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雲斷青梅路

夫博者無他,爭先術耳,故專者能之。

——李清照

瓣兒已向池瞭瞭和曹喜打問過侯倫的住址,也在城西南,不遠。

石灰巷口一座舊矮房,臨街,沒有院子。據曹喜說,侯倫的父親當年犯瞭事被免瞭官,因此傢境不好,房子也是賃住的。

來開門的是個年輕男子,身材瘦弱,面色發黑,神色很拘謹,他打量著瓣兒和姚禾,有些詫異。

瓣兒笑著問:“請問是侯公子嗎?”

侯倫點瞭點頭:“你們是?”

“這位是開封府仵作姚禾,我是池瞭瞭的朋友,我們是來向侯公子打問一些事情,關於董謙。”

侯倫越發驚異,不過隨即道:“那請進來說吧。”

“是誰啊?”門內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

“爹,是兩個朋友。”

瓣兒和姚禾隨著侯倫進瞭門,屋裡有些昏暗,桌椅陳設也都寒陋。一個老人拄著拐杖從側房走瞭出來,年過六十,也很瘦弱,胸口發出噝噝的喘氣聲,一看長相便認得出是侯倫的父親侯天禧。

瓣兒忙道萬福,姚禾鞠躬致禮,一起拜問:“侯伯伯。”

侯天禧點瞭點頭:“兩位以前沒見過。”

姚禾恭聲道:“晚輩冒昧登門,是來向侯公子請教一些事情。”

“哦,你們說話,我出去走走。”侯天禧慢慢走瞭出去。

“兩位請坐。”侯倫從櫃子中取過兩隻舊瓷杯,提起桌上的舊瓷壺,倒瞭兩杯茶,茶色很淡,水隻稍有些溫意。他隨後也坐下來,神色有些局促,“你們要問什麼呢?”

瓣兒問道:“董謙之死,侯公子估計兇手會是什麼人?”

侯倫用右手中指抹著桌邊一大滴茶水,沉默瞭片刻才說:“我也不知道。我當時不在場。”

“你有沒有懷疑過曹喜?”

侯倫看瞭瓣兒一眼,隨即低下頭,仍來回抹著那滴水:“我也不清楚,不過官府不是已經放瞭他?他應該不是兇手。”

“他們兩個平常爭執多嗎?”

“多。經常爭執。”

“動過手嗎?”

“隻有一次,為那個唱曲的池瞭瞭動過手,扭打瞭一陣。”

“聽說你和董謙很早就相識?”

“嗯,傢父和董伯父都曾在江寧任職,我們是鄰居,自小就在一起。”

“董謙是否得罪過什麼人?”

侯倫已經將那滴水抹幹,這時開始搓那指肚上的污漬:“應該沒有。董謙為人很忠厚。”

“但有時也過於耿直是嗎?”

“嗯,他愛爭論是非。”

“除瞭曹喜,他還和什麼人爭執得厲害些?”

“他一般對事不對人,覺得不對才爭,爭也不至於讓人記恨。”

“你們三人都在候補待缺,會不會因為爭奪職任得罪瞭什麼人?”

侯倫已經搓凈那根中指,無事可做,又用拇指摳起桌角:“職任由吏部差註,又有‘榜闕法’,差任新職,都要張榜公佈。我們隻有等的份,哪裡能爭什麼?何況,至今也還沒有空闕出來。”

“對瞭,董謙在范樓墻上題瞭首詞,你見瞭嗎?”

“哦?沒留意。他一向隻鉆經書,難得寫詩詞。”

侯倫剛說完,手指猛地一顫,桌角一根木刺紮進瞭指縫,他忙把手指湊近眼前,去拔木刺。

瓣兒隻得等瞭等,見他拔出瞭木刺,才又問道:“他可有什麼中意的女子?”

侯倫將那根拇指含進嘴裡,吸吮瞭一陣,才搖頭道:“應該沒有吧,他沒提起過。”

“他那首詞裡寫有‘青梅竹馬’,你們少年時,親友鄰舍裡有沒有小姑娘常在一起玩?”

侯倫拇指的痛似乎未消,又伸進嘴裡要吸吮,發覺瓣兒和姚禾都盯著自己,忙掣回瞭手,坐正身子,手卻不知該往哪裡放,就在腿上搓起來:“小姑娘倒是有,不過我們一般不和她們玩耍。”

“你有姐妹嗎?”

“有個妹妹。已經許配人傢瞭。”

“她和董謙小時候在一起玩耍嗎?”

“傢父傢教嚴,從來不許妹妹和男孩子玩耍。”

“哦……”瓣兒不知道還該問些什麼。

姚禾接過瞭話頭:“那天是你做東道,替他們兩個說合。這事跟其他人講過嗎?”

“沒有,這種事怎麼好跟外人講?不過,那位池姑娘是不是跟別人講瞭,我就不知道瞭。”

“後來你見過曹喜嗎?”

“他在獄中的時候我去探視過兩回,出來後,又見瞭一次。”

“曹喜酒量如何?”

“我們三個裡,他酒量最小,最多隻能喝半角酒。”

“哦……”姚禾也似乎沒有什麼可問瞭。

侯倫卻咳瞭一下,抬頭問道:“你隻是仵作,為何會問這些事?”

瓣兒忙答道:“這案子開封府已經擱下瞭,是池瞭瞭讓我們幫忙查這個案子。”

“哦?她?你們查?”侯倫微露出些不屑,但隨即閃過。

瓣兒笑瞭笑:“董謙死得不明不白,我們隻是稍稍盡些心力。”

侯倫點瞭點頭,用力搓著腿,低聲道:“慚愧,我和他是總角之交,都沒有盡到朋友之責,你們卻能……”

瓣兒見他滿臉愧疚,倒不知該如何開解,侯倫這樣一個謹懦的人,不會有多少朋友,心底恐怕極珍視與董謙的友情。

她想再沒有什麼要問的,剛起身準備告辭,忽然想起吳泗所言,忙又問道:“出事前一天傍晚,董謙來找過你?”

“嗯,是我約的他,和他商量第二天與曹喜和好的事。”

“他出門時,提瞭個包袱,你見到沒有?”

侯倫低頭想瞭想,才慢慢道:“沒見到,他是空手來的。”

兩人見問不出什麼,隻好告辭出來。

姚禾送瓣兒回傢,一路商討,覺得侯倫應該和此案無關。

到瞭簞瓢巷巷口,兩人約好第二天到池瞭瞭傢中再議。瓣兒將驢交給姚禾,笑著道聲別,走進巷子。臨進院門前,扭頭一望,姚禾仍在巷口望著她,她心裡一暖,又粲然一笑。姚禾望見,也笑瞭。

第二天,瓣兒跟嫂嫂說瞭一聲,又出門來到東水門外護龍河橋頭。隻等瞭一會兒,就見姚禾提著個木箱走瞭過來。走近後,瓣兒才發覺姚禾臉上帶著歉疚。

“我今天去不成瞭,汴河北街魚兒巷發生瞭命案,我得去驗屍。”

“公事要緊,你趕緊去吧!”

“好!”姚禾剛走瞭兩步,忽又回身說,“若完得早,我去池姑娘傢尋你們。”

瓣兒笑著點點頭,目送姚禾走遠,才獨自沿著護龍河,經過爛柯寺,去尋池瞭瞭傢。遠遠就見池瞭瞭已經候在路邊,迎上來牽住瓣兒的手:“姚禾沒來嗎?”

“他有公事要辦。”

兩人手牽著手一起進瞭院子。院子很小,卻清掃得很幹凈,一個老者站在正屋簷下,清瘦修挺,佈衣整潔。

瓣兒忙道瞭個萬福:“封伯伯吧,我是趙瓣兒。”

“趙姑娘好!萬莫多禮,快快請進!這幾天盡聽瞭瞭說你。”鼓兒封笑容溫和,一見就覺得可親。

三人走進堂屋,也很窄,中間一張方桌便占去一半,屋中沒有多少陳設,儉樸清寒。鼓兒封請瓣兒坐到方桌左邊,自己才坐在瞭正面,池瞭瞭跑到後邊很快拎瞭一個陶茶瓶,托著一個木茶盤出來,上面四隻白瓷茶盞,她放好茶盞,給瓣兒斟瞭一杯:“我不像你那麼會點茶,這是我煎的胡桃茶,你嘗嘗。”

瓣兒啜瞭一口,茶以清為上,但這茶湯濃香馥鬱,從沒喝過,連聲贊道:“好喝!怎麼煎的?”

“是個胡商教我的,茶裡配些胡桃粉、薑粉,再略加點鹽和香料。”

三人閑聊瞭一陣,池瞭瞭才問道:“你們昨天去找過董伯父和侯倫瞭?”

“嗯,從董傢仆人吳泗那裡知道,董謙死前那一向,心緒都有些不寧,出事前一晚,他帶瞭個包袱出去,卻沒拿回去,包袱裡裝瞭什麼,吳泗也不清楚。當晚董謙還會過侯倫,侯倫卻說沒見到他拿包袱。不知道那包袱和案子有沒有關聯?不過,就是有關聯,恐怕也沒辦法查找它的下落瞭。”

“那個……董謙在范樓墻上題的那首詞你問侯倫瞭嗎?”

瓣兒見池瞭瞭語氣有些遮掩猶疑,知道這是她最大的心事,便小心答道:“侯倫不知道有這首詞,也不清楚董謙是否有……”

“那樣的詞,一讀就知道,董謙心裡一定有個意中人,而且是自小相識。”池瞭瞭笑瞭笑,略有些澀。

瓣兒放瞭心,自始至終池瞭瞭恐怕都沒有過非分之想,知道董謙心有所屬,雖不免失意,卻不會如何傷情。

她邊想邊慢慢說:“讀瞭那首詞,我也是這麼看。不過昨天問過侯倫,他和董謙自小就是鄰居,似乎不記得有過這樣的小女孩子。他有個妹妹,也已經出嫁瞭。而且,就算真有這麼一位女子,她和董謙的死會有關聯嗎?”

池瞭瞭猜道:“難道是兩人為爭搶同一個姑娘而結仇?”

“據吳泗所言,董謙從沒有提起過這樣的事,他是上屆的進士,有不少人爭著向他提親,都被他回絕瞭。看來他是非常鐘情於那個女孩子,不過,他既然有這樣一個意中人,為什麼不去提親?”

“難道是行院裡的女子?隻是要脫妓籍,至少得花幾百萬,而且還未必脫得瞭。董謙傢未必有這麼多錢和門道。”

“你這麼一說,倒真有這可能……對瞭,曹喜那塊玉飾!曹喜丟瞭那玉飾,卻被董謙撿到,那天在范樓還給瞭曹喜。據曹喜說,可能是丟在瞭一傢行院裡。難道董謙的意中人就是那傢行院的妓女?”

“春纖院的汪月月。”

瓣兒為難起來:“這可不好辦瞭,那種地方我沒法去查……”

池瞭瞭卻道:“這好辦。我義兄蕭逸水常日在行院裡,人路熟,他可以去打問一下。”

“那太好瞭!”

池瞭瞭卻有些失落:“我說曹喜是兇手,你們卻都說他沒有殺人的理由。現在不就有瞭?兩人是為瞭爭同一個女子反目成仇。第一次在范樓,他們兩個扭打起來,其實並不是因為我,而是為那個汪月月早就結瞭怨氣。”

瓣兒反駁道:“我看曹喜性情孤高,應該不會為瞭一個煙花女子而去殺人,何況董謙還是他的朋友。”

鼓兒封一直聽著,這時也開口道:“單論體格,董謙要比曹喜壯實,曹喜就算沒醉,也未必能殺得瞭董謙。另外,兩人若真是為那個汪月月結怨,動殺念的該是董謙才對。”

瓣兒點頭道:“曹喜也說,那天董謙將玉飾還給他的時候,語氣神色似乎有些不滿,但沒有明說。”

池瞭瞭立即反問:“曹喜說的話你也信?”

瓣兒答道:“眼下案情還比較迷亂,這些當事人的話都不能全信,但也不能全然不信。”

鼓兒封也道:“是,兩人是否為汪月月結怨也還不能斷言,等逸水去打問清楚才知道。”

“要我打問什麼?”一個男聲從院子裡傳進來。

瓣兒扭頭一看,是個年輕男子,約二十七八歲,眉眼俊逸,身材修長,穿著件青錦褙子、藍綢衫。雖然笑著,神色間卻隱有幾許落寞之意,如一支遺落在塵土裡的玉笛。

“蕭哥哥,這位姑娘就是瓣兒,快來拜見!”池瞭瞭笑著大聲道。

蕭逸水已先留意到瓣兒,笑著叉手躬身深拜道:“趙姑娘好!”

瓣兒也忙站起來道瞭個萬福。雖是初次見面,她已聽池瞭瞭念過幾首蕭逸水填的詞,一等溫雅風流文字,這時又見他風度瀟灑,自然便生出一些親近之意,像是兄長一般。

池瞭瞭在一邊笑著道:“蕭哥哥已經煮好齋飯瞭?我們有件事要你去辦——”

蕭逸水見瓣兒在座,不便入座,便沒有進來,站在門邊問道:“什麼事?盡管說。”

池瞭瞭將汪月月的事情說瞭一遍。

“這個好說。汪月月邀我填過兩首詞,我正要進城,找她問一問就是瞭。”

次日,瓣兒在傢中,幫嫂嫂料理瞭一些傢務,才歇下來,池瞭瞭來瞭。

瓣兒忙將她引見給嫂嫂,池瞭瞭也以“嫂嫂”相稱拜見溫悅,溫悅見瞭池瞭瞭,毫不見外,忙讓進屋中。她知道池瞭瞭自幼身世艱難,更多瞭些憐愛,親自去點瞭茶上來,三人坐著飲茶、說話。

池瞭瞭取出一個佈兜,裡面是一套“摩猴羅”的彩塑泥人,十二個身穿月令服飾的孩童,異常鮮明生動,是買給琥兒的。溫悅連聲說“太破費瞭”,忙喚琥兒進來謝過池瞭瞭。琥兒見到泥人,高興得不得瞭,溫悅叫夏嫂牽他到外邊去玩。三人安靜坐下來,閑聊瞭幾句。

池瞭瞭忍不住道:“蕭哥哥去春纖院向汪月月打問回來瞭,那汪月月說曹喜、董謙和侯倫三人早先的確去過她那裡,不過董謙似乎不慣風月,呆坐在一邊,話都沒說一句,汪月月想逗他喝酒,還險些惹惱瞭他。後來就隻有曹喜和侯倫兩人偶爾去她那裡,再沒見過董謙。侯倫看著沒什麼錢,每次都是曹喜付賬。曹喜自己單獨還去過幾回,但也隻是一般的恩客,他還常去其他坊院,並沒有對汪月月如何格外。”

瓣兒原本以為從汪月月那裡可以找到些缺口,現在看來又是妄測,她微皺起眉頭道:“這麼說,他們並不是為瞭汪月月而結怨,那會是誰?聽董謙這樣的性情,他中意的恐怕也不會是其他風月女子……”

池瞭瞭點瞭點頭:“至於那塊玉飾,汪月月說是見過,曹喜一直佩在身上,不過並沒有丟在她那裡。”

“董謙又是從哪裡找到那塊玉飾的呢?曹喜當時就問過他,董謙卻笑而不答,曹喜說當時董謙神色有些古怪。也或者董謙的死和那塊玉飾並沒有什麼關聯,平常朋友之間,一個撿到另一個的東西,常會賣些關子逗對方。”

池瞭瞭恨恨道:“就算和那玉飾無關,和曹喜總是有關。”

瓣兒笑瞭笑,池瞭瞭對曹喜竟會有如此大的恨意,這除瞭因董謙而生的遷怒,恐怕也源於曹喜的態度。那天,看曹喜對池瞭瞭始終有些輕視嘲意。有人天生就和另一個人性情敵對,池瞭瞭對曹喜恐怕就是如此。因此,她才會始終懷疑曹喜是真兇。

瓣兒輕嘆瞭一聲:“這案子現在走到死角瞭。難怪開封府也隻能把它當作懸案擱下瞭。”

池瞭瞭聽瞭,也愁悶起來,低下眼不再吭聲。

溫悅卻笑著說:“這樣的案子才值得破呢。你看你哥哥,這一陣手頭那樁梅船的大案子,也是毫無頭緒,他卻不但不泄氣,看著反倒更有勁頭瞭,早晨起來打拳,打得呼呼響。別人碰到難事,都要減飯量,他這兩天卻反倒長瞭一些。”

瓣兒笑起來:“雖然我的飯量沒長,可也沒泄氣。”

溫悅笑著道:“我還不知道你這頭小倔驢?哪怕一百歲都沒破得瞭這案子,你恐怕仍會憋著這股氣。”

瓣兒吐瞭吐舌頭:“這案子嫂嫂可有什麼好見解?”

溫悅搖瞭搖頭:“這兩天我也在一直琢磨,也沒想出什麼來。不過我看你哥哥平常查案有兩種辦法,一是查周邊的人,若是實在沒有頭緒,就用第二種辦法,就案解案——”

“就案解案?不管外圍,隻查案發現場?”

“是。再高明的手法,總要留下些痕跡。若外圍沒有線索,就在現場繼續找痕跡,一旦找到,總能查出些內情。”

池瞭瞭納悶道:“剛開始,我們就是從范樓現場入手,根本找不出什麼,實在沒辦法,才去外圍找的呀。現在外圍也沒有什麼出路……”

瓣兒喃喃道:“不過眼下也隻能就案解案。我們重新來看看——一間房,兩個人,一個人醉瞭,另一個被殺,痕跡在哪裡?”

“所謂痕跡,有時能看得到,有時卻被兇手刻意遮掩。眼下看,這案子的痕跡被遮掩住瞭,很難看出來。不過,痕跡雖然看不到,用來遮掩痕跡的東西卻在眼前——”溫悅說著,從袖管中取出一方手帕,將桌上的一隻茶盞蓋住,“杯子是痕跡,帕子是遮掩,看不到杯子,卻能看到帕子。兇手就是用帕子遮掩杯子,隻要找到帕子,就離杯子不遠瞭。”

瓣兒深受啟發:“對!高明的遮掩,是讓人覺得這裡隻該有帕子,看到帕子,絲毫不會起疑,反倒覺得自然而然,合情合理,有時甚至都不會去留意。這就是哥哥常說的‘障眼法’。我們不該找那些疑點,該找那些看起來根本不是疑點的地方!”

池瞭瞭仍有些納悶:“道理是這麼講,但不是疑點、自然而然的東西到處都是,該看哪裡?”

瓣兒伸手揭開嫂嫂那張帕子,笑著說:“不怕,隻要找到瞭辦法,就已經找到瞭第一張帕子!”

《清明上河圖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