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大浪淘沙,滄桑巨變(明清)

01.大明開國規矩多

刻薄寡恩

1368年,朱元璋即帝位,國號大明,建元洪武,以應天為國都。應天就是今天的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你看那廝長得那模樣,哪有一點兒帝王福相啊?臉跟個鞋拔子似的,又像瓦刀,還滿臉麻子,這是明太祖真容。你把他畫成這樣,他宰了你。你美化他,把他畫得跟秦始皇、漢武帝似的,天庭飽滿、地閣方圓,他也宰了你。怎麼著你都是個死。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比較黑暗的王朝,276年裡有121年皇帝不上朝,上朝也不幹好事。朱元璋就不幹好事,一個典型的暴君。他是中國歷史上出身最寒酸的皇帝。劉邦在前朝好歹還是街道居委會治保主任。朱元璋就是個要飯的。家貧無計,父母雙亡,在皇覺寺出家為僧,老和尚讓他外出化緣,因為添了一張嘴,寺裡也困難。中國和尚是不化緣的,你什麼時候見到化緣的和尚,基本上就是騙子。中國的和尚是自食其力的,東南亞小乘佛教的僧人都是化緣的。這化緣在中國推廣不開,因為中國人認為,這不就是要飯嗎?那多丟人,九儒十丐,比儒士還低一級。東南亞小乘佛教國家,僧人過午不食,一天就吃兩頓飯。中國僧人不行,因為我得幹活,只吃兩頓飯,下午腿軟。如果你在大街上碰見僧人化緣,別理他,那都是騙子。那回我碰上一個,一見面就跟我念阿彌陀佛。得,打住,打住,你蒙我?你冒充什麼不好?有本事你冒充警察。我掏出十塊錢,說你把《心經》給我背一遍,他說《心經》?沒聽懂。我說我起個頭兒,你能往下背,十塊錢就給你。僧人哪兒有不會背《心經》的?這都不會,肯定是忽悠人的玩意兒。

朱元璋後來參加紅巾軍,慢慢地混壯了。這傢伙窮棒子出身,一當政,必然是暴政。世界歷史上,希特勒、墨索里尼不全是這種出身嗎?有哪一個出身高貴、受過良好教育的,上台之後搞獨裁的?沒有。都是這麼一幫人,發跡之前寒酸,吃了上頓沒下頓,夜裡睡地下通道,發跡之後,我可有今天了,瘋狂報復社會,折騰死你們。現在的貪官污吏大都是出身很苦,十四歲以前沒穿過鞋,窮怕了,一有權就亂來。陳水扁不就是嗎?從前窮得不行,可有今天了,使勁摟錢。像布什、切尼這些人不可能貪污,四千多萬年薪不掙,掙十八萬當副總統,不是為了錢。他貪污,你開玩笑啊。朱元璋原來叫朱重八,倆八嘛,二八一十六,起這個名是因為他們家十六個孩子,前面那些全死了,就剩他,還是因為他十六號生的?不知道。

朱重八當了皇帝,他爹和他爺爺不都得當皇帝嘛,所以在鳳陽建了陵,後來被水庫淹了,現在又露出來了。建陵的時候,碑上不能寫“肇祖原皇帝狗剩”或者“鐵蛋兒”,得起個學名。重八他爹和他爺爺的名字,都是他給起的,那倆農民活著的時候根本就沒被叫過。估計到了陰曹地府,閻王爺喊他們的大號,他倆還以為叫別人呢。

這號人當了皇帝,最關心的事就是我這個政權可不能丟啊。千辛萬苦搶過來不容易,不能讓我兒子再去化緣了,得千秋萬代一統江湖傳下去。所以,他在宋元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了中央集權。

首先在中央廢除了丞相制度,六部尚書由皇帝直接負責。這個跟蒙古人不會玩兒有關。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到了宋朝更進一步,在三省的基礎上確立二府三司。宰相、樞密、三司,進一步把三省的職權分化了,相權相對於皇權非常弱。到了元朝,中書省集權,尚書、門下全都沒了,所以權臣輩出。

朱元璋吸取了這個教訓,不能給予宰相太大權力。洪武十三年,他借口宰相胡惟庸謀反,殺掉了胡惟庸及其黨羽兩萬多人,這叫胡獄。這是朱元璋的第一次“文化大革命”,開國的文臣被屠戮殆盡,基本上全殺光了。太祖皇帝起兵,文靠李善長,武靠徐達。李善長當時七十多歲了,風燭殘年,封韓國公,開國功臣之首,太子朱標的老師,要上法場開刀。馬皇后不幹啊,馬皇后也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後,她不幹就絕食,哭。朱元璋說,別的我什麼都可以聽你的,這件事你別管,我要為朱家萬世開太平。馬皇后說,一般的百姓家庭,孩子家長都知道尊重老師,教師節還給送花買賀卡,報答師恩深重。咱們皇家竟然要把孩子的老師殺死?朱元璋說,李善長謀反。馬皇后聽完氣樂了,說李善長都七十多歲了,他還謀什麼反?謀反能當幾年皇上?根本不可能的事嘛。朱元璋不聽,最後李善長一家七十多口全被殺掉。十餘年過後,又借口大將軍藍玉 謀反,掀起一場屠殺,殺掉了一萬五千多人。這一下,開國的武將也被殺光了。

經過這兩次史無前例的政治運動,開國的文武功臣屠戮殆盡,九個國公、二十多個侯全被殺掉,三萬五千多條人命啊。朱元璋認為建立明朝,徐達的功勞最大。開國後,他自己寫詔旨誇讚徐達“從予起兵於濠上,先存捧日之心”。說明徐達從那會兒就跟著他幹,徐要是把他扒下來自己上,完全可以,但一直捧著他。“來茲定鼎於江南,遂做擎天之柱。”建國後,徐達是擎天柱,但也難逃被殺的下場。民間傳說,徐達背上長瘡,不能吃發物。朱元璋偏偏送蒸鵝讓徐達吃。徐達含著眼淚吃這蒸鵝,吃完之後,瘡崩而死。想當初,他跟徐達鐵哥們兒、親兄弟那種感情,居然也下得了手,瞧他狠的!

當初徐達的夫人進宮跟馬皇后聊天,妯娌倆的感覺,就沒什麼顧忌。徐夫人說你們家房子真大,真好。皇宮當然真大、真好了。朱元璋一聽,馬上命人把徐夫人亂棍打死。你什麼意思,你說我們家房子大、房子好,你有覬覦帝位、不臣之心。把人打死之後告訴徐達,你這媳婦太壞了,這是禍害,我把她打死了,你謝恩吧。徐達還得謝恩。最後連徐達也給弄死了。

皇帝宰相我全干

六部尚書直接由皇上負責,等於皇上兼任首相,應該是宰相干的活,皇上給幹了,這下皇上忙不過來了。據說,朱元璋最忙的時候平均一天要看三百多件奏章,腦袋都大了。“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猶擁被。”朱元璋能寫出這種打油詩,水平已經不錯了。怎麼辦呢?設立殿閣大學士。由翰林學士入值內閣,幫助他看折子。這些翰林學士品級很低,六七品、七八品的樣子,不會對皇權構成威脅。此項制度成祖、仁宗、宣宗一直沿用,到宣宗朝,翰林學士品級越來越高,二品、一品,最後由各部的尚書兼任內閣大學士。

這樣,內閣實際上就變成了宰相,但是它比原來宰相的權力大大縮小了,為什麼呢?我們以後講清朝的軍機處也要講這個問題。以前宰相是有自己的辦公府邸的,中國古代文官最高的加銜開府儀同三司,讓你開府、建府,就說明你的地位高。你有府你就可以辟僚屬,像漢朝宰相的十三曹,有一個龐大的辦公機構。明朝內閣大學士是在內閣——皇宮裡邊辦公,沒有僚屬,頂多有點兒秘書,基本什麼事都得親歷親為。內閣大學士的本差可能是吏部尚書、禮部侍郎之類,內閣學士是兼職,明朝是沒有宰相的。朱元璋還立下聖旨,就是皇明祖訓:後世子孫不得預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斬。你不能立丞相。你的大臣要建議你立丞相,你把他殺了。宋朝皇帝的祖訓是不得刑戮士大夫及上疏言事者。明朝是臣工敢言立相者斬,你敢建議皇帝立相,就宰了你。由此可見宋朝的可愛。這樣,中國的宰相由獨相、群相到廢相,徹底沒有了。

機構變換含義深

明朝地方實行三司分權:承宣佈政使司,管理民政和財政;提刑按察使司,管理監察和司法;都指揮使司,管理軍政——統稱三司。三司的級別是都指揮使司最高,正二品,布政司正三品,按察司從三品。為什麼這麼搞,也跟蒙古人不會玩兒有關。

秦漢時,地方行政機構是郡縣兩級。漢朝郡國並行,也是轄縣。東漢末年開始,州郡縣三級。隋唐兩朝為了減輕人民負擔,去了一級,改成州縣兩級。但因為唐朝疆域太大了,州太多,中央不好管理,所以劃天下為二十二個道,進行監察。後來,道就變成了實際的一級行政機構,地方變成了道、州、縣三級。北宋改道為路,路、州、縣三級。北宋在路一級設立四個長官:帥司、憲司、倉司、漕司。帥司就是經略安撫使,實際上是權力最重的,像范仲淹,經略安撫使兼知延州,抵抗西夏;憲司就是提點刑獄使;倉司即提舉常平使,專管水利、茶鹽。王安石變法推行後,倉司也負責監督推行常平新法;漕司就是轉運使。

宋朝地方上是四個機構,互相牽制。到了元朝,蒙古人不會玩兒,設立行中書省,四司合一了,地方的權力就大了。所以,到了明朝又給分回去,從四司變成了三司,省長由一個變成了仨。行省的名稱變成了布政司,簡稱藩台。電視劇裡邊老提藩台衙門,就是布政司。

按察司簡稱是臬台。都指揮使司簡稱都司。後來感覺到地方權力太分散,政出多門不好辦事,就由中央派出官員巡撫某地,無定期、無定員。到了明末,巡撫變成了正式的機構,就相當於省長了,三司就變成了巡撫的下級。到了清朝,巡撫是正二品,布政司和按察司都變成三品,相當於民政廳、財政廳、司法廳、檢察廳。都司就更低了,成為綠營兵裡邊的中級官職。

既分權,又反貪

中央軍事機構由大都督府改為五軍都督府。朱元璋初置統軍大元帥府,後改為樞密院,又改為大都督府,節制中外諸軍事。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大都督府權力太大為由,在廢丞相制的同時,為防止軍權過分集中,也廢掉了大都督府,改為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分別管理京師及各地衛所。五軍都督府各設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從一品;都督僉事,正二品。總之,一堆都督,而且都督們沒有調兵權。五軍都督府和兵部互相制約,到打仗的時候,都督府統兵,兵部調兵,皇帝臨時派你為提督軍務總兵官到某地去打仗,所以提督、總兵到後來就變成了一個實職,一開始都是差遣。有些類似如今的市容整理辦公室,一開始就是臨時治事,後來就成了常設機構。這樣一來,兵權也被分散了。

明朝律法森嚴,《大明律》增加了經濟立法的內容,說明當時商品經濟有一定的發展。朱元璋時規定,官員貪污超過六十貫,相當於六十兩白銀,就被剝皮實草,皮扒下來,填上稻草,做成標本傳遞。各處展覽完了之後,把貪官的皮做成法鼓,就是縣衙門口百姓擊鼓鳴冤的鼓,鼓皮都是貪官人皮,甚至做縣官椅子的坐墊。你坐在那裡你就得想想,你前任是怎麼死的,你小心點兒。漢字數字的大寫,都是朱元璋發明的。你看他不認得字,卻能造字,省得你改啊。“一”兩銀子,你添一豎就變“十”兩了,“壹兩”這你還怎麼改啊?剝皮實草,能解決貪污問題嗎?解決不了。你扒一個十個站出來,因為能被扒的畢竟是太少了。殺幾個貪官,表揚幾個清官,自古就這樣,不改變君主專制制度,根本就不能杜絕貪腐。

02.行動、思想都控制

無所不在的監控

明朝還設有錦衣衛,由皇帝直接指揮,不受政府司法部門管轄。有一個官員叫錢宰,上朝時,朱元璋問他,錢愛卿啊,你昨晚幹什麼來著?錢宰說玩兒紙牌,打拖拉機。都跟誰玩兒啊?我們部裡的老趙、老孫、老李。誰贏了?玩兒著玩兒著發現少了一張牌,玩兒不下去了。朱元璋微微一笑,從袖筒裡摸出一張紙牌,這是不是你們昨天丟的那張牌?錢宰一看,嚇得隆冬季節內衣都濕透了。這說明,跟他玩兒牌的那幫人裡有一個錦衣衛。你要是在底下罵皇上兩句,今天讓你血濺當場。寫《送東陽馬生序》的宋濂,吏部尚書,太子的老師。上朝時,朱元璋也問他昨天晚上幹嗎了。宋濂回答說開家宴,喝酒。問你都跟誰喝?你左邊坐著誰,右邊坐著誰?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很高興,你沒騙我,笑著摸出一張圖,你看這是昨天你們的座次圖吧?你看,這些特務簡直到了無孔不入的地步。錦衣衛好歹還是國家機構,錦衣衛都指揮使正三品,只不過是不受朝廷管轄,皇帝直接指揮。

明成祖的時候設立東廠,憲宗設立了西廠,武宗設立了內行廠,由宦官統領。這可就更麻煩了,大臣一旦要有事犯在宦官手裡,那可就慘了。明朝是窮要飯的建立的王朝,不像唐太宗那麼有氣度。魏征揪唐太宗的衣服,唐太宗說你等著,我要宰了你這鄉巴佬。只能對他進行威脅。皇上都氣成這樣了,但是他不能殺魏征。有朝廷律法在,你憑什麼隨便殺大臣,他犯什麼罪了?隨便罵大臣也不行。你罵大臣,大臣就可以抗辯:你憑什麼罵我啊?你哪兒畢業的?你念過學嗎?你跟朱元璋說這個,哎喲,我就沒念過,我是流氓我怕誰?甭來這套!

朱元璋在朝廷上設立廷杖,你跟皇上一言不合,拉下去就打。有個大臣也討厭,給皇上上了一道折子,一萬七千字,你難道不知道皇上認不了那麼多字?拉下去一百板子!一邊打,皇上一邊看折子,哎喲,這小子說得還有點兒道理,把他召回來,已經打爛了。你想那太監打你,可有報復你的機會了,往死裡打。當然你要有錢就另當別論,所以那時大臣上朝身上都揣著銀票,一看自己要受刑,趕緊給錢。給錢的話,太監拿空板子打你,聽著倍兒響,啪啪啪,就讓你屁股有點兒淤血,回家就沒事兒了。重點兒的拿實心板子打,最狠的是灌鉛的板子,一板下去人就完了。受杖的時候,看監刑人的雙腳,監刑人兩腳分開,你死不了;雙腳一閉,立斃杖下。皇上傳旨的時候也是有講究的,皇上要恨這個大臣,下旨“著實打”,那就得打死。如果說認真打,那就沒事了。每個皇帝在位的時候,都有打死大臣的事發生,大臣就在午門外邊受杖。朱元璋到晚年因為一點兒小事就動用廷杖,可能到更年期了,心理陰暗。大臣們上朝之前,全家抱頭痛哭,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夠悲壯的。那乾脆辭職吧,你敢嗎?你什麼意思?聖天子在朝,你說不幹了,立斃杖下。沒辦法,只有哭,哭完了之後,還得去上朝。今天我沒死,回家來了,真是運大福大造化大,擺宴慶賀,多活了一天。

到了清朝,皇上特別有意思,他恨誰讓太監上你們家堵著門罵。奉旨申斥,我奉皇上口諭來罵你。太監什麼都敢罵,那嘴損的,什麼事都給你抖摟出來。大臣一聽,趕緊給太監塞錢,要不然他堵著門罵,太難聽。你塞了錢,他無關痛癢地罵,說點兒你這樣不對啊、你下次要注意啊之類的。你要不給錢,那就有你的好看。有的窮官給不起錢,被太監罵完,太監一走就上吊了。古人最看重名節,士可殺而不可辱,受完辱只能上吊。清朝皇帝不直接打人,罵死人這招更厲害。

文字遊戲的最高水平

控制人的最好辦法就是控制思想。朱元璋的文字獄厲害到什麼程度?有一個舉人叫徐夔,給他上疏:“光天之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這話噁心到了不好意思的程度。光天化日之下,誕生了你這麼一位聖人,為世間做出表率。朱元璋一看:“腐儒膽敢如此侮辱朕,剝皮實草。”身邊的人說,沒看見他怎麼侮辱你啊?你為什麼要把他做成標本啊?朱元璋說,光是什麼意思?這就是說我沒頭髮,說我當過和尚;則是什麼呀?古漢語的則跟賊同音,今天京劇裡還這麼發音。這哥們兒就是拍皇上馬屁,拍錯了地方,就給做成標本了。如果你要罵皇上,還不把你打成相片?

為了嚴厲控制士人的思想,明朝科舉只從四書五經中命題。四書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必須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為準。只能用朱熹的註釋,別人的都沒用。五經是《詩》、《書》、《禮》、《易》、《春秋》。就考這九本書。這九本書雖然句句金玉、字字珠璣,但能把天地宇宙、世界萬物都包括進去嗎?就讀這九本書,那這讀書人能有多大能耐?當時有人這樣形容科考舉子:“擺尾搖頭,便道是聖門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唐宗、宋祖是哪朝皇帝?”我管他呢!唐宗宋祖又不考。李白是幹嗎的?不認識。反正只要是四書五經我就背,別的我不管。那時候,印行量最大的書籍就是“高考滿分作文選”,甚至出現了縮印本,跟咱們現在複印時候的縮印本差不多,揣兜裡帶進考場打小抄。

考試就考四書五經,不允許發揮個人見解,代聖賢立言。文章都是八股文,分八個部分: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後股、束股。還得一反一正、一虛一實、一深一淺、排比對偶,完全就是一種文字遊戲。可以講,中國古代的文字技巧上達到最高水平的就是八股文,但是沒有什麼內容,了無新意。你十年寒窗,就這九本書。都是代聖賢立言,都是一樣的八股文體,誰比誰能強到哪兒去啊?而且,這九本書一共才多少字啊?四書五經在剛誕生的時候,都寫在竹簡上,能有多少字啊?《老子》不才五千個字嘛,差不多相當於今天的一篇論文。今天博物館裡有當時作弊用的襯衫,四書五經九本書,一件襯衫就抄滿了。到了清朝,考生進考場還得扒光了,穿考場統一的衣服進去,跟進澡堂似的,怕有夾帶。

就這麼點兒文字,幾百年來那麼多場考試,從童生考秀才到考舉人再到考進士,都從這裡邊出題,四書五經裡邊的話用得差不多了。怎麼辦呢?考官真聰明啊,出截搭題,就是把四書五經裡邊的兩句話給拼一塊兒。“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現在呢,把這句話給你拆了,子曰:三十而立四十。做題吧,孔子為什麼說三十而立四十?你說孔子不是那麼說的啊,他說的是三十而立,逗號,四十而不惑,句號。你甭管,古文沒標點,你看書,三十而立,底下就是四十。或者子曰而立四十,你做題,你就得說孔子為什麼說而立四十。

有一個考官更絕,古文沒標點,句與句之間有一個圓圈,就像現代文的句號。考官出考題的時候,就用這圓圈出題。今天考試題目就是這個,給我做文章吧。四書五經裡絕對有這個,滿篇都是。考第一名的那哥們兒,神到什麼程度呢?作八股文首先得用一句話破題,他是這麼寫的:“聖人立言之前也,空空如也。”聖人要不說話,就什麼都沒有。哇!這篇文章厲害,這是個大才!康有為康聖人,那是文采風流,但比學生梁啟超中舉都晚。國家正規考試的時候,比如天子親試,可能很嚴肅。那種低層次的考試,考官怎麼來判斷誰第一、誰第二?我懶得看那卷子,那就扔唄。這個遠,第一名。你十年寒窗,今天墨重了點兒,一扔,砸著考官腳面了,完蛋。康聖人的字不好。科舉考試的字必須寫成館閣體,跟今天電腦打印出來的字似的。奏折也得寫成那樣,一筆一畫必須得寫得極規整。康有為大概就是不愛寫館閣體。龔自珍也寫不了,所以也沒中進士。龔自珍一生氣,讓家裡所有人都練館閣體,連他們家老媽子、倒尿盆的都練。最後他們家所有人,除了他本人,都練得一手館閣體。他說,你看我們家全能中進士,連老媽子、倒尿盆的都能。

康有為因為寫不好館閣體,每一次他的卷子考官一看,就扔了,就這玩意兒你也來參加考試?那最後為什麼中舉呢?考官把他的卷子一扔,就出去上廁所了。時間可能長了點兒,正好僕人進來收拾屋子,僕人大概也不認得字。一看地上有張卷子,僕人不知道這什麼體啊,拿起來擱在桌上,鎮紙一壓,僕人出去了。考官回來,倆人沒照著面。一看,哎呀,這張卷子我剛才扔了啊,怎麼又擱這兒了,還用鎮紙壓著?此乃天意,我看一眼吧。一看,哎呀!好文章,中舉!陰差陽錯,被考官一泡尿尿出個前程。還不知道有多少人當時是這樣做的官呢,還敢對皇家有什麼不滿嗎?這就束縛了讀書人的思想。所以顧炎武認為,八股取士比焚書坑儒都害人。

03.難住了明太祖的問題

叔叔造反誰來管

明太祖屠戮功臣,只相信自己家人,化家為國,分封兒孫做藩王。他一共二十五個兒子,長子朱標被立為太子,他如果能繼承大業倒是一代仁君,但是他英年早逝,洪武二十五年就死了。洪武三十一年,太祖皇帝才駕崩,白髮人送了黑髮人。

太子朱標一死,朱元璋還剩下二十四個兒子,除了三個年幼的,二十一個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手握重兵,其中最厲害的是寧王朱權。寧王鎮守東北,麾下八萬六千精銳部隊。另外,燕王朱棣也有三四萬軍隊。這些親王手握重兵,朱元璋認為,江山可保長治久安。也就是說,他跟劉邦的想法一樣,都是農民企業家思維。你就不想想,你的兒子不會反你,但是再往下可就反了。

一次,朱元璋帶著朱標的兒子、被立為皇太孫的朱允炆 檢閱藩王的部隊。老皇帝得意地跟孫子說,瞧你這些叔叔,兵強馬壯,萬一哪裡造反,就讓你叔叔們鎮壓!朱允炆小伙兒當時也二十多了,有點兒想法,就反問了一句:我叔叔造反,誰鎮壓?一下把皇上問暈了,沒考慮過這問題。那就靠天吃飯唄,哪兒這那麼巧?老皇上一死,朱允炆即位,就是明惠帝,馬上下詔削藩。他這一下詔,燕王朱棣就反了,起兵發動“靖難之役”,奪了江山,遷都北京。

北京門真多

北京就是唐朝的幽州城、遼朝的南京城、金朝的中都城,基本上在今天的宣武、豐台區。元大都最南邊的城牆,在今天的長安街上,北城牆在三環跟四環之間,比遼金時東移了。明北京城把元大都往南移了五里,北牆大概跟今天的二環路齊平。嘉靖皇帝在位的時候開始修建外城,本來這個外城想把內城包一圈,後來沒錢了,只修了南邊的一部分,北京城就變成了凸字形狀。北京的城門是裡九外七皇城四,內城是九個門,所以老北京一說就是咱這四九城怎麼著怎麼著。南邊自西向東宣武門、正陽門、崇文門;東邊是朝陽門和東直門;西邊是阜成門和西直門;北邊是安定門和德勝門。內城的城牆就在今天地鐵二號線的位置,地鐵二號線的站名最多的就是××門。當然復興門、建國門是民國以後把城牆扒了改建的,是為了方便公共交通弄出來的。整個老北京城就是今天的二環路。外七門是南邊仨門:左安門、永定門、右安門;東邊是廣渠門,廣渠門原來叫廣寧門,為了避清宣宗道光皇帝的諱改成廣渠門了;西邊廣安門;北邊是西便門、東便門。

皇城包括紫禁城、萬歲山、太液池。太液池就是北中南三海,今天北海開放,中南海進不去。還有太廟和社稷壇,六部九卿的官署。皇城的正門,在明朝叫大明門,清朝叫大清門,民國叫中華門。它的匾額都是青金石的,非常珍貴。所以清朝滅亡之後,民國政府想把這塊匾卸下來,用背面刻中華門。結果翻過來一看,背面刻的是“大明門”!原來清朝就這麼幹的。這塊匾,見證了北京城五百多年的滄桑。

皇城北門叫地安門,出了地安門就是鐘樓、鼓樓。從永定門到鐘鼓樓,一條中軸線,全長八公里,可以把北京城對折,建築非常規整。現在鳥巢、水立方也在這條中軸線上。北京城,可以講是奇跡啊,可惜的是現在已經拆得沒模樣了。天安門廣場,左邊一個希臘式的人民大會堂,右邊一個國家博物館。中間一個紀念堂,仿林肯紀念堂。紀念碑倒是中國式的,還不錯,沒弄一個華盛頓式的方尖碑。大會堂邊上一個“水煮蛋”。天安門往東走不了幾步,就是東方廣場,大玻璃牆,水泥叢林。

北京有三千年歷史,但找得著三千年歷史的痕跡嗎?西周開始建城,但能看見的大多是上周的。到歐洲看看,一切跟幾百年前一樣。聯合國人類文化遺產,中國只有山西平遙、雲南麗江兩座城市入選,你可以說天壇是文化遺產,故宮是,長城是,頤和園是,你能說北京是嗎?東方廣場,文化遺產?台灣人到大陸旅遊,說大陸的古跡,除了地名是真的,其他的全是假的。德國人說,中國的城市是對西方城市簡單拙劣的模仿。

04.兩個神奇的人

這個皇上就愛錢

明朝中後期政治腐敗,屢出昏君。

明武宗正德皇帝最愛幹的事,就是調戲婦女、做買賣和玩兒打仗。他微服上街調戲婦女,後宮三千佳麗不夠,還出去幹這個,結果被人逮著送縣衙去了。君臣相見,不知道怎麼脫的身。

他還在宮裡開店做買賣,手裡掂著一塊肉,說三斤三兩,你上秤稱絕不差的。皇上整天幹這個,熟練工種了。他讓太監來買他的東西,本來太監就俸祿微薄吧,買他的東西,他少不得賤買貴賣,就這點兒錢都搾走,真下得去手!

玩兒打仗的時候,他給自己改名叫朱壽,封自己為鎮國公、威武大將軍、大都督。有個大臣跟他說,皇帝是君,都督是臣,不能混為一談,這太荒唐了。他說,我有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本事。那個大臣就將他,你給我們表演一個。於是,在教場上,一千多明軍將士,刀出鞘,弓上弦,圍著一個被俘的綁在馬上的蒙古將領。皇上衝進去,一刀把他腦袋砍下來,這叫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百萬軍,自己的,上將,綁著呢,還不知道是不是上將。皇上卡嚓一刀把腦袋砍下來了,證明皇上玩兒過真刀。

皇上帶幾萬鐵甲兵出長城跟蒙古人打仗,打多少蒙古人呢?一百來人。把人家消滅,回去報功,自己又升一級。將軍、大將軍;都督同知、都督、提督軍務總兵官。這麼個東西,在位十年駕崩,荒淫無度,死而無後。

明朝的皇帝一個賽一個昏庸,一個賽一個短命。淨是二三十歲,酒色過度死了的,沒有一個活過朱元璋的。朱元璋活到71歲,明成祖65歲,世宗嘉靖60歲,神宗萬曆58歲,在明朝皇帝裡就算高壽了。明武宗死了之後繼位的世宗是一個道士,整天在宮裡煉丹,一年中光煉丹用的燃料就要20多萬兩白銀。也不知道他燒什麼玩意兒,弄不好燒蠟。初期有所振作,後來就不上朝了。他15歲即位,在位45年,大臣們幾十年都見不著他。有時國家實在有大事,首輔追問他,他不耐煩了,遞出一張手諭,沒人能看得懂。因為在他那手諭上邊,幾句話他能就給你寫成幾個字。皇上寫的是天書,你能看懂那還叫天書嗎?最後皇上服用仙丹,汞中毒,終於成仙了。

世宗死後,穆宗即位,穆宗還不錯,可惜短命,七年就死了。他死後,神宗即位,就是萬曆皇帝。神宗可真神啊,就幹一件事——數錢,整天盤在炕上數錢。這就是朱元璋給他子孫的遺傳基因,整個一個土財主。你看人家李後主、宋徽宗,雖然做皇帝不合格,但在中國藝術史上閃耀著不滅的光輝。看明朝這幫皇上,真讓人無語。神宗皇帝好像一輩子就出過一回紫禁城,上昌平十三陵看看自己的墳地,一看修得挺好,在地宮裡開了個宴會慶祝一下喬遷之喜就回來了,繼續數錢。他在住的宮殿後頭挖一個大坑,埋上300萬兩銀子。他比較肥胖,整天在炕上盤著,左腿萎縮了。每天晚上,太監攙著他一拐一拐的,到坑邊兒看看,我的銀子還在嗎?還在,能睡得著覺了,不然睡不著覺。最後,銀子全讓太監偷光了。

為什麼十三陵考古先刨他的墳呢?因為他的墳——定陵裡邊好東西多。長陵怕有《永樂大典》不敢刨。別的皇上沒他東西多,他一輩子攢錢,什麼都往自家拿。某地方發現煤了,他派個鎮守太監去,把錢弄宮裡來。另一個地方絲綢不錯,派個鎮守太監,弄宮裡來。皇宮裡邊的銀子,發黑變脆氧化,國庫裡邊除了耗子屎什麼都沒有。那時候跟後金努爾哈赤打仗,國庫裡沒錢,大臣請皇上開內帑 。皇上說不成,這打的是國仗,憑什麼開內帑啊!給國家打仗,憑什麼讓我掏錢?我不掏。沒錢你加稅,讓老百姓多交點兒稅不就行啦,我就不掏這錢。大臣說,這江山都是你的。皇上說,江山我沒看見,銀子我看見了。幾千萬兩藏起來,年年給百姓加稅,老百姓能不造反嗎?

張居正改革

到了明朝中葉,貴族大地主兼併土地的情況相當嚴重。全國納稅的土地約有一半為大地主隱占,拒不繳稅,嚴重地影響了國家收入。穆宗隆慶元年(1567年)底戶部統計,太倉僅存銀130萬兩,而應支官軍俸銀135萬、邊餉銀236萬、補發年例銀182萬,三項總支出計需銀553萬兩。以當時的現銀當之,只夠三個月的開支。京倉存糧也只夠維持在京官軍的月糧兩年多。明王朝的財政拮据到了可怕的地步。蒙古、女真時常入寇邊塞,在南方,叛亂時作。黃河屢次決口,動輒漂縣數十。社會矛盾激化,農民起義接二連三地發生。明王朝處於危機四伏的境地。

明穆宗在位的時候,大學士張居正因為才能出眾,得到明穆宗的信任。穆宗臨死前,遺命張居正等三個大臣輔政。明神宗即位不久,張居正成了內閣首輔。在明神宗萬曆年間,連續十年擔任內閣首輔。為挽救明朝統治的危機,他從軍事、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整頓,尤重於經濟改革,企圖扭轉嘉靖、隆慶以來政治腐敗、邊防鬆弛和民窮財竭的局面。

他採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在內政方面,他首先整頓吏治,加強中央集權制。張居正創建了“考成法”,嚴格考察各級官吏貫徹朝廷詔旨的情況,要求定期向內閣報告地方政事,提高內閣實權,罷免因循守舊、反對變革的頑固派官吏,選用並提拔支持變法的新生力量,為推行新法作了組織準備;並且整頓了郵傳和銓政。他的為政方針是:“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和“強公室,杜私門”。

在軍事上,為了防禦女真入寇邊關,張居正派戚繼光守薊門,李成梁鎮遼東,又在東起山海關、西至居庸關的長城上加修了“敵台”3000餘座。他還與韃靼俺答汗之間進行茶馬互市貿易,採取和平政策。從此,北方的邊防更加鞏固。在二三十年中,明朝和韃靼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使北方暫免於戰爭破壞,農業生產有所發展。萬曆七年(1579年),張居正又以俺答汗為中介,代表明朝與西藏黃教首領達賴三世建立了通好和封貢關係。在廣東地方,派兵剿滅了惠州府、潮州府、瓊州府的叛亂,嶺表悉定。這對安定各地人民的生活和保障生產正常進行,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水利方面,萬曆六年(1578年),張居正推薦、起用先前總理河道都御史潘季馴治理黃河、淮河,並兼治運河,很快取得了預期的效果。萬曆七年二月,河工告成,河、淮分流。黃河得到治理,漕船可直達北京。

在經濟上,整頓賦役制度,扭轉財政危機,這是張居正改革的重點。他認為,賦稅的不均和欠額是土地隱沒不實的結果,所以要解決財政困難的問題,前提就是勘核各類土地,遂於萬曆八年十一月下令清查全國土地。在清查土地的基礎上,張居正推行了一條鞭法,改善了國家的財政狀況。

張居正的全面改革,旨在解決明朝兩百餘年發展中所積留下來的各種問題,以鞏固明朝政權。改革不免觸動了相當數量的官僚、縉紳和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此很自然地遭到了保守派的強烈對抗。再者,歷史積弊太深、太頑,已是積重難返。萬曆十年(1582年),張居正積勞成疾,旋即病死,反對派立即群起攻訐。張居正成了改革的犧牲品,家產被抄沒,家屬或死於非命。此後,改革的某些成果雖然保留了下來,但大部分已經廢止。

神宗死後,兒子明光宗 即位。登基之後第一道詔書就是選美女,選了八個美女,二十九天駕崩,連年號都沒來得及改,創下了太平時節短命天子的吉尼斯紀錄。

光宗駕崩之後,兒子熹宗即位,這是個傑出的木匠。別的皇帝上朝,他下車間。據說,皇上坐的椅子、睡的床全是自己做的。他的手藝高到什麼程度?他曾經做了一扇屏風,讓太監拿到前門外賣了,一萬兩銀子,不許還價。當然不能說是皇上做的了。一個小時,太監就把一萬兩銀票拿回來了。說明他這東西做工精湛,值這個價。

據說中華門原來後邊有一座關帝廟,當然現在都給拆了。那關帝廟裡的關帝,就是明熹宗親手做的。所以,他在位的時候不理朝政,整天做木匠活,太監魏忠賢趁機專權。

明朝中後期以來,王振、劉瑾、魏忠賢這些大宦官相繼專權,這是朝政最腐敗的體現。東漢、唐、明三朝,宦官專權最烈。魏忠賢這閹狗專揀皇上做活兒的時候跟他奏事,皇上很不耐煩,你沒看我正忙著呢,朝政關我什麼事,床頭櫃還沒做好呢,你看著辦吧。

這樣,魏忠賢獨攬大權。這閹狗一個字不認得,居然能跟孔子並列,全國各地到處給他建生祠。皇上一下聖旨,就是朕與廠臣如何如何。皇上是萬歲,魏忠賢稱九千歲,跟“太平天國”的“東王”楊秀清一樣。朝政腐敗到這個程度,就爆發了農民起義。

05.闖王進京,崇禎殉國

驛卒造反進北京

明末農民領袖主要是李自成和張獻忠。張獻忠是一個土匪,主要“鬥爭事跡”是屠四川。他說四川有七種人該殺,種地的該殺,經商的該殺,讀書的該殺,當官的該殺,當兵的該殺……反正就是沒有人不該殺,也不知道四川怎麼惹他了。等大清平定四川之後,整個成都府只剩幾十戶。老虎在大街上走,是真的華南虎,不是拍的照片。

李自成原來是當驛卒的,朝廷把驛站一裁撤,下崗了,造反了。李自成提出一個口號叫“均田免糧”。這一下,老百姓都跟著他。分田地、不交租。你想,他給你地,又不收租,那他吃什麼?他還得吃的比你好,這明顯是扯嘛,但當時大家都信,包括一些落魄書生。他原來被官軍打得只剩十八騎,後來又發展到百萬之眾,兵勢浩大,逼近北京,沿途州縣傳檄而定。除了寧武關總兵周遇吉奮勇抵抗戰死外,李自成沒遇到什麼大麻煩就打到了北京。

祖宗作孽,兒孫承受

明朝當時在位的是明思宗崇禎帝,17歲承繼大統,從他那木匠哥手裡接過來一個爛攤子。“非亡國之君,而當亡國之運。”好不容易明朝出了個好皇帝,想整治朝綱,安定天下,結果祖宗作惡,報應在他身上,來不及了。大明朝在他爺爺萬曆的時候就應該完蛋,靠慣性又活了這麼多年,報應在他身上了。他17歲即位,在位17年,不觀歌舞,不寵嬪妃。他只有一個皇后、三個貴妃。每天都是夜裡一兩點鐘睡,早晨四五點起,堅持了17年。

天下是越來越亂,怎麼辦?越是到處撲火,這火就著得越旺。思宗沒受過良好的教育,明朝皇室對教育抓得不緊,沒盯著孩子們學奧數、進名校、上實驗班,皇子們好多不學無術。清朝後來吸取了教訓,基礎教育從娃娃抓起,皇子五歲進學讀書,什麼時候皇上給你派差,讓你幹事了,你才算畢業。嘉慶皇帝在宮裡讀了30多年書,博士後後了。思宗點子不多,性子太急,又剛愎自用,他總怕臣子們嘲笑他學歷造假,所以對臣子們刻薄寡恩。讓你半年替朕平定闖賊,行嗎?大臣說行。到半年頭上,眼瞅著要平定了,半年平不了,八個月準能平定的時候,皇上肯定把你殺掉,因為你騙我,你說半年平定但沒平定。皇上,再容兩月?不容,你罪犯欺君!他在位17年,內閣首輔換了51個,平均一年仨。最後李自成攻進北京,三百年江山社稷化做塵泥。皇后上吊了,貴妃上吊了,倆皇子放跑了,讓他們將來中興大明。皇上給公主卡嚓一刀,沒砍死,掉了一條胳膊,就是獨臂神尼,呂四娘的師父。然後,他帶著太監王承恩逃到萬歲山,自縊殉國,自縊前用頭髮蓋住自己的臉,無顏見祖宗啊。他咬破中指,在衣服襯裡給李自成寫了封血書:“朕非亡國之君,諸臣皆亡國之臣。”所以,你不要用這幫大臣。“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你可以把我撕巴碎了,勿傷百姓。

崇禎帝殉國

清朝入關之後,就給思宗自縊的那棵樹套上鐵鏈子,稱為罪槐,樹就枯死了。現在這棵不知是啥時候種的,那麼細。民國十九年立了一塊碑,上書“明思宗殉國處,故宮博物院敬立”。1944年,甲申三百年,又立了一塊碑。這倆碑不知啥時候給移走了。1944年立的那塊碑保存完好,民國十九年的那塊斷成了三截兒。2004年,甲申三百六十年,終於撥亂反正,重新都立在那兒了,但明顯能看出來,“明思宗殉國處”那塊碑中間是拿白水泥給粘上的。

06.跟明朝死磕

努爾哈赤誓師伐明

明朝初期,東北女真人分成了三部: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野人女真最落後,建州女真文明程度最高。他們居住在遼寧,跟明朝和朝鮮交界,挨著“大中華”、“小中華”(朝鮮王朝自稱“小中華”)。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精通漢語,熟讀《三國演義》,漢文化水平很高。他們家世襲建州衛都指揮使,配龍虎將軍印。這是明朝給他們封的官,行羈縻之策。努爾哈赤少年孤苦,後媽不待見他,把他轟出去了。後來,明朝打仗的時候,又把他父親和祖父誤殺了。二十五歲的時候,他用先祖留下的十三副鎧甲起兵,慢慢統一了女真各部。

努爾哈赤創立八旗制度 ,兵民合一。這就像金朝的猛安謀克制 ,一個謀克是一百戶,十個謀克是一猛安,一猛安是一千戶。猛安相當於千夫長,從四品;謀克相當於百夫長,從五品。八旗制度,是三百人一個牛錄,設佐領一人;五牛錄一個甲喇,一千五百人,設參領一人;五甲喇為一個固山,七千五百人,設都統一人。每個固山用一面旗來表示,一開始是紅、黃、藍、白四面旗。後來,歸附的人口多了,就在旗上圈邊,紅旗鑲黃邊,其他旗鑲紅邊,形成了鑲四旗和正四旗。

在清朝,鑲黃旗、正黃旗、正白旗為上三旗,正紅旗、鑲白旗、鑲紅旗、正藍旗和鑲藍旗是下五旗,鑲藍旗的地位最低,鑲黃旗的地位最高。宮裡的侍衛,一定都是上三旗子弟。後金征服了蒙古,蒙古人就被編入八旗,再後來收服了很多漢人,入關以前歸附的漢人,也被編進了八旗。這樣就是三八二十四旗。清朝的旗人不一定是滿族人,旗漢非婚,但是皇帝可以娶漢旗,乾隆的母親就是漢旗的,所以清朝皇帝實際也有漢族血統。當然,漢旗不可能做上皇后了,皇后必須是滿洲人或蒙古人。這樣來算,八旗一共才六萬人,滿、蒙、漢三個八旗,也就是不到二十萬人的樣子。

1616年,努爾哈赤自立為汗,國號金,史稱後金。因為歷史上已經有一個金國了,所以這個金被稱為後金,但是當時就叫大金。稱汗建國後,努爾哈赤率兵兩萬,以《七大恨》誓師伐明,連下遼東70餘城,國力就越來越強大。一開始定都赫圖阿拉,後來遷都瀋陽。

努爾哈赤一死,皇太極即位,改族名為滿洲,改國號為清,皇太極就是清太宗。到皇太極的時候,就已經有入主中原的意思了。以金為國號容易引起中原漢族人的反感,所以改國號為清。按照五行學說,明朝是火德,清朝是水德,水滅火。另外,清跟金在滿語裡邊讀音都一樣。

李自成兵敗身死

1644年,李自成佔領北京,明朝的平西伯、山海關總兵吳三桂降清。吳三桂麾下四萬鐵騎,都是明軍精銳。有的歷史學家認為,明朝亡就亡在沒有攘外必先安內。如果皇帝明白這個道理,應該立刻跟女真人講和,割關外土地,然後把關寧鐵騎調進內地,鎮壓李自成。關內平賊的部隊全都是不入流的部隊,精銳全都在東北跟滿洲人打仗,最後還全軍覆沒了,一再失敗。如果把關寧鐵騎調進關來打李自成,那李自成說不定就完蛋了。李自成部烏合之眾,一幫饑民,沒得吃,闖王來了不納糧,跟著李自成跑吧,手持木棒、釘耙、糞叉子,如果跟精銳的關寧鐵騎作戰,肯定不行。吳三桂一看皇帝殉國了,就準備投降。闖王封他為侯,他到北京來參拜李自成,行至唐山,探馬來報,你們家被李自成抄了。

李自成們一進北京,眼珠子都掉地下了。我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搶吧!就跟後來洪秀全進南京那感覺一樣。李自成成立了一個機構,叫做“比餉鎮撫司”,逼著明朝官員拿錢。假如你是明朝宰相,你拿出二十萬兩銀子來。你是明朝的部長,十萬兩;局長五萬兩。沒有?一百斤大沙袋子往你身上壓,看你有沒有。讓家裡拿錢,掘地三尺也給我弄出來。一個月,李自成在北京弄了三千萬兩白銀。明朝真有錢!思宗皇帝讓文武百官捐款勞軍,誰都不肯捐,最後弄得個國破家亡,什麼也沒撈著,全都讓李自成給弄走了。每一個李自成的手下,腰裡都是沉甸甸的黃白之物,準備回家“三十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呢。得,吳三桂反了。

吳三桂聽說家被抄了,不以為然地說這是誤會,我一去,家產自然發還,繼續前進。探馬再報,你爸爸讓李自成逮了。這是誤會,我一去就會放回來,接著往前走。探馬又報,陳圓圓讓李自成手下給霸佔了,吳三桂怒了!大丈夫不能保有妻子,有何面目活於天地之間!陳圓圓是秦淮名妓,跟李香君、柳如是、寇白門等並稱秦淮八艷,是吳三桂的愛妾,你把我愛妾掠走了,我跟你沒完。撥回馬頭回山海關,下令全軍給崇禎皇帝戴孝,實際是給陳圓圓戴孝。皇上都死了那麼多天了,你才想起來給他戴孝?所以吳偉業的《圓圓曲》裡說:“慟哭六軍俱縞素,衝冠一怒為紅顏。”吳三桂要跟李自成決一死戰。

吳三桂一反,李自成怒了,你就這點兒人馬還跟我叫板?李自成親率20萬大軍征討吳三桂。吳三桂一看,李自成來玩命了,來了20萬大軍,我才這麼點兒人,萬一打不過怎麼辦?於是吳三桂就跟清朝聯繫,借兵復國。事成之後,本朝分裂疆土以報。而且流賊在京城禍害了一個多月,弄了三千多萬兩銀子,這些錢都歸你。多爾袞一想買賣可以幹,清朝在統一中國之前幾次入關都是借道察哈爾從蒙古打進來的,山海關一直打不進去,現在吳三桂跟我借兵,機不可失。多爾袞親率10萬八旗勁旅,晝夜兼程趕到了山海關外,但是沒有答應吳三桂的請求,先擁兵觀望。

等李自成率20萬大軍趕到,跟4萬吳軍激戰於山海關一片石。20萬闖軍跟4萬吳軍打了一上午,將將戰平。由此可見闖軍的戰鬥力不怎麼樣,都是一幫饑民,沒有受過什麼軍事訓練。只不過明朝人心盡散,闖軍進京的時候沿途不斷壯大,號稱百萬,但多一半都是家屬。再說進京一個多月幾千萬兩銀子,腰裡沉甸甸的黃白之物,仗打完了我該回家當地主去了,買房子、買地、娶媳婦,這個時候你讓我戰死?誰幹這事啊!所以只跟吳三桂打了個平手。但畢竟闖軍人數佔優,吳軍漸漸不支。吳三桂親自到多爾袞大營,說你必須幫我了。

多爾袞這時候提出條件,剃髮歸降。吳三桂萬般無奈,剃髮降清,清吳聯軍大敗闖軍。李自成身中數箭,狼狽逃回北京,在紫禁城的武英殿即皇帝位。因為太和殿的金龍鑿井,龍嘴裡叼著一顆珠子,你要不是真龍天子坐上寶座,這龍就把珠子吐出來砸死你。李自成知道自己不是真龍天子,沒敢在太和殿即皇帝位,只敢在武英殿登基,一天後就狼狽撤出了北京,臨走時一把大火把紫禁城燒為平地。我們現在看到的紫禁城是清朝的,明朝的紫禁城讓李自成燒了。

清朝入關的時候,部隊就二十幾萬人,當時闖軍號稱百萬,當然一多半是家屬;張獻忠號稱50萬;南明朝廷也擁兵百萬,清軍跟他們是1:10的比例。但清軍兵分三路南下,豫親王多鐸為揚威大將軍,率軍進攻南京;克勤郡王岳托為輔國大將軍,進攻河南;英親王阿濟格為奉命大將軍,進攻陝西。清軍南下,先鋒官就是吳三桂,吳三桂急著把陳圓圓弄回來,所以馬不停蹄,打得李自成狼奔豕突,百萬大軍作鳥獸散。逃到湖北九宮山的時候,只剩下萬把來人。據說他去勘察地形,被一個農民一鋤頭給刨死了,農民皇帝倒在農民的鋤頭下。過去歷史書上一直說李自成是被地主階級的團練武裝殺害的。不對,是被一個樸實的農民刨死的,豬八戒啃豬蹄,自殘骨肉。這農民也不是什麼武裝,就是覺得他衣服不錯,馬不錯,想據為己有,改變自己的生活條件,幸福地奔上小康之路。

其實,這跟李自成的想法做法都是一樣的,農民起義不就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嗎?要想“拯救”天下的窮苦人,我得先把自己“拯救”了,給窮苦人做個表率,告訴他們幸福生活是這個樣子的!所以,我不上天堂誰上天堂?於是,這農民率領自己的兒子、侄子、外甥,爺兒幾個一塊兒動手,把李自成弄死了。李自成一死,農民才知道弄死這麼個大人物,趕緊報給縣衙。縣衙表揚他,獎了他不少銀子,他們家變成地主了,終於實現了世世代代的夢想。

缺乏名將國事艱

吳三桂滅掉李自成立了大功,然後率軍追擊南明餘部。明朝滅亡之後,宗室建立了五個小朝廷,總稱南明。福王朱由嵩建立了弘光政權,在南京,一年被滅。魯王朱以海在浙江監國,半年就完了,後來朱以海依附於鄭成功,死在台灣。唐王朱聿鍵在福州建立了隆武政權,也是不到半年就完了。唐王的弟弟在廣州建立了紹武政權,幾天就完了。時間最長的是桂王朱由榔建立的永歷政權,長達18年。吳三桂主要就是跟朱由榔打仗,一直把朱由榔追入緬甸。吳三桂大軍壓境,緬王就把朱由榔一夥捆綁起來送給了吳三桂。吳三桂在昆明十字坡用弓弦絞死了朱由榔,明皇室最後復國的希望被吳三桂絞殺了。朱由榔手下的晉王李定國,他的部隊一直在緬甸,李定國臨終前給部下的遺言就是寧可死在異國他鄉,也不能回國降清。李定國幾千部眾就在緬甸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下來,主要居住在中緬邊境的果敢。緬甸今天有一個果敢族,其實就是當年李定國帶來的這些部下,是漢族人。你到中緬邊境那些特區一看,感覺那地方就是中國的土地,滿眼全都是漢字,很不起眼的地方寫著幾個緬文。緬甸果敢民主同盟軍成立大會的會場,完全跟中國國內一模一樣,軍裝都跟解放軍相似,街上的電話號碼寫著國內直撥,不是撥仰光,是撥昆明,區號都跟昆明一樣08××。分不清是緬甸還是中國,掛的是緬甸國旗,聽到的全是漢語,看到的全是漢字,這就是果敢族。

當時南明的形勢比當年的南宋要好得多,南宋在那樣的情況下,還能夠堅持抗金,跟金朝並立了一百多年。而南明那麼快滅亡,就因為缺乏像岳飛、韓世忠這樣的名將。基本上是清軍一南下,明軍就全投降了。整個廣東省就是明朝降將李成棟帶著4100人就征服了,所以清朝很快便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07.清王朝裡的怪現象

小毛孩幹掉大勇士

清朝是以異族入主中原,更希望自己的統治能長治久安,別走蒙元的老路。

為此,清朝在官制的設置上採取了更加集權的措施。清初,中央設內閣六部,議政王大臣會議。

太祖皇帝努爾哈赤攻打寧遠的時候,被明將袁崇煥用紅衣大炮擊傷,半年後突然死去。駕崩時,並沒有留下遺詔由誰來即位,後來是八貝勒皇太極承襲了汗位。他承襲汗位之後,是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共議國政。上朝時,宮殿放寶座的台階上擺四把椅子,四大貝勒坐下來共議國政。後來代善主動說,我不行,你來。代善是太祖第二子,長子褚英早死,代善就變成了長子。他德尊望重,年高德劭,後來封和碩禮親王。清朝開國有八個鐵帽子王,代善一家就出了仨,一個是他自己,禮親王;第二個是他兒子岳托,克勤郡王;還有一個孫子是順承郡王。他功勞和輩分都最大,他對皇太極一謙讓,阿敏和莽古爾泰就也從台階上下去了,變成皇太極獨尊。

但這種八旗旗主共議國政的遺風尚在,最終威脅到了中央集權和皇權。議政王大臣會議作出的決議,“雖至尊無如之何”。皇上也沒轍。到了聖祖康熙爺時,情況有了變化。康熙皇帝是一代雄主,沖齡踐祚,就是小屁孩當皇上。祚指皇統,今天北京朝陽門外東嶽廟對面的神路街,牌坊上還是四個大字——永延帝祚。康熙是世祖順治第三子,那個時候,清朝還沒實行嫡長子繼承製,康熙的大哥叫福全,二哥叫常寧,他叫玄燁,這肯定不是漢名,從他的兒子開始才起漢名,排行輩分,都叫胤×。雍正皇帝叫胤禎,他一登基,其他兄弟就不能胤了,都改成了允×。而太祖、太宗、世祖、聖祖都是滿族名字音譯過來的。玄燁為什麼能登基呢?因為他出過痘,按現在的話講就是得過天花,所以聖祖皇帝是個麻子,臉上有得天花出痘的痕跡。他那兩個哥哥沒出過天花,當時出天花是非常危險的,弄不好就over了。那倆小孩兒沒出過天花,當了皇帝,萬一出痘over了怎麼辦,清朝多一個殤帝。所以乾脆讓出過痘的玄燁做皇帝。

康熙除鰲拜

康熙即位的時候只有八歲,雖然有他的祖母孝莊文皇后輔佐,但實際上大權是在四個輔政大臣手裡,索尼、遏必隆、蘇克薩哈和鰲拜 。索尼年事已高,沒多久就掛了;遏必隆是那種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愛管事的人;最張揚的就是鰲拜;蘇克薩哈跟鰲拜對抗,勢不兩立,最後鰲拜把蘇克薩哈弄死了。鰲拜大權獨攬,欺君罔上,跟皇上擼胳膊挽袖子,唾沫星子能噴到皇上臉上去。他要殺直隸巡撫,皇上不下旨,他自己寫聖旨,搶過皇上的御璽用,目無君上。康熙皇帝看不下去了,16歲時就把鰲拜給做掉了。他弄了一幫宗室子弟,整天玩兒摔跤,等鰲拜上朝的時候,靠這幫小孩將鰲拜摔倒。鰲拜是百戰名將,膂力過人。當年明朝末年,流民造反,盤踞四川的張獻忠就是被鰲拜射死的。張獻忠50萬眾,清軍是7000鐵騎,趁夜截營,鰲拜抬手一箭,正中張獻忠面門,當時完蛋。鰲拜自此號稱“滿洲第一勇士”,但猛虎架不住一群狼,被一幫小孩制伏了。除鰲拜之後,16歲的聖祖皇帝親政。

南書房裡不讀書

聖祖親政後,面臨著極大的內憂外患。首先就是三藩問題。三藩原來都是明朝的遼東守將,歸降大清。明朝有一個著名的大臣叫袁崇煥,原來是遼東的督師,因為守衛皮島的大將毛文龍不聽袁督師調遣,所以袁督師就把毛文龍殺了。皮島在今天的朝鮮,毛文龍駐守皮島,扼守鴨綠江口,對後金是一個威脅。袁崇煥一殺毛文龍,毛文龍的三個部下尚可喜、耿仲明、孔有德就歸降了清朝。現在很多人認為袁崇煥不該殺毛文龍,認為這是袁崇煥的失策。清朝封這三人為王,合稱叫三順王,因為他們的王號都帶有一個“順”字。三順王教會了清軍怎麼使用大炮,原來清朝跟明朝打仗,如果是野戰,明軍肯定完蛋,步兵打不過騎兵。袁崇煥總結出來一個經驗,別跟清朝人野戰,憑城用炮。騎兵爬不了城牆,戰馬害怕炮轟。三順王教會了清軍用炮以後,清軍再攻城就容易多了。清軍入關之後,耿仲明受封靖南王、孔有德受封定南王、尚之信受封平南王。

定南王孔有德在跟南明作戰時戰死,他是被張獻忠的義子、永歷帝封的晉王李定國殺掉的。李定國一直忠心耿耿扶保明朝,失敗後殘部退入緬甸也不肯投降。定南王被殺掉之後,只有一個叫孔四貞的女兒留了下來。孝莊文皇后覺得孔四貞孤苦無依,就把她收為義女,封為和碩公主。這位公主死後,不能埋進東陵,因為東陵裡面的公主都是滿洲公主,人家是正牌的,你是山寨的,所以她就葬在了北京公主墳。也有人說,公主墳埋的是嘉慶皇帝的兩個閨女。我感覺孔四貞的可能性比較大,要真是嘉慶皇帝的閨女,肯定埋在東陵裡,不可能埋那兒。

這樣一來,三順王還剩倆。後來吳三桂降清,清軍順利入關,定鼎中原。一直到清朝中後期了,后妃填的《九九消寒詩圖》,最後一句還是“三桂領兵南下去,我國大清坐金鑾”。說明吳三桂引軍入關的功勞,清朝還是承認的。所以吳三桂受封平西王,鎮守雲南。平南王尚之信鎮守廣東,靖南王耿仲明鎮守福建。後來靖南王位往下傳了兩代,耿仲明、耿繼茂、耿精忠。尚之信傳給他的兒子尚可喜。吳三桂高壽,七八十了,一直做平西王。這三個人分別鎮守雲南、廣東、福建,那些地方山高水險,八旗兵不耐暑熱,駐紮都駐紮不了,所以實際上就是三個割據的獨立王國,對中央集權構成了嚴重的威脅。當時朝廷一年的收入4000萬兩白銀,花在三藩身上的大概就有2000萬兩。三藩自置僚屬、自備兵馬,不聽中央調遣。康熙皇帝決定削藩,把這三藩給撤了。這一撤,三藩反了,吳三桂打出旗號——反清復明。還真有人信,但明朝不就是你親手滅的嗎?末代皇帝都被你絞死了,你還反清復明?當時,連朝鮮都準備起兵響應。朝鮮在明朝滅亡之後念念不忘大明抗倭援朝,對朝鮮有再造之恩。朝鮮君臣整天叫嚷著北伐,要練十萬雄師,練了N年,這十萬雄師也沒練出來。再一琢磨,清朝再弱,打朝鮮還是跟玩兒似的,就打算觀望一下。過了兩年,吳三桂定國號大周,自己當皇上了,這下反清復明的謊話被戳穿了。康熙皇帝從容坐鎮,八年平定了三藩之亂。雲南、廣東、福建由中央直轄了。

為了加強皇權,康熙帝設立了南書房。南書房本來是康熙帝與翰林院詞臣們研討學問、吟詩作畫的地方。在翰林等官員中,“擇詞臣才品兼優者”入值,稱“南書房行走”。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賦詩撰文,寫字作畫,有時還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詔令。由於南書房“非崇班貴檁、上所親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嚴密控制的一個核心機要機構,隨時承旨出詔行令,使得南書房“權勢日崇”。這是康熙帝削弱議政王大臣會議權力,同時將外朝內閣的某些職能移歸內廷,實施高度集權的重要步驟。康熙帝親政以後,逐步形成以南書房為核心的權力中心。

清朝為官要能跪

世宗雍正皇帝時,設立了軍機處。軍國大事,皇帝裁決;軍機大臣,跪受筆錄。

明清兩朝,大臣上朝都得跪著。今天皇上單獨召見你六個鐘頭,你就得在地上跪六個鐘頭。如果是老臣,皇帝體恤,賜氈墊,你跪墊子上。年輕人就得跪地上,那你膝蓋得好使。大臣上朝之前,護肘護膝都裹好了,得在家練跪功,你跪一會兒暈了可不成。劉墉他爹劉統勳就是跪死的,也有說是上朝死在路上的。劉墉當老師愛遲到、早退,也不認真教書,不批改作業。皇上挺生氣的,看在你爹的面子上讓你教皇子,你怎麼這麼不敬業?

軍機大臣“跪受筆錄”,就是跪在地上把皇帝命令記下來,以奉旨、上諭的形式廷寄出去。不像電影裡演的那樣,那種“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聖旨,一年發不了幾回。那得是大事,譬如立皇后、跟外國宣戰、選進士這些事,才“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一般就是“奉旨”或者“上諭”如何如何,軍機處起草。

紫禁城是前朝後寢,以乾清門廣場做分界線。前朝是太和、中和、保和、文華、武英五組宮殿建築群,比較疏闊。太和殿前廣場三萬多平方米,可以舉行大型活動,這是辦公的地方。乾清門廣場後邊就是寢宮區,中路也是三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後邊是御花園,兩側是東西六宮。清朝從雍正皇帝開始,住在養心殿,皇帝平時也在養心殿辦公。

乾清門廣場東為景運門,西為隆宗門,都是五間三開門。景運門內北側排房為文武大臣奏事待漏之所,也叫九卿房,南面朝北的房間是宗室王公的內朝房。隆宗門內北側排房為侍衛值房及軍機處,南面朝北的房間是軍機章京辦公的地方。門對門五十米,一排小平房。晚上內宮一落鎖,宮裡只有五個男人:皇上、兩個太醫、兩個軍機章京。軍機章京就在軍機處值班,處理夜裡來的緊急軍務。除了這五個男人,連成年皇子都不許進內宮,只能住在王府。如果沒有封王的話,就住在北五所。

《這個歷史挺靠譜:袁騰飛講中國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