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蘿卜

物一理也,通其意,則無適而不可。

——蘇軾

寧孔雀坐在繡架前,輕拈繡針、細引烏絲,在白絹上慢慢繡著。她繡的不是花鳥,而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去年,她夫妻兩個約瞭姐姐、姐夫去東郊賞春,回城時經過爛柯寺,姐姐寧妝花要燒香,他們便陪著進去。她從不信這些,不願進佛殿,便獨自在院裡看那株梅樹。樹枝頭一隻小蜘蛛懸著絲落到她頭上,她忙一把掃掉,連發髻上那支青玉孔雀簪也拍落在地。這是京城第一玉匠、天工十八巧裡頭的“玉巧”裴蝦須特地為她雕造的,裴蝦須鏤雕功夫精至毫末,陰紋纖細圓勁,如同蝦須,因此得瞭個“蝦須雕”的名號。寧孔雀忙撿起玉簪一瞧,見簪上沾瞭許多灰塵,尤其那些細縫裡,灰塵鉆進去拭都沒法拭。而那隻小蜘蛛則在不遠處慌逃,惱得她過去一腳狠狠碾死瞭。

這時,身邊忽然有人感嘆:“花落不因蜂蝶去,風起何關燕雀來?阿彌陀佛。”

她扭頭一看,是個小和尚,左手合十,右手拿著卷經書,瞧著溫文和善。她雖沒聽懂小和尚念的是什麼,卻也知道他是在責怪自己不該殺生,便反駁道:“是它來招惹我,你倒來怪我?”

“道是怨鶯啼春亂,隻因心事難與言。阿彌陀佛。”

寧孔雀聽瞭,心忽而一顫。許多夜晚,終於繡完當天的活計,又將傢中裡外都安排停當後,她才能回到臥房,坐在繡墩上歇口氣。望著鏡子裡的自己,始終那般疲憊,像隻用舊的繡枕一般,裡頭空洞洞,填滿瞭委屈。這委屈跟姐姐都沒法說,日日堆積,化成百樣焦躁,隨處發作。她自己其實不願這樣。

她不敢再輕忽這小和尚,忙斂容恭問:“請問小師傅法號?”

“小僧弈心,多舌唐突,還請女施主寬恕——”弈心望著她,眼神中隱隱有些關切,“這部《心經》請女施主收下,若有煩惱,默誦一遍,有寧神靜心之益。”

“可我識不得幾個字。”

“不識字更好。佛法不在文字言語中,隻在一心清明間。”

她沒再推辭,道過謝,雙手小心接瞭過來。回去後,她掀開那經書,見大半字都不認得,但一想弈心小和尚那話語神情,料必不會誑人,便另請木匠制瞭一張繡架,裁瞭三尺白絹,繃在上面。心裡躁鬱時,便坐下來,用墨絲將那經書上的字一個個繡出來。果然如弈心小和尚所言,隻要坐下來繡這經書,心頓時便能清靜下來。一年多來,她已經繡瞭十幾幅,繡好一幅便拿去賣給繡坊。她繡的《心經》價自然高,一幅甚而賣到十貫。她六七歲便開始跟著父母進絲絹、賣錦緞,自小便養成分文必爭的性兒。然而,賣繡經的錢,她一文都不願用,全都拿去施舍給窮苦之人。這成瞭她抒瀉心中躁鬱的唯一渠路。

不過,今晚她不是由於躁鬱而繡經,相反,她從沒這麼安悅過。嫁給丈夫牛慕三年多,就像是嫁給瞭一隻會走路的空袋子一般,不但絲毫沒有助力,反倒要日日往這袋子裡填米填肉,填滿後又得背負它度日。直到今天,這個丈夫終於像丈夫瞭。不但願意替她分擔憂愁,那言語神情間一沖而起的男子氣概,更讓她一直強撐瞭許多年的心終於能歇一口氣。雖然牛慕那樣一個人,百事不通,恐怕也打問不出什麼。不過隻要他有瞭這心,她已極知足。

她坐在繡架前,反復回想丈夫臨出門前那些話語和笑容,一個人不由自主便露出笑來,甚而連姐姐失蹤的事都暫忘瞭。

眼看著窗外天越來越黑,她漸漸有些擔心起來,不知丈夫去瞭哪裡。正在憂心難寧,忽然聽到院門砰地被撞開,接著便傳來丈夫的叫嚷聲,她心裡一沉,丈夫似乎吃醉瞭。

她忙起身迎瞭出去,見丈夫歪坐在門邊,靠著門框,扯著嗓高聲念著什麼“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她頓時愣在堂屋前,像是炎夏天猛然被凍雨澆透。婆母聽到,也忙趕瞭出來,見到兒子這樣,掙著老腿急步過去罵道:“呆繭兒,你這是造死啊!寧傢姐姐不見瞭,你卻出去灌尿湯,還敢在這裡高呼大嚷的!”

牛慕卻似乎沒聽見一般,抬起頭望向寧孔雀,嘿嘿怪笑瞭兩聲,隨即拖著舌頭罵道:“女子四德,除瞭婦功,你算略盡瞭些本分,其他三樣,婦德、婦言、婦容,哪一樣你沾得上半毫?三年瞭,連個鳥卵也懷不上,你是想讓我牛傢斷後?我容讓你三年,已容讓夠瞭。你若再不悔改,我也便再無恩義,一紙休書,逐你出門。”

寧孔雀直覺得這些話,一字一字,利箭一般,盡都射向自己胸口,射穿瞭心。她凍住瞭一般,分毫動彈不得,淚珠一顆連一顆大滴滾落。

張用坐在門檻上,搖著扇,彈著舌頭,略想瞭一陣。

這蘿卜案藏瞭許多鬼,但此鬼非彼鬼,乃是有人扮鬼。他最愛的便是揭破這人間之鬼,因此興致大漲,連水運儀象臺都暫且靠後瞭。

他站起身,一把扯起胡小喜:“鼻泡老弟,走,去力夫店!”

胡小喜有些詫異:“都已過二更天瞭。”

“茶待蟄後,薑趁霜前,捉鬼正要夜半時。犄角兒,拿燈籠,咱們租驢子去。”他又望向仍坐在院裡垂頭落寞的柳七,笑著說,“楊八兄,你也一起去!”

柳七先是一愕,隨即明白瞭他的用意,知道他是在替自己遮掩身份,便忙站起身。

“小娘子沒找見,我睡不著,我也要去。”阿念回頭看瞭一眼仍在廊下揀豆子的區氏,望向張用,臉露哀求。

“好!”

“謝謝張姑爺!我另取一盞燈籠。這盞不能拿出去。幾年前,官傢見瞭小娘子刻絲,愛得瞭不得,特地賜瞭這盞燈籠,讓內侍送來的。小娘子說官不官傢的她不管,但這上頭繡的這隻翠鳥神態極好,她夜裡吃碧光酒時,專要點這盞燈。有天還吟瞭句詩呢,說‘柳借春光吟翠鳥,花憑細雨謝東風’。”

張用聽到那句“官不官傢的她不管”,心裡一動,越發覺得朱克柔這女子堪可為友。

阿念慌慌跑進堂屋,片刻後又快步跑瞭出來,手裡提瞭盞白絹圓筒燈籠,上頭繡瞭一叢蘭草,草葉上一隻紅殼雙叉角的甲蟲:“上回找不見那隻獨角仙,我傷心瞭兩天。小娘子特地給我繡瞭這隻獨角仙,讓我拿到白虎橋燈籠顧傢,請天工十八巧的‘燈巧’顧星山繃瞭這隻燈籠。張姑爺,你瞧,這隻獨角仙和我丟的那隻一模一樣。”

“難怪你愛梳這雙叉髻,犄角兒偏又叫犄角兒,你們兩個叉叉對叉叉,正好一起去叉鬼,哈哈!”

張用大笑出門,搖著扇大步走在前頭,胡小喜忙牽瞭驢子,跟著其他三人快步跟在後面。到瞭巷口,那王傢轎馬店已經吹燈關門。張用用力拍門,叫醒店主,讓犄角兒付錢,租瞭四頭驢子。五個人騎著驢,一路鈴聲伴月影,向東水門外行去。

途中,犄角兒將“天工十六巧”齊聚銀器章傢、工部那個宣主簿失蹤不見的事講給瞭張用,張用聽瞭,越發歡喜,這事環扣環、謎纏謎。兩邊又都和朱克柔有關,正好一處勘破。

過瞭虹橋,來到力夫店時,店門也已經關瞭。張用跳下驢,又用力拍門。半晌,店門開瞭,店主單十六端著油燈,一臉納悶。

“單老哥,那個八八哥死瞭沒有?”

單十六才搖瞭搖頭,張用已從他手裡搶過油燈,徑直朝裡走去。他常來力夫店,知道廚子住的小宿房在右邊靠裡,一把推開門走瞭進去,一股膻臭味立即撲鼻而來。靠門這頭炕上,一個人光著幹瘦脊背騰地坐起身,是那個瘦廚子,瞪著睡眼驚望。張用並不理他,見靠裡墻那頭還躺著個人,便走瞭過去,湊近舉燈一照,見那人面色青灰,發如枯草,緊閉著眼,眉頭擰皺,嘴唇焦裂,脖頸處包著一條青絹,浸出黑褐藥汁。他伸手摸瞭摸額頭,極燙,便問那瘦廚子:“他醒來過沒有?”

瘦廚子忙說:“一直這樣,隻昏昏怔怔說渴,我喂過幾道水瞭。”

張用又湊近解八八脖頸,輕輕揭開包紮的青絹,粘附的藥膏隨之也翻卷起來,露出底下傷口,緊靠著喉頭,有三寸多長,已經用細絲線縫合,但傷口烏紅,有些膿腫。喉頭左上方,還有一處小傷痕,斜斜一小道,不深,血已凝住。張用看瞭,心裡一動,閃過一個念頭,笑瞭一下,湊近那青絹嗅瞭嗅,又重新輕覆到傷口上,回頭問:“敷的什麼藥?”

單十六已跟瞭進來,忙答:“是趙太丞看治的,敷的是南星散,另還開瞭內服的麻黃散,用溫酒喂過兩道瞭。”

張用閑來愛讀藥書,一聽便知道,這兩道方子都來自三年前官傢詔令太醫局編修的《聖濟總錄》,這內服外敷兩個金創方子都隻是止血止痛。解八八這時顯然是疼痛脹悶、陽虛熱燥,便說:“明天換個藥方試試,白薇散內服,磁石散外敷。趙太丞應該知道。走,咱們到外頭去。”

他剛轉身就見柳七和胡小喜、犄角兒、阿念都擠在門邊朝裡張望,柳七眼中閃著憂懼,他朝柳七微點瞭點頭,便朝外走去,那幾人忙讓開瞭路。

走到外間店裡,張用用油燈照瞭照地上:“這地上血跡清除瞭?”

“嗯。”單十六忙跟過來,“解八八脖頸上那血泉湧一般,這門邊淌瞭一大攤。我替他捂那傷口,帕子和佈全都濕透瞭。葛大夫來才勉強止住瞭血。我知道這兇案場地不能亂動,一直留到上午程介史來查看過,又喚瞭仵作來查驗記錄過後,這才讓渾傢清洗掉瞭。”

“其他地方還有沒有血跡?”

“咋沒有?滿處都是血!”單十六的妻子阿蔡走瞭出來,眼裡滿是後怕,指著地上比畫,“門邊一大攤,門外棚子下頭那根凳子邊一小攤。我把那血帕子和佈裹成一團捧著,到河裡去洗,血水沿路灑瞭一溜。今早起來看,從門到廚房地上也灑瞭一溜。”

“是我手上的血,我去廚房裡洗過手。”單十六補充說。

“我讓他去河裡洗,他卻忙著要去請趙太丞。廚房水瓢、缸沿兒、盆子、菜筐子裡到處沾的血。還好上午店裡沒人,若讓客人見瞭,還敢做生意?尤其門邊這一大攤,我鏟瞭兩鍬爐灰都沒吸幹凈,這會兒還有印子呢。”

張用彎下腰拿燈照過去,見門邊地面上果然有一大片灰印子。他又弓著背朝廚房一路細細照過去,阿念也忙挑著燈籠過來照。地上也隱隱有些掃抹後的暗痕,仔細瞧,辨得出原本是一滴一滴,或左或右或中間,橫隔不過一尺,斷斷續續一直延到廚房裡頭。廚房臨著河岸,灶臺靠著裡墻,一張大案板擺在窗邊,上面擺著砧板、菜刀、幾摞碗碟。右墻邊則並排擺著米缸和兩個大竹筐,一個筐裡幾隻尚未煺毛的雞鴨和幾隻生豬頭,另一個裡裝瞭些青菜蔥韭蘿卜。墻角則是水缸,缸沿上果然有兩滴血痕。張用又照向菜筐,菜筐沿兒上也有幾點血跡。

他回頭一瞧,其他幾人全都跟瞭進來,他從那菜筐裡取出一根青頭蘿卜,回頭問:“解八八嘴裡含的那根蘿卜呢?和這個一樣嗎?”

“一樣!”阿蔡叫起來,“怪道今早我來看時,菜筐裡菜葉子上有幾點血跡!我還罵我丈夫張著血手到處亂摸,趕緊把那幾片菜葉子摘下來丟瞭!”

“解八八嘴裡插的那隻蘿卜我收在櫃子裡瞭……”單十六忙轉身出去,很快又回轉來。手裡拿著個舊佈卷兒,他打開佈卷兒,裡頭是個青頭蘿卜。

張用將手裡的蘿卜並過去一比,果然一樣,根須上都沾著些紅泥。

單十六忙說:“這是去年的冬蘿卜,一直藏在地窖裡,就剩最後幾個,前天才取出來,裡頭都絮糠瞭,不中吃,隻能拿來燉湯,取些味道。”

“那兇犯鉆進這廚房,咱們都沒聽見!”阿蔡怪嚷起來。

“昨晚月光鉆進我房裡,我也沒聽見,哈哈——”張用笑著走瞭出去,來到店門外,其他人全都跟瞭出來。棚子下左右各擺著一張長方桌、兩根條凳。

阿蔡指著左邊靠外那根凳子:“就是這下頭有一小攤血。”

張用俯身一照,地上也有片烏印子。他略想瞭想,而後直起身子,笑著朝河邊望去。

阿蔡在一旁又說:“我去洗帕子和佈,到河邊一路滴的都是血,不過白天上下船來往的人多,都踩沒瞭。”

張用卻聽而不聞,笑著念起《莊子》裡的句子:“攝緘滕,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滕扃鐍之不固也……”

眾人都有些納悶,張用回頭望向一臉蒙然的胡小喜:“鼻泡小哥,這裡已經查完,咱們去看那唐浪兒的亡命地。”

他將油燈交還給單十六,騎上驢子就往虹橋那頭趕去。其他幾人也忙騎驢跟著。這時已近午夜,店鋪的燈光都已滅瞭,沿河街上更不見人影。張用想著這蘿卜案,比他預料的更加幽曲,讓他越發暢快。

一路上瞭虹橋,卻見有個人影立在東橋欄邊,望著河兩岸。張用經過時,就著月光一瞧,是個中年男子,身上挎著個木箱,背影微僂,心神凝註,渾然不知周遭。他立刻認出來,是宮中畫院待詔張擇端。

張擇端工於界畫,最善畫宮室樓臺舟車。幾年前,他曾找見張用和好友李度,向他們請教屋宇間架構造。張用見他為人木訥,不通世故,全部心思都在畫上,是他最愛的一等人。無事時常去尋張擇端,逗他說笑。張擇端卻從來聽不懂頑笑,張用自己笑得要倒,他卻愕然張大眼,像是在瞅一幅亂抹的畫一般。張用正是要看他這神情,便笑得越發開心。

他見張擇端半夜立在這裡,自然又是在琢磨一幅新畫,便扯住驢子,下去悄悄走到張擇端身後。張擇端卻渾然未覺,口裡喃喃念叨:“米傢客店前兩隻,房傢客棧、章七郎酒棧前五隻,力夫店前兩隻,左岸一共九隻船。還有,米傢客店前外頭那隻船上丟瞭一根紅頭蘿卜……”

張用一聽,大為納悶,忙問:“紅頭蘿卜?”

“嗯。”張擇端卻並不詫異,更沒回頭,繼續囈語般念叨,“不過,那隻蘿卜丟得晚一些,不必畫進去。梅船上那具棺木下得早,也不必畫……”

張用知道這人一旦入癡,便是隕石也砸不醒,便拍拍他的肩膀,笑著轉身回去,見胡小喜諸人都停下來望著他。他翻身上驢,說聲“走”,驅驢便下瞭橋。

胡小喜見張用這麼瘋瘋癲癲的,心裡暗暗後悔。

他早就聽說張用得瞭瘋癥,這時看來,那瘋癥並沒消盡,一陣極聰敏,一陣又頑童一般,言語行事全沒道理。自己已經累得骨頭酸疼,大半夜還跟著他瘋癲。

不過他再一想,張用雖瘋,智識依然遠超眾人,眼光又極銳利,似乎能看穿人心一般,自己那笑癖便被張用一眼瞧破、一言化解。何況他對這蘿卜案似乎極熱心,未婚妻朱克柔又牽連進去失瞭蹤。跟著他,說不準真的能破瞭這案,再辛苦些,也值。

於是他趕到前面帶路,一起往東行瞭一小段路,在月影下認出岸邊一棵歪柳樹,便停瞭下來:“唐浪兒的屍首就是在這裡發覺的。”

今天上午,他跟著程門板一起趕到這裡時,岸邊圍著幾個人。他大聲驅開那幾人,過去一瞧,岸邊是片小草坡,唐浪兒歪著頭仰躺在草上,嘴裡塞瞭根蘿卜,脖頸上一道深口子,血流瞭一大攤。

胡小喜見圍觀的人中有個挑擔的後生,認得是賣乳酪的牛小五,每天早晚都走這條路,忙向他詢問。牛小五似乎巴不得被問,忙紅漲著臉、濺著口水大聲說:“我瞧見瞭!昨天我出城時天已經麻黑瞭,走過這裡時,先聞見一陣酒香肉香,扭頭一瞧,見兩個人坐在黑影裡,隻瞧見背影,臉沒看見。不過,其中一個說的話我還記得,那個人舌頭發硬,已經半醉瞭,大聲教訓另一個,說‘你這愚木頭,婦人便是要騙,你越騙,她們越心歡。你實誠,她們反倒嫌你呆蠢,沒點兒風流性兒’。我忙著回傢,便沒停腳——咦?不對!不是這裡,還要往東一些!這棵歪柳樹我最熟,每天挑瞭東西到這裡都要歇一腳。昨晚我是過瞭這棵歪柳,往東走瞭一小段才見到那兩個人。和這死的沒幹連?”牛小五嚇得忙閉住瞭嘴。

胡小喜聽瞭,忙走到屍首旁,彎腰湊近聞瞭聞,唐浪兒身上有些殘餘酒味,再抓起一隻手一瞧,手指上油油的,散出些肉甜香,似乎是蜜燒鴨的味道。他便讓牛小五帶他去昨晚那個地方,兩人往東走瞭百餘步,牛小五忽然叫道:“是這裡!看那酒壇!”

胡小喜朝岸邊一瞧,草坡下亂草叢裡倒著隻小酒壇,旁邊有兩隻粗瓷碗。還散落著一些啃凈的鴨骨頭。他忙跑去向程門板回復,程門板讓他立即去查問這酒和鴨的來歷。

離這裡最近的是溫傢茶食店,他傢的蜜燒鴨極有名。他便小跑著去瞭溫傢茶食店,一問那個侍女雷珠娘,果然有這回事。說昨天傍晚天快黑時,橋對面霍傢茶肆的面匠唐浪兒進來買酒和蜜燒鴨,他是獨個兒進的店,不過,店外頭似乎有個人在等他,那時店裡客人正多,她也隻瞧見一個背影,記不清瞭。唐浪兒沒帶盛酒的器皿,要跟雷珠娘借。雷珠娘不敢答應,叫瞭店主溫長孝來。溫長孝認得唐浪兒,便把酒壇和兩隻碗借給瞭他……

胡小喜將這些事都講給瞭張用,張用聽瞭,笑著不應聲。

阿念卻問道:“兇手難道是和他吃酒的另一個人?”

“你忘瞭那兇手是來報仇的?”犄角兒忙反駁,“唐九若認得兇手,逃都來不及。若是不認得,怎麼會買酒跟他一起吃?這一起吃酒的應該是熟人朋友,難道是解八八?可他們在那邊吃的酒,唐浪兒卻死在這裡。或者是解八八先走瞭,或者見到兇手殺瞭唐浪兒,嚇得逃回力夫店,結果還是被兇手追到瞭?”

胡小喜一聽,忙問:“報仇?你們知道兇手來由?”

張用在一旁笑著接過話頭,望著柳七說:“這位楊八兄弟認得唐浪兒,說有回吃醉瞭酒,大傢各自吹噓自傢本事,唐浪兒講起當年在傢鄉一樁秘事,他們九個同鄉曾殺瞭一個富戶子弟。”

“哦……原來如此。這樣兇手就有些眉目瞭。那富戶子弟既已被殺,兇手難道是他的親舊?”胡小喜忙問,“這位楊大哥,你還知道些什麼?”

張用又搶瞭過去:“我都已問過瞭,他隻知道這一些。其他再不清楚。”

胡小喜隱隱覺得張用在隱瞞什麼,那個姓楊的人瞧著也有些可疑,卻不好再多說。

張用從阿念手中要過燈籠,走到那草坡下仔細照著查看,那片青草已經被壓亂,一叢草葉上沾瞭許多暗紅血跡。他瞅瞭一會兒,抬頭說:“去發現酒壇那裡。”

胡小喜忙帶著張用等人繼續向東,來到那片草坡。那隻酒壇和兩隻碗已經和唐浪兒屍體一起搬到瞭霍傢茶肆。草叢裡隻剩些鴨骨頭。張用挑著燈籠照瞭半天,似乎並沒瞧出什麼。他又照向水中,岸邊凹進來一個小水灣,灣裡浮積瞭許多枯葉、碎木、浮渣。河水在這裡略微一旋,隨即又向下遊流去。張用望著水流,不知在琢磨什麼,呆瞭半晌,回頭問胡小喜:“唐浪兒嘴裡含的蘿卜是什麼樣的?”

“是個紅頭蘿卜,應該是江南運過來的冬蘿卜,而且洗過,極幹凈。”

張用聽瞭一笑:“好,這裡看罷,咱們去南郊另兩處兇地!”

胡小喜已經累得要癱倒,張用卻不管不顧,提著燈籠,騎瞭驢就走,像去赴宴一般。

《清明上河圖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