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拉賈》和票房奇跡背後的故事

說到1996年,就不得不提當年的領跑作品——《印度拉賈》。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本片導演達梅什·達山,怎樣為我們驕傲地講述這部真正使阿米爾成為巨星的電影39 ——

達梅什·達山:

《印度拉賈》在拍攝之始,就是朝著票房奇跡的目標努力的。影片沒有什麼要改變世界的豪言壯語,儘管它橫掃了當年所有的印度電影觀眾獎和銀屏獎。這是我在與薩尼·多爾、納薩魯丁·沙和玖熹·查瓦拉合作高票房影片《天生之音》之後的第二部作品。我認為票房就是決定影片成功與否的關鍵,《印度拉賈》的定位是娛樂片,我沒有打算用巨星撐場面,儘管有阿米爾·汗,他也確實是明星,但是,在這部電影之前,他還沒有達到事業的頂峰,何況還拍了一系列不成功的作品,例如《傳統》《忠肝義膽》《激情代價》。卡瑞詩瑪·卡普爾當時也算熱門女星,而在《印度拉賈》之後,她才真正成了頂尖女星。

本片上映於1996年11月10日,也可能是11日,在我看來,這是當年娛樂界的頭等大事。有人認為富家千金愛上出租車司機這樣的搭配有點牽強附會,但我認為這些都不是問題。我在傳達一種觀念:愛情可以穿越任何界限。正是這一點觸動了整個印度的軟肋,印度人天生情感豐富,所以我認為他們能夠接受這樣一個故事——富家千金和出租車司機相愛了,並最終過上了自己的生活。儘管如此,我們在影片中展現了兩人之間存在的問題,沒有將他們塑造成為傳統的夢幻組合。對於印度這樣存在種種不公平的國家來說,本片可以算得上一個有真實色彩的夢,也就是說,我的《印度拉賈》是把夢想賣給了觀眾。

我還覺得,影片表現了對於幸福的嚮往,這點也感染了觀眾,讓他們在會心微笑的同時,又有一點點感動得想哭。打動觀眾和娛樂觀眾,其實可以同步進行,這就是拉賈和阿迪提的故事。

《印度拉賈》的力量在於它的「平常而不平凡」,想要平凡很容易,但是要在不平凡的前提下做到平常就很難了,這也是我讓所有人驚奇的地方。除此之外,影片的音樂和氣氛也極力避免花哨俗氣。至今,這部電影還通過衛星電視在持續播放著。

當時A.R.拉曼剛剛推出了一首很像《天堂》風格的電影插曲,有點類似傳統民謠。《印度拉賈》雖然和大男子主義有點關係,但即使是城市男性,也有大男子主義,不僅僅是拉賈這樣的農村小伙子才有。

我以娛樂為目的,製作出了一部商業上的成功之作。我所說的「商業成功」是指觀看過影片的人很多。印地語電影的觀眾其實是最難滿足的,因為他們實在太多樣化了——從班加羅爾到瓦拉納西,從時尚的孟買到巴納特,再從倫敦到魯裡亞納,從紐約到金奈,必然眾口難調。此外,人們來自不同的種族,說不同的語言,經濟水平也天差地別,就好像看馬戲的觀眾一樣。

然而,印地語電影又不能像馬戲一樣,為了迎合不同觀眾東拼西湊,加入完全不相關的內容。它必須是一部言之有物的電影。要克服一切困難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非常專業的知識,還要講述一個動人心弦的故事。《印度拉賈》就是這樣一部影片。當然,我做夢也沒想到這部電影會成為印度電影十五強作品,和《怒焰驕陽》(1975)、《莫臥兒大帝》(1960)、《印度母親》(1957)、《勇奪芳心》(1995)和《君心復何似》(1994)幾部電影齊名,這絕對是天大的驚喜。

由納迪姆·沙萬製作的音樂也頗受歡迎,在那個被各種電影插曲充斥的時期,能夠推出一首膾炙人口的音樂已屬不易,而在一部電影裡,能有六七首插曲紅遍全國,這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奇跡。

在此之前,幾乎所有的票房大作都要有拉妲·曼戈什卡40 唱歌,沒有她獻唱的電影,票房都不會成功41 ,直到《印度拉賈》出現。《印度拉賈》是第一部打破了這一規律的浪漫電影,裡面所有歌曲都是由奧卡·亞戈尼克42 演唱的。這種小的改變,帶來很大的不同。

有關阿米爾的表現,我也是下了功夫的。在《印度拉賈》之前,他一直以扮演城市角色而被孟買、班加羅爾、金奈等城市觀眾接受,但是,他的電影卻沒法普及北部地區,他的表演細膩、溫和,卻不是那些人喜歡的傳統形象。儘管如此,我還是選擇他來主演拉賈,這使他成為真正的巨星,能夠在舞台中央和沙魯克·汗、薩爾曼·汗抗衡。雖然此前,他已經是從孟買到克什米爾家喻戶曉的明星,但是,是《印度拉賈》將他真正帶入「巨星聯盟」的。

再說卡瑞詩瑪·卡普爾在戲中的形象,我們請了瑪尼詩·瑪魯塔43 為她設計造型,還第一次讓她嘗試了美瞳。這並不是要塑造她妄自尊大的形象,而是必須讓她看著像一位「大家小姐」,能夠讓阿米爾這樣聰明機靈的小伙子一見傾心。事實上,這個角色最初的選擇是艾西瓦婭,但是很可惜因為某些原因沒能如願。總之,卡瑞詩瑪看起來必須高高在上,才能成為印度男人心中的女神。這個女孩兒高貴、溫婉、善解人意,言談舉止保留了印度味道,但一點也不粗魯。這就是印度男人心中最理想的伴侶。

我認為,是這部電影讓阿米爾·汗成為真正的明星,也讓卡瑞詩瑪成了真正的女演員。從這一角度來看,這是電影界劃時代的作品,是收穫一般票房的電影所沒有的。那些電影只是單純以娛樂為目的,沒有想改變觀眾的面貌和人生。

我們還創造了巴倫克這個地方——就是男女主角相遇的夢幻天堂。為此,我們也做了很多工作,我們去看了班加羅爾、邁索爾、哥印拜陀、馬哈拉施特拉邦、烏蒂和寶萊塢的影視基地。巴倫克是這些地方的合體,是個虛構的地方,連名字也是通過巴倫布爾和蘭尼克這兩個地方拼接出來的。我希望巴倫克集合這兩個地方的美。

《印度拉賈》是一部非常浪漫的電影,有很多精彩的瞬間,這些瞬間可不好拍,經常會出現一些問題。不過,我對《印度拉賈》有信心,一直相信它行得通。我就喜歡這種能夠穿透人心的電影。

你能想像用兩年半的時間孕育一個孩子嗎?這部電影沒有戲劇化的起承轉合,一直保持真誠、連貫、時尚的特質,才有了那些經典瞬間,包括那一幕吻戲。

這是印地語電影史上鏡頭最長的吻戲之一。當我們把這部分膠片給後期剪輯工作人員時,他們一刀都不捨得剪,因為他們實在太喜歡這種純美的感覺了,所以我們就不得不自己動手減掉了30%。這種純美的感覺也被全國觀眾廣泛認同。在以往的國內影院中,電影只要播到吻戲,就會有人學貓叫,或者吹口哨起哄。但是,《印度拉賈》從來沒有這種情況,人們都被這個姑娘愛的勇氣所打動。對於家庭電影來說,這種表現比較直白,也比較冒險,但我們還是堅持用特寫鏡頭,最終也沒有遭到詬病。背景音樂非常柔和,希望讓觀眾永遠沉醉在純美意境中。

拍攝這一幕時,是二月初,當時烏蒂是非常寒冷的。我在帕曼特的那棵樹下拍攝,這棵樹也可以在我早期的影片裡看到。我們期待著雨停之後,樹葉在彩虹的映照下閃閃發亮,遠處的青山格外空明。所以,我們安排了人工雨和風暴給這一幕增強效果。單單拍攝這一幕,就用了兩三天。其實,我們拍攝的不單單是一場吻戲,更是完整的一幕故事——他們一起跑到樹下聊天,慢慢地發現對彼此的愛意、接吻,最後她跑開——這是非常完整的一幕戲。創造暴風雨的背景就需要兩三天,而演員們都是在接近零攝氏度的氣溫下拍攝的。

這一幕完全是按照浪漫夢幻的感覺在拍攝,不能出現傻笑,必須要非常純粹的表演。

在拍攝這幕時,每次要轉場的時候,演員們都往自己身上不停地澆涼水,因為如果先讓身體暖和過來,再去拍淋雨的戲,就很容易感冒。我也希望神保佑他們別感冒。他們在片場享有喝白蘭地保暖的特權。當然,最終結果證明,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最終剪輯的結果裡有個有趣的現象——他們接吻的鏡頭會讓你覺得非常溫柔、唯美。而當女主角離開,你再回想起來的時候,那個吻卻是充滿激情的。

這就是我打算在印地語電影銀幕上展現的讓人難以忘懷的一幕,是讓人一旦想到就會熱血沸騰的場景。將這類有趣的小事搬上銀幕也是觀眾認可的原因之一。

我很慶幸演員們都很合作,他們也意識到這不是一個簡單為調劑電影氣氛

而設的「公園之吻」,而是這部戲的一個轉折點,好比《印度之行》(1984)中在山洞裡發生的那一幕。我雖然不敢和福斯特44 相媲美,但在拍攝的時候,我的頭腦中閃過了這一幕,就把這一元素加了進去。

我當時還是印地語電影的初學者,所以這部戲對我的影響很大。我是在電影的環境中長大的,我的父親是一位電影發行商。我看了很多年拉吉·卡普45 、V.森達拉姆、比馬爾·羅伊、拉梅什·西皮等影星的作品,這對我拍攝《印度拉賈》都很有幫助。但是,直接模仿經典是行不通的。「做」永遠比「說」要難,你必須先抓到那些經典的精髓,然後再用自己的方式呈現出來。

除了以上我提到的影片,《印度之行》也對我有很大影響。此外,觀眾們還在我的電影中看到了另一部經典電影《綻放》(1965)的影子。

《綻放》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但我認為它和我的電影還是有區別的,因為那部電影裡的女主角被南達女士演繹得非常不同,那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嬌小姐。而《綻放》結束的地方,剛好是《印度拉賈》第二部分故事的開始——講述他們兩人的婚後生活。愛上一個和你不同階層的人,也許是甜蜜的,但和他一同生活就沒那麼容易了。

除去後期製作不談,僅就拍攝而言,《印度拉賈》也是非常困難的。所有戲份裡面,最困難最混亂的,莫過於阿米爾背著孩子在樹林裡躲避追殺的情節了。

拍攝印度電影非常耗時,有時你不得不調整演員的拍攝計劃表。如果你的計劃有漏洞,就可能要多等六個月,這就意味著你可能要在一年之後回到烏蒂,拍攝看起來很愚蠢的一幕。

但是,我寧願記住好的瞬間。這部戲帶來了巨大成功,創造了很多巔峰,我們的團隊異常強大,有納瓦尼特·尼沙、強尼·裡弗、庫納爾·赫姆和維魯·卡瑞什納。雖然工作很辛苦,但我們都很開心,偶爾還會抽時間來個野餐。

我試著去找尋《音樂之聲》的感覺,希望有那種快樂的氛圍,所以我們每天六點集合開拍,盡量所有人在一起吃早餐和午餐。這部電影看起來非常溫暖,因為有很多戲都是在戶外拍攝的。轉場的時候,我會讓所有演員都坐同一輛車——現在再也做不到這樣了,如今每個演員都有自己的專車和助理——就是拉賈開的那輛破車,所有人都擠在一起,如果沒有位子了,就讓他們坐到車頂的行李架上。這非常有愛,我一直鼓勵演員之間要和睦相處,這樣才能把人物之間的感情淋漓盡致地展現在影片中。

對於阿米爾來說,這部電影也是他事業上的一個高潮。他非常聰明,經常會提出疑問。和他合作,還能保持獨立思考不是易事,你經常會被他的思路帶著走。此外,《印度拉賈》也不是典型的阿米爾·汗電影,相比他的其他作品,《印度拉賈》要更商業化一點。此後,他也開始涉足商業片。他之前的電影都比較小眾化,沒有滿足不同的觀影人群。我們能說服他參演是因為我們堅信影片會成功。

當然,能和阿米爾合作,我還是很幸運的。阿米爾不像那些一心想拍外國大片的演員,他深受其伯父納西爾·侯賽因的影響,後者是六七十年代最有影響的電影人之一,相信印度電影有其獨有的樂趣,從電影的製作角度來看,他的《大篷車》和《音樂之聲》一樣,將音樂和電影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他完全觸動了觀眾,改變了社會。

《印度拉賈》能夠創造票房奇跡的基礎是什麼呢?我認為是電影在製造浪漫的同時,拒絕了低級的幽默。而以往印度傳統浪漫影片中,經常濫用低俗幽默。《印度拉賈》也不僅僅是一部唯美電影,因為唯美電影是達不到它的高度的。這裡有戲劇性的衝突,卻沒有聳人聽聞的誇張情節。針對吻戲這樣比較冒險的嘗試,男女主人公不是蜻蜓點水般地在臉上啄一下,然後用兩朵花擋住。當我們創新地在影片中如此表現之後,大家也就可以自由地在熒屏上展示吻戲了。同時,這也是一部老少咸宜的影片。我認為,這就是本片的成功基礎。劇本上是參考了《音樂之聲》和《印度之行》,並且有拉吉·卡普對於角色精彩的詮釋作為演員的範例。

我認為,自從1988年拉吉·卡普過世之後,人們又開始嚮往「窮小子戀上富家女」電影了。所以,本片有一定的觀眾基礎。

不論狄裡普·庫馬爾、阿米塔布·巴強,還是沙魯克·汗,他們主演的大部分角色都有一個共性——一個心懷夢想的男人。拉吉·卡普也是如此。

我當然不是愚蠢地自詡為拉吉·卡普一樣的人物,他非常傑出,而只有我的《印度拉賈》可以和他的作品相媲美。這些年來所有創造票房奇跡的電影都是拉吉·卡普模式的——《君心復何似》《勇奪芳心》和《印度拉賈》都是如此。《君心復何似》有家庭基礎,《印度拉賈》有浪漫基礎,《勇奪芳心》反映了《合流》(1964)式的空想主義。由此可見,高票房電影都有一些共同點,電影人從始至終的自信、戲劇化的衝突、強者和弱者角色的對比、優質的音樂和跌宕起伏的情節。

印度觀眾並不愚蠢,他們會有某些方面的特殊要求,這一點你永遠也騙不了他們,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是世界上最難滿足的觀眾。本片很平淡,但並不愚蠢。就像卓別林,他似乎很簡單,卻絕不僅僅是一個小丑。所以,對待每一個人物我都很用心。至於阿米爾的角色,我之前內心只有一個候選人,那就是沙魯克·汗,但最終我還是選擇了阿米爾·汗。當然了,如果我選擇了沙魯克·汗,合作也會很愉快的。

說到卡瑞詩瑪·卡普爾的角色,我曾經有很多選擇,包括玖熹·查瓦拉、普佳·巴特和艾西瓦婭,但最終命運還是傾向了卡瑞詩瑪(大笑)。

還有很多演員也做出了貢獻:納瓦尼特·尼沙、強尼·裡弗、庫納爾·赫姆和維魯·卡瑞什納,是他們的角色讓劇情變得豐富。在這裡我想送給阿米爾一些功勞,他來自電影家族,作為核心演員,知道如何組建一個演藝團隊。很多巨星都有這個本事——就像阿米爾·汗、沙魯克·汗和阿米塔布·巴強。他們都很樂意和其他演員一起排練,分享各自對角色的認識。他們知道大家一起努力,遠比獨善其身要強,他人的反饋很重要。

阿米爾·汗經常與卡瑞詩瑪·卡普爾、強尼·裡弗和庫納爾·赫姆分享經驗,他們經常在一起排練,一遍接著一遍,阿米爾幫助我引領他們,讓他們理解我想要的表現效果。在印地語電影界,演員通常同時接很多電影,所以只有在特定時間裡,他們才能保證在片場。在這種情況下,要讓他們進入你電影中的狀態並不容易。領導者必須非常有能力,如果演員在協助導演,就說明他對影片有一份情意,有一種「放手幹吧」的豪氣。阿米爾就有這種精神,他曾經是他伯父納西爾的導演助理,知道如何協助拍攝一部電影。

所以說,對於《印度拉賈》來說,阿米爾是理想的演員。他非常自律,也很守時。事實上,他一點也不難相處。曾經有很多人提醒我,說他經常會干擾導演。但是,我在拍攝電影之初就問他:「一部電影有幾個導演?」他很聰明,明白我的用意,回答說:「只有一個導演,那就是你。電影的表現主要是導演的觀點。」這也許是他從以前的電影拍攝中學到的道理,也可能是他確實從來不干涉別人。在《印度拉賈》裡,我鼓勵他經常加入拍攝工作中,他的導演能力也一點點地表現出來。作為電影家族出身的演員,他瞭解電影從前期籌備到最終上映的所有流程,在影片的各個方面都有幫助。

但是,他的幫助也有界限。如果在片場有一位如此有能力的演員,劇組就很容易被他領導。出於好意,他有時候會把導演引到另一種思維上,在兩個人都沒意識到的時候,導演已經失去了判斷力。所以導演需要時刻保持警惕。

不幸的是,在《復仇的火焰》中我就進入了這種怪圈,犯了這個致命的錯誤。因為對阿米爾在《印度拉賈》中的表現心存感激,我希望能和他好好相處而失去了判斷。他想通過我給他弟弟拍一部電影,我一點也不想質疑他,也太想和他合作了,所以,就壓抑了自己的本性拍了《復仇的火焰》。與之相反,我一旦珍惜起自己的本性,就能拍出《印度拉賈》這樣的作品。

不過,阿米爾還是很配合的,這部影片之所以能如此賣座,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他。這部電影有很大的潛力的同時也有一些冒險,所以我需要依靠他的號召力來確保一定基礎的觀眾。這是我的第二部電影,而他當時已經拍了二十多部了。再說我們還是同齡人,在拍攝《印度拉賈》之前我就認識他了。

每個人都認為阿米爾是個「頂級」演員,但是我認為他只是個「好」演員。我不知道一個人要具備什麼條件才能成為「頂級」演員或導演。我覺得他是一個超級明星,雖然不是那種典型印地語電影中肌肉健美、身材高大的英雄男主角,但他完全憑借自己的頭腦打破了一切常規。他善用才智達成事業的成功,從這個角度來說,他非常聰明。他也知道如何協助導演拍攝一部好的電影,不像一些明星因為自己不守規矩而毀了作品。他和沙魯克·汗都是超級明星,他們將規矩帶到印地語電影界,我認為這是他非常珍貴的特質。

總之,他是好演員,也是超級明星,他知道如何拍好一部電影,他也知道如何集合一個團隊的智慧,發揮每一個人的才能,為電影,也為了自己。

《阿米爾·汗: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