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爐裡的訣竅

20世紀40年代後期,各種“半成”食品在美國一出現就流行起來。利用各種“即食”烘烤配料,人們只要按照配方就能快速、方便地做出美味的食品,如脆皮餡餅、餅乾等等。不過,並不是所有的配料製品都受人歡迎。美國的家庭主婦們就是不喜歡“蛋糕粉”,其實,蛋糕粉跟其他的餅乾粉沒什麼區別,也是只要加水調和,放入烤爐裡,過一會兒香噴噴的蛋糕就新鮮出爐了。

市場研究人員猜測是不是蛋糕粉太甜了或者人工添加色素太明顯?但是誰也無法解釋,為什麼那些脆皮餡餅粉和餅乾粉的配方和蛋糕粉基本相同卻賣得很火。為什麼那些家務繁重的主婦們做餡餅時並不在意脆皮用的是不是配製粉,而對蛋糕就那麼敏感?

那時,有個叫歐內斯特•迪希特的研究人員提議,把蛋糕粉裡大部分配料去掉,讓主婦們根據各自的喜好添加配料,可能會解決這個問題。這一主張被人們稱做“雞蛋理論”。一點兒不錯,當食品公司把配方里的蛋黃去掉,讓主婦們自己加入鮮雞蛋、牛奶、食用油時,蛋糕粉的銷量立即大增。

為什麼蛋糕粉的配方只不過進行了小小的改動,就讓20世紀50年代的主婦們覺得蛋糕粉吸引人了呢?

“即食食品”是商家為了滿足消費者希望在繁忙的工作中節省做飯時間,讓做飯變得簡單的心理需求而產生的一種產品。但是商家在看到需求的同時卻忽略了在人類身上有一種根深蒂固的感情,那就是自己親手做了什麼東西就會感到特別驕傲。我們親手做了一頓飯,做了一個書櫃,會春風得意,到處宣傳:“瞧。這是我做的,怎麼樣?不錯吧!”

這種感情體現在製作食品上,就是人們本能地希望食物是自己做的。半成品即食食品滿足了人們對方便的需求,卻忽略了人們自我欣賞自我成就的這種感情需求。研究人員說,餅乾算不上一道菜,所以主婦們並不在意做餅乾用的是不是“配製粉”,而“蛋糕”就不同了,蛋糕在西方的餐桌上是很重要的“一道菜”,讓家人吃配製蛋糕粉做出來的蛋糕估計和讓家人天天吃方便麵的感覺差不多。蛋糕粉自然不受歡迎了。把配方里的部分配料去掉,讓主婦們自由發揮,讓主婦們又省力又覺得蛋糕是自己做的,滯銷的蛋糕粉立刻變成了暢銷品。

最理解消費者的莫過於以“半成品烹飪”而聞名的美國食品推銷明星桑德拉•李,她甚至發現了能準確計算人們在自己製作與可接受的配方之間的平衡點公式——“70/30黃金分割原理”,70%的半成品(蛋糕粉,瓶裝蒜茸,罐裝海員式沙司)和30%自己獨出心裁的加工(蛋糕粉裡加點蜂蜜和香草末,海員式沙司裡加點鮮羅勒),就能夠讓消費者感受到創造的快樂。

不只是桑德拉•李發現了消費者的這一心理秘密,美國一家汽車公司也深諳其道。這家汽車公司可以讓你親自設計,造出自己的汽車。你可以先選擇基本配置,按自己的品位設計定做其他配件,還可以考慮到當地的地域和氣候特點。當然,你無須親自動手,有一群專家會幫助你完成。

消費者的需求創造了商家的供給,這是經濟學裡公認的一條規律,但是如果在看到需求的同時,洞悉需求背後的心理秘密,市場就牢牢控制在你手中了。

《成功創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