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才孤寒呢!

「孤寒」在中國語文中,原始的意義是身世寒微。《世說新語·言語》記「陶公疾篤」,注引王隱《晉書》載陶侃臨終表說:「臣少長孤寒,始願有限。過蒙先朝歷世異恩,臣年垂八十,位極人臣。啟手啟足,當復何恨?」(俱見《九家舊晉書輯本》)《晉書·陶侃傳》也收了這一臨終表,但有異文,內容是:「臣少長孤寒,始願有限。過蒙聖朝歷世殊恩、陛下睿鑒,寵靈彌泰。有始必終,自古而然。臣年垂八十,位極人臣。啟手啟足,當復何恨!」另在《晉書·陳顥傳》中,也有「顯以孤寒,數有奏議。朝士多惡之,出除譙郡太守」的話。《舊五代史·馮道傳》中,也有「凡孤寒士子,抱才業,素知識」的話。可見「孤寒」一詞,在中國語文中是一個用法。

這一用法,在《墨客揮犀》中,有了有趣的發展。《墨客揮犀》記張忭(杲卿)——

為御史,數上章論兩府,仁廟因謂曰:「卿本孤寒,何為屢言近臣?」公奏曰:「臣安得謂之孤寒?臣自布衣致身禁近,曳朱腰金。如陛下乃孤寒也。」帝曰:「何為孤寒?」曰:「陛下內無賢相,外無名將,孤立朝廷之上,此所以孤寒也。」帝喜而優容之。

可見「孤寒」的意義,已經超出了身世寒微的層次。這位張御史跡近開玩笑似的說他並不「孤寒」,相反的,真正「孤寒」的乃是你宋仁宗自己。因為你「孤立朝廷之上,此所以孤寒也」。《宋史·張忭傳》就孤立一點,寫得更詳細:

至和二年(1055),召兼侍讀,拜御史中丞。劉沆在相位,以御史范師道、趙抃嘗攻其惡,陰欲出之。忭曰:「天子耳目之官,奈何用宰相怒而斥?」上章力爭之,沆竟罷去。帝見忭指切時事無所避,謂曰:「卿孤立,乃能如是。」對曰:「臣仰托聖主,致位侍從,是為不孤。今陛下之臣,持祿養望者多,而赤心謀國者少,竊以為如陛下乃孤立爾。」帝為之感動。

我曾寫《不怕孤立,才有獨立》。其實,真正站在真理正道一邊的人,他在心靈上並不孤立。在宋仁宗眼中「卿孤立,乃能如是」的人,其實是心靈上的得道多助者,只是道在助他而不一定是人在助他而已。

1988年11月10日

《中國命研究》