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保家壇

在上一節中,曾說到香頭的成因,乃是由於四大門「拿法」的緣故,但是,我們須要顧到有些相反的事實。有的人雖受到「四大門」的「拿法」,而並不必須「當香差」,僅僅供奉「仙家」,便可以相安無事了,這便是所謂的「保家壇」。

「保家壇」的意義是這樣,一個人受到仙家的「拿法」,這位仙家的目的,並不在使這人頂香來替仙家催香火,而是希望此人對於仙家加以供奉,仙家同時保佑其家宅平安,這樣對於雙方都有利益。「保家壇」既然不「當香差」,所以,並不替人瞧香。

「保家壇」雖然與香頭性質不同,但是成為一個「保家壇」也需要一套典禮。他必須要拜一個香頭做師父,並且拜師的典禮同香頭拜師的典禮完全相同。香頭師父也須與其起一個「法號」,他在師父門中的名次與同門各香頭的名次也有一定的關係,對於同門各香頭的種種稱謂,例如師伯、師叔、師哥、師弟,甚至師侄,全依照師父本門慣例。換句話說,他拜師之後除了不「當香差」之外,與其他本門的香頭所應受的待遇完全相同,如本門其他香頭舉行各種典禮的時候,「保家壇」也要參加。

但是,「保家壇」和一般農家供奉「家仙」又有什麼區別呢?二者不是全都求家宅平安麼?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忘記了以前所講過的「壇仙」和「家仙」。「保家壇」的「仙家」與「香壇」所奉的「仙家」,都是道行高深的,乃是在山中修煉的,直屬於「老娘娘」管轄的。至於農家在「財神樓」所供奉的「家仙」,乃是稍稍得道的尋常「四大門」,道行不能與「壇仙」相比,當然沒有立壇的資格。「保家壇」和「香壇」的「仙家」,既然身份相等,所以,可安龕塑像;至於農家的「家仙」,便不得安龕塑像。由此知道,「保家壇」和「財神樓」是不能混為一談的。

「保家壇」對於「仙家」的供品與「香壇」相等,每日早晚燒兩遍香或是早、午、晚燒三遍香,龕前供茶、酒、菜蔬、鮮果、餑餑、雞子等。

有的「保家壇」仙家照常降神,開口說話;有的便不降壇,也不開口說話。

楊家井張香頭的徒孫梁永增,是一個二十餘歲的女子,住在北平西直門內六個門,她便是「保家壇」。原先,她的家宅不安,家人多病,住室時常有響動。一次,她母親病勢非常沉重,她便提議請香頭。但是,她父親不信,加以拒絕,她便哭鬧,堅持原意。她父親負氣說:「你愛怎麼辦就怎麼辦,我不管了。」當香頭將她母親的病醫好之後,梁姓家中的仙家(不是尋常的家仙)便「抓座」說話(借香頭之「位」說話),告訴梁永增命她安「保家壇」,保佑她家宅平安,而且不用「當香差」。梁永增遵仙命,便拜在西直門外廣通寺東牆外於香頭門下,於香頭乃是楊家井張香頭的三弟子。

梁家的家仙計有黃、白、常三門,從不降壇,也從來沒有開口說過話。

《四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