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民是賴

從前皇帝的萬壽節,大約有三種辦法:一是光受朝賀;二是賜君臣宴會;三是大辦,這種俗名就叫做辦萬壽。無論哪一種辦法,其情形性質,可都比現在兩樣的多,所謂兩樣者,在什麼地方呢?就是這種熱鬧,只是為皇帝自己遊玩的。這種一人獨樂的情形,我可以大略寫出來,讓讀者作歷史看。

萬壽慶賀

第一最簡的,叫做儀注樂舞,列在朝會樂部分之內,即名曰萬壽慶賀。

是日早晨,鑾儀衛衙門,豫陳皇帝鹵簿儀仗於太和殿前,陳步輦於太和門外,陳大駕於午門外。總之把《會典》上所載,皇帝應有的東西,都陳列出來,可以說是極鄭重的禮節。到了行禮的時辰,皇帝先坐中和殿,內大臣、侍衛、內閣、翰林院、詹事府、起居注、禮部、樂部(後來裁去)、都察院、理藩院、鴻臚寺,總之凡行禮有工作的官員,都先在此給皇帝行三跪九叩頭;禮畢,皇帝御太和殿,大小官員都跪下,由宣表官把群臣進的頌揚皇帝的表文念完,各官又行三跪大叩頭禮,並賜群臣飲茶;飲茶時也得都先叩一個頭。禮畢,皇帝還官,大禮才算終了。以上這些事情,有書可看,不必多寫。

賜宴群臣

第二是賜群臣宴飲的:這種列在宴饗部門裡頭,即名曰筵宴樂儀。王公等俱朝服,在太和門外聚會,文武大臣百官亦都穿朝服,在午門外會齊。鴻臚寺官引王公百官人,至太和殿前。王公大臣立於丹陛上,文武大小官員立於台下院中。

到中午,皇帝御太和殿,各官都行一叩首禮;即給皇帝進茶,各官又都叩一個頭。侍衛們給百官送茶,各官接茶後,先叩一個頭,再飲,飲畢又叩一個頭。又作樂給皇帝進酒,皇帝喝酒時,大家又都叩一個頭。又給皇帝進饌,大家又叩頭。侍衛給百官酒,各官都跪,叩一個頭再飲。飲完,又叩一個頭。末了謝恩宴,又行三跪九叩首禮。皇帝還宮,禮才算完,以上不過大略談談,不必詳寫,請看大家只飲了一杯茶一杯酒,可是叩了好幾十個頭。王公大臣,在丹陛上,或者看得到皇帝的影子,文武百官,立在院中,不但看不到皇帝的影子,那殿中有皇帝沒有,他們都不能知道。這種情形,名曰慶賀筵宴,你說受賜的官員,冤枉不冤枉?至於那茶杯裡頭,有茶沒茶?酒杯裡頭,有酒沒酒?那就更不必稽查了。

樓閣熱鬧

第三大辦的辦法,倒是很夠熱鬧的,其辦法大致總是由驪宮,一直排列到宮內。咸豐以前,多是由圓明園起首。光緒以後,則由頤和園起首,這條路上,沿路的房子,有許多都要修理修理。沿途兩旁,多是用席或棚帳搭起來的樓台。真是五步一樓,十步一閣,非常之齊整。至於各樓或棚內的物事,也分配的很勻,大約有下列各事:

一、喇嘛和尚道士的奉經祝壽。

這種分歸活佛、僧錄司、道紀司分著主持。所有京城左近的喇嘛,京城內外大廟的和尚及道士都到的很多。

二、各戲班。

這種都歸內務主持,京城內各戲班,均分班參加,京外左近各戲班,不論昆弋、皮簧、梆子、哈哈腔,連提線戲、托偶戲等等都要趕來。

三、各種雜耍。

這種歸掌儀司主持。所有八角鼓、十不閒、大鼓書,各種彈詞小調、變戲法的等等,一班一班的,都要趕來,此外更有各處的音樂會(名曰十番)若干檔子,也都來參加。

四、各種舞會。

這種亦歸掌儀司主持,種類很多,屬於純歌舞性質的,近二十種,屬於伎藝類而間含舞意的,達三十餘種之多,真可謂五光十色,無所不備。這些舞,我曾較詳的寫出來過,曾登《中華日報》。《中國一周》亦登過一部分,但尚未寫完,容另寫之,茲不多贅。

以上這些事情,都斟酌隔段均勻分置,俟皇帝路過時,大家都演奏工作起來,以備皇帝觀賞。再者隔幾十步,便有一座茶樓,任憑官員喝茶,不必給錢,但平民是不能加入的。

到該日,皇帝由驪宮出發還宮,所有儀仗,排列幾里地之遠。雖然備有輦輅等等,但皇帝大致是騎馬,以便沿途觀看。按這種舉動,熱鬧是熱鬧極了,輝煌也輝煌極了。平民雖然也可以觀看,但他的性質,則專是為皇帝娛樂籌備的。

《清宮史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