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五 留侯世家第二十五

留侯張良,他的祖先是韓國人。祖父開地,做過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的丞相。父親平,做過矨王、悼惠王的丞相。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去世。平去世二十年後,秦國滅亡韓國。張良年輕,沒有在韓國做過官。韓國滅亡時,張良家裡有奴僕三百人,弟弟死了不用厚禮埋葬,變賣全部家產尋求刺客謀刺秦王,為韓國報仇,因為他的祖父、父親做過五代韓王丞相的緣故。張良曾經在淮陽學習禮法,到東方拜訪倉海君,找到一個大力士,為他製作了一百二十斤重的鐵錘。秦始皇到東方巡遊,張良和大力士在博浪沙中襲擊秦始皇,偏誤擊中副車。秦始皇大怒,在全國大肆搜捕,緝拿刺客非常急迫,是因為張良的緣故。張良於是改名換姓,逃到下邳隱藏起來。

張良閒暇時,曾經到下邳橋上從容信步漫遊,有一位老父,身穿粗布短衣,走到張良跟前,故意把鞋甩到橋下,看著張良說:「小子,下去把鞋撿上來!」張良很驚愕,想打他,因為他年老,強忍怒火,下去把鞋撿了上來。老父說:「把鞋給我穿上!」張良既然已經為他撿了鞋,便跪下給他穿鞋。老父伸出腳等把鞋穿上,笑著離去。張良大為驚奇,隨著老人的身影凝望。老父走了大約一里,又返回來,說:「你這小子可以教導。五天以後拂曉,和我在這裡相會。」張良因為覺得這件事奇怪,跪下說:「是。」五天以後天剛拂曉,張良按時前往。老父已經先在那裡,他發怒說:「和老人約會,反而後到,為什麼呢?」老父離去,說:「五天以後早點來。」五天以後雞剛叫,張良就去了。老父又先在那裡,又發怒說:「晚到,為什麼?」老父離去,說:「五天以後再早點來。」五天以後,張良不到半夜就去了。過了一會,老父也來了,高興地說:「應當這樣。」他拿出一部書,說:「讀了這部書就可以做帝王的老師了。十年以後會興起。十三年以後小子你到濟北見我,偲城山下的黃石就是我呀。」於是離去,沒有說別的話,從此再沒有見過這位老父。天亮後看老父送的書,原來是《太公兵法》。張良因為覺得這部書不同尋常,經常學習誦讀它。張良藏匿在下邳,仗義行俠。項伯曾經殺過人,跟隨張良隱藏起來。

十年以後,陳涉等起兵反秦,張良也聚集青年一百多人。景駒自立為代理楚王,駐在留縣。張良想去投靠他,路上遇見沛公。沛公率領幾千人,攻奪下邳以西的地方,張良就歸附了他。沛公任命張良為廄將。張良屢次以《太公兵法》向沛公獻策,沛公很賞識他,常常採納他的計策。張良對其他人說這些,都不能領悟。張良說:「沛公大概是天授之才。」所以就跟隨了沛公,放棄去見景駒。

等到沛公到薛地,見了項梁。項梁擁立楚懷王。張良於是勸項梁說:「你已經擁立了楚王的後代,而韓國諸公子中橫陽君韓成最賢能,可以立他為王,增建黨羽。」項梁派張良找到韓成,立他為韓王。任命張良為韓國的司徒,和韓王率軍一千多人向西攻取韓國的原有土地,奪得幾座城邑,秦軍總是立即又奪了回去,韓軍便在穎川一帶往來游擊作戰。沛公從洛陽向南穿過/轅山的時候,張良率軍隨從沛公,攻佔韓國的十餘座城邑,打敗楊熊的軍隊。沛公於是讓韓王成留守陽翟,自己和張良一同南下,攻佔宛城,向西進入武關。沛公想用兩萬兵力進攻秦朝J關下的守軍,張良勸告說:「秦軍還很強大,不可以輕進。我聽說J關的守將是屠戶的兒子,市儈容易用利益引誘,希望沛公暫且留守軍營,派人先去,給五萬人準備食糧,在各山頭上多懸掛旗幟,作為疑兵,派酈食其攜帶貴重寶物去收買秦將。」秦將果然背叛秦朝,想跟沛公聯合一起向西襲擊咸陽。沛公想接受秦將的投降。張良說:「這只是J關的守將想反叛罷了,恐怕士兵不一定聽從。士兵不聽從必定危險,不如趁敵人懈怠攻擊他們。」沛公於是率軍攻擊秦軍,大破秦軍,追擊敗軍到藍田,再次交戰,秦軍終於徹底潰敗了。沛公於是到達咸陽,秦王子嬰向沛公投降。沛公進入秦宮,見宮室、帷帳、狗馬、貴重寶物、美女數以千計,心意想留住在宮裡。樊噲勸諫沛公出去居住,沛公不聽。張良說:「秦朝因為暴虐無道,所以沛公才能到這裡。替天下剷除凶殘的暴秦,應該以樸素為本。如今剛進入秦都,就安享其樂,這正是人們所說的『助桀為虐』。況且『忠言逆耳利於行,良藥苦口利於病』。希望沛公聽從樊噲的話。」沛公這才率軍回來駐紮在霸上。

項羽率軍到達鴻門下,想攻打沛公,項伯就連夜急馳到沛公軍營,私下會見張良,想和張良一起離開。張良說:「我替韓王送沛公,如今事情緊急,逃走是不合道義的。」於是把情況全部告訴沛公。沛公大吃一驚,說:「應該怎麼辦呢?」張良說:「沛公果真想背叛項羽嗎?」沛公說:「是小人教我把守函谷關不讓諸侯進來,說這樣就可以佔據全部秦地稱王,所以聽從了他的建議。」張良說:「沛公自己揣度能夠擊退項羽嗎?」沛公沉默了好久,說:「本來就不能夠。如今怎麼辦呢」於是張良堅決邀請項伯會見沛公。項伯會見了沛公。沛公和項伯共飲,為他祝福,並結為親家。請項伯向項羽詳細說明沛公不敢背叛他,所以派兵把守函谷關,是為了防備其他強盜。等到沛公會見項羽後,兩人和解。詳細話語記在《項羽本紀》中。

漢元年正月,沛公被封為漢王,統轄巴蜀地區。漢王賜給張良黃金百鎰,珍珠二鬥,張良把它全都給了項伯。漢王也因此讓張良厚贈項伯,讓項伯替他請求得到漢中地區。項王就答應了,於是漢王得到漢中地區。漢王到封國去,張良送至褒中,漢王讓張良返回韓國。張良順便勸告漢王說:「漢王為什麼不燒燬所經過的棧道,向天下顯示永不返回的決心,以穩定項王的心。」於是讓張良返回。漢王邊行進,邊燒燬經過的棧道。張良返回韓國,韓王成因為讓張良隨從漢王的緣故,項王不讓韓成去封國,帶他一塊東歸。張良勸告項王說:「漢王燒燬棧道,表明已經沒有返還的心意了。」張良就把齊王田榮反叛的事,以書面形式告訴項王。項王由此不再擔憂西邊的漢王,因而發兵北去進攻齊國。

項王終究不肯讓韓王成到封國去,於是貶為侯,又把他殺死在彭城。張良逃跑,走小道投奔漢王,這時漢王也已回師平定三秦了。漢王又封張良為成信侯,讓他隨軍東進攻打楚軍。打到彭城,漢軍大敗而還。行至下邑,漢王下馬靠著馬鞍問道:「我想捨棄函谷關以東等地作為封賞,誰可以和我共同建功立業呢?」張良進言說:「九江王黥布,是楚國的猛將,與項王有隔閡;彭越和齊王田榮在梁地反楚。這兩個人可以馬上利用。而漢王的將領惟獨韓信可以托付大事,獨當一面。如果要捐棄這些地方,捐送給這三個人,那樣楚國就可以打敗了。」漢王於是遣隨何去遊說九江王黥布,又派人聯絡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漢,漢王派韓信率軍討伐他,乘機攻佔了燕、代、齊、趙等國。然而最終打敗楚國,是靠這三個人的力量。張良多病,未曾單獨掛帥出征,一直作為出謀劃策的臣子,時時跟隨漢王。

漢三年,項羽急速把漢王圍困在滎陽,漢王恐懼憂愁,和酈食其謀劃削弱楚國的勢力。酈食其說:「從前商湯討伐夏桀,把夏朝的後代封在杞國。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把商朝的後代封在宋國。如今秦朝喪失德政,拋棄道義,侵伐諸侯國家,滅了六國的後代,使他們沒有立錐的地盤。陛下果真能重立六國的後代,使他們接受陛下的印綬,這樣六國的君臣百姓必定都感戴陛下的恩德,無不嚮往欽慕陛下的德義,甘願做陛下的臣民。隨著德義的推行,陛下就可以面南稱霸,楚王必定會整齊衣冠畢恭畢敬地前來朝拜。」漢王說:「好。快去刻好印,先生就可以帶著它出發了。」

酈食其還沒有啟程,張良從外面回來拜見漢王。漢王正在吃飯,說:「子房來以前,有個客人為我策劃削弱楚國勢力的辦法。」接著原原本本地把酈食其的話告訴張良,問道:「你看怎麼樣?」張良說:「是誰替陛下籌劃的這種計策?陛下的大事要完了。漢王說:為什麼呢?」張良回答說:臣請求借用你面前的筷子為大王籌劃一下形勢。「接著說:從前商湯討伐夏桀,把夏朝的後代封在杞國,那是估計能制夏桀於死命。如今陛下能制項籍於死命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一個原因。周武王討伐商紂王,把商朝的後代封在宋國,那是估計能夠得到紂王的頭顱。如今陛下能夠得到項籍的頭顱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二個原因。周武王攻入殷朝的都城,在商容的裡門表彰他的德行,釋放被囚禁的箕子,修整比干的墳墓。如今陛下能修整聖人的墳墓,在賢人的裡門表彰他們的德行,在智者的門前向他們致敬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三個原因。周武王曾發放巨橋的積粟,散發鹿台的存錢,以賞賜貧苦的百姓。如今陛下能散發府庫的糧食錢財,以賞賜貧苦的百姓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四個原因。殷朝滅亡以後,周武王廢棄兵車,改做乘用車,把武器倒置放著,蓋上虎皮,向天下表示不再動用兵器。如今陛下能停止征戰,推行文治,不再用兵打仗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五個原因。周武王把戰馬放牧在華山的南邊,以表示沒有用處了。如今陛下能讓戰馬休息不再使用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六個原因。周武王把牛放牧在桃林的北邊,以表示不再運送輜重。如今陛下能放牧牛群不再運送輜重嗎」漢王說:不能。「張良說: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七個原因。況且天下的游士離開他們的親人,捨棄他們的祖墳,告別他們的老朋友,隨從陛下四處奔走,只是日夜盼望得到一小塊封地。如今恢復六國,立韓、魏、燕、趙、齊、楚的後代,天下的游士各自回去侍奉他們的君主,伴隨他們的親人,返回他們的舊友與墳墓所在地,陛下和誰一起打天下呢?這是不可以那樣做的第八個原因。而且目前只有使楚國不再強大,否則封立六國的後代,他們重新屈服於楚國,陛下怎麼能使他們臣服呢?如果採用客人的計謀,陛下的大事就完了。」漢王吃不下飯了,吐出嘴裡的食物,罵道:這個笨儒生,幾乎把你老子的大事敗壞了。立即下令趕快銷毀那些印綬。

漢四年,韓信攻佔齊國後想自立為王,漢王大怒。張良勸說漢王,漢王派張良授予韓信齊王印綬,話語詳細記載在《淮陰侯列傳》中。這年秋天,漢王追楚王到陽夏南邊,戰鬥失利而堅守固陵,諸侯負約逾期不到。張良向漢王進計,漢王採納他的計策,諸侯都來了。話語詳細記載在《項羽本紀》中。漢六年正月,封賞功臣。張良未曾有戰鬥功勞,高帝說:「運籌定策在營帳之中,決定勝負在千里以外,是子房的功勞。讓他自己選齊國的三萬戶為封邑。」張良說:「開始我起於下邳,和皇上相會在留縣,這是天把我授給陛下。陛下採用我的計策,僥倖而常常奏效,我希望封在留縣就足夠了,不敢承受三萬戶。」於是封張良為留侯,和蕭何等人一起受封。

皇上已經封賞大功臣二十餘人,其餘的人日夜爭功,功勞大小不能決定,沒有能及時封賞。高帝在洛陽南宮,從空中閣道望見諸位將領常常坐在沙地上議論。高帝說:「他們在說什麼?」留侯說:「陛下不知道嗎?他們在商議謀反。」皇上說:「天下已屬安定時期,是什麼緣故要謀反呢?」留侯說:「陛下以平民身份起兵,靠這些人奪得天下;如今陛下做了天子,所封賞的都是陛下親近的蕭何、曹參等老朋友,所誅殺的都是陛下平生怨恨的人。現今軍吏計算功勞,認為天下的土地不夠封賞的,這些人擔心陛下不能全部封賞,又害怕被懷疑平生的過失而遭誅殺,所以相聚在一起圖謀造反了。」皇上於是擔憂地說:「怎麼辦呢?」留侯說:「皇上平生憎恨,而群臣都知道的,誰最突出?」皇上說:「雍齒和我有宿怨,曾經多次使我窘迫受辱。我想殺了他,因為他的功勞多,所以不忍心。」留侯說:「如今趕快先封雍齒給群臣看,群臣見雍齒受到封賞,那麼人人對自己受封就會堅信不疑了。」於是皇上就擺設酒宴,封雍齒為什方侯,而急速催促丞相、御史評定功勞,進行封賞。群臣在酒宴結束後,都高興地說:「雍齒尚且被封為侯,我們這些人就沒必要擔憂了。」

劉敬勸諫高帝說:「要定都關中。」高帝心有疑慮。左右大臣都是山東地區的人,多數人勸高帝定都洛陽。他們說:「洛陽東有成皋,西有殽山、澠池,背靠黃河,面向伊水、洛水,它的堅固也足可以倚仗。」留侯說:「洛陽雖然有這些險固,但它的中心地區狹小,方圓不過幾百里,土地貧瘠,四面受敵,這裡不是用武之地。關中左有殽山、函谷關,右有隴山、蜀的岷山,沃野千里,南有巴蜀的富饒資源,北有利於放牧的草原,依靠三面的險阻而固守,只用東方一面控制諸侯。如果諸侯安定,用黃河、渭水轉運天下的糧食,西上供給京都;如果諸侯叛亂,可以順流而下,足以運送軍隊糧草。這就是所說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劉敬的建議是對的。」於是高帝當天就起駕,向西定都關中。留侯隨從高帝進入關中。留侯身體多病,就靜居深呼吸,不吃五穀,閉門不出達一年多。

皇上想廢掉太子,立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劉如意。很多大臣諫爭勸阻,都不能改變高帝的堅決態度。呂後很恐懼,不知道該怎麼辦。有人對呂後說:「留侯善於籌劃計策,高帝信任他。」呂後就派建成侯呂澤(應為呂釋之)脅迫留侯,說:「你一直是高帝的謀臣,如今高帝想更換太子,你怎麼能高枕睡大覺呢?」留侯說:「當初高帝多次身陷危難之中,僥倖採用我的計策。如今天下安定,因為偏愛的緣故想更換太子,是親骨肉之間的事,縱然我等一百多人進諫又有什麼用處。」呂澤強烈地要求說:「一定要為我想出妙計。」留侯說:「這件事難以用口舌爭辯。考慮到高帝不能招來的,天下有四個人。這四個人上年紀了,都認為高帝傲慢、侮辱人,所以逃到山裡躲藏,他們重視道義不肯做漢朝的臣子。然而皇上很敬重這四個人。如今你果真能不惜金玉璧帛,讓太子寫封信,言辭要謙恭,準備安穩舒適的車輛,派說客去懇請,他們應當會來。來了以後,把他們當作貴賓,讓他們常常隨從太子上朝,高帝看到他們,那麼高帝必定會驚異而詢問他們。問他們,高帝知道這四個人賢能,那麼這對太子將是一大幫助。」於是呂後讓呂澤派人攜帶太子的書信,用謙恭的言辭和豐厚的禮物,迎請這四個人。四人到來,以貴賓的身份安頓在建成侯家裡。

漢十一年,黥布反叛,皇上患病,想任命太子為主將,前往討伐叛軍。這四個人相互商議說:「我們來,是為了保全太子。太子如果率軍平叛,大事就危險了。」於是勸告建成侯說:「太子率軍出征,如果立了戰功,那麼權位不會增益於太子;如果無功而還,那麼從此就要遭受禍患了。況且和太子一起出征的將領,都是曾經和皇上一起平定天下的猛將,如今讓太子統率他們,這無疑於讓羊統率狼,他們都不肯為太子賣力,太子不能建立戰功是必然的了。我們聽說『母親被寵愛,必定抱她的兒子』,如今戚夫人日夜侍奉高帝,趙王如意經常被抱在高帝面前,皇上說『終歸不能讓不成器的兒子位居愛子之上』,很顯然,趙王如意一定會取代太子的職位了。你為什麼不急速請呂後找機會向皇上哭訴說:『黥布,是天下的猛將,善於用兵,如今各位將領都是陛下過去的同輩人,讓太子統率這些人,無異於使羊統率狼,沒有人肯聽太子指揮。而且讓黥布聽到這一部署,就會大張旗鼓地向西推進。皇上雖然患病,勉強乘坐輜車,躺著使人護理你,這樣眾將就不敢不盡力。皇上雖然吃些苦,為了妻兒還是要自強不息。』」於是呂澤連夜去見呂後,呂後找機會向皇上哭訴,傾吐了四個人授意的話。皇上說:「我就想這小子本來不夠派遣的條件,你老公我自己去吧。」於是皇上親自率軍東征,群臣留守,都送至灞上。留侯有病,自己勉強起來,送到曲郵,謁見皇上說:「我本來應該隨駕出征,但病情實在太重。楚人勇猛敏捷,希望皇上不要跟楚人爭一時的高低。」趁機勸諫皇上說:「讓太子做將軍,監守關中的軍隊吧。」皇上說:「子房雖然病重,要強打精神臥床而輔佐太子。」這時叔孫通做太傅,留侯行使少傅的職責。

漢十二年,高帝從鎮壓黥布軍的前線歸來,病情更加嚴重,愈加想更換太子。留侯諫爭,高帝不聽,留侯因病不再理事。叔孫通太傅引用古今事例進行勸告,以死爭保太子。高帝假裝答應他,但仍想更換太子。等到宴會,擺設酒席時,太子在旁侍奉。那四個人跟隨太子,他們的年齡都已八十多歲,鬚眉雪白,衣冠很奇特。皇上感到奇怪,問道:「他們是幹什麼的?」四個人向前回答,各自說出姓名,名叫東園公,角里先生,綺裡季,夏黃公。皇上於是大驚,說:「我訪求你們多年了,你們總是逃避我,如今你們為什麼自動隨從我兒交遊呢?」四人都說:「陛下輕視士人,張口就罵,我們重視道義不願受侮辱,所以惶恐地逃亡躲藏起來。我們聽說太子為人仁義孝順,恭敬有禮,愛慕士人,天下的人沒有不伸長脖子想為太子拚命效力的,所以我們來了。」皇上說:「煩勞你們始終如一地調教保護太子。」四個人祝福完畢,快步離去。高帝目送他們,召喚戚夫人指著四個人說:「我想更換太子,那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難更換了。呂後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哭泣,皇上說:「你為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歌唱道:「天鵝高飛,展翅千里,羽翼已成,橫越四海。橫越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短箭,尚有何用!」高帝連唱幾遍,戚夫人歎息流淚,皇上起身離去,酒宴不歡而散。最終沒有更換太子,原本是留侯招來這四個人發揮的力量。

留侯隨從高帝進攻代地,在馬邑城下獻奇計,以及建議拜蕭何為相國,他和高帝從容縱談天下的事情非常多,都和天下的存亡沒有什麼重大關係,所以沒有記載。留侯於是宣稱說:「我家世代為韓相,等到韓國滅亡,不吝惜萬金資產,為韓國向強秦報仇,天下受到震動。如今憑借三寸之舌成為帝王的軍師,封得食邑萬戶,處在列侯地位,這是平民所能達到的最高點,這對於我張良來說已經很滿足了。我願意拋棄人間的事情,想隨從赤松子去遨遊。」於是去學辟榖的方法,奉行導引以便讓自己輕身。恰逢高帝逝世,呂後感激留侯的恩德,就強迫他吃飯,說:人生在這個人世上,就像白駒穿過縫隙那樣短暫,何必自討苦吃到這種地步啊!留侯不得已,勉強聽從就進用食物。八年以後留侯去世,謚號叫做文成侯。兒子不疑襲封侯位。

子房當初在下邳橋上遇見的那個給他《太公兵法》的老父,十三年以後他隨從高帝路過濟北,果然在谷城山下見到了黃石,便取回來當做最貴重的寶物祭祀它。留侯去世,就一塊把黃石安葬在他的塚墓裡。後人每逢掃墓,及伏日、臘日祭祀留侯時,也一塊祭祀黃石。留侯不疑,在孝文帝五年因為犯了不敬的罪過,封國被廢除。

《白話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