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華藏上師

西康諾那呼圖克圖法嗣大持明金剛阿闍黎耶蓮華金剛藏班智達吳潤江 上師(即 華藏上師) 淨土法門開示集要

目 錄

一、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二、 跋

  一、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

時 間:民國四十九(一九六O)年十二月

地 點:美國舊金山大埠正善佛道研究會講堂

講述者:蓮華金剛藏聖者吳公潤江 上師(即 華藏上師)

當我們聽講佛經時,就要入定,只要證一個三摩地,就可以得了。最要緊是要將時間打破,如果時間不打破,就不能相應。如何將時間打破?是要將過去、現在、未來的時間打破,變得過去、現在、未來三時合為一時。即現在將本師釋迦牟尼佛二千年前講經追回一樣,追回過去的時間,成為定力。追回過去時間,將過去釋迦牟尼佛的法再開出來。如果能入定,可將千萬億年時間追回;如果不能入定,就不能追回。現在入好深的定,將釋迦牟尼佛當年的講經法會追回,即現在講經等於你們在釋迦牟尼佛住世講經時一齊參加。

現在略略講經名,本經經名本來不叫《佛說阿彌陀經》,所以大眾研究經名,一定先要將梵文、藏文對照過。經名本叫《十方佛稱讚淨土經》,詳細來講是叫《十方佛稱讚諸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唸經》。鳩摩羅什譯經不是直譯,他是從意譯,將大意譯,所以連經名都改了,改成《佛說阿彌陀經》,他改得好。第一點是經名。第二點這本經是講六方佛,即東、南、西、北、上、下,就是六方;但釋迦佛本來是講十方佛,鳩摩羅什卻省了四方,還有東南世界有什麼佛、西南世界有什麼佛、東北世界有什麼佛、西北世界有什麼佛,釋迦佛一共是講十方佛,都一齊講完。是鳩摩羅什嫌麻煩,中國人也嫌麻煩,將「十方」省為「六方」。我要將這本經的原本味道講與大家聽,這是兩個意思。

第三點本經有沒有譯錯,就要研究了。大眾在中國,你傳我,我傳你,沒有校對,不知道有沒有錯。如果經是在西藏譯的話,一個字不對都要對到正的。這本經最錯的是那一個字呢?是譯錯了一個字,全經最重要的一個字,他就譯錯了最重要的這個字,現在略略講講,大家要記住:「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就是譯錯了「執」字,那不是「執」字,那是「念」字--「念持名號,一心不亂」,而不是「執」字。因為解經的法師都是在文字上做工夫,沒有在意思上做工夫,所以往往都是以訛傳訛。今日說明為什麼譯錯的原因,現在解解,我是有證據的。那「執持」的字,梵文叫「阿陀那」,在佛學辭典裡有的:「『阿陀那』(術語)心識名,阿賴耶識之別名,譯曰『執持』。此識之力執取維持善惡之業因及有情之身體,使不破壞。」大眾輪流看看,或者可以抄了它,這個證明他是譯錯的。

《阿彌陀經》是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那是在姚秦符堅時代譯的。大眾請看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捨衛國,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希羅、離婆多、周利盤陀伽、難陀、阿難陀(本來「難陀」梵文叫做 Lender ,「阿難陀」叫做 Alender,梵音是這樣讀的)、羅睺羅(梵音叫 La who La)、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訶劫賓那、薄拘羅、阿由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

這裡是十六尊羅漢,再加上降龍、伏虎兩尊羅漢,就成十八尊羅漢,而這裡改為十六尊羅漢。每個羅漢都有一種長處,好像舍利弗是智慧第一,各人都有一種本領。

「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諸天大眾俱。」

這是講阿羅漢已到齊了,菩薩到齊了,二十八天也都到齊了。

本來經典是有人問才講,但世尊好慈悲,當時沒有人問,便自己講。只有這本經是例外,其他經典必定有徒弟發問才講的。今天世尊發大慈悲心,雖無人問,卻自己講出來: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從這個世界過十萬億佛土,這個「佛土」我略略講講。怎樣才算是一個「佛土」呢?我現在說一個小世界:小世界是一個須彌山,四個大部洲,外圍有鐵圍山圍繞住。須彌山外面第一重是七重香水海,第二重是七重金山,第三重是鹹水海,第四重是四大部洲,再外重是鐵圍山圍繞住。日繞須彌山而行,月繞須彌山及四洲而行。月不是繞地球而行,科學家是錯誤的,實在月繞須彌山及四洲四隻角而行。即繞地球,只是其四分之一。四個洲中地球是南洲。一個太陽系是小世界,合一千個小太陽系叫做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成為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成為一個大千世界--這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個佛土。聽我講個偈:「三千大千界,一華藏如來。」這是「華嚴經」的華藏莊嚴界。「華藏」即「莊嚴」這樣解。這十萬億佛土是「一華藏如來」這樣解。即是一佛土包藏了一百萬個小千世界,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一個佛土。從這個東方娑婆世界向西再過十萬億佛土,那是好遠的地方,有個世界,叫極樂世界。「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阿彌陀」是「無量」的意思,即是無量光、無量壽。

「舍利弗,彼土何故名為極樂?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是故彼國名為極樂。又舍利弗,極樂國土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樓閣,亦以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而嚴飾之。池中蓮華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潔。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又舍利弗,彼佛國土常作天樂,黃金為地。晝夜六時,雨天曼陀羅華。」

「雨」字圈去聲,即是降花的意思。

「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

這個「食」字不當「食」解,是「飯」字,乃名詞,要圈去聲(上面的「飯」是動詞)。

「舍利弗,極樂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復次舍利弗,彼國常有種種奇妙雜色之鳥,白鶴、孔雀、鸚鸝、舍利、迦陵頻伽共命之鳥。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

以上所講是指依報莊嚴。怎樣才算依報、怎樣才算正報呢?佛所依的地方是「境」。依報是「境」,正報是「身、口、意」。一個是境,一個是心。這裡是說境:有七重欄楯、七重行樹、七寶池、八功德水,又有種種金、銀、琉璃,這是說境的莊嚴,明白嗎?同時又講種種雜色鳥:孔雀、鸚鵡、舍利;迦陵頻伽這種鳥是兩個頭,卻只有一個身體。這共命之鳥是兩個靈魂同一身體,兩個頭有不同思想,或者是一個善、一個惡,不過同一個身體,是兩頭鳥,兩個識田不同。「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這處是講三十七助道品。若專講三十七助道品是要講兩三天,所以現在只從略說。「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這處略略點一點睛,這是講「菩提心要」。「菩提心要」是從內覺,內覺是撥迷歸覺。這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都叫大眾起覺悟心,撥迷歸覺。即注重法身,識破色身--教你識破色身,看重法身;即法身重,色身輕的意思。「菩提心要」是撥迷歸覺,這是內覺。

「舍利弗,汝勿謂此鳥實是罪報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國土無三惡道。舍利弗,其佛國土尚無惡道之名,何況有實?是諸眾鳥,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舍利弗,彼佛國土,微風吹動諸寶行樹及寶羅網,出微妙音。譬如百千種樂,同時俱作。聞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舍利弗,其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裡仍是說依報莊嚴。大眾聽到這種種音樂而起覺悟心來念佛、念法、念僧。念佛、念法、念僧不要向外馳求念,總要向內薰修來念。如何是向外馳求念呢?大眾念佛,求佛接引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叫做向外馳求念。向外馳求,只能帶業往生而不能成佛。至於向內薰修是起覺悟心,將色身看輕,法身看重。一定要心生淨土,心與佛相應,心安住淨土。住於常寂光土之中為最高;住於實報莊嚴土次之;如果身生淨土是再又次之。剛剛所說「心生淨土」與「身生淨土」不同,現在中國顯教是身生淨土,心與淨土還是脫離關係,只是帶業往生,身安住化城,未安住淨土。現在所講阿彌陀佛四個淨土中,第一個淨土是凡聖同居 土,那是阿彌陀佛變化一個地方,使你帶業往生去讀書,這是起點,是教化眾生入幼稚園讀書的起點。所以中國的顯教念佛往生,至到這個境界為止。

「舍利弗,於汝意雲何,彼佛何故號阿彌陀?舍利弗,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為阿彌陀。」

這段是說正報莊嚴。前面是說境,這裡是說身口意,是講心;一個境,一個心。

「又舍利弗,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故名阿彌陀。」

「阿僧祗劫」是大劫,是無量無數的劫。

「舍利弗,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

這是說阿彌陀佛化了這個化城,成功已達十劫之久。因為常寂光土是沒有時間的,實報莊嚴土也沒有時間,但是這個化土是有時間性的。因為生死有兩種:凡夫的生死是叫做「分段生死」,好像人、狗、豬一類一類,分類來生死,這是眾生的輪迴生死,叫做「分段生死」;但是菩薩的生死叫做「變易生死」,那是從蓮花胎變化、換過,由凡聖同居 土轉到方便有餘土,再由方便有餘土轉到實報莊嚴土,這是變換胎,這與分段生死不同。所以大修行人要二死永斷,變易生死要撇掉,分段生死亦要撇掉,然後才到涅盤的境界。如果有分段生死、變易生死,都未到涅盤的境界。現在說正報莊嚴:

「又舍利弗,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眾,亦復如是。舍利佛,彼佛國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這段還是講凡聖同居 土與方便有餘土的境界。凡聖同居 土如何能往生呢?凡夫念佛能念至一心不亂,將見思疑惑暫時降伏,命終將妄念停一陣間,就可往生。現舉例以一個故事來說明:從前北方有一個軍人叫孫傳芳,在民國十三、四年間,在北方戰爭將林師長的侍從兵捉住,把他斬掉。後來孫傳芳失敗了,信了佛,在天津一間庵堂叫草廠庵處唸經。這個侍從兵的女兒叫做施劍堯,她聽到孫傳芳在庵內唸經,就跑來報仇。她日日去草廠庵唸經,念至與草廠庵中人相當熟後,知悉孫傳芳每天在什麼時候念佛。有一天她帶了一支槍,敲穿孫傳芳的房間,口中不停地念「南無阿彌陀佛」,然後從孫傳芳後面一槍打過去,當場把孫傳芳打死了。雖然孫傳芳是打死了,但那正是很好的機會,因為他剛剛好念佛念至一心不亂,一打死他的時候,他的妄念暫息,而變成往生。他命終可以往生,那是「伏見思惑」,明白嗎?在命終的時候只要念佛念到一段時間,暫時停掉妄想,其間只要有一分鐘或幾秒鐘一心不亂,就可以成功了。當你停了妄想幾秒鐘,就已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第二個妄念來了,就已經不能出得去。像這樣命終只要將妄念斷了幾分鐘,就可以帶業往生的,這叫做「伏見思惑」,這是凡聖同居 土的境界。

到了方便有餘土尚不只這樣,首先要念佛念至一心不亂,還要將見思惑斷了。「見思惑」我以前講過,「見惑」就是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思惑」是貪、嗔、癡、慢、妒。斷見思惑是要將它永斷,連貪心都沒有起才叫做「斷」,這才能往生方有便有餘土。這個「伏」字是暫時停一停的意思,那是念佛時妄念停一停;不念佛時,它又起了。「伏見思惑」是念佛時可以將胡 思妄想停一停,不念時妄念又來了。而「斷見思惑」呢?那是念佛的時候妄念當然斷,不念時亦斷,這種程度高許多。這是凡聖同居 土與方便有餘土的兩個境界。

至於第三個淨土是實報莊嚴土,是要分破無明,將無明打破一部份,就可以安住實報莊嚴土。實報莊嚴土是不能往生的,只有禪定安住,無往生可能,要定中安住此地,不是往生境界,這差不多是八地菩薩到十地菩薩以上的境界。

第四個淨土是常寂光土,那是要豁破無明,豁然貫通,將無明窠臼全部打破,pat 的一聲,好似破竹一樣,無明窠臼全部破了,然後才能安住常寂光土而不用往生。現在所講淨土是取最上的,打破無明,即刻見性成佛,這個淨土就在這裡,而不須經過十萬億土,明白嗎?

「又舍利弗,極樂國土,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

這「阿鞞跋致」就是「不退轉」的意思。這裡要講解一下。往生生者有什麼好處呢?帶業往生者都不會退轉,但在不退轉之中,要經過十地、四十二個回向,直到一生補處才能成功,這是這個淨土的殊勝。它的殊勝是有不退轉的長處,但它的成就是一級一級漸漸來,那是不能快的。往生淨土,由初地升到二地,要經百千萬億劫然後才成;而由二地升至三地又要不知道經過多少劫才成,那是要慢慢地,好像螞蟻爬一樣,雖然是慢,但是不會退。

若是人身成就就不同,若依正軌道來走,成就得很快;若心一歪,又墮落得快,所以有利有害。人生成就如果依正直接方法,可以在一剎那間,或甚至幾十年間就可以達到佛的地方;但若一退轉時,天堂、地獄墮得好快。這是成就得快,而墮落也快。若人心不歪,依正軌道來修行,則人修行比天道便宜,甚至比極樂世界十地菩薩,乃至比一生補處菩薩還快。好像彌勒菩薩現在切利天裡做到一生補處菩薩,那是十一地菩薩,而我現在可以追過他。這是人身可以追得過,但是菩薩身是永不能追到,明白嗎?再繼續講:

「其中多有一生補處,甚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祗說。」

即是數不出這麼多。

「舍利弗,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句很重要,這是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要行六度萬行。即是如果六度萬行的功夫不夠,都不能生彼國,明白嗎?小乘的福德因緣,即是實行六度萬行。下面這幾句是重要的: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這最緊要的是人命終時,心不顛倒;若一顛倒,就不能成功,明白嗎?我以前曾經講過一個故事,大眾記得嗎?有些新來而未聽過,現在重述一次:以前有一大德,修阿彌陀,念得好成功,他能預知時至。他臨命終前預先吩咐一班弟子,說他什麼時候圓寂,圓寂後他的大殿上的鍾一定會鈴鈴聲響。若命終時,依著寺間,大雄寶殿的鍾即刻響,那樣就表示他已經往生;若是大雄寶殿鐘不響,那就表示他不能往生。大德果然依時圓寂,但是鍾沒有響,一班弟子不知道什麼意思,為什麼大德能預知時至,而鍾卻不響?經過一段時間,他的師弟來到。他想師兄修得這麼好,為什麼臨命終時鐘沒有響而不能往生?這其中一定有個原因。於是他就在師兄圓寂座位的右手邊入定。入定好久,都不知道原因。後來他舉頭向對空一望,心中便有所悟:他見對面有一棵桃樹,花開得好燦爛,壽桃結得又大又香,他想:不得了,師兄上當啦!原來他師兄在臨命終時,心中想吃一個桃子,就被桃子奪了心,即刻變了一條蟲,而不能往生。於是他領導一班人去樹上找蟲子,果然在最大的一個桃子上發現一條蟲。他就領導一班人圍住這棵樹,一齊念阿彌陀佛,並將蟲捏死,即刻那個鐘就鈴鈴聲響了。

所以念阿彌陀佛,在臨命終時最緊要什麼都要放棄。若做父親的一想兒女,則第二世人就要做別人父親而不能往生;做丈夫的若在命終時想妻子,則第二世又要做別人的丈夫,又不能跳出輪迴的圈子;若做妻子的想丈夫,則第二世人又要做別人的妻子,因此又不能往生。所以臨命終時,心一顛倒,心想外境,心為境所奪,即隨外境而去,這樣就不能往生。因此普通念佛的人念口簧的話,絕對不會有定力,所以念佛要修心。

在中國傳承,老實說在印度沒有淨土宗,釋迦牟尼佛住世只有兩宗,一個是禪宗,一個是小乘。小乘後來開出俱捨與成實兩宗。什麼叫「俱捨」?那就是法有我空,我是空的,法是有的,這是俱捨的境界。成實宗是法我俱空,這是成實的境界。小乘分兩宗。當時釋迦牟尼佛住世時小乘只有一宗,還有禪宗一宗,沒有第三宗,整個印度都未曾有淨土宗,只是念佛的人往生亦很多,但沒有開宗。至中國晉朝陶淵明時,慧遠法師看到這本經,發現「執持名號」,幾日就可成功,於是他就發起提倡,但是沒有師承,都是人云亦云這樣念,所以最高的程度只能帶業往生,只是凡聖同居 土的境界。高者可能達到方便有餘土,而達到報土者亦有,但也只有慧遠大師一人可以達到報土,因為他對「涅盤經」、「法華經」都很熟,其餘都是化土的境界。

今日所講的「心不顛倒」即是「菩提心要」,明白嗎?「心不顛倒」這四個字是最重要的。這本經最重要的哪一段呢?即是「聞說阿彌陀佛,念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簡要言之,「念持名號,一心不亂,是人終時,心不顛倒」,這是全經的精華。這段是「金剛心要」,先前所講是「菩提心要」。「菩提心要」是內覺之中之直覺,明白嗎?現在「金剛心要」是內覺之中之內覺。一個是內覺中直覺,一個是內覺中內覺。內覺是「金剛心要」,斷一切相,一切妄念。如何斷一切相呢?是離一切外相,外離相,內離妄,即「金剛心要」。「念持名號,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是「金剛心要」。斷了這個妄想,這是內覺。這裡第一是講「菩提心要」,第二是講「金剛心要」,大眾要記住。

全經的精華是「念持名號」,為什麼要改成「念持」呢?其與「執持」有不同的解法。「執持」是著相;「念持」是「口念心持」,即是口念佛而心要想佛。所以念佛有四種方法:第一種是「持名念佛」,第二種是「觀像念佛」,第三種是「觀想念佛」,第四是「實相念佛」,四種念佛法。現在中國實在只有一種持名念佛。觀像、觀想是密宗的境界,實相念佛是禪宗與密宗合併的境界,四個境界各不相同,以實相念佛為最高。

現在「金剛心要」說完了,開始說「菩提心要」:

「舍利弗,如我今昔,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目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唸經。』」

這段是說東方世界諸佛都稱讚這個淨土不可思議,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勸十方佛稱讚阿彌陀不可思議;也勸大眾發願往生極樂世界,乃至明心見性成佛。現在講南方世界諸佛讚這個淨土:

「舍利弗,南方世界有日月燈佛、名聞光佛、大焰肩佛、須彌燈佛、無量精進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唸經。』」

這段南方世界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勸眾生發願,往生極樂世界。

「舍利弗,西方世界有無量壽佛、無量相佛、無量幢佛、大光佛、大明佛、寶相佛、淨光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唸經。』」

這是西方世界諸佛稱讚淨土。這「無量壽佛」與「阿彌陀佛」是同名同字,不過十方佛同名同字非常之多,不是出奇的,即是有無量無邊同名的佛。

「舍利弗,北方世界有焰肩佛、最勝音佛、難沮佛、日生佛、網明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唸經。』」

這段是說北方佛稱讚淨土。

「舍利弗,下方世界有師子佛、名聞佛、名光佛、達摩佛、法幢佛、持法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唸經。』」

這段是說下方佛稱讚淨土。

「舍利弗,上方世界有梵音佛、宿王佛、香上佛、香光佛、大焰肩佛、雜色寶華嚴身佛、娑羅樹王佛、寶華德佛、見一切義佛、如須彌山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唸經。』」

這段是說上方諸佛稱讚。這裡已經有六方佛稱讚。再次尚有四方,如東南方、東北方、西南方、西北方,即十方諸佛讚歎淨土經,這處是從略。

「舍利弗,汝意雲何?何故名為一切諸佛所護唸經?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經受持者,及聞諸佛名者,是諸善男子、善女人,皆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是說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經受持者,是一切諸佛所護念(「護念」即「加持」這樣解),對於無上正等正覺永不退轉。

「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這段是勸化一切眾生往生極樂世界。

「舍利弗,如我今者稱讚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彼諸佛等亦稱讚我不可思議功德,而作是言:『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能於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諸眾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這幾句話最要緊,現在是十方佛稱讚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已說完,而十方佛亦稱讚釋迦牟尼佛不可思議功德,能在娑婆世界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眾生濁、命濁中得無上正等正覺,為眾生說法,是為甚難。這是「蓮花心要」,即心如蓮花,出於污泥而不染,心如蓮花,在五濁惡世中不為五濁惡世所污染,於心無染念佛。這裡有三個心要:第一個是「菩提心要」,是直覺;「金剛心要」是內覺,而「蓮華心要」是外覺。外覺是對於外境不為色、聲所染,這是外覺;內覺不為妄念所奪;而直覺是不被二邊際所惑,心除顛倒妄想,這是直覺--這就是三個覺。大眾依著三個心要來念佛是最究竟;如果念口簧,雖有功德,不過是多生多世積著功德,最高限度只能帶業往生,要明心見性是斷不可能的。

「舍利弗,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佛說此經已,舍利弗及諸比丘,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歡喜信受,作禮而去。」

這本經實在說念佛的方法已經說得好清楚了,但是沒有師承的人就不明白經義,只是念口簧而已。所以中國自淨土宗傳入,開山一千七百多年,大眾都不明經義,只是念口簧,因此現在帶業往生成功的人多,而見性成佛的人少。大眾應取法於上,必得乎中;取法於中,必得乎下;若取法於下,念口簧就是下下。中國佛教雖然掛的是大乘招牌,其所成就比小乘還要低。若在暹羅、南洋一帶,雖然教的小乘,但它都是講修心法的;而中國連修心法都沒,有因已失傳,可以說口念就是了,實在比小乘還要差。有知識的人是知道的,沒有知識的人就糊糊塗塗地念,所以大眾應生覺悟心。大眾學佛,不要學儀式,如朝暮課誦、拜懺,如種種喃喃唱唱,這都是儀式,是念給人看的,是形式的法,而不是成佛方法。大眾應該認清體、相、用,應該從體入,不好從相入。學佛應該要學明心見性法,不要學做和尚。若學做和尚,就差之毫釐,謬以千里。所以大眾要從心性上做工夫,不要從儀式上做工夫。近千年來的學佛人都在儀式上做工夫,大眾應該明瞭猛醒。從西藏人眼光看,中國是沒有佛教的,只有漢教、中國教,因為它已中國化了。

弟子吳瑞瑛記錄

二、跋

《佛說阿彌陀經講義》乃吾師 蓮華金剛藏聖者吳公潤江 上師於民國四十九年(一九六O)冬赴美弘法時所宣講,由謝實之師叔錄音後妥予保存。去歲旅美師兄陳法俊先生發心寄贈編者,編者再煩請 上師長女公子吳瑞瑛女士忙中抽空寫出。嗣後又轉寄美國,請謝實之師叔與陳法俊師兄共同校對,再由編者做最後之整理,始得完稿,故此文之問世乃集眾同門之心血所成。現將此《講義》與其他 上師住世時所開示之淨土法語彙為一書,以紀念 上師當年苦口婆心勸進淨土行人修持實相念佛法門之慈旨,並以之為其八秩晉五聖誕之獻禮。今是書即將問世,故特志其緣起,並謹向奉獻心力之謝實之師叔、吳瑞瑛女士與陳法俊師兄致謝。

編者左慧玲謹識

中華民國七十九年(西元一九九O年)歲次庚午七月初十日

《佛說阿彌陀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