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 流亡霸主

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重耳,文治武功,稱霸中原,開創了晉國長達百年的霸業。但是,在他成為晉國國君之前,卻經歷了一段長達十九年的流亡生活。那麼,身為晉國公子的重耳,為何會淪落到流亡列國的悲慘境地?在這段流亡之路上,晉文公究竟遭遇了怎樣的艱難坎坷?他又是如何從一個流亡公子成功復國,並成就一番霸業的呢?

嘴甜的美姬好危險

宋襄公想當霸主,沒有實力,所以打仁義牌,最後把命都搭了進去。不過,這位糊塗君主臨死前終於英明了一把,他對自己的太子說:「以後你一定要跟晉國的重耳搞好關係。」這個臨終囑托,讓實力不濟的宋國,過了好些年太平日子。

重耳是晉獻公的公子,也就是後來的晉文公。晉國在北方中原諸國中是很有實力的,土地面積十分廣闊,而且土地肥沃,生產發達,又有太行山脈為依靠,完全不像中原諸國,處於大平原上,無險可守。

但是,凡事有好的一面,就有壞的一面。晉國是有優勢,但也有劣勢。它的劣勢就是國土偏北,緊挨著遊牧民族。

所以在晉國的土地上,也生活著很多彪悍的遊牧民族。在常年跟這些民族打仗的過程中,晉國人也形成了彪悍尚武的性格。晉軍的戰鬥力,在春秋諸侯裡邊是很有名的。

一般來說,士兵能打仗肯定是好事兒,但這也得看士兵聽誰的。如果他們不聽國君的,那可就不妙了,很容易爆發軍事政變。

春秋時代的國君,跟後世的專制君主不一樣,他們說話不是真正算數的,他們的權力是和底下的大夫、貴族們分享的。

晉國的首代國君是周成王的弟弟,所以晉國是周王室的近親。據說有一次,周成王跟弟弟在御花園裡玩兒,周成王拿起一片樹葉子,瞅了兩眼後說道:「這片樹葉子很像玉珪(祭祀用的一種禮器)。」然後,周成王看著他的弟弟,接著說:「那我就封你做諸侯吧。」

第二天,大臣對周成王說:「您既然跟您弟弟說了要封他做諸侯,就真的要封,君無戲言。」這一下,成王只好不情不願地把弟弟封到唐,做了唐國的首代國君。後來,唐國改名為晉。

晉國國君代代相傳,傳到春秋初年,晉國內部的貴族勢力已經尾大不掉了,聽國君話的人越來越少。齊桓公稱霸時,晉獻公繼位。他當了十六年的國君,也進行了一些軍事擴張。

晉獻公晚年,晉國已經是跟齊國、秦國接壤的一個大國了。晉獻公不僅進行了領土擴張,還進行了一番政治改革,殺了很多宗室貴族,把大權集中在了自己的手中。

從晉獻公的這些措施看,他應該算是個有為之主,但他後來找了個女人,給晉國帶來了一場大動亂。

晉獻公繼位第五年,晉軍去攻打一個少數民族部落,得到了一個叫驪姬的美女。這位美女不僅長得花容月貌,而且很擅長花言巧語,因此深得獻公的寵愛。

過了幾年,驪姬生了個兒子,取名叫奚齊。然後,獻公在驪姬的挑唆下,趕走了太子申生和次子重耳,立了小兒子奚齊為太子。

獻公一去世,小兒子奚齊就繼位了。有一部分大臣很不服,他們支持逃到國外的公子申生,因此雙方發生了鬥爭,殺來殺去,最後申生、奚齊全死了。因為這時重耳也跑到國外去了,只好由獻公的另一個兒子繼承了君位,這就是晉惠公。

重耳逃出晉國之後,先跑到了狄國,因為他的母親是北方狄族的女子。當時跟隨他逃難的,還有一幫文臣武將,大多也都是狄國的。狄國雖然只是個小國,但畢竟和重耳有親緣關係,重耳就在這裡暫時居住了下來。

重耳這一住就是十二年。他後來結婚生子,日子過得還算太平。當時重耳已經五十多歲了,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所以他覺得自己這輩子也就這樣了。看著自己跑來跑去打醬油的兒子,他覺得也挺幸福的。

雖然重耳沒有遠大追求了,但他那個做了晉國國君的兄弟卻還一直惦記著他。晉惠公是因為前面那幾位哥哥都死了,才當上國君的,所以他認為兄弟對他來說是個威脅。

當晉惠公得知重耳流亡在狄國後,很不高興。他向狄國施加壓力,想置重耳於死地。

重耳的心酸流亡史

大國有令,小國哪敢不從,為了晉國的公子弄得大軍壓境,這買賣可划不來。好在重耳平時人緣不錯,就有人向他通報消息說:「你的好兄弟要你的項上人頭,我們國君已經答應了,你趕快跑吧!」重耳一聽趕緊收拾東西,帶著自己的手下就開溜了。

出逃後的重耳原本想去齊國,因為當時的齊國還是齊桓公當政,所以肯定不會受到晉惠公的脅迫。但問題是,狄國跟齊國不挨著,中間要經過衛國。這時候就又出狀況了。

那會兒盤纏、行李都很重,專門得有一輛車拉著。幫重耳拉車的人竟然拉著一車的盤纏跑了。這樣一來,重耳這一夥人在路上可就吃盡了苦頭。

到了衛國,重耳一行人被攔了下來,衛國國君死活不放行。於是,他們只好繞個圈,逃到了齊國。

逃亡的生活非常艱苦,沒有錢就只能餓著肚子趕路。有一次重耳實在餓得不行了,就讓手下去向正在田埂邊吃午飯的農民要點吃的,農民沒有答應。於是這個手下又問他要一個碗,好弄點水喝。農民就不耐煩了,隨手丟出了一塊泥巴,很不痛快地說:「你吃這個吧。」

這時一個侍衛勃然大怒,要出手教訓這個無禮之人,但被另一個人攔下來了。這人說道:「此乃天大的好事兒,咱們雖然落魄,但弄點糧食吃還不算什麼難事兒,若要攻佔領土,那可就難了。這位農民伯伯把這塊土給我們,這是天賜。」

有土地沒土地這都是後話,眼前最要緊的問題是沒得吃。此時,重耳的一位手下從自己腿上割了一塊肉下來,做了一罐肉湯。重耳吃完之後,大傢伙才又繼續逃難,就這樣饑一頓飽一頓地到了齊國。

齊桓公當時正在籠絡各路諸侯,圖謀霸業。他一聽重耳來到,立刻就派大臣出城迎接,然後擺酒席接風,還把自己遠房的侄女嫁給重耳,撥給他們一行人二十多輛車馬。

重耳一行人就這樣在齊國安頓了下來,又過上了平靜的流亡生活。可惜好景不長,沒過幾年,齊桓公就病死了。齊國眾位公子爭位不休,內亂不止。

重耳的手下覺得再在此地住下去也沒什麼意義了,就建議重耳去宋國。但重耳實在是不願意再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了。老爺子這會兒都五十多歲,年奔花甲了,他不想再四處流亡,活活受罪。

於是,重耳的手下就聚在一棵樹下,商量怎麼能讓重耳離開齊國。重耳娶的齊國媳婦兒很賢惠,也跟他們一起想辦法。

一天晚上,重耳的齊國媳婦兒設宴,藉機把重耳灌醉,然後派人把他抬到車上,直奔宋國而去。重耳酒醒了,發現自己躺在車上,才知道上當受騙了,跳下車來見人就打。但是,怎麼打也沒轍,只能繼續趕路。

重耳一行人流亡到曹國、宋國,受了很多罪。曹國國君是個勢利小人,見重耳是落難公子,將他羞辱一番,沒有收留。宋襄公倒是個厚道人,但他在中原爭霸中失敗,自己又受了傷,根本無力幫助重耳。

雖然宋襄公不是打仗的料,但他看人的眼光很準。臨終前,他囑咐兒子,晉國公子重耳很了不起,以後遇到事兒找他準沒錯。

重耳在宋國雖然被招待得很好,但老這麼待下去,也沒什麼意思。於是他們一行人又離開了宋國,來到了鄭國。

沒承想,鄭國國君連理都不理他們,這幫人只好再奔楚國。楚成王非常好客,見這個北方大國晉國的公子千里來投,就把他們當作貴賓熱情招待。重耳也成了楚成王的好哥們兒,兩人關係不錯。

有一天,楚成王和重耳一起喝酒時,開玩笑地說:「公子,您日後若是回到晉國做了國君,準備怎麼報答我啊?」

重耳非常感激地說道:「若是托大王您的洪福,讓我能返回晉國當國君,我一定讓晉國、楚國世代友好。如果兩國不得已發生了戰事,我會退避三舍,給你面子。」在古代,三十里是一捨,三捨就是九十里。

楚成王聽完拈鬚大笑,但坐在底下的楚國大臣們卻不高興了。他們對成王說:「重耳這傢伙出言不遜,國君還沒當上呢,就說要跟咱們打仗。他將來一定是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咱們不如趁早把他幹掉。」

但成王不同意,他對大臣們說:「重耳素有賢名,連上天都要保佑他。他會這麼說,最起碼證明他很實誠。」

翻盤的機會終於來了

重耳在楚國客居時,晉國發生了一件大事兒。晉惠公的兒子在秦國待了一段時間,娶了個秦國老婆。後來晉惠公一死,他也沒跟秦穆公打招呼,就直接跑回晉國接班去了,成為了晉懷公。

懷公一上台,就和秦國斷絕了來往,秦穆公大罵晉懷公是忘恩負義的小人。秦穆公還派人四處打聽公子重耳的下落,準備扶植重耳登位。

楚成王知道這件事兒後,就藉機將重耳送入了秦國,也算是幫他一把。就這樣,這位晉國公子又來到了秦國。

在重耳之前,秦穆公就曾經多次插手晉國事務,導演晉國內部多次動亂。他企圖以此為機會,進入中原。但是,秦穆公的運氣很背,在他幫助下上位的晉國國君,都是上位之後就翻臉的。

這時候在晉國有資格繼承君位的宗親中,就剩重耳一個了。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耳終於回到了闊別近二十年的祖國,並將晉懷公趕出了晉國。這時候的重耳已經六十三歲了。

重耳繼位後,迅速整頓內政,把晉國治理得井井有條。這個時候的重耳就是晉文公了。

在一幫老臣的輔佐之下,晉文公勵精圖治,使晉國經濟飛速發展。在對外關係上,重耳修復了與秦國的友好關係。從晉獻公到晉文公,晉國與秦國三代聯姻,所以今天有一個成語叫作「秦晉之好」。

晉文公還消除了原來統治集團之間的對抗,實現了權力的再分配。他在經濟上實施了一系列強國富民的措施,減輕了人民的賦稅,大力發展了生產。在軍事上,晉文公把晉國原來的兩軍,改為上、中、下三軍,使晉軍成為了諸侯國中戰鬥力最強的國家。重耳治國這短短幾年,晉國政平民富,形勢一片大好。

後來的人總結晉文公的改革,主要是以下兩點:

第一,尚賢。原來周朝搞分封,血緣親疏決定了一個人的政治地位。到了這個時代,宗法制跟社會的發展已經明顯不適應了,所以晉文公不拘一格選拔人才。

第二,賞功。晉文公在外流亡十九年,他繼位之後,不再分封宗室子弟,而是根據手下人的德行、才能、功勞進行封賞。這樣就使一批原來不是大貴族出身的人才,進入到了統治集團的核心,革除了原來血緣貴族把持晉國政治的途徑。

春秋一哥也會退避三舍

晉文公繼位的第二年,周朝內部發生了禍亂。晉文公派兵平息,安定了王室。周天子賞給他四個郡邑,於是晉國的疆域又擴大了。

又過了兩年,楚國大將統率五國聯軍,攻打宋國。宋國形勢堪危,於是宋襄公的兒子宋成公就跑來向晉文公求救。

晉文公早就明白,要想成為中原霸主,就得先打敗楚國。於是,晉文公率領三軍去救宋國。

晉軍首先攻佔了歸屬於楚國的兩個小國——曹國和衛國,俘獲了這兩國的國君。當然了,這裡面還有一些私怨的成分。這兩國國君當年對逃難的重耳相當不敬,所以重耳捎帶手就教訓了他們一下。

曹、衛被攻佔之後,楚國仍然圍困宋國的國都。楚成王本來就不想與晉國交戰,一聽說晉文公還親自率軍出戰,就下令退兵。但楚國的大將成得臣不服氣,不肯半途而廢,非要跟晉文公比畫比畫。成得臣還派人去通知晉軍,讓他們把曹、衛兩國的國君放回來。

晉文公決定將計就計,他暗地裡對這兩國國君說:「我可以恢復你們的國君之位,但你們必須跟楚國斷絕一切往來。」

曹、衛這兩國的國君,都是典型的勢利小人,牆頭草隨風倒。他們對晉文公說:「只要您能恢復我們的君位,我倆肯定斷絕與楚國的一切往來。」

成得臣本來還想救這兩國的國君,沒想到他們與晉國串通一氣,把他給賣了,氣得他跺腳大罵,說這分明是重耳在搗鬼。

他立刻調動全軍,向晉軍逼近。楚軍一進軍,晉文公就下令後撤。軍中將士都很納悶,為什麼人家一來我們就得跑呢?

晉文公就跟將士們解釋說:「當年我流亡的時候,楚成王曾經幫助過我,我也答應過他,若日後晉、楚兩國交戰,晉國要退避三舍。」

於是,晉軍就連退三捨,撤到了衛國境內的城濮。他們在此列好陣勢,安營紮寨。楚軍以為晉國不堪一擊,便緊隨其後跟了上來。成得臣還派人給晉文公下戰書,措辭十分蠻橫。

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戰打響。晉軍首先向楚軍右翼發動猛攻。楚軍的右翼是由陳、蔡這兩國士兵組成的。蔡軍在戰場上一直表現得很菜,陳國的戰鬥力也不是很強,所以他們一遭打擊,將士們就惶恐萬分,迫不及待地棄陣逃跑了。

成得臣氣急敗壞,指揮中路軍向晉軍反撲。晉國的大將在戰車上豎起兩面大旗,引導士兵假裝敗退,又在戰車後面拖上樹枝,在地面上揚起陣陣塵土,顯露出十分慌亂的樣子,想誘敵深入。

成得臣狂妄自大,不知是計,率領楚軍緊追不放。就在這時,晉軍埋伏在中路的將士攔腰衝殺出來。楚軍腹背受敵,死傷無數。成得臣方知中了晉國的埋伏,可惜悔之晚矣。

在幾員大將的拚死保護下,成得臣才得以突出重圍。晉文公一看楚軍大敗,念及楚國當年對自己有恩,就下令窮寇勿追,鳴金收兵。

成得臣打了敗仗,沒臉回去見楚成王,就自殺了。城濮一戰晉軍大勝,這個消息傳到周朝的都城洛邑後,周襄王和大臣們都很高興,因為大家都覺得楚國是蠻族,始終是華夏文明的威脅,這次總算打壓了一下他們的囂張氣焰。

周襄王親自犒勞晉軍,晉文公向他獻上楚國的俘虜、兵車,而且還給他建造了一座新宮,並且約請各路諸侯,聚集起來訂立盟約。

在這次盟會上,周襄王向大家推舉晉文公做盟主,就這樣,晉文公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

城濮之戰,成就了晉國的霸業,也使楚人北進的腳步暫時終止。在城濮之戰前,楚國已然形成了對中原諸侯的絕對優勢。如果這時候無人出頭阻擋,楚國甚至有可能一鼓作氣,兼併整個中原,因為它跟周王室沒有任何感情,恐怕周王室的覆滅要提前好幾百年。

城濮之戰後,楚國雖然元氣大傷,但實力猶存。晉國雖然奠定了霸業,但卻沒有乘勝追擊。於是,南北對峙的局勢就形成了,並且延續了整個春秋時代。

晉文公當霸主沒幾年,就與世長辭了,畢竟他歲數也挺大的了,在那個年代也算是高壽了。

晉文公死後,晉國的強盛仍然維持了將近一百五十年。在這期間,晉國、楚國、秦國為了爭奪春秋一哥的位置,打得不可開交。那麼,這其中又發生了哪些故事呢?

《袁騰飛講先秦·上古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