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扎莫林的大門

1510年1月

如果阿爾布開克覺得阿爾梅達走後他就可以施展拳腳,以印度總督的身份自由地行使職權,那就大錯特錯了。堂費爾南多·科蒂尼奧是他的親戚,但也是葡萄牙的最高軍務官,是目前到訪東印度的級別最高的官員,也是宮中頗為得寵的權貴。他向阿爾布開克傳達了國王的壓倒一切的命令,即消滅卡利卡特(此時卡利卡特仍然是葡萄牙的眼中釘肉中刺,刺傷了葡萄牙國王的虛榮心)。科蒂尼奧帶來了一支大艦隊,並得到授權,可以獨立於總督行事,而總督被要求輔助他。

這將是科蒂尼奧的舞台。最高軍務官年輕氣盛、剛愎自用,對別人的建議置之不理,渴望榮耀,體態肥胖。他曾承諾返回國王身邊時要帶回此次行動的一件紀念品。在卡利卡特的海灘之上,扎莫林擁有一座裝飾華美的亭子,稱為色拉姆,「用雕刻精美的木料製成」,他常到此享受宜人的海風。色拉姆還擁有神話般美麗的門,飾有「金銀板製成的動物、鳥類圖案」。[1]這個充滿異國情調、令人垂涎的美麗物品,在葡萄牙宮廷被吹噓得無以復加。科蒂尼奧一心要做出的英雄業績的戰利品就是色拉姆。他此時實際上是在進行一次軍事化的旅遊。他要向印度通們展示,如何一舉解決卡利卡特問題。

有理由認為此時是攻擊扎莫林的良機。科欽的間諜告訴最高軍務官,扎莫林疾病纏身,並且不在城內;到訪卡利卡特的商船在前往阿拉伯半島之前停泊在岸邊,十分容易遭受攻擊。若是摧毀了這些商船,扎莫林的稅收將遭到沉重打擊,因為稅收是他唯一的財富來源。在討論計劃的作戰會議上,阿爾布開克將信將疑。私下裡,按照他的秉性,他很討厭與別人聯合行動。他認為,卡利卡特目前與科欽處於和平狀態,這對葡萄牙的胡椒貿易非常有利。而且他比最高軍務官更瞭解戰術上的困難。卡利卡特沒有自己的港口,它前方的海灘不適合登陸作戰。激流沿著它的海灘沖刷,大海可能會波濤翻滾。科蒂尼奧嚴厲地提醒他道:「作戰會議不能違背國王御旨。只能決定如何組織進攻。沒有別的目的。」[2]他還向在場的所有船長發出了莊重的呼籲,這種呼籲既可能造就葡萄牙英雄氣概最輝煌的時刻,也可能釀成最嚴重的災難。他的呼籲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除了上帝的愛,就是榮譽。」[3]「榮譽」這個詞始終迴盪在葡萄牙人征服、抵抗和失敗的所有歲月。阿爾布開克的意見被否決了。

在馬拉巴爾海岸,軍事行動極少能有出其不意的效果。扎莫林很快得知一支大艦隊停泊在科欽,並猜到了它的意圖。他派遣一名使者去求和,提出了他能提出的最好條件。阿爾布開克對這項和平建議表示同情,而且有很好的理由去信任這位使者,但他還是坦率地承認,使者來得太晚了。使者不敢帶著壞消息返回卡利卡特,選擇了留在葡萄牙人那裡。1509年12月的最後一天,艦隊起航了。約有二十艘船和一千六百人,另有二十艘來自科欽的小船載著熟悉卡利卡特海況的水手,以幫助葡萄牙人登陸。

到1510年1月2日傍晚時,葡萄牙艦隊已經在卡利卡特城外海濱隨波搖曳。他們面前就是卡利卡特城,一長串沙灘上散佈著一些漁民的茅草小屋;更遠方是商店和庫房,然後是棕櫚樹之間的粉刷白石灰的商人住宅、貴族的木製和石製宅邸、清真寺尖塔以及印度教神廟的屋頂。卡利卡特城擴展到很廣大的地域,沒有明顯可見的防禦工事;它是高牆之間小巷的迷宮,在逐漸升高的地域蜿蜒曲折,延伸到西高止山腳下,扎莫林的宮殿就在那裡,距離海邊約3英里。

從海上看卡利卡特,其背景是西高止山

卡利卡特人對入侵者的到來並不感到意外。國王不在城內期間指定了一位攝政者,此人集結了他能召集到的所有奈爾戰士以及弓箭手和全部火炮;最高軍務官垂涎的目標色拉姆距離海邊只有一支箭射程的距離,現在那裡築起了工事,部署了一些射石炮,它後方的房屋內還駐紮了一些士兵,準備保衛色拉姆。

葡萄牙船長們聚集在最高軍務官的艙室,籌劃進攻。他們將兵分兩路登陸。阿爾布開克率領「印度人」(即土著部隊)在色拉姆以南上岸,科蒂尼奧率領「葡萄牙人」在色拉姆以北登陸。然後兩支部隊以鉗形攻勢夾擊色拉姆,兩位指揮官將享有帶著旗幟首先踏上陸地的榮譽。任何人不准觸碰色拉姆的大門,因為那將是獻給曼努埃爾一世的禮物。接著他們要攻打城門,猛烈攻打卡利卡特。

士兵們等候了一夜,厲兵秣馬,從神父那裡接受恕罪,將靈魂托付於上帝。在戰前準備的儀式中,大家也普遍抱有貪婪的期望。他們相信這座城市富得流油,輕鬆獲得戰利品的期望令他們胃口大開。黎明前兩個小時,科蒂尼奧在船上點亮了信號烽火;士兵們爬上長艇,划槳向岸邊進發。皎潔的月光照耀著他們面前的陸地、棕櫚樹叢中的房屋、神廟的銅屋頂和清真寺的尖塔。阿爾布開克的部隊約有六百人,在靠近色拉姆的地方上岸,秩序井然。他們繼續逼近色拉姆。但最高軍務官的部隊被海流衝到了較遠的地方,登陸的地點距離目標有一段路程。

阿爾布開克理應等待科蒂尼奧,但他的士兵急於擄掠戰利品,爭先恐後,阿爾布開克也節制不了他們。紀律於是渙散了。為了防止陷入進一步的混亂,阿爾布開克命令吹響軍號,發出「聖地亞哥!」的吶喊,宣佈發動全面進攻。奈爾戰士呼喊著從色拉姆附近的房屋中衝殺出來,雙方展開激戰。從海灘之上的制高點,卡利卡特人的大炮向海灘開火,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但這些炮手經驗不足,打得太高。葡萄牙人無情地端著長矛向前推進;他們猛攻敵人的工事,殺死了一些敵人,其他奈爾戰士調頭跑回房屋當中。與此同時,一些葡萄牙人在用斧子拆卸那著名的門。他們把它抬到海灘,然後裝上了大船。為防止士兵在最高軍務官到來之前衝進城中,以及預防敵人發動突然反撲,阿爾布開克在街道入口處安置了崗哨。

最高軍務官在海灘姍姍來遲。他聽得見喊殺聲和炮聲,看到燃燒的房屋的大火。當他抵達時,色拉姆的大門已經沒了影子。科蒂尼奧暴跳如雷。他只能相信,阿爾布開克奪走了理應屬於他的勝利,攫取了他的光榮。他怒氣沖沖地訓斥總督。阿爾布開克努力好言相勸,大談光輝與榮譽:「你是第一位率領士兵在卡利卡特登陸並進城的將領,你已經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色拉姆的大門已經在我們的船上了。」[4]科蒂尼奧聽了這話,氣得渾身發抖。「阿方索·德·阿爾布開克是什麼東西?」他啐了一口,「你的話全是放屁……」[5]「榮譽屬於你……我不想要任何榮譽。如果要我去和那些像山羊一樣逃竄的小野人打仗,我倒會覺得丟人。」[6]他在暴怒之下命令將那著名的大門投入大海,然後脫掉頭盔,把自己的頭盔、盾和長槍都交給侍從,從侍從手裡拿了一頂紅帽子和一根木棍。他喚來譯員加斯帕爾·德·阿爾梅達,命令其指示去王宮的道路。他說要從王宮奪走其他的大門,贏得更偉大的榮譽,比某些人在海灘上從他那裡偷走的榮譽要大得多。「我主國王陛下會知道,我僅僅戴了一頂帽子,手裡拿著木棍,就殺向王宮……在這聞名遐邇的卡利卡特,除了小黑人之外什麼都沒有。」[7]

據編年史家加斯帕爾·科雷亞的描寫,在這個關頭,阿爾布開克倚靠著自己的長槍,盾牌丟落在腳邊,身邊圍著許多士兵,並努力與最高軍務官講道理。現在,他感到大事不妙。部隊很疲憊,被怒火沖昏頭腦的科蒂尼奧完全不知道自己提議的是什麼。阿爾布開克向科蒂尼奧懇求道:

願上帝保佑你。我必須告訴你,如果你走那條路,那些赤身露體的小黑人,雖然現在像山羊一樣逃竄,但很快就會變成恐怖的商販,他們的貨物會讓你付出慘重代價。我懇求你,千萬不要走那條路。……從這裡到王宮的路很遠,路況極差,只能一字縱隊前進,你會遇到極大的麻煩。你到了王宮的時候,一定已經筋疲力盡,會發現那裡有許多鬥志昂揚、裝備精良的小黑人。我說的是實話。我真心實意地勸你,拜託千萬不要去。[8]

「我偏要去。」最高軍務官鄙夷地說,「你回船上吧。你可以走了,可以為自己的豐功偉績心滿意足了。」

他準備前進,一名騎士舉著旗幟打頭陣,加斯帕爾·德·阿爾梅達帶路。他們還拖著一輛炮車,車上載著一門輕型迴旋炮以及火藥和炮彈。「士兵們渴望從王宮擄掠金銀財寶,跟著最高軍務官前進,」阿爾布開克帶著自己的部下返回海灘並說道,「我們必須做好準備。今天我們就會看到上帝的意志。你們看到的那些去攻打王宮的人中的很多人,不會回來了。」[9]他為停在沙灘上的長艇安排了崗哨,確保它們隨時待命,並能夠運送傷員。他帶領剩餘的士兵(因為很多人跟隨最高軍務官去了),燒燬了在海邊停靠的阿拉伯三角帆船和輕型帆船。他在為最糟糕的結局做準備。

最高軍務官和他帶領的四百人現在徑直開往王宮,距離約為3英里。道路極其狹窄,兩側是高高的石牆,石牆背後是棕櫚樹叢中的房屋。他們只能排成一字長蛇陣,蜿蜒前進。他們沒有遇到任何抵抗。「小黑人」看到他們就紛紛逃竄,似乎不願意打仗。最高軍務官的士兵一邊前進,一邊燒燬空蕩蕩的房屋。西高止山吹來的風將濃煙吹到他們的路上,所以隊伍後方的人被濃煙和大火的熱力嗆得喘不過氣來。很快似乎整座城市都燃起了熊熊大火。很多人於是掉頭返回。阿爾布開克原想率領自己的部隊以良好秩序跟進,但發現道路很難走。

最高軍務官及其部下繼續推進。他們抵達了一個大廣場,周圍有比較豪華的屬於貴族的宅邸。在這裡,他們遭遇了一大群武器精良、做好抵抗準備的奈爾戰士。戰鬥於是激烈起來。葡萄牙人掃清了廣場,但貴族蒙受了一些損失。「利蘇阿爾特·帕謝科喉嚨中箭倒下,安東尼奧·達·科斯塔被砍了腦袋。」[10]很多人腿部中箭,因為腿部沒有板甲防護。有些人往船的方向逃跑,發現道路上塞滿了雙方的死屍。指揮印度人反抗的攝政者也陣亡了。

最高軍務官繼續前進,抵達王宮外門。在這裡,他的部隊又一次遇到一大群敵人。葡萄牙人迎頭撞上了暴風雪般的箭矢。激戰之後,他們成功擊退了守軍,衝進王宮庭院。那裡「有一座大院子,周圍建有許多亭台樓閣,它們的大門都裝飾華美,表面貼著精工黃銅與黃金片,陽台也建造得極其精美」。[11]

扎莫林的木製宮殿

於是,擄掠開始了。門鎖被斧子砍碎。這簡直是阿拉丁的藏寶洞:裝滿絲綢與金線華服的箱子、產自阿拉伯半島的絲絨和錦緞、飾有黃金的木製聖物箱。葡萄牙貴族讓僕人把擄掠來的財寶堆積起來,瘋狂地爭先恐後地擄掠,並嚴加守衛自己搶來的東西。為了更方便地搶劫戰利品,他們把長槍丟在室外。一百名士兵奉命看守大門,指揮官是魯伊·弗萊雷,他「一隻眼是斜的」。[12]這些人自己不能參加搶劫,非常嫉妒,於是搶劫戰友。洗劫宮殿的人收集的成堆財寶被堆放在庭院內,無人看管,於是弗萊雷和二十名同伴竭盡全力掃蕩別人的那些贓物,並將其運回船上。搶劫持續了兩個鐘頭。上午的時間不斷流逝,天氣也越來越熱。

搶劫的人毫無防備。攝政者陣亡的消息,以及三顆葡萄牙人首級被送到了扎莫林那裡,他此時正在城市外圍撤退。他暴跳如雷,命令進行報復。奈爾戰士重整旗鼓,開始強行殺入王宮,闖過殘餘的葡萄牙警戒線。此時對財寶的貪慾沖昏了葡萄牙人的頭腦,讓他們無視危險。他們衝入一扇門,發現裡面有成箱的金幣,於是「他們把箱子搬到外面,各人盡可能守衛自己的那一份」。[13]這個房間內還有第二扇門,但從裡面鎖上了,門上金光閃閃,極富誘惑力。據譯員加斯帕爾的說法,這是國王的寶庫。士兵們陶醉於寶庫內可能有的財富,向門猛撞,並用長槍的一端打門。然而門卻紋絲不動。

宮外有四百名奈爾戰士奉扎莫林的命令集合起來,決心為攝政者復仇,甘願血灑沙場。阿爾布開克率領他自己的一隊士兵趕來增援的時候,箭雨開始密集地落下。他肅清了宮門外的一片地域,命令秘書加斯帕爾·佩雷拉進宮去警示科蒂尼奧,形勢十分危急。佩雷拉努力讓最高軍務官明白形勢:現在外面有很多敵人,而且越來越多。撤退的時間到了:「他應當滿足於自己的行動,因為已經算很了不起了……他兵力不足,所有人都扛著戰利品走了。撤回海邊的道路漫長而艱難;此時已經是正午了,天氣非常炎熱。」[14]

科蒂尼奧充耳不聞,對那扇不肯動搖的門執迷不悟。他發回給阿爾布開克的唯一口信是:「他來的時候沒有和阿爾布開克同來,回去的時候也不和他同去。」[15]阿爾布開克派人守衛外門,以阻止更多葡萄牙人被誘入死亡陷阱。他親自去勸說最高軍務官:「以國王的名義,我們請求你撤退,我們在這裡一分鐘都不能待了。我們若是不走,全都死路一條。你來的那條路已經陷入火海,我們要撤退會非常困難。」[16]最高軍務官到最後一刻都極度傲慢自負:他不情願地同意撤退,但就像洛倫索在朱爾戰役中那樣,他堅持要最後一個離開,以宣揚自己的英勇;此外,他還要把王宮燒燬。他們撤退了,阿爾布開克及其部下在前方開路,然後是科蒂尼奧的部下,最後是最高軍務官本人和他的炮手。炮手們用迴旋炮開火,一時間迫使奈爾戰士暫時退卻,沒有沿著街道追來。

他們又來到狹窄的街道上,其寬只有半支長矛的長度。奈爾戰士改換了攻擊的方向。他們攀上高牆和制高點,用箭矢、石塊與標槍猛擊和騷擾葡萄牙人,然後用石頭和樹幹來堵塞街道,攔住他們的去路。很快,葡萄牙人就沒辦法把迴旋炮運過這些障礙物了,只得將迴旋炮拋棄。印度人再也不怕了,潮湧般衝回到小巷,向掉隊的葡萄牙士兵猛撲,用葡萄牙人搶劫時丟棄在宮門外的長槍攻擊他們。

肥胖而疲憊的科蒂尼奧用盾牌自衛,兩側有一群葡萄牙貴族守衛。小巷在蔭涼裡,但天氣酷熱,所以在這狹小的地方,他們的板甲反而對他們不利。葡萄牙人笨拙地用劍刺殺,被敵人輕鬆地跳躍躲避。撤退的葡萄牙隊伍不得不一邊走一邊脫掉笨重的鎧甲,同時遭到攻擊和騷擾。小巷變寬匯入一條大街後,形勢更加惡化。另一群印度武士在這裡守株待兔,這一次有足夠的空間包圍最高軍務官一行人。科蒂尼奧勇敢地面對敵人的進攻,但遭到背後襲擊。他的腳後跟被砍斷,跌倒在地。印度人發出勝利歡呼。其他葡萄牙人努力想把肥胖的科蒂尼奧扶起來,但在擁擠的空間裡就是辦不到。他們被打退,勇敢地且戰且退:揮舞雙手重劍的瓦斯科·達·席爾瓦和其他一些人的名字永載史冊,成為英雄,「他們全都建功立業,奮勇拚殺,直到累得無力舉起胳膊,全部捐軀,他們的首級被和王旗一起高舉起來」。

阿爾布開克的位置距離後衛有火槍射程那麼遠,更接近海灘,他也遇到了越來越嚴重的麻煩,遭到敵人弓箭手的猛烈射擊。但是,他在自己周圍聚集了足夠多的士兵。他想等待最高軍務官,但消息傳來,科蒂尼奧在戰鬥中倒下了。他打算回去救援,但很少有人願意同去:「沒人想回去。」[17]旋即他遇到了一群逃跑的葡萄牙士兵,隨後是追殺而來的歡呼勝利的印度武士。葡萄牙士兵們乾脆丟下武器,潮水般逃向海灘,把阿爾布開克和四五十人丟在後面去面對敵人,並努力阻止全面崩潰。阿爾布開克在巨大的壓力下撤退,左臂中箭,箭頭刺入骨頭,拔不出來。幾分鐘後,他的脖子又被飛鏢擊中,護喉甲被刺穿。然後一發子彈擊中他的前胸,他跌倒在地的時候還在呼喚瓜達盧佩聖母的保佑。有人喊叫說他死了,他附近的人開始驚慌失措。奈爾戰士逼近過來,準備將他們一網打盡。

但阿爾布開克自己認為發生了奇跡,因為命中他前胸的子彈並沒有奪去他的生命。大部分葡萄牙士兵逃走了,但四人將他抬到一面盾牌上,奔向海灘,而第二群士兵以緊密隊形跟在後面,阻止了徹底的災難。海灘上的指揮官開始將傷員擺渡運往大船;他們還從長艇用後裝迴旋炮射擊,威懾追兵,這讓那些通過街道逃往海灘的葡萄牙人鼓起信心,讓他們知道海灘就在不遠處。後來,大炮也開火了。葡萄牙貴族一直到最後關頭還要證明自己的超強戰鬥力,其中兩人,安東尼奧·德·諾羅尼亞和迪奧戈·費爾南德斯·德·貝雅率領三百人返回城市。他們迎面遇到一大群土著男女(他們以為葡萄牙人全都死了),殘酷無情地將其盡數屠戮。有些土著逃往海灘,讓等待登船的葡萄牙人又雞飛狗跳起來。他們以為這些衝過來的當地人是追兵,於是很多葡萄牙人不聽戰友的呼喊,跳入大海,拚命游向大船,不幸溺死。

夜幕降臨了。海灘上只剩下兩名船長,他們一直到最後還在爭奪最後一個撤離的榮譽。最終迪奧戈·費爾南德斯和安東尼奧同時登船,以捍衛自己寶貴的榮譽。艦隊在卡利卡特停留了兩天,醫治傷員,並將死者丟下船。阿爾布開克則恢復了元氣,撰寫了報告。

雙方都傷亡慘重。最高軍務官的光榮冒險讓葡萄牙人付出了慘重代價。一千八百人[18]中有三百人陣亡,「其中七十人是貴族」——編年史家總是認真地記下貴族死者的姓名——還有四百人負傷,「其中很多人後來傷重不治死亡,或永久性殘疾」[19]。從魯伊·弗萊雷的二十多人的命運,我們可以瞥見那些擄掠王宮的葡萄牙人的損失情況。斜眼的弗萊雷原本奉命守衛大門,卻玩忽職守,帶人去擄掠財物。「他們全死了,只有一名奴隸身負重傷,逃到了小船處,報告了最高軍務官的最後命運。」[20]有些人則下落不明,包括加斯帕爾·德·阿爾梅達。這位皈依基督教的猶太人譯員曾見到瓦斯科·達伽馬,後來為曼努埃爾一世提供了大量關於印度洋的信息。他可能在這一天陣亡了,此後史料中就再也沒見到他的名字。

卡利卡特人的損失更嚴重。扎莫林拿到了最高軍務官的首級和旗幟,但這很難彌補他的損失。卡利卡特人損失極大,城市被毀,王宮被付之一炬,而且他的財源依賴的商船也毀於一旦。他為此役的後果憂心忡忡。他確保為最高軍務官舉行了體面的葬禮,立下了刻字的墓碑,將其旗幟懸掛在墓碑之上。這是為了應付葡萄牙人必然施加的報復。至於阿爾布開克,他的左臂自此殘廢,但他一直紀念幫助自己逃生的奇跡。打倒他的那顆子彈被一名僕人取出,並和一筆錢一起送到阿爾加維的瓜達盧佩聖母聖龕。子彈被放到聖母像前,錢則用來在那裡點一盞「長明燈」。[21]

此役對總督來說畢竟還有一個亮點。最高軍務官的船隻除了三艘返回葡萄牙之外,全都屬於他了。現在他擁有了一支相當強大的艦隊,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部署,他也有相應的計劃。次日,他給國王寫信,匯報近期的所有事態,但對卡利卡特的慘敗隻字未提。返回葡萄牙的人可以解釋那事,他對此的沉默是意味深長的。卡利卡特本身仍然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三年之後,他將找到解決扎莫林的辦法,其比軍事行動簡單得多,也幾乎沒有流血,但沒有光輝或榮譽可言。在此之前,他仔細思考了紀律敗壞的教訓。葡萄牙人過於強調個人英勇,對戰術組織的重視不夠,過於貪戀戰利品(戰利品是對軍餉長期被拖欠的一種補償),因此一支軍隊容易迅速蛻化成隨時可能潰散的烏合之眾。


[1]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p.6-7.

[2]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9.

[3]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9.

[4]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16.

[5] Castanheda,Fernao Lopes de. Histo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India Pelos Portugueses. Edited by M. Lopes de Almeida. 1 vols. Porto,1979,p.501.

[6]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16.

[7]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17.

[8]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17.

[9]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18.

[10]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19.

[11]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19.

[12]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19.

[13]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19.

[14]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21.

[15]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21.

[16]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22.

[17]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23.

[18] 前文說葡萄牙遠征隊共計一千六百人。另外兩百人可能是為葡萄牙效力的印度人。

[19]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25.

[20] Correia(or Correa),Gaspar. Lendas da India. 2 vols. Lisbon,1860,p.25.

[21] Castanheda,Fernao Lopes de. Historia do Descobrimento e Conquista da India Pelos Portugueses. Edited by M. Lopes de Almeida. 1 vols. Porto,1979,p.505.

《征服者:葡萄牙帝國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