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的李白

公元762年,年過花甲的李白已百病纏身,他已忘記了人世的悲歡,只圖一醉方休。他一生醉過太多次,但這是最後一次了。他恍恍惚惚去邀水中之月,不幸溺水,抱月長眠。

李白一生豪放浪漫,連死都如同一首詩。可誰又知道這光鮮的外表下,淤積了多少難以言狀的憤懣和悲傷?

悲傷的李白李白自少年時代就喜好遊俠,寫下不少遊俠詩,並且胸中也懷有遠大的抱負,曾自稱「十五觀奇書,作賦凌相如」,「我本楚狂人,鳳歌笑孔丘」。他25歲便辭親遠遊,「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遊歷名山無數,縱情山水之間,提筆寫下無數好詩,春風得意,名噪一時,但他志向卻不在此。他秉承儒家教誨,是個積極的入世者,立志在政治上有一番作為。他一直在等,等長安天子的召喚。他終究是等到了,42歲那年,由一個道士引薦,他應召入京。

那時,他感覺自己化為一個任情恣意的詩仙,「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就是他那時最好的寫照。他作文曾讓楊貴妃捧硯,高力士脫靴。但好景不長,在長安的第三年,他因為不能放棄自己的個性,受權貴排擠,被流放出京。

親眼見到了封建官場的黑暗和宮廷生活的糜爛,李白對政治理想的追求和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全化為泡影,「濟蒼生,安黎民」的遠大抱負總是受挫,在幻想的美好和現實的殘酷中,他也只能承受這巨大的落差了。

這一次,李白是真的悲傷了。

悲傷的李白也只能「舉杯消愁」,卻得到了「愁更愁」的結果。他終日與酒為伴,盡情釋放內心的悲傷。「鐘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願醒。」「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他終究是不能放下心中的理想,然而朝廷耽於聲色犬馬,奸相李林甫、楊國忠當道,官場一片黑暗,他永遠也回不去了。時光飛逝,自己卻功業無成,他,也只能寫下「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等悲憤填膺的詩句了。

李白幸運,生於盛唐;李白不幸,空有抱負卻無處施展。歷史的不可測之處也就在於,他們造就了李白的悲傷,卻也讓一個不老的詩仙——悲傷的李白成就了一段浪漫的傳奇。

《民間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