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得思義

見得不思義,一定吃大虧。

春秋時期,晉國旁邊有個國家叫仇繇(在今山西盂縣)。執政大夫智伯瑤想攻打它,然而道路險阻,戰車無法通行。他鑄造了一口鍾送給仇繇國君主。這口鍾非常大,要用兩輛車並在一起才裝得下。仇繇國必須削平高地、填平深溝,修築一條道路,大鐘方可抵達。

一個名叫赤章曼枝的大臣勸國君不要接受這件禮物,道:“古詩說,‘只有遵循常理才能安定國家。’我們憑什麼能夠從晉國獲得這麼貴重的東西?智伯瑤為人貪婪而不講信譽,一定是他想吞併我們,但礙於山川險阻無法進軍,所以鑄造了大鐘送給您,使您不得不修橋鋪路來迎接大鐘,這樣他的大軍就可以尾隨而至。”國君不聽。過了一會兒,赤章曼枝再次提醒他。國君煩了,說:“大國主動跟你交好,而你卻拒絕人家,這太不吉祥了,你就不要說了。”

赤章曼枝認為自己已經盡職,可以走了,便逃往衛國。他到衛國的第七天,仇繇國就被智伯瑤滅了。

面對利益,不想一想是否應該得到它,沒有不上當受騙的。

見得思義就是把利益放進道義這個價值向度中檢視,看自己是否有理由得到,並由此作出選擇,合理的利益就是好利益,是正價值,應該獲取;反之就是壞利益,是負價值,必須離棄。利益對於人的意義,要由道義來判明。

《成功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