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三 蕭相國世家第二十三

相國蕭何,沛縣豐邑人。通曉法律無人能比,任沛縣功曹掾。

高祖還是平民的時候,蕭何多次以吏職保護他。高祖當亭長後,蕭何仍然經常幫助他。高祖以官吏的身份到咸陽服差役,縣吏都資助路費三百錢,惟獨蕭何資助五百錢。

秦朝的御史到郡裡檢查工作時,讓蕭何幫助工作,蕭何經常把事辦得很有條理。於是蕭何被提升為泗水郡的卒史,政績考核名列榜首。秦朝的御史想回朝進言徵調蕭何,蕭何堅決請求留下,才沒有被調走。

等到高祖起兵被推為沛公,蕭何以縣丞督辦公務。沛公打到咸陽,將領們都爭先恐後地奔向府庫,奪取分配金帛財寶,惟獨蕭何先進入秦宮收取丞相和御史掌管的律令圖書封存起來。沛公被封為漢王,拜蕭何為丞相。項王和諸侯洗劫焚燒咸陽而去。漢王之所以能盡知各地的軍事要塞,戶口多少,地方強弱,民眾疾苦,就是因為蕭何得到了秦朝全部圖書資料的緣故。蕭何推薦韓信,漢王拜韓信為大將軍。話語詳細記在《淮陰侯列傳》中。

漢王率兵東進平定三秦,蕭何以丞相的身份留守巴蜀,徵收賦稅,安撫百姓,發佈命令,使他們供給軍隊糧草。漢二年,漢王率領諸侯軍攻打楚軍,蕭何留守關中,侍奉太子,治所在櫟陽。制訂法令、制度,建立宗廟、社稷、宮室、縣邑,蕭何總是向漢王報告,得到漢王的同意,准許他施行;如果來不及報告,總是酌情處理,等到漢王回來再報告。至於關中的日常事務:蕭何按戶口徵收糧草、兵丁,由水路輸送到前方。漢王多次棄軍逃亡,蕭何常常征發關中的士卒,總是補足軍隊的缺額。漢王因此專門委任蕭何處理關中的事務。

漢三年,漢王和項羽在京、索間對峙時,漢王多次派使臣慰勞丞相。鮑生對丞相說:「漢王風餐露宿,卻多次派使臣慰勞你,這是對你有疑心。為你著想,不如派遣你的子孫兄弟能打仗的人全部到軍中效力,這樣漢王必定更加信任你。」於是蕭何採納了他的建議,漢王大為高興。

漢五年,已經殺滅項羽,平定了天下,論功行賞。由於群臣爭功,一年多功勞大小沒能定下來。高祖認為蕭何的功勞最大,封他為G侯,給予的食邑最多。功臣們都說:「臣等身披鎧甲,手執銳器,多的身經百餘戰,少的交鋒數十回合,攻城略地,功勞大小各自不等。如今蕭何未曾有汗馬功勞,只是舞文弄墨,發表議論,不參加戰鬥,封賞反而在我們之上,這是為什麼呢?」高帝說:「諸位知道打獵嗎?」群臣說:「知道。」高帝又問:「知道獵狗嗎?」群臣說:「知道。」高帝說:「打獵,追捕野獸兔子的是狗,而發現野獸的蹤跡,指出野獸所在地方的是人。如今諸位僅能捕捉到野獸而已,功勞如同獵狗。至於蕭何,發現野獸的蹤跡,指示獵取的目標,功勞如同獵人。況且諸位只是一人追隨我,最多不過兩三個人。而今蕭何全宗族幾十人隨我打天下,功勞是不可忘記的。」群臣都不敢再爭辯了。

列侯全都受到封賞,等到奏請排位次時,群臣都說:「平陽侯曹參身受創傷七十多處,攻城略地,功勞最大,應該排在第一位。」高祖已經折服功臣,多封了蕭何土地,至於位次沒有理由再反駁功臣,然而心裡想一定把蕭何排在第一位。關內侯鄂君進言說:「群臣的議論都錯了。曹參雖然有野戰略地的功勞,這只是一時的事情。高帝和楚軍相持五年,常常失軍亡眾,隻身逃亡就有好多次。然而蕭何常從關中派軍隊充實前線,這些都不是高帝命令他做的,而幾萬名士卒開赴前線正值高帝最危險的時刻,這種情況有好多次。漢和楚在滎陽對壘數年,軍中沒有現糧,蕭何從關中水路運糧,軍糧供應從未缺乏。陛下雖然多次丟失殽山以東的地區,而蕭何一直保全關中以等待陛下,這是萬世不朽的功勞。如今雖然沒有上百個曹參這樣的人,對漢室有什麼缺損呢?漢室得到了他也未必就等著靠他來保全,怎麼能讓一時的功勞凌駕於萬世功勞之上呢!理應蕭何第一,曹參居次。」高祖說:「好。」於是就確定蕭何第一,恩賜他可以帶劍穿鞋上殿,上朝時不必按常禮小步快走。

高祖說:「我聽說推薦賢人要受上賞。蕭何的功勞雖然很高,但經過鄂君的申辯就更加明顯了。」於是根據鄂君原來受封的關內侯食邑,晉封為安平侯。當天,蕭何父子兄弟十餘人,都得到食邑封賞。於是另外加封蕭何二千戶,以報答高帝曾到咸陽服差役時,蕭何比別人多送高帝二百錢的恩情。

漢十一年,陳豨反叛,高祖親自率軍平叛,到達邯鄲。平叛還沒有結束,淮陰侯韓信在關中謀反,呂後採用蕭何的計策,誅殺淮陰侯韓信,話在《淮陰侯列傳》中。皇上已經聽到淮陰侯韓信被殺的消息,派使臣拜丞相蕭何為相國,加封五千戶,並令五百名士卒,一名都尉做相國的衛隊。眾人都來祝賀,惟獨召平來哀吊。召平,是原秦朝的東陵侯。秦朝滅亡,淪落為平民,家境貧窮,在長安城東種瓜,他種出的瓜味道鮮美,所以世俗稱它為「東陵瓜」,這是以召平的封號得名的。召平對相國說:「禍患從此開始了。皇上風吹日曬征戰在外,而你留守關中,未蒙矢石的危險,反而增加你的封邑並配備衛隊,這是因為今天淮陰侯剛謀反於京城,懷疑你的心產生了。設置衛隊保護你,並不是因為寵愛你。希望你辭封勿受,把全部家產捐做軍費,這樣皇上心裡就會高興。」相國採納他的計策,於是高帝大為歡喜。

漢十二年秋天,黥布反叛,皇上親自率軍討伐他,多次派人詢問相國在幹什麼。相國因為高帝統軍在外,就安撫勉勵百姓,把自己全部的家財捐做軍費,和討伐陳豨叛亂時一樣。有一個門客勸告相國說:「你離滅族不遠了。你位居相國,功勞第一,還能再提高地位和功勞嗎?然而你剛進入關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多年了,百姓都親附於你,你還在孜孜不倦地做事,博得百姓更大的愛戴。皇上所以多次派人詢問你的作為,是害怕你震憾關中。如今你為什麼不多買田地,用低價賒借敗壞自己的名聲?這樣皇上才會安心。」於是相國採納他的計策,皇上才大為高興。

皇上撤離征討黥布的軍隊,班師回朝,百姓攔路上書,告相國賤價強買民眾的田地、房宅價值達幾千萬。

皇上回到京城,相國拜見。皇上笑著說:「相國才利民!」把民眾的上書甩給相國,說:「你自己向百姓謝罪吧。」相國趁機為民眾請求說:「長安的土地狹窄,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廢棄荒蕪,希望讓百姓進入耕種收糧,留下禾稈供禽獸食用。」皇上大怒說:「相國接受了商人的許多財物,就為他們請求我的上林苑。」於是把相國交給廷尉,用刑具拘禁他。過了幾天,姓王的衛尉侍奉高帝,上前問說:「相國犯了什麼大罪,陛下用刑具拘禁得如此嚴酷?」皇上說:「我聽說李斯以丞相身份輔佐秦朝的皇帝,有成績歸主上,有差錯自己承擔。如今相國大量收受奸商的賄賂,而為民眾請求我的苑林,以此向百姓討好,所以給他戴上刑具治罪。」王衛尉說:「職責在身如果有利於百姓則為他們請求,這是宰相應該做的事,陛下怎麼就懷疑相國接受商人的錢財呢?況且陛下和楚對抗好幾年,陳豨、黥布反叛時,陛下親自率軍討伐,正當那個時候,相國留守關中,他一動腳則函谷關以西就不歸陛下所有了。相國不在那時謀利,今天才貪圖商人的錢財嗎?而且秦始皇因為聽不到自己的過錯而亡國,李斯分擔過錯,又有什麼值得傚法呢?陛下為什麼懷疑宰相到如此淺薄的地步!」高帝聽了很不高興。當天,派使臣持節赦免釋放了相國。相國年紀老了,一向謙恭謹慎,入見高帝時,光著腳步行謝罪。高帝說:「相國不要說了!相國為民眾請求苑林,我不應許,我不過是桀、紂那樣的君主,而相國則是賢相。我所以給相國戴上刑具,是想讓百姓知道我的過錯。」

蕭何和曹參向來彼此瞧不起。等到蕭何病重時,孝惠帝親自前去探望相國的病情,因而問他說:「你若百歲以後,誰可以代替你呢?」蕭何回答說:「瞭解臣子莫過於君主。」孝惠帝說:「曹參怎麼樣?」蕭何叩頭說:「皇帝得到理想的人選了!我死無遺憾了!」

蕭何購置田地、房屋,必定在窮鄉僻壤,建造家園不修建圍牆,他說:「子孫後代如果賢能,就學習我的儉僕,不賢能,不要被有權勢的人家奪去。」

孝惠帝二年,相國蕭何去世,謚號為文終侯。

蕭何的子孫因為犯罪失掉侯爵封號的有四代,每次斷絕了繼承人,天子總是再尋找蕭何的後代,續封為G侯,功臣都不能跟他相比。

太史公說:蕭何相國在秦朝時不過是文職小吏,平平凡凡沒有奇功異節。等到漢興,依仗皇帝的餘光,蕭何謹守相國的職責,根據百姓痛恨秦朝苛法的狀況,順應民心和他們除舊布新。淮陰侯、黥布等都已誅滅,而蕭何的功勳更顯得燦爛。他的地位冠於群臣,名聲流傳於後世,可以和閎夭、散宜生等人爭評高低了。

《白話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