時候問他是什麼意思呢?是不是試探他關於不做藝術品拍賣的表態的真假?要真這樣,這個徐藝的疑心也太重瞭。

不管怎麼樣,張仲平都必須在這裡停頓一下,讓徐藝覺得能夠拿到這份名單不容易。張仲平倒不是想讓徐藝對他心存感激什麼的,主要是這樣猶豫一下,彼此會自然一點。

見張仲平點頭應允,徐藝也就趕緊表示感謝。徐藝一定要請張仲平吃飯,張仲平說:“算瞭吧。”徐藝說:“那不行,張總對我的支持太大瞭。”張仲平說:“大什麼大,也就抵一餐飯。”徐藝說:“張總這樣說,我更要請瞭。”張仲平說:“跟你開玩笑。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們都是專門請別人吃飯的,一聽這兩個字,就煩。”徐藝說:“不是一回事。”張仲平說:“真的算瞭,我還有個約會,今天真的沒有時間。”

這時候徐藝的手機響瞭,他一邊示意張仲平先等等,一邊側身接電話,並將音量調小瞭,但那聲音還是傳到瞭張仲平的耳朵裡,這讓他心裡一咯噔。聲音那麼熟,難道真是她?張仲平不好豎起耳朵聽,有點拿不準。他想應該不太可能吧?但是,她是你什麼人?你敢打這種賭嗎?

張仲平沒有留下來跟徐藝一起吃飯。他是從曾真那裡過來的,已經定好瞭到她那兒吃飯。兩個人的關系迅速升溫,表現之一就是曾真一下子迷上瞭廚藝,發誓要為他煲世界上最好喝的湯。

回到車上以後,張仲平還是忍不住給江小璐打瞭個電話,問她在幹嗎,江小璐說在上班。

張仲平說:“剛才你的電話占線。”江小璐說:“不可能吧?我們上班不準打電話哩。”張仲平說:“是吧?”江小璐說:“對。你找我呀?”張仲平說:“也沒什麼事,就想聽聽你的聲音。”

江小璐輕輕地笑瞭一下,說:“那好吧,沒事我掛電話瞭啊?”

張仲平說:“好吧。”張仲平到底沒有搞清楚,剛才給徐藝打電話的是不是江小璐。

江小璐來徐藝公司辦過侯小平書法作品的拍賣委托,參加過那場藝術品拍賣會,後來又來結過賬。她跟徐藝當然是有機會認識的。兩個相互認識的人通通電話本來是很正常的。徐藝電話裡的聲音又確實像她。徐藝接電話時,本來是想避開他的,隻是出於禮貌才沒有那樣做。可是,她又說沒打過電話,真的假的?

如果真的是她,她會有什麼事主動給徐藝打電話呢?她說她在上班,不能接電話。可他打電話給她,她又明明接瞭。江小璐從來沒有上過3D公司,他們兩個也很少在公開場合一起露面,徐藝應該不知道她跟張仲平之間的關系。剛才徐藝接電話時背對著他,不過也沒有說上幾句,隻說回頭再聯系。

聯想到徐藝在通話時將音量擰小瞭的小動作,張仲平知道徐藝要跟電話裡的人談的事,是要避開別人的。如果那人不是江小璐,張仲平不會操這份閑心,但如果是她呢?他們倆要談的又會是什麼呢?

張仲平在曾真樓下泊好車,想瞭想,還是把剛才給江小璐打電話時留在手機上的號碼給刪瞭。

……

張仲平開車到省博物館接瞭葛雲,準備一起吃晚飯之後再到公司裡去看東西。張仲平說:“嫂子你看去哪裡?”葛雲說:“隨便找個清凈點的地方就行瞭。”

張仲平說瞭幾個地方,葛雲都說行呀行呀,張仲平反而不好辦瞭。最後還是葛雲定的地方:“要不,還是去廊橋驛站吧?”張仲平說:“好呀,那裡的糖醋魚做得不錯。”葛雲笑瞭笑,說:“你跟永健一個樣,說哪裡好,總說那裡的什麼什麼菜好吃。”張仲平說:“讓嫂子見笑瞭。”葛雲說:“你太太做的菜肯定好吃。”張仲平說:“別的方面倒是還可以,就是做菜一般般。”葛雲說:“張總不錯,知道背後誇老婆,現在這種男人可不多瞭。”張仲平說:“這些好作風都是跟健哥學的,他就經常誇嫂子。”葛雲明顯地高興起來,說:“是嗎?”廊橋驛站是一座茶坊。

早幾年有一部美國小說叫?《廊橋遺夢》,後來還拍瞭電影,講婚外情的。廊橋驛站多少有點洋為中用、中西合璧的意思,用得很貼切。倒不是說它能夠讓人產生婚外情的聯想,而是其他方面。

首先,它本身就是建在兩幢大樓之間的一座臨時建築,就像一座廊橋;其次,後面的驛站二字,讓人想起陸遊那首詞——《卜算子?詠梅》。現在的茶坊跟以前的茶坊不太一樣瞭,大傢不是專門來這裡扯淡打牌消磨時間的,往往是有生意上的事情要談,雖然可以邊飲邊談或邊吃邊談,但總有一點匆匆過客的意思,可不就像一個驛站嗎?

葛雲說:“廊橋驛站不錯,有點品位。”

廊橋驛站總共三層,一樓是大廳,接待散客,二樓三樓是大大小小的包廂。包廂名稱就有些特色,用的全是詞牌名,什麼西江月、浣溪沙、望海潮、踏莎行、一剪梅、虞美人等等。

裝修也很古樸典雅,大廳和包房都掛著畫,是傳統的中國畫,還擺著古董。古董是小件的,其實大多是仿古工藝品,都標瞭價,也不貴,客人要是喜歡,可以買單拿走。客人要開票也行,可以開到茶錢裡去。一杯茶多少錢?很有水分,所以可以明目張膽地虛開發票。

大件的、值錢的古董也有,一般在大包廂裡,也是經常換的,有時候是兩把太師椅,有時是明代紫檀木牌匾,還有一次是一張龍床。有人說是曾國藩老傢的東西,馬上有人反駁,說那不可能,曾滌生一生小心謹慎,生怕功高蓋主惹老佛爺不高興,哪有膽子惹那個是非?況且年代也沒有那麼遠。那其實是民國時期的東西,齊白石早年做的木匠活。

當然,說曾國藩的東西不是真的,說是齊白石的手藝也有可能不是真的。客人愛怎麼說怎麼說。茶坊老板聽說是個女的,本人就是畫畫兒的。做這些真古董假古董的生意時,並不刻意,超超脫脫的,完全聽其自然。標個價在那兒,真假卻不作承諾,隨你看,隨你找什麼人來做簽定。看中瞭拿走,看不中,讓它仍然撂那兒,總會有看得中它的人,生意做的就是一個緣字。廊橋驛站跟別的茶坊確實有點不一樣,這可能就是葛雲說的品位吧。

來廊橋驛站吃飯喝茶就是停車不太方便。他們到的時候果然車位緊張。張仲平請葛雲先下車找包廂,他則在保安的引導下去找車位泊車。

廊橋驛站的服務小姐也很特別,一律文文靜靜清清秀秀的樣子,穿著茶坊自行設計的旗袍,樸素淡雅,有一種出水芙蓉的清純味道。

張仲平泊好車從原木樓梯口上來的時候,迎賓小姐笑臉盈盈:“請問是張總嗎?”張仲平點點頭,迎賓小姐說:“你是跟葛雲姐一起來的吧?”張仲平又點點頭。小姐說:“張總請隨我來,葛雲姐在桂枝香。”

張仲平就想,小姐不說葛雲小姐而說葛雲姐,看來葛雲是這裡的常客,說不定跟這裡的老板熟。一進門,果然有另外一個女人在場。葛雲將她跟張仲平作瞭介紹,正是廊橋驛站的老板。姓祁,單名一個雨字。年齡跟葛雲差不多,風姿綽約的樣子。

老板很知趣,給張仲平派瞭張名片就笑笑走瞭。張仲平與葛雲的事情很簡單,他曾經跟健哥提過,說收瞭一件青瓷,想請葛雲看看,幫著估估價。健哥肯定已經跟葛雲作瞭交代,所以她和張仲平之間的事情辦得很順利。

伴著大廳裡古箏的裊裊繞繞的曲調,葛雲用鉛筆在廊橋驛站點菜單上寫瞭幾個阿拉伯數字,用兩根手指頭夾著,遞給張仲平。

張仲平接過來看瞭一下,說行。就把它捏成一團,扔在瞭小圓桌的煙灰缸裡。

那個煙灰缸是廊橋驛站定做的陶制品,造型樸拙,很可愛。葛雲笑一笑,尖著手指把那團紙從煙灰缸裡拎瞭出來,又慢慢地展開,拿起桌上的火柴,一劃,嗞的一下就著瞭。

廊橋驛站的火柴也是定做的,火柴梗很長,有兩三寸,每盒十根,客人可以帶走。聽說很適合老太太拜佛時上香。現在拿在葛雲手裡,把她的手指映得紅紅的。她另外一隻手的手指蘭花著,拿著那張菜單,湊近火苗,讓它燃燒。

張仲平看到那張小小的紙片升騰起一小團火,慢慢地卷起來,由橙黃到淡紅到灰到黑。葛雲把剩下的那一部分扔回到煙灰缸裡,看著它繼續燃燒。燃完瞭,那根長長的火柴梗上的火苗還沒有熄。

葛雲把它舉在眼前,欣賞著,直到火苗差不多靠近她的手指尖,這才輕輕地一口氣把它吹滅,也放回到那隻煙灰缸裡。好像還不放心,又端起茶幾上的茶杯,把杯裡的茶水倒一點在煙灰缸裡,這才望著張仲平,輕輕地笑瞭。

一直欣賞著葛雲的動作的張仲平趕緊回瞭她一個笑。他並不認為葛雲這是小題大做,有些事情還是縝密一點為好。

菜上來之前,葛雲的估價工作就已經做完瞭。兩個人以前也做過這種事,所以很默契。等會兒吃完瞭飯,他們還要一起上張仲平的公司看東西。

張仲平小時候學過畫,自己能畫兩筆,也能看一點,後來搞藝術品拍賣,看過不少書,也有一點實踐經驗,但對瓷器的鑒別鑒賞就差遠瞭,上拍賣會的東西要公開展覽,品相太差瞭是不行的。行還是不行,葛雲一看就知道瞭。

這是很關鍵的問題,如果葛雲覺得拿不出手,或者夠不上她剛才在紙上寫的那個價,張仲平還得另外想辦法找東西。張仲平的公司是兩套四室二廳的商住兩用房改的,加在一塊兒有將近四百平方米。

張仲平的辦公室旁邊,原來有一間保姆房,改做瞭儲藏室,隻有張仲平一個人有鑰匙。那裡面的東西都是張仲平在各地的文物市場上淘來的。它們先得以另外一個人為委托方,上其他公司的拍賣會,再由張仲平在拍賣會上把它買回來。這樣兜瞭一個圈之後,便可以堂而皇之地擺放在張仲平的博古架裡瞭。

這其實就是張仲平不會跟徐藝聯合主辦藝術品拍賣會的真正原因。因為如果3D公司也是拍賣人,就會變成在自己舉行的拍賣會上買東西,而這是《拍賣法》明文禁止的。在別的拍賣公司買東西就不同瞭,隻要你肯出價,想買多少就買多少。當然,這些東西上別的公司的拍賣會,是要支付傭金的,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

公司業務做得越大,進進出出的錢就越多。反過來,進進出出的錢越多,公司的業務又會越做越大。拍賣公司就是這樣滾動發展的。這樣一想,傭金成本就不算什麼瞭。相反,如果不拐這麼一個彎,公司財務根本沒有辦法把賬做平。

從另外一方面來講更是這樣,生意不是一個人做的,生意要大傢一起做,拍賣業務哪傢拍賣公司不能做?

人傢憑什麼要給你?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更沒有無緣無故的獲得,獲得與付出總是成正比的。可是,有些東西又是不能見光的。

你拿著支票或者拎著現金去送人隻會把別人嚇著。這不是一個送還是不送、拿還是不拿的問題,這是一個怎麼送和怎麼拿以及由誰送由誰拿的問題。當然,也不排除直接拿現金的,對於這樣的人,張仲平先就怕瞭幾分。認為這種搞法太初級階段瞭。這種人不出事情才怪,所以總是敬而遠之。你跟人交往不僅不能出事,跟你交往的人,也得選擇好,在別的地方也不能出事,否則就會把3D公司牽進去。

張仲平對健哥就說過,對別人的保護太重要瞭,因為你在保護別人的同時,也在保護自己。反過來說也是一樣,你保護瞭自己,同時也就保護瞭朋友。張仲平這話隻對健哥說過一次。那還是好幾年前,張仲平找健哥爭取扶桑海岸的業務那會兒。

那也是他倆第一次在碧海藍天洗桑拿,當時,兩個人臉上都蓋著一小塊潔白的濕濕的冰毛巾,從始至終,健哥什麼話也沒有說。

在廊橋驛站慢悠悠地吃瞭飯,張仲平又陪著葛雲到瞭公司。張仲平把那尊蓮花尊搬到辦公桌上,讓葛雲看。葛雲先瞟瞭一眼,說:“噢,青瓷。仿的是南北朝時期的器物,那時崇尚佛教,蓮花缸和蓮花尊最多。”

她把它捧到手上順著倒著看瞭看,又用手摸瞭摸,說:“還不錯。算得上高仿。單說這浮光就褪得很專業。”

又用手指輕輕地彈瞭彈:“你聽這聲音。”

張仲平將東西接過來,也彈瞭一下,卻沒有聽出什麼名堂。他之所以在河南老頭兒那裡充行傢,是早就認定瞭那東西不是真的,賣傢心虛。

他明白,自己連皮毛都不懂。他朝葛雲笑笑:“早就想找個機會向葛雲姐請教,我覺得古瓷器的鑒定學問真的很深。”

葛雲說:“那當然。鑒定的方法很多,有分類法比較法甄別法。就說甄別法吧,要看造型、看胎釉、看工藝,還要看紋飾、看彩料、看款式等等,門道還真是不少。”

張仲平說:“有什麼快速入門的訣竅沒有?”

葛雲說:“捷徑是沒有的。不過,剛剛入門的人,可以從望聞問切入手,這跟中醫看病有類似之處。”

張仲平說:“請葛雲姐快點教教我。”

葛雲說:“這望,是指會識光。先看品相,東西是給別人看的,所以要有美感。正因為人們喜歡它,就會經常撫摸,經常把玩,年深日久,器物表面自然生出一層包漿,發出一種內斂的寶光,令人一見生愛。新做的器物也發光,但這種光是浮在表面上的,行話稱之為賊光、浮光,賊亮亮的刺眼,像暴發戶穿瞭新衣服,生怕別人看不到。年代久遠的老器物的光彩卻是從骨子裡面散發出來的,像那種有文化涵養和底氣十足的成功人士,給人的感覺決不會張牙舞爪地囂張,而是十分柔和、溫馨和自然。”

張仲平一邊點頭一邊很及時地拍馬屁:“就像健哥那樣的。”

葛雲輕輕地笑瞭一下,繼續侃侃而談:“什麼是聞?這就跟做假者使用的方法有關瞭。為瞭除掉剛才說到的那種賊光,常用的方法是用酸浸,或者用茶水加少量堿煮,總之是靠化學物質侵蝕出來的,器物表面看起來斑駁陸離,古色古香,但仔細用鼻子嗅一嗅,就能聞到酸堿之氣。這類東西肯定面世不久,當然不能把它當古物來對待。還有就是問,就是詢問器物的來龍去脈,從物主的回答中尋找蛛絲馬跡,用甄選法來進行分析,從中求得接近真實狀況的判斷。”

張仲平忍不住插話:“要把假的說成真的,就離不開語言,要掩飾一個錯誤可能又會露出另外的破綻,這就是言多必失的道理。”

葛雲點頭表示贊同:“所以人們才說沉默是金,那種誇誇其談的人,把什麼都掛到嘴上的人,是不能合作的,是成不瞭大事的。”

張仲平說:“葛雲姐說得太對瞭,鑒別古瓷器跟做人識人還真有相似之處。”

葛雲說:“最後是切,就是用手直接把握器物,通過手掌的摩擦、手指的敲擊、手掌的按壓等一系列手段,正確判斷器物。還是拿去浮光來說,有的做假者用獸皮打磨,就像漆匠師傅給新打的傢具上油漆之前做的那樣,來回摩擦,這樣,光也許可以褪去一點,但隻要用放大鏡一看,釉面上總能看出無數平行的細條紋。這大概就叫顧此失彼吧。張總有時間可以找找相關的專業書看看,你們搞拍賣的,接觸實物的機會也多,張總這種有心人,經常看一看,琢磨琢磨,要入門是不難的。”

張仲平說:“入門不難,要想成為葛雲姐這樣的專傢就難瞭。好在我其實也就是為瞭做生意,事情反而簡單瞭。在生意人眼裡,什麼真的假的,其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就拿這件東西來說,我查過資料,仿的確實是南北朝的器物。放在地攤上,叫價三五千的,作為現代工藝品,那是真的,硬要說成是文物,就假瞭。可是,即便是假的,要真上瞭拍賣會,叫價二三百萬的,誰又敢輕易地說它是假的?唬都先把人給唬住瞭。”

葛雲說:“張總這話有道理。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不過,真的假的也還是有客觀標準的。所謂假的真不瞭,真的假不瞭。像館藏文物鑒定、考古發掘,當然要講真偽、斷代。否則,就太不嚴肅瞭。但進入市場之後就不同瞭。市場有市場的特點。講究公平交易,願打願挨。真假反而成瞭第二位的東西。”

張仲平點頭稱是。葛雲說:“那傢拍賣公司怎麼樣?”

張仲平說:“應該還可以吧。他們老板在我這裡做過部門經理。”

葛雲說:“他認識永健嗎?”

張仲平說:“健哥他是知道的。幹我們這一行的,要不認識健哥,等於還沒有入門。不過,在我這裡工作時應該沒有打過交道,他負責的是區一級的法院。”

葛雲嘴裡“噢”著點瞭點頭。

張仲平說:“東西要不要先拿過去?”

葛雲說:“還是先拿過去吧,免得下次又要到你這裡來。放我那兒,等到他們正式開始征集拍品時,我直接往那兒送。”

張仲平說:“行。”原來的箱子呀、毯子呀什麼的,就不要瞭。

張仲平找瞭幾張報紙把它裹瞭一下,又用透明膠佈纏住。張仲平是不便把葛雲直接送到她傢裡去的,隻能把車開到省高院傢屬大院。張仲平在省高院的熟人太多瞭,要是拎瞭東西與葛雲一起走,碰到熟人就說不清楚瞭。對於這些細節,張仲平還是很註意的。他早就想到瞭這一層,所以沒有開自己的那輛奧迪A6。他的車子經常借給省高院的朋友用,認識那輛車子的人不少。他開的是曾真的那輛粉綠色的POLO。好在葛雲沒有帶袋子也沒有帶包,那尊蓮花尊不是很重,捧著拎著都不太費勁兒。健哥傢他以前去過,在三樓,傢裡的博古架上也是擺滿瞭古董。

《青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