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第十人

靜故瞭群動,空故納萬境。

——蘇軾

柳七隻得一個人去尋田牛。

天黑路暗,又是獨自夜行,寒懼又升瞭起來,不時聽到後頭似乎有腳步聲,兩旁林子裡也似有人窺伺。他不敢再慢行,拔腿跑瞭起來。

他並沒去過田牛的住處,隻聽烏扁擔說過。在田路間繞瞭許久,才尋到烏扁擔說的那片村舍。城中房舍賃價太高,外路州來的工匠、小經紀哪裡擔負得起?便都在城郊賃農舍住,這片村舍便聚集瞭許多。才進巷口,就聽到小兒哭聲、婦人嚷聲、男子罵聲、狗叫聲、敲鍋聲、摔碗聲……柳七原本最厭這等嘈亂,這時卻倍覺安穩親切。正想找個人打問,旁邊一扇院門打開,一盆水嘩地潑瞭出來,他慌忙倒跳兩步,躲開瞭那水,卻踩到一片爛菜葉,頓時滑倒在地,後背又被一塊石子硌到,疼得幾乎背過氣。

半晌,他才爬瞭起來。身上背的營生袋子掉在地上,裡頭的物件全都散落出來。月光又照不到這邊,漆黑中他隻能用手摸著一樣樣裝回去。也不知道遺落什麼沒有。不過隨即想到,命恐怕都要不保,還計較這些?於是他背起袋子,轉頭看潑水那門,卻已經關瞭。夜晚又不好亂敲人的門,正在犯難,巷口走過來一個人,隱約辨出是個男子。他忙迎上去問:“大哥,請問修砧頭的田牛住在哪裡?”那人抬手一指:“往前左邊第三個院門。”

柳七忙道聲謝,走到那個院門前抬手敲門。開門的是個婦人,惡聲惡氣地問是誰。柳七忙問田牛,那婦人厲聲說:“沒在!”說著砰地關上瞭門。柳七頓時愣住,想再敲門細問,猶豫片刻,還是轉身離開瞭。剛走瞭兩步,身後那門忽又打開,一個蒼老聲音問:“你是田牛的朋友?”

柳七忙回轉身,月影下,一個瘦高的老者跨出門來,腳似乎有些跛。柳七記起來,田牛在京城四處尋活兒,無意中遇見個修砧頭案板的老匠人,順手幫過那老匠人一把。老匠人感他熱心,便收他為徒,教他活計,並讓他住在自己傢裡。

柳七忙答:“我們是澶州頓丘同鄉。老人傢,田牛沒在?”

“田牛昨天說去會同鄉,從昨晚一直沒回來。”

“哦……”柳七心裡一沉,又一個不見瞭。

“你昨天沒見他?”

“見瞭,不過聚完就散瞭。”

“頭兩年,他常跟著那個叫烏扁擔的,在外頭亂混,夜裡常不回來。我勸瞭他許多回,他都不聽。後來才收瞭心,再沒在外頭過過夜。莫不是又被那個烏扁擔勾走瞭?”

“我也不清楚,多謝老人傢。”

柳七再沒心氣多言,轉身便走。走瞭十來步,回頭一望,那老匠還立在院門前,雖然隻見瘦高黑影,卻能覺出滿心憂念。田牛如此命好,竟能在汴京遇見一個疼念他的人。他不由得想起自己賃住的那房東一傢人,尤其小葉那女孩兒的清甜笑臉,令他心頭一暖,但隨之便湧起一陣悲涼。

這世間人心,有時冷比寒風,有時又暖比冬火。隻是寒風始終太大,冬火又從來太弱,一吹便熄。想要再燃,卻千難萬難。

他已經身心乏極,原要回住處去歇息,但一想,唐浪兒、解八八、鄭鼠兒都是在住處遇害,烏扁擔藏身在那座宅子,沒人知道,兇手都能找見。自己若回去,自然兇險。再想到房東一傢人,汴京上百萬人裡,好不容易遇著那點微火,就莫要引去寒風,讓它熄瞭。

但若不回住處,能去哪裡?

自小,他就覺著自己和鄉裡其他孩童不一樣,他不願睬他們,他們也不願理他。但那時至少還有爹娘傢人,尤其添瞭妹妹之後,瞧著那乖巧模樣,他心頭比父母更疼惜這妹妹。他一直都有些虛弱,在妹妹跟前,卻忽然生出許多氣力,為瞭護妹妹,便是與百十個兇漢鬥,他也不怕。可一場洪水後,傢沒瞭,爹娘沒瞭,妹妹也沒瞭。他一直沒哭過,不是忍著不哭,而是心裡冷透,哭不出來。雖然遇著江四、烏扁擔他們八個人,同患難、共逃荒,可心裡始終有道溝,護城河一般,圍在心外,連橋都難得搭起。眼下,就連這八人,也死的死、散的散。他不知是自己註定孤命,還是這人世本就寂寞。就像柳永,身為天下第一等詞人,不也寂寞終老?

他走出那巷子,呆望著月下草野,惆悵許久,被草叢裡躥出的一隻田鼠驚到,忙醒瞭過來,眼下不是悲情愁緒的時候,接下來那兇手便該尋我瞭,我不能就這麼死掉。慌忙中,他忽然想起一個人——作絕張用。

張用要尋烏扁擔和任十二,找那個朱傢小娘子。眼下雖不知道烏扁擔和任十二把那個小娘子弄去瞭哪裡,不過或許和那兇手有關。就算無關,張用在京城大有臉面,又極有智識,若能求得他出頭幫助,或許能找出那兇手。隻是,那兇手一定不是常人,甚而連是不是人,都未可知,真能找見?找見後又能如何?柳七忐忑許久,最後想,無論如何,試一試總比這樣驚怕無措好。

於是他快步進城,向染院橋趕去。一路上仍不時覺得有人跟、有眼盯。又累又慌,總算到瞭那個宅院,見張用正站在院子裡說話。他也不管讓不讓進,幾步走進瞭院裡,徑直走到張用面前——

“我知道那兩個轎夫的下落。”

“哦?你是來討五十兩銀子?”

“我不要錢,但你得答應我一件事。”

“哦?說。”

“這裡頭有樁兇案,你得答應我,找見兇手。”

“哦?接著說。”

柳七見那兩個仆婢全都盯著自己,廊簷下那個老婦人站起身,一個中年仆婦從旁邊的廚房裡走瞭出來,全都驚望向自己。他有些猶豫瞭。

“你就算隻說給我聽,這幾個人也要挨個問我,我也得挨個告訴他們。這一圈挨個下來,夠我算出第二層小軸輪的尺寸瞭。你莫耽誤我的工夫。說吧!犄角兒,關院門。阿念,搬個凳子來,這位柳七哥瞧著腿有些軟,讓他坐著說。”

柳七看著犄角兒忙去關瞭院門,阿念搬來兩隻黑漆圓凳,一隻放到柳七身後,一隻擱在前面,將地上一盞繡燈小心端起來,拿絹帕輕輕撣凈底下的塵土,小心擱在凳上。

“柳老弟請坐,你是造貓窩的?”張用笑著伸手示禮。

柳七聽瞭一驚,見張用眼瞅著自己背的青綢袋子,袋口明明紮著,他竟能猜出裡頭的物件,更憑此猜出我的營生?柳七惶然點瞭點頭,將袋子擱到腳邊,坐瞭下來。可其他人全都站著,隻有自己坐著,又有些不自在。

張用忽然蹲瞭下來,雙肘支在膝蓋上,兩手托住腮,又扭頭吩咐犄角兒和阿念:“你們也蹲下,好聽柳七先生開講。”

那兩個對視瞭一眼,犄角兒有些不情願,但看阿念笑著蹲下,也就跟瞭蹲在她身邊,一起望著柳七。柳七越發不自在瞭,之前聽人說作絕張用有些瘋癲,果然沒說錯。這樣的人靠得住?

“你信不信得過我不打緊,眼下你也沒有別的人可找——”張用托著腮、眨著眼又笑著說,“你慌得這樣,要我幫你尋一個兇手,那兇手必定瞄上瞭你。你說你知道那兩個轎夫在哪裡,你說這句話時語氣發虛,卻不像說謊。那你為何發虛?虛在‘在’這個字上,那兩個轎夫既在、又不在。那一定是已經死瞭。你腳底沾瞭新泥,褲腳被露水打濕,自然是從城外趕來。這麼晚瞭,你不去尋別人,隻來尋我,自然是找不見其他人幫你。因此呢,你說吧。”

柳七聽瞭,越發震驚,再不敢輕視張用,心裡也安穩瞭許多。於是,他慢慢講起幾個朋友相繼被害的事。剛講到看見烏扁擔和任十二的屍首,那個老婦人忽然奔瞭過來:“那兩個轎夫死瞭?我柔兒呢?我柔兒在哪裡?”

“嶽母大人,這位柳七哥並不知道您女兒的下落。”張用笑著抬起臉。

老婦人仍盯著柳七:“你沒見柔兒?你不知道她在哪裡?”

柳七忙搖瞭搖頭。老婦人頓時哭起來,張用站起身扶住她,笑著勸道:“您老莫慌,還是好生去揀豆子。您連那一籮豆子都沒揀完。您女兒那般嬌貴,不揀個三五十鬥,哪裡能求得回來?”張用哄著老婦人又到廊下坐好,抓瞭一把豆子在她手裡,老婦人抽泣著繼續揀選起豆子來。張用這才又回來蹲下,讓柳七繼續。柳七又將見到鄭鼠兒屍首、尋田牛不見的事說完。

張用聽後,笑著點瞭點頭,眼珠略轉瞭幾轉,忽然問:“你們九個人來京城幾年瞭?”

“三年多。”

“我瞧你兩隻手,原先該是做重活兒的。你們如何在京城謀到生路的?”

柳七有些納悶,不知他為何要問這個,便將自己一夥人逃荒來京的經過講瞭一遍。

張用聽後忽然盯住他:“你知道兇手是誰,對不對?”

柳七一驚。

張用仍盯著他:“你雖然知道兇手是誰,但看你的神情,你根本不信這人竟會尋到你們。我猜這兇手必定已經死瞭,至少死瞭三年!”

柳七越發驚得寒毛豎起。犄角兒和阿念也一起驚望張用,原本站在廚房門邊的中年仆婦也往前走瞭兩步。

“這個死鬼之所以尋見你們,一個一個地殺掉,自然是來報仇。說到他,你眼神裡始終有些躲閃,此人的性命是被你們謀害的,對不對?”

柳七驚望著張用,覺著自己的魂被這人剝開瞭一般,幾乎從凳子上跌倒。阿念和那個中年仆婦更在一旁同聲驚呼。

張用則仍笑盯著柳七:“你將才說起你們九個人來京城謀營生,有兩個字接連說瞭幾次——白幹。你求那貓窩匠教你手藝,說白幹也成;解八八去力夫店尋活兒,說白幹也成;麻羅去裱畫店,說白幹也成;鄭鼠兒去肥皂團工坊,說白幹也成……你們不過是逃荒來京,一兩個人為求一門生計,說白幹倒也不奇怪。但你們個個都這樣,這就古怪瞭。你們袋裡自然都有些銀錢,估計一兩年還是維持得過,因此氣才敢都這麼壯。你們都是逃荒之人,原先又都不過貧寒農戶,哪裡來的錢?自然是從那死鬼身上得來的,你們殺他,是為瞭錢。有瞭這本錢,你們才一起商議好,若想在京城立足,就得學一門技藝。哪怕白幹一兩年也成。對不對?”

柳七的心被戳瞭一刀一般,渾身頓時冒出冷汗。

張用繼續說:“你莫怕,我最怕麻煩,你們殺沒殺人、自不自首,與我無幹。天道循環,有欠有還,何須我插嘴插手?我隻是要替嶽母大人尋回女兒。如今這事又關聯到那個死鬼,你若願意說就說,不願意說,我再尋其他法子。這世上千缺萬缺,唯獨法子不缺。”

“我說……”柳七垂下頭,腳尖用力擦著地面,猶豫瞭半晌,才慢慢開口,“那場洪水中,爬上那隻筏子的,不是九個人,而是十個。第十個人叫黃三奇……”

這樁心事一直壓在柳七心底三年多,他們九人也始終回避這件事,誰都不願碰。這時終於被張用戳破,柳七心裡頓時輕松瞭許多。鬱積一旦開瞭缺口,便再止不住洪水外溢……

那天,柳七在洪水裡掙紮,眼見那隻木筏漂過來,忙拼力遊過去,卻被激浪不斷沖開。若不是馬啞子伸手拽住,早已沒瞭性命。他爬上那筏子,嗆瞭半天水,才漸漸緩過神來。那時才看到,筏子上有四個人,江四、馬啞子、烏扁擔、麻羅。每個人都全身濕透,滿臉哀疲。

後來柳七才知道,那隻救瞭他們命的筏子,原也並不是筏子,而是江四傢的籬笆。端午那天,江四回到傢,見傢裡籬笆的樁子被雨水泡松,整片倒瞭下來。便淋著雨去修籬笆,重新將樁子立穩,又砍瞭許多粗枝條,將籬笆密密紮瞭一遍。才紮好,洪水便沖瞭過來。江四被大水沖到籬笆上,籬笆又被連根拔起,他趴在籬笆上,迅即被沖走。回頭看自己的傢時,早已經被洪水沖塌,房頂的茅草梁柱四散漂開,到處濁浪黃洋,父母妻兒全都不見。他拼力叫喊,聲音卻被雨水聲掩住,連自己都聽不清。

他趴在籬笆上大哭起來,漂瞭一陣,看到水中掙紮的烏扁擔,才止住哭,伸手將烏扁擔救瞭上來。接著他們又陸續救瞭麻羅、鄭鼠兒、馬啞子和柳七。而後是解八八、田牛、唐浪兒。其中麻羅、烏扁擔和柳七早已相識,他們三個同在瓷場做碾工,用木槌捶碎瓷石瓷土。

黃三奇是最後一個被救上來的。認出是他後,大傢都有些愕然。

黃三奇在這頓丘縣幾乎無人不知。他父親黃藏是個瓷場主,多年前來到澶州頓丘開起瓷場。頓丘縣原先隻有兩座粗瓷小窯,而黃藏則是從磁州一座名窯偷學到精妙燒瓷手藝。當世名窯中,汝、官、哥、鈞、定等窯,不論南青或是北白,皆以單色純釉,講求清素靜雅之致。磁州窯則自成一派,主燒民間瓷器,器形豪樸,更引書畫入瓷,獨創白地黑繪新技,或剔花、或畫花,紋樣更是遍及花鳥魚蟲、龍鳳百獸、仙凡人物、市井百態……由於工藝精良、花色鮮奇,極得民間喜愛。此外,黃藏又極擅結交官府及豪傢,不上三年,便擠走瞭那兩傢小窯,獨占頓丘瓷市,連外州縣的瓷器也漸漸被驅走大半,黃傢因此成為當地巨富。黃三奇是傢中幼子,依仗父勢,更是百般招搖。

大雨洪水之中,眾人與黃三奇同舟,起先倒也顧不得多想。那籬笆承不住十個人,側翻瞭幾回。江四忙招呼烏扁擔、田牛、鄭鼠兒幾個壯些的,下到水中,抓緊籬樁,一起托住,這才勉強穩住籬笆,隨洪水一直漂往下遊。不知漂瞭多遠,不但水裡的江四他們沒瞭氣力,連柳七他們在籬笆上的,也幾次險些被浪拍進水裡。

麻羅望見前頭有一處高岸,岸上一棵大樹被沖倒,粗枝伸進水裡。他忙在籬笆上大聲招呼大夥兒,喊著號子,一起拼力,向那岸邊劃去。幾次被水沖偏後,借著一個浪頭,他們才終於靠近水邊那棵大樹。烏扁擔一把攀住那大樹的樹枝,麻羅忙喚柳七他們各自拽住一根樹枝,大傢一起用力,才費力靠瞭岸。眾人忙紛紛跳瞭上去,奔到高處,這才一起坐倒。回望過去,隻見一片黃濁汪洋,大水淹沒瞭大半個縣,除瞭縣城一帶,周遭盡成瞭海。哪裡瞧得見人影?各人連自傢房址都尋不見。黃三奇傢那般大莊院,也盡沒在瞭水底。那莊院正在洪水缺口邊,他爹那天過壽,正在擺宴,主客幾百口人全都被沖走。黃三奇去州裡買到一件壽禮,正騎馬往傢裡趕,才僥幸躲過一劫。

各人焦憂傢人,不由得一起放聲大哭。隻有柳七,呆怔怔坐著,心裡結瞭冰一般,一滴淚都流不出。

哭累後,一夥人仍呆坐在大雨裡。天漸漸暗下來,大傢都餓瞭。馬啞子身上背的佈袋裡有給傢人買的粽子,他拿瞭出來,默默分給瞭大傢,正好一人一隻。都是青壯漢子,一隻粽子哪裡填得瞭饑?但眾人身上再都沒有吃食。

柳七留意到,他們九人穿的都是舊佈衣褲,隻有黃三奇是藍綾衫子、青綢褲,背上還斜背著個白絹包袱,瞧著有些沉重。

烏扁擔也發覺瞭,他大聲問:“你包袱裡背的什麼?”

“嗯……是……蘿卜。”黃三奇身子往後縮瞭縮。

“蘿卜?拿出來大夥兒吃啊。”

“嗯……剛吃瞭粽子,接下來還不知道怎樣呢,得省著些……”

烏扁擔也沒再說什麼,氣悶悶嘆起來:“接下來咋辦?”

“先找個地方躲雨,等明天再尋傢人。”江四站起身子,四處望瞭望,“那邊有棵大樹,去那裡躲雨吧。”

大傢一起起身,走到不遠處那棵大樹底下,是棵老槐樹,幾個人圍抱不過來。大傢便靠著樹根圍坐避雨。雖然頭頂枝葉茂密,冰冷雨水仍不時滴落,眾人心裡又都寒透,互相擠挨著,都默不作聲。唯有黃三奇一會兒哭幾聲,一會兒又怨冷怨疼怨爹娘。烏扁擔受不得,何況這時節哪裡還分尊卑貴賤?他便吼罵瞭兩聲。黃三奇也明白這情勢,低聲碎叨瞭幾句後,便悄然收聲瞭。

好不容易挨到天亮,眾人忙一起回到水邊。一眼望過去,仍是一片無邊濁海。十個人尋瞭一整天,一個都沒尋見自己傢人。隻見到一些災民,都是離洪水稍遠高地上的人戶。縣城外一座小丘坡上,有官府舍粥賑災。他們在沖壞的房屋裡一人尋瞭一個碗,過去排隊領瞭一碗粥、一隻餅。其他人都隻喝瞭粥,勉強止住饑,餅省著沒敢吃。隻有黃三奇連粥帶餅全都吃盡。

大傢四散開,又各自繼續去尋親人。柳七沿著水邊茫茫地走,越尋心越冷。也愈發覺著,上天無情,活著隻有苦,爹娘和妹妹死瞭恐怕反倒好,少受些磨折煎熬。不知走瞭多久,天快黑時,他無意中又走回到昨晚上岸的地方,其他九個人竟也全都又聚在瞭那裡,都坐在水邊,有的在哭,有的在發怔。柳七疲乏之極,過去默默坐到瞭一邊。

坐瞭半晌,黃三奇忽然一把抹掉臉上的淚水和雨水,拖著哭腔說:“我要去汴梁,我要去尋我二伯父!我二伯父是京城大吏,刑部衙前開拆官,在三品京官兒手底下辦大事,比我爹更強。二伯父最疼我,說我最靈便,常喚我去京城,跟著他發跡。你們誰願跟我去?”

眾人望著他,都沒答言。

“你們九個裡頭,我認得一半多,都在我傢瓷場做過工?你們三個在碾場——”黃三奇伸出左手尖細小指,挨個朝柳七、麻羅和烏扁擔點過,又指向馬啞子,“啞巴,你是馱釉灰的,對不對?獨眼,你是……淘泥的?江老四,你是裝坯的?你上回偷瞧我爹裝窯,被打瞭一頓攆走瞭?”

柳七有些吃驚,他們九個人中竟有六個在黃傢窯場做工。場主黃藏怕手藝外泄,將窯場分隔成幾個院子,一道工序一個院,讓數百名工匠彼此區隔。每個工序的要緊環節,隻傳給自己子弟親族,嚴防雇工偷學。尤其是裝窯時,生坯數量、位置與火道佈排極有講究,略有差池,則一窯盡毀。因此,從不許外人偷窺。

黃三奇又望向解八八、唐浪兒和鄭鼠兒:“隻有你們三個沒見過,不過不怕,我不分新舊,隻要路上伺候得好,到瞭京城,我一定讓二伯父賞你們個好差事,讓你們好吃好穿,好歹也跟著我風光一回。”

大傢聽瞭,互相望望,都是貧苦人,又都沒有出路。麻羅先點瞭點頭,唐浪兒和烏扁擔忙跟著點頭,江四、鄭鼠兒、解八八、田牛也相繼點瞭下頭,馬啞子縮在最那頭,不知有沒有點頭。柳七自己則有些見不慣黃三奇那驕橫樣兒,沒有作聲。

“你們都願意跟著我?好!我都帶著。也讓二伯父瞧瞧,我不是喪傢的野犬,隻剩個瘦影兒。我腳骨都要斷瞭,再走不得路,你們幾個去給我尋頂轎子,天要黑瞭,我死也再不睡那大樹底下,幸好昨晚沒有雷,若不然早就被劈成焦骨頭瞭。今晚我得找個舒坦住處。”

《清明上河圖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