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四 參考書目提要

British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Notes and Queries on Anthropology,London:The Royal Anthropological Institute,5th edition,1929,XVI + p. 404 Illustrations. 本書分為體質人類學與文化人類學(社會學)二部,其中宗教與巫術一章舉列問題甚多,可備研究者參考。

Crooke, William,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pular Religion and Folklore of North India, Allahabad, 1894, p. 440.

Czaplicka,M. A.,Aboriginal Siberia,With a preface by R. R. Marett,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14,Maps and Illustrations. 本書分為四篇:民族地理、社會學、宗教、病理學。其中「宗教」一篇對於薩滿教在西伯利亞各部族間分佈之情形敘述甚詳,並列舉俄文專刊甚多,值得參考。

De Groot,J. J. M.,The Religion of the Chinese,New York:Macmillan 1910,p. 230. 本書共分六章。第一章論中國之「精氣信仰」(animism)與「多怪教」(polydemonism),著者系站在基督教觀點批評中國宗教。

De Groot,J. J. M.,The Religious System of China,Vol VI,Book II,Leyden:Brill,1892—1910. 本書第五篇論中國「精氣信仰」中之祭司(priesthood),即巫之討論。

Dore,Henri,Researches into Chinese Superstitions,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with notes historical and explanatory by M. Kennelly,Shanghai:Tusewei Printing Press,1914—1933. 本書提到中國民間宗教,特別是海州一帶對於狐仙之奉祀。著者亦本基督教觀點立論。

Durkheim Emile,The Elementary Forms of Religions Life,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J. W. Swain,London:George Allen and Unwin,1915,X + p. 456. 本書為宗教社會學之一名著。其主要目的在由於分析最簡單之宗教以決定宗教生活之初級形式。在第一篇中提出宗教及宗教現象二者之定義。初級宗教之前導觀念,並認為圖騰主義系一初級宗教。第二篇論初級信仰,其中涉及圖騰信仰及此些信仰之起源,及靈魂觀念、鬼神觀念。第三篇論主要之儀式態度,其中包括積極祭祀與消極祭祀等。結論中著者特別指出宗教決非不合邏輯之物。反而言之,集合意識為心理生活之最高形式,因其為諸意識中之意識。

Hastings,James(ed.),Encyclopaedia of Religion and Ethics,New York:Charles Scribners Sons,12 Volumes,1911. 此書為研究比較宗教之重要參考書。與本文研究關係特別密切者可舉以下三篇文章:

Dalviella Goblet, \"Animism\", Vol. I, pp. 535-537.

Johnson, H. J. T.,\"Priest\", Priesthood (Chinese), Vol. X, pp. 290-293.

Mac Culloch, J. A., \"Shamanism\", Vol. XI, pp. 441-446.

Lang,Andrew,Modern Mythology,Longmans,Green and Co,1897,XXIV + p. 212. 本書系以演化人類學派之立場,對於Max Muller有所指摘。著者對M. Muller「神話系產自語言之錯誤」之理論表示反對,並謂語文學之神話學家plilological mythologists系將神話建於不穩之基礎上——發音學(phonetics)。

Lang,Andrew,The Making of Religion,Longmans,Green and Co,3rd edition,1909,XXXIV + p. 335. 本書共分十七章。第七章講述妖怪附體。作者提及在中國妖怪附體之情形頗為詳盡。雖然著者所根據為旁的作家之材料,例如Doolittle,Nevius諸人,著者認為中國人之「天」的崇拜乃是一種拜物教;在最古之時有一至高之人的主宰,在「天」發生以前;嗣後中國宗教偏於精氣信仰及祖先崇拜雲。著者對於Nevius討論中國妖怪附體之說批評甚力。

Malinowski,Bronislaw,The Foundations of Faith and Morals,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36,X + p. 62. 本書為Riddell紀念講演集第七種(1934—1935),系對於初民信仰及行為之一種人類學的分析,特別著重宗教及倫理之基本問題。本書大意謂宗教之科學分析系可能之事,分宗教為訓條的、儀式的、倫理的三方面,並著重宗教與神話之社會功能。

Malinowski,Bronislaw,Myth in Primitive Psychology,New York:Norton,1926,p. 94. 本書分為五章:神話在人生當中之任務、關於起源之神話、死亡之神話及生命輪迴、法術之神話、結論。作者主張神話系一文化力量,並且為信仰之真理的證據。

Marett,R. R.,The Threshold of Religion,London:Methuen,1914,3rd edition(1st edition 1909),XXXII + p. 223. 本書為著者之論文集,計分為五章:先精氣信仰之宗教(Pre-animistic religion)、從咒語至祈禱、禁忌是否為負的巫術、「馬納」(mana)之概念、從社會學觀點所見之比較宗教。

Marett,R. R.,Faith,Hope and Charity in Primitive Religion,Oxford:Clarendon,1932,p. 181. 本書為著者在美國波士頓(Boston)之講演集,計分十個題目:宗教復體(Religions Complex)、希望、恐懼、貪婪、殘忍、信實、良心、好奇、羨慕、慈愛。在本書中著者著重「馬納」之理論。

Nevius,Rev,J. L.,Demon Possession and Allied Themes,Chicago:Revell,1898,3rd edition with corrections and supplement,X+p. 520. 此書為一美國傳教士在華四十年所搜集之例子。彼對於妖怪附體別無更好之解釋。彼認為科學對此問題實無法解釋。著者並且認為妖怪附體並非歇私退裡亞(hysteria)(即歇斯底里——編者注)、癲狂(delirium)、發狂(mania)等之表現。著者並且表示莫名其妙。因為瘋狂等病症在中國亦有其名稱,與妖怪附體不同。著者亦曾與若干醫生討論此事,結果不得要領,故深信惡魔附體之事。作者謂:「在中國職業之魔鬼(Professed demon)每以神自命,稱其所附之人為我的香頭。」(見186-187頁)本書並記一香頭(Hiang-to)與著者之談話(見396頁)。著者並與香頭所降之神談話。神曰:「如果我的香頭願意作一個基督徒,我便棄之而去!」著者分附體之症候為三類:1.自動的、歷久的、一致的所產生之新人格,自稱為神,稱患者為香頭。2.具有知識及智力,非患者常態時所具有者,更非病理之假設所能解釋。3.患者之道德品行完全改變。著者之例子,幾乎完全采自中國基督教士之書面報告。美國之各醫學雜誌對於本書攻擊甚力,Andrew Lang曾有提及。

Park,W. Z.,Shamanism in Western North America,Wisconsin:Banta,1938,Ⅷ + p. 166. 本書共分四章:問題之範圍及薩滿教之定義、Paviotso部族之薩滿教、西北美洲之薩滿教復體、結論。著者注重薩滿教在地理上之分佈與形勢變異之關係。

Shirokogoroff,S. M.,Psychomental Complex of the Tungus,London:Kegan Paul,1935,XXI + p. 469. 本書分為緒論、第一篇正面之知識(Positive knowledge)、第二篇假設、第三篇假設之實用結果、第四篇薩滿教及結論。第四篇包括十二章:所調查之團體心理情形、群眾及個人之精神病(psychosis)及其調節、普通薩滿教、薩滿教史及其初創形式之假設、薩滿之用具、薩滿之儀式、薩滿儀式之分類、薩滿儀式之分析、薩滿之成因、薩滿、薩滿(續)、薩滿教之現狀與將來。本書側重心理學之研究,以薩滿教為一復體(complex),並以通古斯及滿洲之薩滿教當做一民族志之現象現究。

Shirokogoroff,S. M.,「What is Shamanism?」The China Journal of Science and Arts,Shanghai,pp. 275-279(Vol. Ⅱ,No. 3 May 1924)and pp. 368-371(No. 4 July 1924). 本文系一講演稿,對於薩滿教闡述尚稱詳細。作者之資料多得自通古斯(Tungus)族之薩滿教。在通古斯族中盛行之精靈論(spirit Theory),解釋精靈如何附薩滿體而有所行動。此種理論直可謂為通古斯族之普遍科學,因其為哲學及宇宙之體系。其中一部分系受中國及俄國之影響。總而言之,系脫胎於精氣信仰(animism)。著者於結論中謂即在歐洲人之中,精氣信仰、精氣信仰之哲學、精氣信仰之思想模式仍未盡絕,例如有許多種神秘主義即有此意味。總之,現在科學之發展對於此類問題仍多有未能解決者。

Underwood,H. G.,The Religions of Eastern Asia,New York:Macmillan,1910,IX + p. 267. 著者為一美國傳教士,於朝鮮布道。此書泛論中國、日本、朝鮮之宗教,再逐一與基督教比較。其觀點乃系自基督徒出發。書分六章,第三章論朝鮮之薩滿教。材料方面尚可供學者參考。

Wallis,W. D.,Religion in Primitive Society,New York:Crofts,1939,IX + p. 388,Plates and Illustrations. 本書為比較宗教學之著作,共分二十章,每章以一專題為中心,而描述各部族中之差異,頗為詳盡。最後附有每章之參考書目及全書之總參考書目,極為完備,為本書增色不少。作者完全處於人類學之立場,並不提出宗教真偽之問題,僅敘述宗教形式與信仰及行為間之文化和心理之意義。

姚從吾:《成吉思汗時代的沙曼教》,《治史雜誌》第一卷第一期,國立北京大學史學會,1937年3月,第十八頁至二十七頁。本文共分二節,第一節說明在成吉思汗時代,薩滿教為蒙古部族之普遍信仰;第二節說明薩滿教就是巫教。

余文豪:《說楚辭九歌中的巫》,同前,第五十頁至五十七頁。共分五節:巫教與薩滿教、巫、九歌中的神、祭祀與迎神、結論。

張錫綸:《清代的堂子與沙曼教》,同前,第一一一頁至一一六頁。共分五部分:堂子是什麼、堂子祭祀的神、堂子與坤寧宮、堂子與跳神、堂子與沙曼教。

黃石:《滿洲的跳神》,《民俗學集鐫》第二輯,中國民俗學會,1932年,第一頁至十八頁。本文系從清人之雜記文籍中搜集關於滿洲跳神之資料,加以編述,並無個人創見。著者並於民間跳神有誹謗之辭,對於巫術亦有偏見,故本文不能認為是一篇科學著作。

田中香涯著,秋子女士譯:《巫娼考》,同前。本文述日本巫女兼做賣笑婦,並述及古代巫女為賣笑婦之始祖。

《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共六卷,乾隆四十二(1777)年。奉敕撰,所錄皆國家肇造以來舊制相沿之祀典,凡祭期祭品儀注祝詞,一一詳載。

鈕祜祿氏靜園索寧安手撰:《滿洲祭天祭神儀注》,嘉慶元年(1796)丙辰仲春。見《滿洲四禮集》第一冊。

北谷撰:《滿洲家祠祭祀儀注》一卷,見上書冊五。

《欽定滿洲跳神還願典例》一卷,乾隆十二年(1747)七月欽定。道光八年(1828)覺羅普年敬謹重刊,板存琉璃廠廠橋西邊路北復古齋,每本刻字鋪工價二百文。

《大清會典及會典則例》,康熙年間纂修。雍正二年(1724)重行纂輯,乾隆二年(1737)、嘉慶二十三年(1818)、光緒二十五年(1899)補修。

《大清通禮》,乾隆元年(1736)敕撰,二十四年(1759)完成。嘉慶二十四年(1819)重加修輯,全卷五十四。

《禮部則例》,清代則例每十五年增輯一次。

《皇朝文獻通考》及《皇朝續文獻通考》。《皇朝文獻通考》共三百卷,《皇朝續文獻通考》共三百二十卷,光緒三十一年(1905)修成。

震鈞:《天咫偶聞》,光緒三十三年(1907)刊行。全十卷,第二卷載「堂子」一條,最末載著者家庭祭神儀式。

麟慶:《鴻雪因緣圖記》,道光十五年(1835)刊行。為研究清代掌故之重要文獻,記載滿洲跳神禮甚詳。

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八卷,光緒十九年(1893)刊行。第三卷卷首論跳神,並論滿洲之薩滿祭祀。

吳振棫:《養吉齋叢錄》,共二十六卷,余錄十卷,光緒二十二年(1896)刊本。關於「堂子」及「坤寧宮」有詳細之記載。

吳慶坻:《蕉廊脞錄》,八卷,1928年,南林劉氏求恕齋刊本。有關於「堂子」之記載。

陳宗藩:《燕都叢考》(第一、二、三編),三冊,附圖,引用書目、勘誤表,北平後門內米糧庫陳宅發行,1930年出版。

〔清〕吳振臣:《寧古塔記略》,一卷,見《昭代叢書》第七十九冊。著者為吳江人,曾至吉林寧古塔,在本書中敘述該地跳神之俗頗為詳細。

〔清〕方拱乾:《寧古塔志》,一卷,見《昭代叢書》第二十三冊。此書曾列入「小方壺齋輿地叢鈔」,更名《絕域紀略》,但略有節刪。著者乃清康熙年人,晚年因事至邊徼,居寧古塔多年,後得還桐城故鄉,此書紀所見聞。

〔清〕楊賓:《柳邊紀略》,一卷,見《昭代叢書》第一零七冊。本書亦提及在吉林地方,滿人跳神之儀式。

〔清〕方式濟:《龍沙紀略》,一卷,見《昭代叢書》第六十五冊。著者曾因故居留黑龍江多年,本書述其見聞,其中述及當地跳神之俗。

〔清〕徐宗亮:《黑龍江述略》,六卷,見《觀自得齋叢書》第八至九冊。本書有關於滿洲薩滿跳神治病之俗。

〔清〕昭槤:《嘯亭雜錄》,十卷,續錄三卷,見《說庫》第四十八冊至五十一冊。著者為前清禮親王,本書敘述滿洲宗室跳神之儀甚詳。

〔清〕蕭奭齡:《永憲錄》,一卷,見《古學彙刊》第六冊。本書記有康熙巡幸回宮,行跳神儀式。據雲清廷跳神不僅為每年例典,如逢遠行、病癒,亦行跳神禮以酬神。

石橋丑雄:《論北平之薩滿教》(日文),外務省文化事業部出版,1934年,二三四頁。本書共分十七章。第一章「緒言」,作者指出薩滿教即「喇嘛之黃教」。第二章「薩滿教之我見」,認為薩滿教建築在多神教與自然教(Naturism)的基礎上。第三章講「薩滿教在北京之祭祀史」,敘述遼金元歷代的祭儀。第四章講「清代天子之薩滿教祭祀」,其中分「祭儀」和「祭祀的遺址」兩部分。第五章講「宗室及覺羅之祭祀」。第六章講「滿洲旗人之祭祀」。第七章講「蒙古旗人之祭祀」。第八章討論「祭神」。第九章講「薩滿太太(女薩滿)及男薩滿」。第十章講「祭祀時所用歌詞」。第十一章描寫「祭器、祭具及供獻」。第十二章論「沙鍋居」(白肉鋪)之由來。第十三章論「巫覡」。第十四章講「薩滿教之神像」。第十五章論「白掛紙」(即北平俗稱之「掛錢」)。第十六章介紹關於「薩滿教研究之漢文文獻」。第十七章「結論」。偏重於歷史的考證,並且說明薩滿教在清季盛行,清末逐漸衰微,民國以來幾乎廢絕。本書第十三章論巫覡,與我們現在的研究關係最為密切(見附錄三)。

永尾龍造:《支那民俗志》(日文)第一卷,支那民俗志研究會,1940年,六七二頁附索引三十一頁。本書分二部,序篇論支那年中行事之概要。第一篇論正月。第一篇第二章的第一項,五,論及五大門。但是極其簡單,僅提到狐、黃、白、柳、灰之名,並述五大門對於農產收穫之保護。

鳥居龍藏:《興安嶺附近之薩滿教的遺風》(日文),《人類學雜誌》,第二十四卷第二八頁,東京岡書院發行,1909年。

阪入巖:《薩滿教》(日文),《東洋》三十七卷三號,一七至一一頁,東京東洋協會發行,1934年。

宕井大慧:《元代之薩滿教》(日文),《東洋文化史大系》,東京誠文堂新光社發行,第四冊二七至二八七頁,1938年。

瀧澤俊亮:《論現代滿州民族之薩滿教信仰》(日文),《滿蒙》十八卷五號,五十一頁至六十五頁,大連滿洲文化協會發行,1937年。

秋葉隆:《滿洲薩滿教的家祭》(日文),《宗教研究》十一卷一號,一一二至一二八頁,東京宗教編輯部發行,1934年。

秋葉隆:《薩瑪的巫祭和大仙的巫術》(日文),《民族學研究》一卷三號,十五至三十五頁,東京三省堂發行,1935年。

《四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