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二 穰侯列傳第十二

穰侯魏冉,是秦昭王的母親宣太后的弟弟。他的祖先是楚國人,姓羋。

秦武王去世的時候,沒有兒子,因此就由他的弟弟繼位作昭王。昭王的母親原名叫羋八子,到了昭王就位的時候,羋八子號稱宣太后。宣太后不是武王的母親,武王的母親名叫惠文後,比武王早死。宣太后有兩個弟弟:她的同母異父的大弟弟叫穰侯,姓魏,名冉;同父異母的弟弟叫羋戎,就是華陽君。而昭王的同母異父弟弟一個叫高陵君,一個叫涇陽君。而魏冉最賢能,從惠王和武王時起就擔任官職、處理政事。武王死後,幾個弟弟爭奪繼位,只有魏冉得力肯干、能夠擁立昭王。昭王就位後,任用魏冉作將軍,守衛咸陽。昭王聲討了季君的叛亂,並驅逐武王后出國到魏國去,昭王的各個不良的兄弟都被殺死,威勢震動了秦國。昭王年少,宣太后親自理政,任用魏冉執掌政權。

昭王七年,樗裡子死了,就派遣涇陽君到齊國去作人質。趙國人樓緩來到秦國作丞相,趙國人感到不利,就派遣仇液到秦國去,請求用魏冉作秦國的丞相。仇液將要動身時,他的門客宋公對仇液說:「秦國即使不聽從您的意見,樓緩也一定會怨恨您。您不如對樓緩說『請允許我為您著想,而不急於向秦國提出要求』。秦國見趙國不急於請求讓魏冉作丞相,將不會聽從您的意見。您說了但事情不成功,因而使樓先生感激;事情如果成功了,魏冉因而感激先生了。」當時仇液聽從了宋公的意見。而秦國果然罷免樓緩,就讓魏冉作秦國的丞相。

秦國想要殺害呂禮,呂禮就外逃到齊國去。昭王十四年,魏冉推薦白起,讓他取代向壽帶兵攻打韓國和魏國,在伊闕打敗了它們,殺敵二十四萬人,俘虜了魏國的將領公孫喜。第二年,又佔領了楚國的宛邑和葉邑。魏冉告病免去丞相職務,用客卿壽燭作丞相。第二年,壽燭被罷免,又讓魏冉作丞相,便把穰邑封賞給魏冉,又加封陶邑,封號叫穰侯。

穰侯受封四年後,擔任秦國的將領進攻魏國。魏國獻出河東縱橫四百里的土地。魏冉又攻下了魏國的河內,佔領了大小城邑六十多個。昭王十九年,秦王號稱西帝,齊王號稱東帝。一個多月以後,呂禮又來到秦國,而齊國和秦國又各自把帝號恢復為王。魏冉又作秦國的丞相,六年以後就被罷免。罷免兩年,又作秦國的丞相。四年以後,派遣白起攻佔楚國的郢都,秦國把它設為南郡。於是封白起作武安君。白起是穰侯任用提拔的,互相親善。當時,穰侯的富有,比王室還富裕。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擔任相國,帶領軍隊攻打魏國,趕走芒卯,進入北宅,接著圍攻魏國。魏國大夫須賈勸說穰侯道:「我聽說魏國的大官對魏王說:『從前梁惠王進攻趙國,在三梁打了勝仗,佔領了邯鄲;趙國不肯割地,結果邯鄲又收復了。齊國人進攻衛國,佔領了故都,殺害了子良,衛國人不肯割地,結果原來的國土又收復了。衛國和趙國之所以能夠保全國家,加強軍隊,因而國土不會被其他諸侯國兼併,是因為它能夠忍受困難並重視出賣土地的問題。宋國和中山幾次被進攻而割讓土地,因而國家隨著滅亡。我認為衛國和趙國值得傚法,而宋國和中山可以引為借鑒。秦國是一個貪婪殘暴的國家,因此不能親近它。秦國蠶食魏國,又完全佔領了晉國舊土,當戰勝韓國將領暴鳶的時候,割取了八個縣,土地還沒有來得及全部接受,軍隊又出動了。秦國哪有滿足的呢!現在又趕走了芒卯,進入了北宅,這並不是敢於進攻魏都,而是將要脅迫大王來求得更多地割讓土地。大王是一定不能聽從的。如果大王違背楚國和趙國而跟秦國議和,那麼楚國和趙國一氣之下拋棄了大王,跟大王爭相侍奉秦國,秦國一定會接受它們。如果秦國攜帶楚國和趙國的軍隊再來進攻魏國,那麼魏國想不滅亡是不可能的。希望大王一定不能議和。大王如果想議和,就要少割讓土地並且要有人質;不這樣的話,一定會被欺騙。』這是我從魏國聽到的,希望大王按照這一點考慮事情。《周書》說:『天命不是一成不變的。』這說的是僥倖不是常有的事。戰勝了暴鳶,割取了八個縣,這並不是因為兵力精銳,也不是因為計謀的嚴密,自然機遇是主要的了。現在又趕走芒卯,進入北宅,來進攻魏國,這是把自然機遇作為常例,聰明人不是這樣的。我聽說魏國動用一百個縣以上的所有精銳部隊來守衛大梁,我認為不少於三十萬人。用三十萬的人守衛大梁五六丈高的城牆,我以為即使商湯和周武王還活著,也是不容易進攻的。輕易地背離楚國和趙國的軍隊,凌越五六丈高的城牆,跟三十萬大軍交戰,並且心想一定能拿下它,我認為自從天地開始形成直到現在,還沒有過這樣的事。攻城卻不能拔取,秦軍必定撤退,陶邑必定丟失,那麼前功一定盡棄了。現在魏國正在猶豫,可以用割取少數土地的條件收服它。希望您趁楚、趙兩國的軍隊還沒到達魏國的時候,趕快用割取少數土地的條件收服魏國。魏國正在猶豫的時候得到用少割土地作為有利條件,一定想這樣做,那麼您就得到所希望的了。楚國和趙國對魏國在自己之前單獨採取行動一惱怒,必定爭先服事秦國,合縱聯盟會因此解散,然後您從中選擇有利條件。況且您要得到土地難道一定要使用武力嗎?割取晉國舊地,秦國軍隊不用進攻,魏國就一定會奉獻絳、安兩邑。又能為陶邑開闢兩條通道,幾乎完全佔用宋國舊地,衛國一定會奉獻單父。秦國軍隊可以保全,而您控制它,有什麼要求不能達到,有什麼行為不能成功!希望您仔細考慮這件事情而不要冒險行事。」穰侯說:「好。」就停止對魏國的圍攻。

第二年,魏國背棄秦國,跟齊國合縱相親。秦國派穰侯攻打魏國,斬首四萬,趕跑魏國將領暴鳶,奪取魏國三個縣。穰侯因此增加了封地。

第二年,穰侯跟白起以及客卿胡陽又一次進攻趙國、韓國和魏國,在華陽城下打敗了芒卯,斬殺敵人首級十萬,佔領了魏國的卷邑、蔡陽、長社和趙國的觀津。又把觀津給了趙國,增派兵力給趙國,去攻打齊國。齊襄王害怕了,派蘇代替齊國暗中送信給穰侯說:「我聽來往的人說『秦國準備增派四萬兵給趙國來攻打齊國』,我私下一定要去對我國邑的君主齊王說『秦王賢明而善於謀劃,穰侯明智而善於辦事,一定不會增派四萬兵給趙國來攻打齊國』。這是為什麼呢?趙、魏、韓三國的聯合,這是秦國的大敵。秦國多次背棄它們,多次欺騙它們,不算不誠信,不算不道德。如今打敗齊國去加強趙國,趙國是秦國的大敵,對秦國不利。這是第一。秦國的謀士一定說『打敗齊國,使晉國和楚國疲憊,然後制服晉國和楚國的優勢』。齊國是疲弱的國家,用天下各國攻打齊國,就像用千鈞的弓箭去射穿潰爛的毒瘡一樣,它一定滅亡,怎能使晉國和楚國疲憊?這是第二。如果秦國少派出兵力,那麼晉國和楚國就不會相信秦國;如果秦國多派出兵力,那麼晉國和楚國就會被秦國制服。齊國害怕了,不投奔秦國,一定會投奔晉國和楚國。這是第三。秦國宰割齊國去引誘晉國和楚國,晉國和楚國就用軍隊控制它,秦國反而受到敵對。這是第四。這樣晉國和楚國利用秦國來暗算齊國,又利用齊國來暗算秦國,為什麼晉國和楚國這樣的聰明,而秦國和齊國這樣的愚蠢?這是第五。所以奪取了安邑並好好地治理它,也就一定沒有禍患了。秦國有了安邑,韓國一定不會有上黨了。奪取天下的腸胃之地,跟出動軍隊又害怕它不能回來,哪個有利?我因此說秦王賢明而善於謀劃,穰侯明智而善於辦事,一定不會增派四萬兵給趙國來攻打齊國。」這樣,穰侯不再前進,率領軍隊回去了。

秦昭王三十六年,相國穰侯對客卿名叫灶的說,想攻打齊國奪取剛縣和壽張,來擴大他的陶邑。就在這時,魏國人范雎自稱張祿先生,譏諷穰侯進攻齊國,就越過韓、魏、趙三國來攻打齊國,趁這個時候狡猾地遊說秦昭王。秦昭王就在這時任用范雎。范雎說宣太后專制,穰侯對外獨攬大權,涇陽君和高陵君那班人太奢侈,比王室還富裕。於是秦昭王醒悟了,就罷免相國穰侯,命令涇陽那班人都遷出關外,到封邑去。穰侯遷出關外,輜重車一千輛有多。

穰侯在陶邑去世,就葬在那裡。秦國再收回陶邑,改設為郡。

太史公說:穰侯是秦昭王的親舅父。秦國之所以能夠向東而擴展領土,削弱諸侯,曾經在天下稱帝,天下都來向秦國俯首聽命,是因為穰侯的功勞。正當他極端顯貴、充分富足的時候,由於范雎一人的遊說,他竟然身受挫折,權勢被剝奪,因而以至憂憤而死,何況那些寄居在秦國的客卿呢!

《白話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